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指南 > 正文

微电影题材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大学生微电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0-22 11:53:55 分类:指南 浏览:77


  【摘 要】 文章通过分析大学生电影作品的题材内容,探讨了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责任及对大学生的引导方向。指出大学生微电影作品题材包括校园爱情、友情、亲情、日常生活、梦想与成长、公益等几大类。这些作品都能够反映出大学生的生活状态,也是洞悉大学生的另外一个窗口。教育工作者要合理利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引导和帮助。

  【关键词】 大学生;微电影作品;题材特征

  近年来,随着摄影摄像器材、影视制作软件的普及,极具可塑性的大学生迅速地站到了新媒体的前列,他们用手中的相机或者DV,把自己的观点通过微电影的形式呈现出来,以至于大学生微电影作品成了新媒体的宠儿。[1]在这一发展形势之下,国内涌现出了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微电影节,比如说中国大学生微电影节、襄阳大学生电影节等等。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当大学生编导们能够积极地去审视生活的时候,我们就有可能获得感动人心的优秀作品。我们所在的工作室面向四十三名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征集剧本(故事),最后收到的剧本(故事)共计32份。从创作题材方面进行分析,校园爱情题材剧本(故事)的比例是62.5%,涉及友情的剧本(故事)以12.5%的比例位居其次,亲情主题占12.5%,反映大学日常生活的题材占6.3%,梦想题材3.1%,公益类题材3.1%。虽然样本量极为有限,但是从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出大学生微电影题材的一些特征。而这些特征的背后,更有我们值得关注的地方。

  题材一:校园爱情

  校园爱情类题材在本次剧本(故事)的征集活动中位居首位,反映出了正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们对爱情的渴望与思考。这是一个来源客观的信号,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这说明了这一群体正在对大学这一个特定阶段的人生进行分析和揣摩。我们能够分明地从这些剧本(故事)中窥视到大学生群体对于校园爱情的评价。当然,另外一个方面,热播的偶像爱情电视剧对于该题材的第一排名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根据选题的这一特点,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似乎非常有义务参与到他们的思考之中,并且应当及时做出正面的引导,有学者提出四点建议: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着重加强对女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以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陶冶大学生的情操。[2]这样一来,一些更加成熟的观点将有可能使得这一时期的大学生获得更多正能量,从而培育出正确的爱情观,而不是在他们唱着迷茫调调的时候无所作为。

  大学生应当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总结自己存在的优点与缺点,同时,必须要明确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把握好恋爱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大学生也应当正确认识失恋。对于大学生偏好于类似的题材,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必惊恐万分,因为这确实是大学生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只要教育工作者能够积极地有所引导,那么这样的题材或许会成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主要题材。

  题材二:友情

  友情题材紧随校园爱情题材之后,这说明了友情对于大学生这一群体的重要性。社会学家认为:友情是个体社会化的基本需要,是人类高尚、优美的情感之一。友谊作为人际吸引的一种,表达的是双方的、相互的、亲密的关系,反映了个体间互惠的、积极的情感。[3]

  友谊关系在青年初期开始形成,随着教育、文化的影响及个体的成熟,到了青年期,大学生们对友谊的理解也发展到了相对成熟的阶段。[4]

  友情题材的微电影反映出大学生对人际关系的思考,这是他们步入社会之前的重要内心体验。剧本(故事)以友情为题材,折射出这一段重要的心路历程。但是纵观7份关于友情的剧本(故事),信任危机、犹豫不决等等负面情绪被着力地刻画出来,而最终的解决似乎并不圆满。其实这是另外一个信号,它说明在面临友情,或者说是面临人际交往的时候,部分大学生并未能够很好地把握住这一情感的正确走向,取而代之的,有时候采取了一种消极的对待方式。

  依此看来,树立正确的友情观将是所有大学生应当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如果有条件,教育工作者可以组织一些交流会、分享会,让他们能够更加细致地去接触友情、观察友情、体验友情,成为他们心灵之路的引领人。

  题材三:亲情

  关于亲情的剧本(故事)有着较为类似的内容,基本上是以一种感恩的心态来审视自己对于亲情的见解。剧本(故事)之中流露出一种可贵的自省精神。从中学生成为一名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越来越清晰,对于亲情亦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青春期的叛逆、倔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终成过往,审视自己对亲情的看法,这成了一部分大学生不断去尝试的行为。理解、尊重、包容在这些剧本(故事)中闪耀出绚烂的光辉。河北传媒学院大学三年级学生刘啸宇拍摄的《天堂午餐》,虽然情节简单,但是用一种非常质朴的手法诠释出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正是因为这部作品的切入点深得人心,所以《天堂午餐》在网络上的总点击率超过千万。

  题材四:日常生活

  反映大学日常生活的剧本(故事)在内容方面显得比较简单,但是很显然,这种类型的微电影拍摄难度低,所以在我们所收集的剧本(故事)中占有6.3%的比例。剧本(故事)的创作者往往只是比较单纯地想展现一下自己的大学生活,立意的深度相对有限。

  题材五:梦想与成长

  在我们所收集到的剧本(故事)中,梦想题材的剧本(故事)仅有1份,这可能是因为同学们认为拍摄难度较大。其实,梦想题材的剧本(故事)看似风光而且高高在上,但是只要手法得当,拍摄的难度是可以大大降低的。徐静蕾导演的《梦想照进现实》就应该是一个不错的例子,片中所采用的表现手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移植到大学生微电影作品之中来。

  题材六:公益

  公益类题材受到关注的程度并不高,这与大学生群体是否能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时代责任感或许有一定的关系。这一类作品的惨淡现状,至少让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多少有点警觉,相应的教育和引导有必要提上议事日程。如何充分地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将他们的关注力引向社会公益当中去,教育工作者其实可以认真去思考一下。在泸州医学院第三届微电影大赛上,公益题材的微电影《天下无脏》从41部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最终与亲情类题材的《爱,从未离开》一起获得一等奖。所以,公益题材是能够受到大众认可的,问题是切入点在哪里,表现手法是否可以更艺术一点。

  题材七:其他类

  恐怖、军事、古装、科幻题材的微电影并不多见,而且既出作品的整体质量并不高。这当然是因为诸样题材的微电影需要高品质的服装、道具、场景、演员,还需要有优秀的现场调度及后期技术。

  总之,大学生微电影作品是近年来新兴的作品,它不同于诗歌散文,但是共同的特点也是非常鲜明的,那就是这些作品都能够反映出大学生的生活状态。从微电影的题材入手,我们有可能和大学生走得更近,我们更有可能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地伸出援手。高校范围内的微电影大赛终将成为我们洞悉大学生的另外一个窗口,如果教育工作者能够合理利用,善莫大焉。

  【参考文献】

  [1] 帅志强.探讨大学生DV创作特征与发展路径.东南传播, 2010(4)69-70.

  [2] 曹全宏.高校大学生恋爱问题及对策研究.大家, 2012(6)308.

  [3] Busowski W M, Hoza B. Popularity and friendship: Issues in theory, measurement and outcome. In: T.J. Berndt and G.W. Ladd (Eds.). Peer relationships in child development. New York: Wiley,1989.

  [4] 徐伟,李朝旭,韩仁生.友谊的结构研究:―项对大学生友谊内隐观的调查研究.心理科学,2006.29(5)1096-1100.


标签:大学生题材电影故事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