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妙招 > 正文

电容器组 (2)过流保护按1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10 07:37:14 分类:妙招 浏览:105


  【摘 要】 电容器组是110kV变电站的主要电气设备之一,电容器组的使用对维持系统电压的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所在操作班管辖的110kV变电所内各种类型的电容器组在接线方式及其对应的保护配置上的不同,进行简要介绍和总结。

  【关键词】 电容器组 保护配置 防误联锁 注意事项 常见故障 运行维护

  在电网中,影响系统电压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无功功率,无功功率的不足会影响系统电压以及功率因数,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电压崩溃,使系统瓦解,并会导致损坏电气设备。因此,电网运行需要配置无功补偿设备即电容器组。而电容器组就是一种常见的无功功率补偿设备,基本上每个110kV变电站都配置有电容器组。

  1 电容器组的接线方式

  在110kV变电站中电容器组的接线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单星形接线,另一种是双星形接线。这两种接线方式仅在安装方式及保护配置上有所区别。

  (1)单星形接线方式。单星形接线方式目前应用比较广泛,应用这种配置的110kV变电站比较常见,在采用单星形接线方式的110kV变电站中,电容器组的组成也不尽相同。(2)双星形接线方式。双星形接线方式在110kV变电站现场采用较多的另外一种接线方式。与单星形接线方式不同,采用双星形接线方式的电容器组一般由两组相同容量的电容器组并联而成,在两组电容器组的中性点的连接线上安装一个零序电流互感器。

  2 并联电容器组的保护配置

  110kV变电站电容器保护一般包括限时速断、定时过流、低电压、过电压、不平衡电流(或不平衡电压、开口3U0保护)。

  (1)限时速断保护按3-5Ie(Ie指电容器额定电流)整定,动作于跳闸并给出中央信号,时间用0.2s左右.5-2Ie整定,动作于跳闸并给出中央信号,时间用0.5s左右。(3)低电压保护:在所接母线失压后可靠动作于跳闸并给出中央信号,一般整定50%Ue左右,时间与出线后备保护配合,并与上级线路重合闸时间配合。电流闭锁定值按固定电容器组的50-80%Ie整定。(4)过电压保护一般整定在120%Ue,动作后延时发讯(或跳闸)。(5)不平衡电流(或不平衡电压、开口3U0保护)保护作电容器内部故障的主保护:双星形接线配置中性点不平衡电流保护,单星形接线一般采用差压保护或开口三角保护。动作值根据电容器内部接线方式进行具体计算,原则是按部分单台电容器(或单台电容器内部小电容器)击穿或切除后,其它电容器承受电压不超过1.1-1.2Ue(Ue指电容器额定电压)来整定;动作时间一般为0.2s左右。

  结合110kV变电站电容器组的一次接线方式,电容器组所配置的不 平衡保护也相应的有所差别。当电容器组一次接线方式采用单星形接法时,一般配置不平衡电压保护或差压保护。当电容器组采用双星形接线方式时,一般配置不平衡电流保护。

  3 电力电容器的常见故障及处理

  3.1 渗、漏油的处理

  (1)安装电容器时,每台电容器的接线最好采用单独的软线与母线相连,不要采用硬母线连接,以装配应力造成电容器套管损坏,破坏密封而引起漏油。(2)搬运电容器时应直立放置,严禁搬拿套管,并做到轻拿轻放,防止撞击;接线时,应注意导线松紧程度,拧螺丝不能用力过大并要保护好套管。(3)电容器箱壳和套管焊缝处渗油,可对渗、漏处进行除锈,然后用锡钎焊料修补。渗、漏油严重的要更换电容器。

  3.2 外壳变形及处理

  由于电容器内部介质在高压电场作用下发生游离,使介质分解而析出气体,或者由于部分元件击穿,电容器极对外壳接地放电等原因均会使介质析出气体。密封的外壳中这些气体将引起内部压力增大,因而将引起外壳膨胀变形。所以,电容器外壳变形是电容器发生故障或故障前的征兆。对运行中的电容器组进行外观检查,如发现电容器外壳膨胀变形应及时采取措施,膨胀严重者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查明原因,更换电容器。外壳膨胀不严重的要采取通风措施,加强运行检查工作。

  3.3 电容器爆炸及处理

  运行中电容器爆炸是一种恶性事故,一般在内部元件发生极间或对外壳绝缘击穿时与之并联的其他电容器将对该电容器释放很大的能量,可能会使电容器爆炸以致引起火灾,其原因如下:(1)电容器内部元件击穿。(2)电容器外壳绝缘的损坏。(3)密封不良和漏油。 (4)鼓肚和内部游离。(5)带电合闸引起电容器爆炸。

  电容器投运时,为了防止电容器发生爆炸事故,除要求加强运行中的巡视检查外,最主要的是安装电容器的保护装置,将电容器酿成爆裂事故前及时切除。

  3.4 电容器温度升高及异常处理

  主要原因是电容器长时间过电压运行,附近的整流装置产生的高次谐波流入使电容器过电流。电容器温度升高将影响电容器的寿命并导致电容器绝缘击穿而损坏。

  运行中应严格监视和控制电容器室的环境温度,为了便于监视运行中的环境温度,应选择散热条件最差处(电容器高度的三分之二处)装设温度计,并使温度计的装设位置要便于观察。为了监视电容器的外壳温度,可在电容器外壳上(铭牌附近)粘贴示温蜡片。

  3.5 熔丝熔断处理

  电容器外观检测后没有明显的故障时,可以进行实验检测,看是否存在熔丝熔断的现象。一般情况下,外观没有明显的故障而电容器出现故障时,熔丝熔断就可能是其发生故障的原因。

  当电容器的熔断器熔丝熔断时,应断开电容器的断路器。在切断电源并对电容器放电后,先进行外部检查,如套管的外部有无闪络痕迹、外壳是否变形、漏油及接地装置有无短路等,然后用绝缘电阻表摇测极间及极对地的绝缘电阻值。如未发现故障迹象,可换好熔断器熔丝后继续投入运行。如送电后熔断器的熔丝仍熔断,则应退出故障电容器。

  本文总结了所辖110kV变电站现场电容器组的几种比较常见的结构型式,接线方式相对应的保护配置及常见故障的分析和处理,并结合变电运行工作实际情况,总结了电容器组在实际运行中的注意事项,供大家作为学习参考,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电容器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电容器缺陷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电容器故障的进一步扩大,从而保障电容器组及电容器的安全运行。


标签:电容器保护接线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