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相声对对联 相声对对联篇1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0-21 12:17:01 分类:资讯 浏览:111


  相声对对联篇1

  元旦佳节快到了,我们将迎来小学时期的最后一次元旦节。为了让老师、同学们元旦节过得愉快,我向大家提出如下几条建议:

  一、全班选几位优秀同学各表演一个节目。(唱歌、乐器演奏、跳舞、诗歌朗诵、相声小品 等)

  二、师生一起做游戏。(踩气球、对对联、猜谜语、击鼓传花 等)

  三、带一块大布,在上面涂鸦。

  四、晚会结束后给自己的好朋友送礼物。

  让我们一起努力过好这个甜美的元旦节吧!

  建议人:×××

  相声对对联篇2

  b: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下午好 (微微鞠躬)

  c:新的起点、新的跨越

  d:新的祝福、新的期待

  a: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享受缘分带给我们的欢乐,享受这段美好时光

  b: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一起用心来感受真情,用爱来融化冰雪

  c: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敞开你的心扉,释放你的激情

  d: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这里将成为欢乐的海洋,让快乐响彻云霄

  合:带着祝愿、带着嘱托,为了点燃一个斑斓的梦,我们激情满怀、心潮澎湃,欢聚一堂、载歌载舞。

  a:让我们共同拨亮新年的烛光

  b:让我们在新的征程面前勇往直前

  c:让我们在希望的田野里高歌一曲

  d:让我们跳出秦春的旋律,来吧!一起来吧!xx镇2011年“新起点、新跨越”主题元旦文艺晚会

  合:现在开始(bcd离开舞台)

  节目一

  a:当时光飞逝,带来新的祝福,而辞去昨日是为了新的跨越,新的历程。于是,我们显得那么的憧憬明天。告别虎年,迎来兔岁,正是我们放飞梦想的开始,我们正在迎来新的时代。首先有请崇山中学给我们带来群舞《走进新时代》,同时,请中心小学的群舞《我们是党的好儿女》做好准备,掌声有请崇山中学的同学们

  节目二

  节目三

  c:麻木不仁、沉沦不振、迷惘徘徊、悲观失望都不是人生应有的姿态;真情期待、大声喝彩、岁月流逝、痴心不改,每一次感动都与你我同在;成功的花只会在泪水中盛开;失败是为了更好的胜利,再多挫折再多无奈让我们从头再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潘老师的精彩表演,同时请华山中学的舞蹈《爱你、爱你》做好准备

  节目四

  d:接下来为大家表演的是华山中学的同学们带来的舞蹈《爱你、爱你》,请塘井完小的舞蹈《两只蝴蝶》做好准备

  节目五

  a: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两只可爱的小精灵在百花丛中扇动着两只可爱的小翅膀,翩翩起舞,陶醉在花香之中。请欣赏塘井完小的小朋友们带来的的舞蹈《两只蝴蝶》,请南山中学的相声《对对子》做好准备

  节目六

  b:对联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任然绽放着迷人的光芒。那么相声中的《对对子》又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掌声欢迎南山中学的同学们给我们带来精彩表演,同时请xx中心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做好准备。

  节目七

  c:人靠衣装,佛靠金装,靓丽的服装总能让人心旷神怡,下面有请我们xx中心幼儿园的小朋友给我们带来冬装表演,请崇山中学的舞蹈《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做好准备。

  节目八

  相声对对联篇3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法;情境;认知结构

  探究式教学法已经开展了多年,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职学校开展得如何呢?在连云港市五课教研两课评比的活动中,中职校举行了市级公开课评比,我听取了其中几节课。其中一位老师采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法,其余几位老师采用创设情境,从生活中抽象出教学问题的探究式教学法。年轻教师采用探究式教学的热情是足够了。但是这里也存在几个问题:①引入情境后拖泥带水;②从情境引申出问题时,问题链难度、跨度大;③教师提出的问题数学化不明显;④从情境中提出的问题层次不鲜明,等等。由此笔者忍不住想说说自己的看法。

  我们看看什么是探究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模式,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具体说就是由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相对独立的探究活动(通常指动手动脑的活动),使学生自己发现知识,自主提出问题,探究科学规律,猜测和寻找结论,提高各方面素质的一种教学模式。

  从学生认知结构来说,课前准备是非常必要的。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是知识的生长的伊始,这个起点不仅仅包括学生的数学知识,还有思维习惯、生活经验、互动方式、合作交流技巧,等等。对于我所听的几节课,教师课前与学生的沟通目的好像仅仅是与学生沟通感情,并未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互动方式等。学生缺乏合作交流的技巧,交际能力普遍偏低,教师提出的问题缺乏可操作性,学生不知所措。无奈之下教师只能自导自演自己做男(女)主角,学生成了群众演员、跑龙套的了。相反如果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问题设计得巧妙,数学概念的引入会自然顺畅。如对于集合的一个问题:写出中国四大发明构成的集合。学生会逐一列举写出集合{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学生习惯于“填空”式地解决问题,抓住学生的这种思维定势,解决问题自然顺畅。教师追问学生“这么表示集合的优点是什么?”并给出集合的列举法的描述。

  情境引入是探究式教学的伊始,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情境的优劣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率。现将教学情境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情境的描述能展示数学现象,使学生能够感知数学知识内容。第二,情境的发展遇到障碍产生一个待探究的数学问题,敲开数学思维活动的大门。第三,情境的发生、发展过程与当前数学命题的思维过程吻合一致。数学活动应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情境的层次越高情境的教学活动越高效。举例:数学等差数列一节课中,引入英国麦田怪圈的情境。这些怪圈是一组同心圆,观察发现这些同心圆的半径依次增加,这里假定每组环之间间距相等,那么半径的大小即成等差数列{an}。这是第一层次的探究。进一步探究就会发现圆的周长也是成等差数列{bn},这个数列的判定可以采用3种办法,第一列举出数列{bn}的项观察得出结论,第二求出{bn}的通项bn=an+b,符合以上结构的数列即是等差数列,第三数列{an}是等差数列,这个数列的每一项乘以常数2π得到数列{bn},那么这个数列也是等差数列。这个情境中充分挖掘了情境下的数学活动,使情境更具有数学味。

