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随笔 > 正文

少先队植树造林歌 用合成器录制的音频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05 18:31:31 分类:随笔 浏览:83


  少先队植树造林歌教案1

  【教学目标】

  1、以活泼、欢快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歌声,表现种树时的愉快心情,及盼望小树成材的愿望。

  2、体会连音线在歌曲中的作用。

  3、用律动的方式进行表演。

  【重点难点】

  1、让学生感受了解地球是我们共同应该保护的家园,植树造林势在必行。

  2、学生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教学方法】

  学唱法、引导法。

  【教具准备】

  录音机、多媒体设备、Flash画面、磁带。

  【教学过程】

  一、 复习上节课内容《苗岭的早晨》

  1、复习听赏一遍。

  2、再以网上画面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和记忆。

  二、导入新课:

  美妙的音乐将我们带到了山清水秀的苗家山寨,生活在那里的人们该是多么幸福,具统计从1970年到2002年,由于地球上的森林覆盖率下降了12%,由此生物多样化下降了1/3,淡水资源减少了55%,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如此严重,我们怎么办?(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引导植树歌的出现)

  三、学唱歌曲:

  1、听录音《少先队植树造林歌》,感受歌曲的旋律,教师带着学生拍手、踏脚

  2、教师范唱,边唱边拍节拍,学生跟着做,心里默唱。

  3、听歌曲录音,学生自己拍节拍,小声跟唱。

  4、听老师弹琴,学生拍节拍小声唱歌。

  5、歌谱学唱,注意歌曲中的连线。

  6、学习歌词,学生分组学唱并练习。

  四、创编歌曲的律动:

  1、第1、2小节拉手原地点踏步。

  2、第3、4小节双手上举摆动。

  3、第5、6小节一人蹲一人站立。

  4、第7、8小节拉手双人转圈。

  【教学反思】

  在创编活动中,要注重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一边律动,一边演唱歌曲,从而加深对歌曲内涵的理解,并使课堂气愤更加活跃。

  少先队植树造林歌教案2

  《少先队植树造林歌》为C大调,4/4拍,一段体结构,前两小节是主和弦五音开始下行跳进,加上八分休止符的运用,使音乐显得轻快、活泼。第三、四小节节奏舒展,旋律上扬,给人以开阔、舒畅之感。第五、六、七小节形成从主和弦——属和弦——下属和弦的转换,音乐显得错落有致。第八小节旋律从高音之快速地级进下行,第九小节稳稳地在主和弦上站住。整首歌曲旋律明快、清新、跳跃、活泼,很好地表达了少先队员植树时的愉快心情的崇高的理想。这首歌曲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词作者管桦,曲作者张文纲,当时他们创作的时候正值我们伟大祖国成立初期。这首歌虽不是经典的文化传承歌曲,但它与时俱进,积极向上,号召和鼓舞广大少年儿童保护我们的绿色家园。

  《少先队植树造林歌》是第四单元“绿色的梦”中的一首歌曲,本单元集中介绍了以保护环境以及描绘美丽大自然的音乐,首先在感受与鉴赏领域中学生通过聆听小提琴曲《苗岭的早晨》来感受苗岭晨曦的秀丽景色,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其次在音乐表现领域,学生通过演唱《少先队植树造林歌》,感受到歌曲浓厚的生活情趣、气息之美的同时抒发自己绿化祖国的美好心愿。教材这样安排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树立起绿化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并将此决心转化为实际行动。

  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学生的情况。

  1、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学情分析

  对于保护环境这一题材,学生虽然在平常思想品德教育课中有所了解,但真正通过学习带有浓厚生活情趣的歌曲,树立起绿化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并在歌曲的鼓舞下将此决心转化为实际行动,学生还没有接触过。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学情分析

  在以前的音乐学习活动中,学生对体验法、情境教学法、游戏法、律动法、对比等方法已经比较适应,并能够在教师引导下顺利地展开学习。

  在学唱方式方面,大部分学生在以“听唱为主视唱为辅”的学唱方式下能够顺利演唱曲谱,但是节奏变化比较丰富以及出现连音线的曲谱部分,三年级的学生自主把握存在困难。

  3、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学情分析

  歌曲曲调方面: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4/4拍、情绪活泼欢快充满生机的歌曲,再加上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这一时期与时俱进的歌曲并不陌生。

