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指南 > 正文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作者 宪宗皇帝亦留神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09 16:47:33 分类:指南 浏览:75


  元载相公曾借箸。

  出自唐代杜牧的《河湟》

  元载相公曾借箸。

  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元载相公曾具体筹划过收复河湟,宪宗皇帝对此事关心也格外留神

  不久却见大臣身穿朝服就刑东市,皇上也突然驾崩来不及实施西巡。

  河湟百姓虽然穿着戎服牧羊驱马,可是他们白发丹心仍是唐朝臣民。

  只有产生于凉州的动人歌舞乐曲,流传天下在娱乐着那些富贵闲人。

  创作背景

  安史之乱爆发后,驻守在河西、陇右的军队东调平叛,吐蕃乘机进占了河湟地区,对唐朝政府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杜牧有感于晚唐的内忧外患,热切主张讨平藩镇割据、抵御外族侵侮,因此对收复失地极为关心,先后写了好几首诗,《河湟》便是其中的一首。

  参考资料:完善

  1、

  吴 鸥.杜牧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11-113

  2、

  张明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59-1060

  赏析

  此诗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一连使用了三个典故。“借箸”,用张良的故事。不仅用来代“筹划”一词,而且含有将元载比作张良的意思,从而表明诗人对他的推重。“衣冠就东市”,是用晁错的故事。意在说明元载的主张和遭遇与晁错颇为相似,暗示元载留心边事,有经营的策略。杜牧用晁错来作比较,表现出对晁错的推重和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527篇诗文 ? 348条名句


标签:杜牧诗人留神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