  数学活动的优劣并不是情境的唯一指标,比如情境的趣味性,情境的普及程度也影响情境使用的效果。如在数列的概念一课中,以下例子作为“问题解决”就不是很恰当。情境为“相声《把对联送到矿山》片段中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一二三四五点点点到位’,下联是‘个十百千万车车车记清’, 横批是‘有一是一’。试试看,你能从这个对联中找出哪些数列?”探究的目的是发现数列。上联中的数列是1,2,3,4,5。下联1,10,100,1000,10000,……上联是等差数列,下联是等比数列,横批是常数列(非零常数列)。这几个数列正是本章的重点为后续的学习埋下伏笔。虽然如此,这个相声的知名度并不高,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并不清晰,大部分学生对对联的兴趣度不高。另外“个十百千万”似乎是针对数的位数。因此这个情境的使用就显得牵强了。

  相声对对联篇4

  每年在我国学习汉语的留学生数以万计,为什么我国的播音主持留学生教育却停滞不前?第一,报考中国院校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外籍人士很少。大部分“洋主持人”的学习经历有两种:第一种是在国外或中国进修汉语,或进行汉语言专业的学历学习。例如“老外看点”的塞尔维亚籍主持人塔尼亚毕业于贝尔格莱德大学中文系;湖南卫视第一位外国籍主持人金小鱼在开始主持生涯前多次赴华进修汉语。第二种是在学会汉语后,进行了与播音主持有关的专业学习。例如英国籍主持人大牛曾在南京艺术学院表演系学表演。这类学习经历中值得注意的是“相声模式”,即外籍人士学会汉语后,从师于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继而进军播音主持领域。1989年底,加拿大人大山开启了这一现象的先河,先拜姜昆、丁广泉为师学相声,后逐步成为红遍中国的著名外籍汉语主持人。后来,爱尔兰人董漠涵、法国人朱利安、贝宁的莫里斯等人都走上了这条先相声、后主持的道路。事实上,目前中国最有名的外籍汉语主持人绝大部分都是相声界的弟子。

  第二,我国大部分院校对报考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留学生要求很高。留学生在入学后将与中国学生共同学习,因此大部分院校将报考本专业的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一视同仁,要求他们必须达到中国广电类优秀艺术生的水平方能录取。例如,中国传媒大学要求报考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需具备以下六个条件:标准、规范的普通话语音;发音器官正常、健康、有效;清晰的口齿和圆润的嗓音条件;较好的语言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敏锐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较好的形象、气质和综合文化素质。

  面试时,除了要朗诵指定稿件外,还要主持小栏目、即兴评述并回答考官的提问。对于留学生来说,能将汉语学习到第一语言的水平已属不易,如要通过以上重重关卡更是难上加难。中国传媒大学的老师告诉笔者,除了少数华裔以外,极少有留学生能完全符合录取要求。其他院校的情况也类似。报考的人数既不多,录取条件又如此严格,无怪乎学习播音主持专业的留学生如凤毛麟角,少之又少。

  相声起源于北京,形成于清朝咸丰、同治年间,是以说笑话或滑稽问答引起观众发笑的曲艺形式。外籍人士表演相声艺术,不仅能为中国观众带来更多的欢笑,还能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将中国曲艺带上国际的舞台。但是,一位出色的相声演员是否就等于一位优秀的主持人?目前我国的洋相声演员们大多从师于著名相声表演家丁广泉。丁广泉的培养方法是:第一过文字关,先教他们把相声剧本中的汉字认全;第二过发音关,从发音、语感、重音到停顿、语速、声调,由老师示范、学生模仿;第三过最重要的表演关。显然,对于播音主持来说,通过第一关和第二关极有帮助,不仅能大幅度提高汉语水平,还能训练朗诵技巧;然而相声表演艺术却与播音主持艺术大相径庭。

  首先,相声的灵魂是幽默。表演者为追求幽默效果,在相声表演时往往加入方言成分和不符合语言规范的成分,如郭德纲、周立波等流行相声演员不约而同地选用方言来表现自己的幽默感。在嗓音条件方面,相声演员的要求与主播也不同,他们追求富有特色的声音,希望能达到令人过耳难忘的效果。而播音员、主持人最基本的素质要求是良好的声音天赋和优秀的普通话水平。专业的主播不仅需要有一副音质优美、清脆动听的嗓音,也需要能讲一口标准流利、字正腔圆的普通话,部级与省级主播都要求达到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一级甲等水平。遗憾的是,目前绝大多数外籍汉语主播并没有达到这个水平。其次,播音主持技巧与相声表演技巧也有较大的区别。相声的基本技巧是“说、学、逗、唱”,具体来说,“说”指吟诗、对对联、猜谜语、歇后语、俏皮话等;“学”指各种口技、双簧、模拟方言、市声等;“逗”就是二人以滑稽口吻互相捧逗;“唱”主要以太平歌词为主。表演者以对话为主要表现形式,以抖“包袱”为表演内容,以引人发笑为表演的最终目的。而播音主持不仅需要熟练掌握运气吐字的方法,还应根据播音主持的内容灵活选择语音、语调、节奏、停顿、情绪。例如,在主持联欢晚会时,庄重欢快、气满声高;在播报国际新闻时,端正严肃、气沉声平。播音主持的语气丰富多彩,要因人、因事、因地、因时的不同而随机变化。在应对突发或紧急情况时,主播还需要主动进行信息的获取、筛选、编辑、播报等一系列工作,需要全面性、综合性应对工作的能力。

  总之,相声的所有表演都为达到幽默、讽刺的效果来服务,与播音主持相比,夸张有余而严肃不足,因此两者的表现技巧是完全不同的。第三,播音主持与相声的语言表达极不相同。汪景寿在《试论相声的语言》一文中明确指出:“相声是具有喜剧风格的艺术,要求一种与之适应的语言风格。相声语言的风格,概括地说,就是幽默诙谐,富于变化。”相声语言积极运用丰富的夸张、比喻、别解、谐音等手段,以最通俗的语言来表达讽刺和诙谐。而播音员、主持人身处广播电视的前沿阵地,他们的语言表达具有典型示范作用。早在解放前延安的《新华总社语言广播部暂行工作细则》中即有规定:“用普通话的口语,句子要短,用字用词要力求一听就懂并要注意音韵优美和响亮。”不管是哪种形式的传媒节目,都要求语言内容的郑重和语言形式的完整和严谨。因此,播音主持语言表达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规范、简洁、优美,在此基础上才能追求风格化和个性化。相声的语言表达风格运用在播音主持中并不合适,会给观众、听众留下“耍贫嘴”的感觉。