  能够通过反复听辨简单模唱歌曲的曲调。

  识谱能力、音乐感知力方面:已经对音乐知识有了简单的认识,能够试唱简单的乐句,认识唱名。通过聆听能够感受出充满生机,积极向上的情绪。

  歌曲节奏方面:通过模仿以及识读节奏谱,学生能够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但是对旋律中一字多音的唱法掌握不好。

  这是我运用的教学手段。

  体验法:通过视觉、听觉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问答法:通过问答的方式,使学生循序渐进的唱好歌曲。

  听辨法:通过听辨,熟悉歌曲。

  对比法:通过对比,掌握圆润流畅的连音以及八分音符弹跳音的演唱方法。

  比喻法:通过形象比喻,学习乐理知识。

  这是我为本课做的技术准备。

  ,用音乐软件制作的乐谱,用白板制作的课件

  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及对策:

  1.第四乐句加入换气记号的唱法和“我们少先队员.把︱小树种在祖︱国.的土地上.0︱”的音准及咬字吐字不容易掌握。

  通过母音强化以及对比的练习方法,使学生体会八分附点节奏的运用更加突出绿化祖国的决心。一字多音的演唱应该做到圆润流畅,连续八分音符利用短叹气的演唱方法做到弹性而又跳跃。

  2.歌曲情绪的表现

  指导学生在演唱时以情带声,用情感做依托,表现歌曲浓厚的生活情趣、气息之美的同时抒发自己绿化祖国的美好心愿。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我设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少先队植树造林歌》,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能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大自然的挚爱之情,树立起绿化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2.能积极参与音乐的探究活动并表现。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学生感受歌曲浓厚的生活情趣、气息之美

  2.通过自主探究的音乐活动找出歌曲的难点

  3.通过图片记忆歌曲第一段歌词

  4.通过启发法唱好歌曲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自然地、有表情地、自信地演唱歌曲。

  2.掌握圆润流畅的连音以及弹跳音的演唱方法。

  3.背唱歌曲第一段歌词。

  我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学会歌曲,唱好歌曲,因此我把教学重点设置为:

  在充分感受歌曲浓厚的生活情趣、气息之美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演唱《少先队植树造林歌》,并背唱第一段歌词。

  难点为:

  1.歌曲中有连音线的歌词的演唱。

  2.最后一乐句第七小节换气记号处的唱法及第八小节旋律从高音2快速地级进下行的演唱。

  基于以上分析,我为本课设计了三个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情,导入音乐

  二、智力闯关,学习歌曲

  三、情感升华

  下面我将逐条向老师们进行讲解说明。

  一、创境激情,导入音乐(7分钟)

  1、师生问好之后,创设情景,老师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喜欢我们绿色的家园吗?为什么?让我们随着春天的音乐一起动起来吧。

  美妙的音乐动人的舞蹈将我们带到了山清水秀的大自然,那里的天是那么的蓝,那里的树是那么的绿,多么美丽的世界呀!教师出示多媒体画面,学生从视觉上直观感受绿色家园美丽的景色,并在课前进行简单律动,放松心情,提高学习兴趣。

  2、导入新课。教师继续引导:可是同学们知道吗?近年来,由于人类对环境不够珍惜,随心所欲,滥伐林木,生存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引发了沙尘暴的出现,给我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各种危害,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如此严重,我们怎么办?

  通过欢快的音乐、绿色家园的画面和悲伤的音乐、树木植被遭破坏的画面对比,形成强烈的视觉、听觉反差,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巧妙的导入新课。

  学生讨论,

  得出结论:植树造林、热爱大自然。师:就应该做到爱护花草树木,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通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教师自然引导出植树歌的出现。

  二、智力闯关,学习歌曲

  师:绿色能带给我们生机、带给我们活力,今天老师就给同学们带来一首关于绿色环保的歌曲《少先队员植树造林歌》。既然同学们都愿意为保护环境做贡献,那你们和我一起加入到绿色智力大比拼中吧,全班同学分成三大组,分别为红队、黄队、蓝队。哪一队闯关成功,老师就将你们的队旗插到绿色的树林中,看看谁是环保小天使!

