当前位置: 首页 > 笔记 > 正文

纪录片超级工程 易于形成知识的联结点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10 09:10:44 分类:笔记 浏览:63


  【摘 要】纪录片的叙事结构是画面呈现方式的关键环节,和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舌尖上的中国》之后,我国又重磅打造了工程类纪录片《超级工程》。它不仅有炫目的视觉效果,其叙事结构更使绚丽的画面具有了思想灵魂。本文以纪录片《超级工程》为例,分析我国纪录片叙事结构。

  【关键词】《超级工程》 叙事结构 悬念引导 逻辑推理

  纪录片的叙事结构是体现纪录片呈现力的重要一环。对于专业性强的工程、科学类纪录片而言,好的结构方式能够使大众领略科学技术的魅力,使影像以更富逻辑性、更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给观众。万彬彬在《中外科学纪录片叙事结构探析》中论述了中外科学纪录片中的三种结构:悬念推理式结构、逻辑推理式结构、回环式套层结构。2013年获得第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国际纪录片评委会特别奖的《超级工程-上海中心建筑》,作为我国工程类纪录片,巧妙运用科学纪录片常用的悬念引导式结构和逻辑推理式结构,将宏大叙事的工程类纪录片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观众面前。这也是我国在工程类纪录片中的重大突破。

  一、悬念引领式结构

  “悬念引领式结构,是指影片由单个或多个悬念来引导结构整部影片”①。悬念“就是兴趣不断地向前延伸和欲知后事如何的迫切要求”②。换言之,所谓悬念引领式结构“就是希求通过悬念的设置来激发观众对影片的好奇心理及收视兴趣”③。对于科学纪录片而言,这是致胜的法宝,对于工程类纪录片而言更是如此。悬念引导式结构涉及两方面的内容:悬念设置和悬念的解答。这两方面的内容不可偏废。

  1、悬念设置

  首先,悬念设置的基点——信息差距。“20世纪90年代中期,心理学家乔治·罗文斯泰恩在对众多好奇心研究的心理学理论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信息差距理论。信息差距理论认为,在某一特定领域,信息差距会引发好奇心,好奇心是个体渴望弥补信息差距的反映”④。悬念的设置以信息差距为基点,如同科学纪录片一样,这是纪录片《超级工程》悬念结构的优势。在内容上,极强的专业性赋予了这类纪录片丰富的悬念设置资源。

  其次,悬念设置的联结点。若是以受众完全陌生的理论知识和受众一无所知的领域设置悬念也会使受众望而却步。因为“框架理论认为受众用已有的‘框架’或‘图式’来理解新的信息,并将其与已有的知识相联结”⑤。如果受众在理解新信息时无法找到与之相连接的知识点,也很难激发其好奇心,并引起持续关注。因此,在悬念设置过程中既要关注信息差距同时也要关注信息联结点,即问题中与受众现实生活的相关性和受众对该问题的浅层知晓程度。《超级工程》以我国著名的五大建筑为主要内容,受众普遍具有对影片题材的浅层了解。

  最后,“依据信息差距理论来讲,问题分为两种类型,即增值性问题与顿悟性问题。而在乔治的实验表明顿悟性问题比增值性问题更能够激发人们的好奇心”⑥。顿悟性问题的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是为了解决核心问题,因而能够持久地吸引观众。

  纪录片《超级工程》分五集分别介绍了中国五个著名的建筑,而悬念的构筑几乎已经成为影片一以贯之的理念。在第一集珠港澳大桥中,影片序幕便以悬念的形式和绚丽的视觉盛宴吸引观众。

  影片开头如下:

  这将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工程师们要花费长达6年的时间完成这座巨型建筑,他们每天要避开4000艘海船和1800多架密集航班的通行,用50万吨钢材建造全世界最长的钢铁桥梁,耗费230万吨钢筋混泥土,在深海水下打造世界上最长沉管海底隧道,启用世界上最大的巨型振锤来完成人工岛的建造。他们要全力抵抗台风和地震向大桥的挑战。对环保的苛刻要求也前所未有。所有这些努力都是为了完成一个几代人的梦想。而这仅仅是刚刚开始。

  在片头结束之后,会引发观众的诸多疑问:为什么说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工程师们怎么避开数量如此之多的海船和飞机,并且保证工程顺利完成?深水的隧道是如何完成的?这项工程又是怎样抵御自然灾害并且保持生态平衡?而又为什么会说这是几代人的梦想?根据信息差距理论,诸如此类的问题会使得观众在建筑这一领域中的信息参照点高于其当前的知识水平,进而关注信息差距,引发观众的好奇心。这部影片中成功的悬念设置一方面激发观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埋下伏笔推进故事层层深入。