  最后,两者的文化积累和知识储备过程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相声脱胎于“草根阶层”,从社会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取材,又是一种中国传统曲艺,因此它的营养主要来自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和社会现实问题。而播音主持工作的对象繁杂、范围广大,每天随时都要接触和传播大量的信息,为此主播应该在天文地理、政治历史、经济文化、科技时尚等各领域都有所涉猎,了解最基本的百科常识,以备不时之需。因此,要培养合格的外籍汉语主播,必须加强通识教育,广泛扩大知识面,仅具备学习相声积累的部分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相声对对联篇5

  对联的产生

  对联的直接产生与我国古代人民“题挂桃符驱鬼避邪”的习俗有关。据说,古人曾经将“性能执鬼”的神荼和郁垒二神的名字写在桃木板上,悬挂于大门两旁,用以驱鬼避邪,祈福攘灾。这种桃符每年除夕更换一次。后来,五代后蜀之主孟昶在桃符板上题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二句,一般被认为是我国古代有记载的第一副春联。

  对联的形成也与对偶修辞方式的发展有关。对偶是我国汉语修辞格之一。对偶作为一种修辞手法运用到汉语文字艺术中,即用平行的两句话成双成对地排列,表达相关或相反的意思。对偶在我国古代较早的书籍当中就已出现并运用,如《尚书?大禹漠》:“满招损,谦受益”;《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屈原《九歌?湘君》:“采薛荔兮水中,攀芙蓉兮木末”等。这些对偶句大量出现,并随着对偶修辞方式的发展而成熟,不仅对于丰富和发展汉语言文字艺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促使了后来骈体文、律诗的形成,而且也孕育了对联这种艺术形式。

  对联的分类

  传统对联按其内容和应用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节气联、婚联、寿联、挽联、堂联、交际联、行业联、名胜古迹联和其他杂联等。

  1. 节气联

  节气联比较著名的有春联和元宵节的灯联。

  春联是专用于春节的对联。每逢过春节,每家每户都要贴上红红的春联,或期盼和顺祥瑞,或抒发内心情怀,或憧憬美好未来。如: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灯联是古代元宵节放灯时文人雅士所作的应景对联。清代安徽桐城人张英、张廷玉被称为“父子双学士,老小二宰相”,父子二人皆能诗善对。相传有一年元宵佳节,张府照例张灯结彩,燃放鞭炮。父亲应景出联考校儿子“高烧红烛映长天,亮,光铺满地”。儿子张廷玉思索时听到门外一声花炮响,灵机一动,对出下联“低点花炮震大地,响,气吐冲天”。对仗工整,天衣无缝,堪称妙对。

  2. 婚联

  婚联,或是祝福新人白头偕老、患难与共,或是希望早生贵子等等。如:

  花间蝴蝶成双舞;

  水渚鸳鸯相伴眠。

  3. 寿联

  寿联是为贺寿而撰写的对联。多种祝寿方式中,以编撰、书写寿联为最俭朴,却又最高雅、最有纪念意义。多数寿联除了称赞、概括寿者的业绩之外,更重要的是冀望寿者像常青树那样永远健康长寿。

  典型的寿联如:

  寿比南山不老松;

  福如东海常流水。

  清代嘉庆皇帝过寿日,状元李绍仿写了贺联:

  顺泰康宁,雍然乾德嘉千古;

  治平熙世,正是隆恩庆万年。

  此联用隔离嵌字手法,分别把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五个朝代的年号嵌入寿联中,可谓用心良苦。

  4. 挽联

  挽联大多数概括死者一生的功德业绩,往往能把肃穆的场面渲染得更加庄严。白纸配黑字,透过联语,能够唤起人们对死者的追念和尊敬之情。

  如杨度先生为孙中山先生所作的挽联:

  英雄作事无他,只坚忍一心,能成世界能成我;

  自古成功有几,正疮痍满目,半哭苍生半哭公。

  上联高度赞扬了孙中山先生一生为革命而奔波,下联充分表达了对这位伟大革命先驱不幸去世的惋惜与悲痛以及对当时中国现状的忧虑之情。

  5. 堂联

  堂联是指悬挂或雕刻于厅堂、书房等场合的对联,主要用于装点环境,寄意抒情,以表示主人家的志趣情怀。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学者顾炎武的堂联: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此联短小通俗,朴实无华,充分体现了其一生奔波,不忘复兴大业的品格。

  6. 交际联

  交际联,顾名思义就是用来酬赠交谊的对联。典型的就是人们相互之间的题赠联。题赠联是写给他人的对联,表示感激、钦佩、勉励、劝慰、忠告、警示等意义,主要作用则在于沟通彼此的感情,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海纳百川乃大;

  球容万象故圆。

  这副对联是何继善院士题赠丁海球先生的,把丁海球的名字“海”和“球”巧妙地放入对联中每一联的开头,形象地表达出对丁海球先生品行的赞美之情。

  7. 行业联

  各行各业都有其独有的特色,用中国独有的对联表达出来,更是特色中的特色。这些对联不但清楚地交代了自己的行业,而且几乎都含有溢美之情,大都具有宣传的作用。

  旅店联:

  萍水相逢如亲友;

  停车暂住似归家。

  茶馆联:

  花间渴想相如露;

  竹下闲参陆羽经。

  钟表店联:

  刻刻催人资警省;

  声声劝尔惜妙音。

  8. 名胜古迹联

  所谓名胜古迹联,就是指为某一处名胜古迹所写作的对联。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名胜古迹遍布天下,名胜古迹联不可胜数。这些名胜古迹联不但为山水增色,美化环境,同时又陶冶人们的情操,增长人们的历史文化知识,使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受到人文气息的熏陶。如清末进士江峰青为扬州二十四桥所题对联:

  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

  扁舟过桥下,闻箫声何处,有人吹到月三更。

  此联上下联分别描绘了二十四桥的昼夜景致:白天,二十四桥盘据淮南,站在桥上眺望,空中高悬的云影倒映在水中,好像要与天下平分秋色;夜晚,驾一扁舟驶过桥下,听到那悠扬的箫声,仿佛有位美丽的姑娘一直吹奏到三更时分。好一幅诗情画意、优美动人的风景画。

  9. 杂联

  除了上述几类外,生活中还有各种有趣的对联,有戏台联、谜联等其他对联。

  戏台联,就是指戏台两旁悬挂或张贴的对联,这些联语大多与戏剧有关,多蕴含戏理与人生哲理。

  满场都是闲人,袖手旁观,听戏不如做戏苦;

  凡事终须结局,从头演起,上台容易下台难。

  从“做戏苦”“上台容易下台难”可以看出, 这副对联将戏剧表演的术语双关于现实生活,既贴合了戏台场景,有富有哲理,耐人寻味。

  迷联是结合猜谜的对联。相声大师侯宝林,在他的《对春联》的节目中,有过一副谜联:

  人过新年,二上八下;

  我除旧岁,九外一中。

  上联是说别人新年包饺子,捏制时,双手拇指在上,其余八指在下,所以是“二上八下”。下联说的是自己新年吃窝头。做窝头时,右手拇指在里,其余九指在外,所以形成“九外一中”。这副谜联从包饺子和做窝头的动作出发撰联,出人意料,既让人捧腹,又让人心酸。

  对联的特点

  对联不仅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习惯,而且在群众广泛运用的基础上形成了统一的要求、固定的格式,正如诗有诗律、词有词谱、曲有曲牌,对联也有自己的创作要求,而且较为严格,是我国文学艺术形式中十分讲究的一种特殊文体。对联的基本要求是既要“对”,又要“联”。“对”是指形式上成对成双,“联”是指内容上互相照应。具体说来,对联的写作有以下六个要素,也有人称为“六相”:

  1. 字数相等

  一般来说,对联上下联的字数必须完全相等,至于字数多少没有限制,少则一二字,多则十几字、几十字,甚至几百上千字。如一副悼念抗日烈士的挽联,上下联各只一字:死;生。

  2. 词性相当

  对联上下联相对应的词或词组的词性相对一致,或尽可能的相同或相近。根据这一要求,上下联中相对应词性须名词对应名词、动词对应动词、副词对应副词……古人作联要求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他们根据含义把实词中的名词分为若干小类:天文、地理、人伦、人事、时令、饮食等二十几个类别。词性相同的词相对为工对,相近或相通的称为宽对。如“风摇翠柳莺啼序,日映红桃蝶恋花”即为工对,而人们熟悉的“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只能算作宽对,因为“岁寒”和“春风”词性不对应。

  3. 结构相称

  上下联在句法结构上不仅要整体对称,而且上下联内部句法结构也要一致,即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并列对并列、偏正对偏正等等。

  4. 节奏相应

  上下联在音节停顿的地方要保持一致。节奏在音乐中指乐谱的强弱、长短有规律地交替出现。对联中同句的平仄交替,上下的平仄相对,这种有明显强弱、长短、高低、缓急变化的现象,如同音乐中的旋律一样,也称为节奏。

  5. 平仄相谐

  讲究平仄,是为了追求艺术效果上的音韵和谐,错落有序,铿锵有力。平仄相谐有三方面的规则:一,本句平仄相间,一般是二平二仄、二平三仄或三平二仄,不允许有四连平或四连仄现象;二,对句平仄相对;三,上仄下平,也叫仄起平收,即上联末句最后一个字用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子用平声,这在联律中叫正格,有上平下仄的特例视为变格,如孙中山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6. 内容相关

  上下联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语意相关,而且要有合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相关,或相反,或相近,既要对,也要联,形式上成双成对,内容上互相照应。不管是哪种形式的对联,正对也好,反对也好,都应有一个特定的主题,这样才能做到内容相关,主题突出,中心明确。

  另外正对要避讳上下联同义,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中指出:“出句对句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叫做‘合掌’。”这是对联的大忌,如“布谷声声催懒汉,子规句句警闲人”,上下联的内容和意思不仅相同,而且重复,是典型的合掌联。

  对联与高中语文学习

  当前国学热的背景下,我们对传统文化重新定位和反思的同时,很多青年传统文化底蕴薄弱却是不争的事实。对联是传统文化的精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是重要的语文教学资源,也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好方法和好途径。

  多年来对联题也常常受到语文高考的青睐,出现对联题的省市越来越多。2014年高考语文北京卷通过一段有关对联的阅读文字,出了四道选择题,其中两道直接考查对联的常识和创作特点。

  其中一题是根据一副春联的上联来选择下联,已知上联是“冬尽梅花点点”。题目如下:

  2. 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A.万户杨柳依依 B.千家喜气洋洋

  C.春回爆竹声声 D.春来微风缕缕

  读完四个选项发现节奏都与上联一致,无法排除,那么就从词性和结构上来分析。上联开头两字是“冬尽”,是主谓短语,“冬”是名词,说的是季节。A、B两个选项的“千门”“万户”是偏正短语,千、万是数词,跟上联对不上,可以排除。C、D两项的“春回”“春来”从结构上来看都可以对上,再从内容上看C、D两项的不同。C项后面的“爆竹声声”非常符合春节的气氛,而D项的“微风缕缕”相比之下就离题较远。所以C项是最合适的选择。

  另外一道题则是考查考生对对联特点和创作要求的掌握。

  4. 下列关于对联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字数限于四言和六言 B.上下联讲究对仗和押韵;

  C.只适合在喜庆场合张贴 D.常常与书法艺术相结合。

  A项和C项的错误比较明显,日常生活中多少关注过对联的同学就很容易排除。我们常见的对联是七言较多,A项的说法显然错误。日常生活中婚丧嫁娶一般都会用到对联,但丧礼时的挽联显然不是用在喜庆场合,可以排除C项。B项“上下联讲究对仗和押韵”中有一个语言陷阱。排除此项干扰需要对对联的创作特点有一定了解。对联“上下联讲究对仗”是正确的,但“讲究押韵”的说法是错误的,对联并不讲究押韵。D项中对联常常与书法艺术相结合的说法是正确的。

  从近年高考命题中可以看出,传统文化的比重在逐渐加大,由原来单纯的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扩展到与其他学科及社会生活、学生综合语言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考查。语文高考是教学的指挥棒,对语文教学具有导向作用。对联等传统文化的内容频繁出现在高考试题中,预示着高中语文学习应对对联等传统文化内容予以重视。

  在课堂上结合对联的形式进行调剂,可以使学习更有趣。

  对联具有文字游戏因素的特点,它源于生活,篇幅短小,概括性、审美性、趣味性强,结构严谨,而且又有随意取材、即兴而作的特点,可以作为课堂学习的调味品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妙趣横生,变“苦学”为“乐学”。当年有人用金庸先生的作品名称首字编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让很多人快速记住了金庸先生的十四部作品。我们也可以借鉴这种方式,帮助对作家作品文学常识的记忆。如记忆鲁迅的作品,可以通过孙伏园悼念鲁迅的挽联:“踏《莽原》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呐喊》;痛《毁灭》叹《而已》《十月》《噩梦》万众《彷徨》。”此联将鲁迅的作品、译文集和刊物串联在一起,既表达了对鲁迅的敬仰和怀念,也方便了我们记忆。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时,可以尝试用对联概括全文记叙的“完璧归赵”“渑池会”“将相和”三件事:“既使秦,蔺相如物归原主;欲欺赵,秦昭王无计可施。”“渑池会,蔺相如力挫强敌;赵设兵,秦昭王惮动干戈。”“退三舍,蔺相如不计私怨;负荆棘,廉将军悔过自新。”这种训练方式既能帮助我们记忆课本内容,又能让我们学习对联创作,最终加深我们对母语的了解。

