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 > 正文

越窑 刀工简练而精细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10 09:04:25 分类:生活 浏览:58


越州窑也叫越窑,又称北宋贡窑,是我国烧瓷历史上最早和最古老的窑口。

越窑的窑址主要分布浙江的余姚、上虞和慈溪地区。

近年来,考古发掘的越窑窑址遗迹达五百余处,其中仅上虞就有近300处。

五代 越窑青釉碗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五代 越窑青瓷套盒

1996年浙江临安康陵出土

临安区博物馆

五代 秘色瓷莲花碗

苏州市虎丘云岩寺塔出土

苏州博物馆藏

越州窑居宋代六大窑系之魁,是我国南方最著名的窑口,其烧瓷的历史从东汉晚期一直到南宋末年,时间跨度达千年之久。

越窑瓷器造型丰富多样。

早期的越窑青釉瓷釉色偏黄,纹饰也较少。

到了五代以后,越窑的釉色则变得如冰似玉。

唐越窑 青釉瓜棱执壶

越窑青釉壶

五代后期,南方的吴越朝廷为了满足政治上的特殊需要,依然把青釉瓷视为重要的进贡品。

据文献记载:“开宝六年(973年)二月十二日,两浙节使钱惟睿又进金绫瓷器百五十事。

”而最多一次进贡的越窑青瓷竟达万件之多。

可见,北宋早期古越窑青窑瓷的烧制一度达到了空前的繁荣——这也是古越窑烧瓷历史上最后的鼎盛时期,在浙江慈溪的上林湖,以及上虞、余姚、堇县、萧山等地形成了烧制青釉瓷的庞大的越窑体系(同时也包括江苏以及江西等地区)。

从宋代开始,越窑青瓷不仅大量内销,而且外销日本、朝鲜,以及东南亚各国和中东地区的各国。

越窑青釉八棱瓶

越窑青釉直颈瓶

越窑系中较出名的瓷窑,当属安徽的寿州窑。

陆羽的《茶经》中记载当时的寿州窑为唐代六大民窑之一。

寿州窑的窑址位于淮南一带,故也可叫做淮南窑。

其早期以烧制青瓷四系瓶和小口罐居多,常见有贴花、划花、印花等装饰。

到了唐代以后,以烧制黄釉瓷为主,也有少量黑釉瓷,以瓷碗和瓷枕居多,特点是胎体偏厚,釉下多施化装土。

北宋越窑瓷器的精品又称为“越窑秘色瓷”。

越窑青釉花瓣口碗

唐代 越窑青瓷褐彩云纹熏炉

浙江临安水丘氏墓出土

临安区博物馆藏

唐代 越窑青釉双鱼纹碗

浙江宁波和义路码头遗址出土

宁波博物院藏

北宋越窑瓷器的特征是:一是器件坯体仍然保持汉唐较轻盈的风格,最大的变化是着眼于刻花和划花装饰,以及浮雕和堆塑等装饰手法,刻意追求器件的装饰美,布局流畅,纹饰有牡丹、荷花、海棠花,以及凤凰、蝴蝶、游鱼等;二是由于烧瓷工艺仍然采用浸釉法,因此大多数器件仍可见露胎现象,胎质颇细且呈浅灰色(如果胎质洁白,应视为后仿品);三是釉面较薄,无开裂纹线(凡是有明显开片的越窑瓷均应定为后仿品),色泽略带灰青,俗称艾青。

北宋 越窑青瓷牡丹纹龟钮盖罐

浙江省博物馆藏

北宋 越窑青釉荷叶盖罐

宁波市出土

宁波博物院藏

到了北宋晚期,由于宋代五大名瓷的崛起,古越窑因为墨守成规,质量节节下降,渐渐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到了南宋后期,古越窑完全被龙泉窑所取而代之。

北宋 越窑青釉刻划开光牡丹纹瓷执壶

宁波博物院藏

北宋 越窑青瓷牡丹纹花口尊

浙江省博物馆藏

瓷器生产在唐代出现了“南青北白”的局面。

“南青”即南方越窑窑系生产的青釉瓷,“北白”指的则是邢窑烧制的白釉瓷。

邢窑位于河北省内丘境内的临城县,其遗址达十多处,占地过数十里。

唐代文献《国史补》中就有记载:“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唐代茶圣陆羽在评价当时国内烧瓷水平最高的邢窑白瓷和越窑青瓷时,认为“邢窑类银,越瓷类玉”。

北宋 越窑青瓷孔雀纹粉盒

浙江省博物馆藏

北宋 越窑刻花牡丹纹莲瓣罐

南宋官窑博物馆藏

唐 邢窑万年罐

唐 邢窑白釉小壶

邢窑除烧制白瓷外,还烧制青瓷、黑釉瓷等产品,但以白瓷最为集中,质量也最高。

白瓷中又分为粗和细两种瓷。

细瓷制作精良,胎质细硬,件件满釉,釉色洁白光亮,造型规矩,常见的有碗、盘、托、壶等,其中碗最具特色,大多呈敞口,且带唇口,玉璧形底,身浅足矮,很少有划花装饰。

粗瓷制作简陋,胎质较粗、釉面少光洁,造型也不规矩。

唐 邢窑“盈”字款白釉碟

唐 邢窑白瓷穿带壶

邢窑中有一种底部有“盈”字款的碗,是邢窑中的优良产品。

“盈”字碗一般出现在盛唐时期。

盛唐和中唐时期,邢窑瓷器曾远销海外的埃及、印度和日本等地区。

到了五代以后,由于原料缺乏,邢窑开始走向衰落,最后停烧在南宋前后。

唐 邢窑白釉玉璧足茶碗

唐 邢窑白瓷盖罐


标签:北宋唐代博物馆瓷器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