  (一)第一关:感受歌曲情绪,了解歌曲文化背景聆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听辨歌曲歌词,回答“少先队员把小树种在哪里?”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听觉能力的同时记忆歌词)

  师:这是一首表达少年儿童绿化祖国美好心愿的歌曲,歌曲创作于60多年前,词作者管桦,曲作者张文纲,当时他们创作的时候正值我们伟大祖国成立初期,他们为我们少年儿童谱写了许许多多好听的歌曲,如《我们的田野》等等。所以被人们称为将自己的爱心全部献给祖国花朵的人。

  (二)第一关:听辨歌曲的节拍、节奏

  1、复听歌曲,感受歌曲的节拍

  2、学生听辨4/4拍乐曲的韵律,并感受它的强弱规律

  3、听辨歌曲由几个乐句组成,并拍出第一乐句的节奏

  XXX0XXX0︱XXXXXXX︱

  4、教师出示歌曲节奏谱,学生识读并用手拍击,找出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和休止符

  师:一个小附点,一点不起眼,音符右边站,时值增一半。休止符像歌曲中的红灯,遇到它要马上停,此处要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表达出少先队员们热爱大自然,改造大自然的情怀。

  (三)第三关:模唱歌曲旋律并识读乐谱

  1、再听歌曲,并用“LU”模唱歌曲旋律

  2、学生在模唱的同时,找出最难把握的乐曲

  (设计意图:将发声训练巧妙的穿插其中,即进行了发声练习,达到了训练效果,又解决了本课的难点。)

  3、教师出示最后一乐句歌谱,加入换气几号,并随着学生试唱画出乐句的旋律线

  师:一口气唱完会很累的,所以作曲家在这里加上了一个记号,你知道它叫什么?

  像不像小鱼的嘴巴,换气记号像鱼嘴,探出水面快吸气。师生做快吸气动作。

  4、识读乐谱,用唱名视唱整曲

  (四)第四关:填唱歌词

  1、随着老师的琴声,学生轻声填唱歌词,并找出难点

  2、学生找出的难点,请会唱的同学讲解给大家,并说出原理

  (设计意图: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师生、生生接龙或分小组演唱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聆听歌曲、轻声学唱、自己找难点等活动,让学生简洁高效、轻松愉快的学唱歌曲,充分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第五关:看图片背唱第一段歌词

  (六)第六关:歌表演

  1、唱好歌曲

  通过mp、mf、f等力度变化感受怜爱、幸福、自豪、急切、兴奋等情绪。

  教师引导:通过大家的歌声我能感觉到你们都是喜欢绿色、爱护绿色的好孩子。那对小树苗的怜爱,用轻强一点的声音还是弱一点的声音?生:(弱一点的声音)用mp的力度演唱前两小节。师:小树苗如果听到大家对它们这么怜爱,一定会非常高兴的。如果知道我们将要把它们种植在肥沃的土壤里,一定会等不急的。那表现急切的心情用强一点还是弱一点的声音?生:(强一点的声音)用f的力度演唱三四两小节。师:种植小树时你们有什么样的感觉?生:幸福、自豪

  师:那表现幸福自豪的情绪用那种力度演唱?生:

  (强一些的力度)用mf的力度

  演唱5、6小结。师:将小树植入肥沃的土壤你们有什么样的感觉,这种感觉用什么样的力度表现?生:

  (兴奋,强一些的力度)用f的力度演唱7——9小结。

  师:弹琴领生一起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第一段。

  2、学生表演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肢体语言让学生感受植树的快乐、旋律的动感)

  三、情感升华

  (播放迈克尔杰克逊《拯救地球》视频片段)

  师:同学们,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环保意识是现代人的重要标志。我们应当切实地树立起时代责任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共建绿色校园,同护地球母亲,让我们行动起来,将绿色作为我们校园生活的主旋律,用爱心去关注环境的变化,用热情去传播环保的理念,用行动肩负起环保的重任。

  在这节课上,教学评价贯穿始终,多种的评价方式相结合检验了学生学习的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本次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在情境实践中唱歌曲: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本课,我采用智力问答,以及小组合作的实践方式,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习,课堂教学已不是单纯的老师教,学生学方式,而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来掌握歌曲、表现歌曲。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以上是我对《少先队植树造林歌》这首歌曲进行的教学设计,衷心恳请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


标签:歌曲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