  在课外注意积累对联素材,有助于我们提升国学素养、延续文化传承。

  回顾近年来的高考内容,在阅读材料和作文题目的选择上可以看出高考越来越重视对考生人文素养和探讨现实问题能力的考查。2014年高考作文,新课标Ⅰ卷是“山羊过独木桥”,由此阐发的是对“规则”的理解和“共赢”的辨析。新课标Ⅱ卷是“喂食动物易使丧失觅食能力”,可以从动物联系到“教育”和“关爱”问题。北京卷说“老规矩”,上海卷谈“自由与不自由”,江苏卷问“什么是不朽”,四川卷说“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这些话题都有很强的关于个人或国家的现实意义,需要考生有自信自强、治国安邦的人生态度,和对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思索,还要有相关的材料积累,否则只能是泛泛而谈。

  在我国传统中,对联常常作为古人寄情抒怀,励志警示的工具。这类对联往往语言隽永、意味深长。阅读收集这类对联既可以积累写作材料,也是对自我精神的一种充实。

  如纪晓岚故居的一副自题联:

  过如秋草芟难尽;

  学似春冰积不高。

  此联是说人难免会犯错,但也要知道改过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有“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学非易事,需要日积月累,循序渐进,方能有所成就。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逐吞吴。

  这是蒲松龄为了激励自己发愤著书而所作的对联,联中借用项羽破釜沉舟大破秦兵和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典故,表明自己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

  清代薛慰农署杭州府衙联:

  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鹜声华忘政事;

  养廉惟俭,俭己俭,俭人非俭,还从宽大保廉隅。

  为政要戒贪,贪图钱财固然是贪,贪图名声,沽名钓誉也是贪,所以切莫只图浮华虚名而忘了从政根本。保持廉洁最根本的办法是养成俭朴的生活作风。真正的俭朴是严于律己,而不是只要求别人。此联中“节俭养廉”“戒贪名贪利”的思想在今天依旧具有现实意义。

  对联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一门艺术。它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保持着固有的独特个性,这与汉字的方块形体以及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是分不开的。通过对联,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精练整齐的汉字之美,读出平仄相谐的音韵之美,还可以发现其中渗透着中华民族的民族风貌、民族情感以及民族精神。民族性是构成世界文化绚丽多彩的重要要素之一,中华民族要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除了要大力发展物质文明之外,还要弘扬和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艺,对联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国学点滴

  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

  读书当将破万卷,求知不叫一疑存。

  相声对对联篇6

  郭德纲相声里的主角都是老百姓身边最熟悉的人和事:梦想发大财的小年轻,喜欢有事没事胡吹的“小市井”,总想占点儿小便宜、总想使点儿小坏的小人物。还有那些离老百姓生活最近的家什物件:炸酱面、驴肉火烧、300路……不定台下哪位观众就是刚刚美美地吃了一顿驴肉火烧加炸酱面,坐着300路公交车花20块钱来看郭德纲演出的,听到他在台上的“白话”,怎么能不发出轻松会意的笑。近来,这位相声界的“超级男生”更加如鱼得水,但是在接受采访时,他回忆自己一路走来的辛酸历程却也是唏嘘不已。

  打牢基本功

  1981年,郭德纲8岁,开始正式拜师学艺,学的是评书,第一位师傅是天津评书艺人高祥凯。学评书并不像他在舞台下面看到的那么有趣,每天早上师傅还没有醒,他就得起床收拾屋子、沏茶,等师傅起床教他背段子。段子学得差不多了,郭德纲就得开始自己练。每天早上四五点,他都会去河边喊嗓子、背段子、唱曲子,等到晨练的老人来了,他就可以“下课”了。这一喊就是3年。

  接下来的几年里,郭德纲跟盲艺人王田雨学西河大鼓,跟常宝丰等天津艺人学相声。没有拜师,一直学到15岁。

  “传统相声需要七八年童子功。”郭德纲说,“所谓‘说、学、逗、唱’,其实光‘说’就包括说、批、念、讲四种手法;‘说’,又包括吟诗、对对联、猜谜语、解字意、绕口令、反正话、颠倒话、歇后语、俏皮话、短笑话、趣闻轶事等;‘批’,要会《批生意》、《歪批三国》、《批聊斋》;‘念’的内容就是《菜单子》、《地理图》、《洋药方》等;‘讲’,要会的有《讲帝号》以及单口相声《解学士》、《化蜡扦儿》……”

  学了五六年,郭德纲才第一次有了正式登台的机会――“天津消夏相声晚会”。说是相声晚会,不过就是在游乐中心搭一个露天台,扯个横幅,再支上两个话筒。郭德纲穿着白衬衣、蓝裤子就上场了,表演《五行诗》。第一次站在台上,郭德纲放眼望去,台下几百人,有吃东西的、打手机的、聊天的、走动的,就是没有看他表演的,他突然目光扫到舞台右边角落有一个大胖子,留着小平头,戴着宽边眼镜,坐在轮椅里,一直冲他笑,郭德纲也没管他究竟为什么笑,“反正他就是对我笑了”,郭德纲像抓到根救命稻草,干脆直接对着他说完了这个节目。还好,直到他下台,胖子还一直冲着他笑。

  现在,德云社每场都是客满,一票难求,但郭德纲一直很在意自己“10年扎实的基本功”,虽然严格说来,他在天津学艺的时间是7年,截至他上北京寻找出路。

  试剑北京城

  1988年春,15岁的郭德纲跟着一个朋友去北京报考全国总工会文工团。他不知道,他们和千千万万进京的人一样,有一个统一的称呼:“北漂”。朋友在团里有些关系,两个人也还算顺利地考上文工团,偶尔也能去四川、河南演出。

  “有个正式单位,有固定薪酬和住所,定期有演出,慢慢积累些关系,认识几个大腕,跟着上电视、上晚会,每个月能收入万八千的。”初到北京的郭德纲对未来的想象也不过如此。

  郭德纲没有想到,一年之后的1989年,就在他的人事关系马上要被调入全总文工团的时候,北京市统一规定:外地户口必须返回原籍。郭德纲没有例外地被“打”回天津,分到一个文化单位接着搞曲艺。