  《超级工程》的每一集几乎都以同样的悬念形式为开篇,同时开启了影片整个叙事链。并且悬念的设置贯穿始终,在接下来的影像叙事中,影片更是不断提出悬念,并以此推动、建构影片的发展。

  悬念引导式结构在该纪录片中的运用起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以层层递进的问题吸引观众并结构整部影片。而在悬念式结构中,我们不可忽视的是如何提出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

  2、悬念解决

  在运用悬念引导的结构中,最容易被忽视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悬念的解决。我们在看到本片运用悬念式结构引人入胜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影片对悬念的解释程度是否能够真正令观众产生顿悟,是否和悬念设置一样吸引人,因为引发观众的好奇心以及结构影片并不是仅仅依靠设置问题。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特别避免故弄玄虚,80%设置问题,20%解决问题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也许这样的结构能够保证观众跟着悬念看完整部影片,但是却很难使观众第二次观看这类影片。观众的好奇心被激发了,若得不到满足,其结果必然使观众大失所望。

  令人感到可惜的是,也许《超级工程》在通过各种手段,例如图解法、实验法等,试图改变某些科技类纪录片雷声大雨点小的缺陷,但由于拍摄限制或技术问题,在解决问题这个步骤中虽然称不上故弄玄虚,但也的确让人感到仓促。例如在《超级工程》第四集中,观众期待已久的巨型风机完整安装过程在影片表现中仅用了27秒。这意味着观众一时的不留神就有可能错过了这个珍贵的镜头,而完整看过这个镜头后,观众也许来不及思考就已经结束了。这给观众的感觉也许会和预想中的难度相去甚远。“根据好奇心理论,人们通常将主动追求好奇心满足的行为看作是一场‘’。具体到观看影片来说,如果在观影结束时,观众被引发的好奇心得到满足的程度很低,那么,观众就会认为根本不值得参与这次‘’”⑦。悬念的回答决定了受众观看影片的满足程度,一颗被悬念吊得很高的好奇心结果被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即使悬念再精彩观众也是不会感到满意的,甚至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二、逻辑推理式结构

  “逻辑推理式结构,具体到科学纪录片中表现为为了破解影片开端提出的谜团,影片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谜团的假说,然后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调查观测验证演绎推理的结果”⑧。逻辑推理为悬念的解决提供了方法,这也是科学思维方式的巧妙运用,使原本枯燥难以理解的科学原理以更加鲜活的形式展现在观众眼前。例如在《超级工程——上海中心大厦》中,对于许多科学原理采用了现场的实验方法,例如影片用“大厦模型+豆腐块”的形式展示了如何在上海软土上建造摩天大厦。首先以豆腐块模拟上海松软的土质,然后将上海中心大厦的模型放在上面,大厦模型立即倒塌。这是对问题的假说。让观众了解在松软土质之上建造摩天大厦几乎不可能。然后继续演示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样抽丝剥茧、层层深入,不仅使观众深入情景之中,也使得被激发的好奇心得到满足。

  在纪录片《超级工程》中,几乎针对每一个问题都会提出一种假设,现以《超级工程——海上巨型风机》为例进行说明:

  来自气象部门的消息,整个西太平洋海域的气压非常不稳定,最近两天里发展出热带风暴甚至是台风的可能性非常大。第一种选择是,现在开始全面停止安装,这是最保险的办法……这意味着工期要再次拖延……每天的消耗接近10万美元;另外一种办法就是等这阵风停了继续安装,带来的挑战是台风到来之前绝对不能再出现任何意外。邱工程师决心接受挑战继续安装,但这么大的事情还需要总部的最后决定……

  影片中带来了两种假说情况,而两种假说之间又运用了演绎推理的方式展现利弊。这让观众看到,巨型风机成功安装绝非易事。同时,这也是上文提到的悬念解决的叙事方法,运用推理逻辑的方法不仅使受众易于理解,同时也延长了悬念的解答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受众的好奇心。对于经常采用这种叙事结构的《探索·发现》,其栏目主编盛振华就曾提出:“假如危机和悬念是一切叙事作品所有的共性,那么对于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类的纪录片来说,它还有一个特殊的材质——推理过程和新视点。一般来说,该类影片的叙事模式更像数学证明题……在尽量考虑条件充分的情况下组织故事、事件作为论据加以论证”。⑨

  参考文献

  ①③④⑥⑦⑧万彬彬,《中外科学纪录片叙事结构探析》,《视听专论》,2012(6):25-29

  ②宋戈:《戏剧艺术论》,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82-83

  ⑤[英]丹尼斯·麦奎尔、[瑞典]斯文·温德尔:《大众传播模式论》,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80

  ⑨盛振华,《〈探索·发现〉叙事类型化的思考路径》,《南方电视学刊》,2005(1)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

  责编:叶水茂


标签:悬念结构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