  6年平淡、无聊的生活后,郭德纲决定二次进京,想象着能找回一些“圈子”里的关系,所以信心十足地在前门大栅栏的一个小旅馆里开了个床位,15元一天。“找到关系就搬过去”的想法现在看来太幼稚,五六天过去了,他的“关系”并没有派上多大的用场。“我又不是来住旅馆的”,郭德纲灰溜溜又回到了天津。

  后来,他开始改行做生意,只不过做什么赔什么。生意不成又开始唱戏,跟着戏班子到乡下演出。一次去河北省文安县演出,演员都借住在老乡家,当地的水碱性很大,唱戏时演员的脸上要化很浓的妆,到卸妆的时候郭德纲才发现,用这水根本洗不掉,只有带着花脸睡觉。第二天只能在旧妆上化新妆。这样,油彩在脸上反反复复地涂抹,没几天,郭德纲的脸就被折腾得又红又肿。

  “在这里吃苦还不如去北京吃苦”,郭德纲打定主意第三次进京,这时是1995年。这次郭德纲做足了准备,青塔、大兴,哪里的房子便宜他就住哪里,只要有演出的机会他就上。最终他找到了一个沙子口的小京剧团,对方答应每月给他1000元,“最起码能有钱吃饭了”。但戏唱了两个月,他一分钱都没有拿到,找对方理论,得到的答复是:“要钱就接着唱,不干也可走人,但之前的2000元也别想拿到。”郭德纲只好接着唱。有一天演出晚了,公交车没了,他打不起车,就从市区走了20多公里,徒步回到大兴的出租屋里。

  影视圈转运

  连郭德纲自己也没想到,转运是从影视圈开始的。当时,北京给他的印象是“人人都跟央视有关系”。他认识了一些“自称是央视编导的人”,开始谈剧本、写策划。经常是自己的剧本写出来了,对方才拿着剧本去找赞助,电视剧《非常档案》和《正德皇帝下江南》就是他的手笔。他还做过民间艺术、美食等节目,拍过果汁广告。郭德纲对影视圈的印象是,“比相声圈好混多了”。

  直到有一天,他在北京南城一个茶馆,看见一帮10多岁的小孩儿在说相声,他一时兴起也站到了台上。小孩儿问:“你也学过相声?”“我也学过!”郭德纲说。这句问话他等了好多年。

  玩儿票让郭德纲发现,相声是有市场的,于是他开始招兵买马,找到了另外两位相声演员张文顺和李菁,几个人凑在一起开始在北京的茶馆里说相声,就叫“北京相声大会”,听一场10元。

  创业阶段几乎任何事情都不顺利,郭德纲说:“最惨的一次,我们给一个观众表演。寒冬腊月,大街上一个人都没有,他们还是站在门外喊人进来,好不容易有个人进来了,可能只是想进来暖和一下身体,台上演员照样有模有样开说,说不到一会儿,这个观众的手机响了,演员就停下来等他打电话,那个人也不好意思很快地讲完了,我上来跟他说:‘你得好好听,上厕所也要给我打招呼。我们后台的人可比你这儿多多了。’”

  郭德纲推行“一个人也得演”的方针时,并不知道原北兵马司剧场经理袁鸿也在台下的观众当中,更没有想到有一天他会让自己在媒体上铺天盖地地成为新闻主角。

  2001年袁鸿正在筹备做台湾赖声川的剧场相声,想扩展到海峡两岸相声交流上去,于是袁鸿开始留意北京和天津的相声。断断续续看了两年郭德纲的剧场相声之后,袁鸿推荐郭德纲参加了电视台举办的“2003年北京相声小品邀请赛”,郭德纲为符合“电视相声”标准,花了一个小时创作了《你好,北京》参赛――这是他的相声第一次跟电视走得这么近。

  2004年10月,郭德纲没想到自己参加的“濒临失传相声专场”,不但是传统相声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专场不但扩大了郭德纲在资深相声迷中的影响,还被北京文艺广播电台的《开心茶馆》节目看中,在电台开始了专场连播。

  “我很欣慰。”郭德纲出场时喜欢用这句口头禅。2004年10月以来,他的确很欣慰,呆了一年半的天桥乐剧场,售票窗口终于挂上了“客满”的牌子。

  从30元到30万

  “最初几年的演出,一般都是从下午一直演到晚上,两元钱一张票,演员多的时候说相声,少的时候说书。茶馆也只赚茶钱,票房收入全部归我们演员所有。虽然条件很优厚,但由于没有固定的演出场所以及固定的观众群,所以当时每人每天的收入如果能达到30元钱,就会高兴好几天,这就是成绩,大家也都不指着这点儿钱活。”郭德纲回忆道。从1998年开始,郭德纲组织的“北京相声大会”开始小有名气,一场演出,茶馆里可以坐上100多人,有时候客人进不去,甚至把茶碗放在窗台上,站在外面听。郭德纲告诉记者,德云社目前能上台的演员有39人,行政人员六七人,一场商业演出的出场费也已达到30万元,甚至更多。这与几年前一场演出每人100元相比,堪称天壤之别;如今德云社大部分演员也都以演出相声为职业,每个月的收入足可以支付家庭开支:王文林、邢文昭等老艺术家的出场费比过去翻了一番;李菁如今依然被称为德云社的少班主,2006年还按揭买了房,全部工作都放在了演出和管理德云社上;于谦也推掉了所有的影视活动,全身心投入德云社的演出……

  “10年风雨历程,就一直坚持着,从没想过放弃?” 面对记者的问题,郭德纲低头想了想:“从来没有。相声是我的命!”郭德纲答得“咬牙切齿”。

  郭德纲说,相声一定要与时俱进,现在,他有自己的网站、BBS,自己做版主,他的段子因此糅进了大量的网络笑话、短信段子等时尚元素。2006年,他又成立了相声辅导班,出光碟和在北京的高校演出。此外,他还在运作相声剧,他觉得相声就是要多条腿走路。

  相声对对联篇7

  以二年级热闹的春节话题小作文1

  在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日——春节,家家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贴上红红的春联,忙忙碌碌……

  正月初一,又是一个快乐的日子。

  以往我都是起得最晚的人,可今天我争了个第一,因为极想闻闻那香气扑鼻的爆竹烟味儿。一串串鞭炮在人们手中点燃,声音真大,四处飞溅,仿佛要把每一个祝福送到千家万户。一阵爆竹声接连不断,噼里啪啦的,热闹非凡。我来到爸爸妈妈的房间,在鞭炮声中,开始了传统的拜年仪式。我对父母说着一些吉祥话儿,爸妈就拿出压岁钱,让我高高兴兴,大家今年都能够吉祥如意,招财进宝。

  在鞭炮声过后,就开始吃早餐了。吃过饭后,我出去玩,在街上点燃的爆竹在地上开出了美丽的花,漂亮极了。我看着甭提多高兴了。今天的小鸟也出来凑热闹,大概它们心里也很高兴吧。

  在街上,我看见有人在卖玩具,有人在卖小吃、点心、水果,各种各样的都有,各种各样的货物样样俱全,琳琅满目,人们恐怕想买什么都难选择!顾客大多数是一些小孩,我瞧了瞧,就数麻辣摊的生意最好。“我要一串年糕!”一个胖孩子叫道。

  再去别的地方瞧瞧,在一家文具店摊前,我又停下了脚步。那里有各种玩具:飞机模型、望远镜、电动汽车……尽是一些玩的东西。我发现最受欢迎的是玩具。

  玩了一上午,下午我又要去走亲访友拜新年了,这无疑也是一件高兴的事。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品尝着美酒佳肴,谈着一些开心的话儿。而最高兴的则是我们,只要嘴巴甜一点,多说些祝福的话儿,那可就大赚一笔了!

  人们一直玩到深夜,嘴里啃着美味水果,手里燃放鞭炮烟花,载歌载舞,忘情地玩个痛快!

  真心希望全国的小朋友在新的一年里快快乐乐,没有烦恼哟!

  以二年级热闹的春节话题小作文2

  春节,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今年的春节,我过得特别有意思。直到今天,我还记忆犹新。

  早晨,我们一家人忙开了。妈妈在大门上贴春联。映入我眼帘的是“日丽春常驻,人和福永留”。表示家庭祥和幸福。我呢,则帮妈妈贴“福”字,正要贴在门上。妈妈连忙阻止我,说道:“‘福’字应该倒贴,就是‘福’到的谐音,福光临我们家了。

  晚上,该是吃年夜饭的时候了。厨房里弥漫着香气;桌上摆放着丰盛的晚餐,使人看了,口水直流。桌中间有一条鱼,那就表示年年有余。客人们也都到了,欢欢喜喜地坐在桌子面前,津津有味地品尝着年夜饭。爸爸妈妈笑容满面地招呼着客人。全家人都其乐融融,屋子里充满了幸福的气氛。春节帖春联有喜庆、财气、吉祥之意。”我一听,赶紧把“福”字倒贴了。爸爸也在精心准备,挂起了一盏盏红灯笼。我想:这红灯笼难道不就代表着我们祖国的面貌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吗?

  吃完饭,外婆来分红包喽!我们家有一个小约定,小辈们拿到了奖状,不仅有红包,还会有其他奖励。今年,我被评上了“三好学生”。外婆就分给我一份红包,还送给我一只精美的文具盒。鼓励我在新的一年里,学习成绩更上一层楼。小孩子们都收到了红包,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晚上八点整,我们全家准时打开了电视机,收看“春节联欢晚会”。那悠扬的歌声,使人陶醉其中;那优美的舞姿,使人赞不绝口;那滑稽有趣的笑话,使人捧腹大笑;那精彩的相声小品,使人开怀大笑……阵阵欢声笑语荡漾在客厅上空。

  今年的春节,我过得十分有意义。我希望明年春节,我会过得更好!

  以二年级热闹的春节话题小作文3

  今天是大年初三,我和妈妈、大舅一起陪同内蒙古来的亲戚们去游览本溪水洞,让他们领略一下本溪的最美景色。我们开车大约四十分钟来到了水洞。下车后,我眼前一亮,被这美丽的景色吸引住了。湖面上一对美丽的鸳鸯在欢快地戏水;湖边的树枝上裹着晶莹剔透的亮光,那是美丽的树挂闪闪发亮。妈妈告诉我:那是湖面上的水汽遇到冰凉的树枝后,会马上结冰而形成的。

  我想洞外的景色这么美,洞内的景色会更加好看!我迫不及待地往前走去。首先,我们先走过鞠躬洞,导游介绍说这里的岩石比较矮,大人必须弯着腰才能过来,所以叫做“鞠躬洞”。不过,我只要稍微低一下头就过来了,因为我还是一个小孩子呀!经过这段旱洞后,终于来到了水洞。

  上船后,导游告诉我们第一站是“广寒宫”,我想“广寒宫”不是天上的吗?我带着疑问仔细观察。突然,一片雪白的光亮映入我的眼中,就像一轮明月挂在天上,仔细辨认才发现:在这射灯的光亮里面竟然有一个舞动仙女的影子。导游说:“那就是天上的嫦娥呀!”我又仔细察看,发现在嫦娥的左方有一个篮球大小的白石块,啊!

  嫦娥和玉兔可真像呀!我不禁想起了“天上广寒宫,人间清暑殿”的对联呀,我就感觉好像正在乘着嫦娥六号宇宙飞船,翱翔在天空中。我们的飞船离开了广寒宫,来到了“滴水剑”旁,那是一块从洞顶棚向下生长的细长型钟乳石,它长约三、四米,宽约二十厘米左右,我还看见顺着这块钟乳石流下的小水滴从剑尖滴入水中,导游姐姐说这水滴已经滴了上亿年了,宝剑就在这滴水的过程中,不断生长,逐渐形成的,滴水不停止,生长就不会停止!

  之后,我们又观看了“玉象戏水”、“太上老君”等几处洞中景象,真是一步一处景象啊!正如介绍那样:暗河全长3000米,景观雄壮绮丽,玲珑剔透、千姿百态。我们真是游览时光隧道,观大自然鬼斧神工!出洞后,我的心情还是非常兴奋,不停地问妈妈,经过树挂风景区时,看见那些树挂已经化掉了,我的心情也一下子变了,问妈妈“这些树挂没有了,明天还会有吗?

  ”妈妈说可能有,只要有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就可能出现。我们真的很幸运,在兔年的一开始就看到了洞内和洞外的美景,让内蒙古来的亲人大饱眼福,流连忘返。

  以二年级热闹的春节话题小作文4

  过年了,每年都能看到对联,我都有非常快乐的感觉,因为他是从古到今传下来的东西,有很深的意思。

  正月初二,我要随爸爸到外公家拜年。外公是个退休驾驶,性格幽默,不仅我喜欢到他家玩,全村老小,没有一个不喜欢他的。

  来到外公家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大红对联。我对对联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所以便仔细观察起来,可是我怎么也搞不懂,对联的横批‘福禄寿禧’全部贴倒了!而且上联‘一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多了一个‘一’,下联‘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十’多了一个‘十’,进屋见到外公,竟然来不及对外公祝贺新禧,编队外公嚷了起来:‘外公,您怎么这么马虎!‘福禄寿禧’全倒了!

  ’外公哈哈大笑起来,说道‘是啊!党的政策好,粮食价钱高,不仅中天不纳税,反而还给补贴。农民发了财,福,禄,寿,禧不都全倒了么!’那么上联怎么又多了一个‘一’和一个‘十’呢?多衣多食十丰衣足食啊!这用的是谐音的方法,“哦”我恍然大悟,原来外公使用妙恋歌颂的政策好!

  发现了家门口的对联的秘密,我便留心观察其他地方的对联了。经过外公的讲解和介绍,我知道了厨房门口的‘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生烟夕夕高’十合字联;房间门口的‘学勤尤知少,少知尤勤学’;书房门口的‘书读不怕多,多怕不读书’是回文联。

  没去外公家前,我认为我对对联的知识已经看的很多,背的很多,但是跟外公比还是差了十万八千里。后来跟随外公去了他的书房,一进去,我就惊呆了,那里面竟然对联,不仅让我学到了知识,而且让我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在对联中得到了快乐,这个念过的意义非凡。有多达5万本书,始终很多都是关于对联的,而且外公每天都看,我看的书和外公看的书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以二年级热闹的春节话题小作文5

  一年结束了。在除夕夜,家家户户都是张灯结彩的,庆祝一年平安结束,新的一年好的开始。

  在除夕这天,大家都在忙着贴春联,置办年夜饭,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春联已经贴好了,大红色的智商是刚劲有力的字迹:“迎八方财宝,集九州鸿福。”可真是“吉祥如意”啊!

  夜幕逐渐降临,在锅碗瓢盆的碰撞声中,香喷喷的年夜饭摆上了桌。一家人围在桌边你一筷,我一勺的品尝着、谈笑着。如果这时哪个“冒失鬼”打碎了碗盘,大人绝不会责骂他,反而会说“岁岁(碎碎)平安。”

  开始发“压岁钱”啰!小孩子们嘴里说着吉祥话,像长辈们讨要红包。本来爷爷的压岁钱已经给过了,可她老人家还觉得不够尽兴,又拿出一大沓钱来,有5元的,10元的,20元的等不同面值的钱,向空中抛洒着。我和其他的孩子一哄而上,赶紧去抢。就在这时我发现。地上有一张散落下来的10元钱,我立刻捡起来,才没让那10元钱“易主”。

  春节联欢晚会不知何时已经开始了,我们一家人便坐到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欣赏着精彩的节目:诙谐幽默的小品逗得我们捧腹大笑;神奇的魔术看的我们目不转睛;精妙绝伦的歌舞让我们拍案叫绝……

  时间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四小时,随着十二点的钟声敲响,大家送走了虎虎生威的虎年,又迎来了顶呱呱的兔年啦!春节一大早,奶奶就已经煮好了香甜可口的红豆年糕,年糕。年糕,谐音是年高,寓意着年年高升!楼下已经有人开始放鞭炮了,在热闹的鞭炮声中,新的一年开始了!

  相声对对联篇8

  一、把课外阅读变成课内阅读,培养学生的广泛兴趣、自主性、个性

  历代名家论及学习语文,无不强调勤读、多读、精读。新课标格外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课堂教学也对学生课外延伸学习提出了相应要求。那么,怎样才能在充分保护学生自主阅读兴趣的前提下,把课外阅读和课堂教学紧密而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成了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为此,我们把课外阅读变成课内阅读。

  教师在学校图书中清理出适宜中学生阅读的书目。每周抽1——2节语文课把书借出发给学生看,保证人手一册,分组阅读。在课内阅读中,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常言道:“牢记不如谈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的对优美的语言感兴趣,有的对故事中所蓄含的深刻哲理有所感悟,有的对奇妙的自然现象着迷……,学生随时随地写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对语言的独特感觉,写出结合自己生活体验的心得等。有位学生陈某在阅读了关于史蒂芬·霍金的介绍后,联系自己学习过的关于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的课文,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他这样写道:“我家很穷,我觉得生活没有意思,我曾想过自杀。现在我不想死了,我要坚强,生命对于我只有一次。我会努力学习,将来一定会改变我家的生活状况。”可以看出,做读书笔记,既是一种阅读方法,也是一种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让学生的思想逐渐走向成熟。

  鼓励学生在阅读课后,积极与老师、同学交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是信息的交流、思想交流、情感的交流。在无意识之间,交流已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展现自我的风采,树立信心,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

  二、开发、利用本地丰富的文化资源,增强学生独立钻研和思考的能力

  针对有的学生认为语文就是语文课本这一错误认识,我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去寻找语文,去观察语文,去发现语文。我们学校地处川滇交界的贫困山区、交通闭塞,受外界影响不大,因而保存下许多传统的独特的文化。为此,我组织学生去收集民间的有关中秋、端午、重阳、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的诗句、对联、灯谜,并进行整理。学生们把春联分三类:堂屋、厨房、猪舍等三种不同春联。其中堂屋的春联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喜庆、丰收的。如:

  新更序岁 五福进门

  幸福人家乐记存 迎幸福万事如意

  勤俭门第春常在 鸣花炮声声道喜

  一种是寄托哀思的。这种门联只能用黄纸写,表明在三年守孝期内。春节龙灯、花灯看到贴有黄对联的人家,就自觉不到此户门前嘻戏。如:

  三年守孝无冬夏

  一晃已是万木春

  猪舍的春联:猪牛肥壮,鸡羊成群。表达了户主期盼来年丰收。学生岳瑞生一直对语文不感兴趣,收集对联后,他找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此项活动学生积极参与,自觉地询问,查阅有关对对联的知识的资料,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我县是苗族聚居地,同时也是僰人文化的起源地之一,人们的信仰、禁忌、婚嫁寿诞、衣食住行等都有自己的特征。我鼓励学生走出学校,去田间地头、街头巷屋去调查访问,让学生关注平常我们不习焉不察的民风民俗,探寻日常生活背后的学问。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也让他们懂得了交往的礼仪。不仅培养学生对乡土文化的关注和热爱,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三、举办多种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

  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利用辅导课举办各种活动。我把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某一事件或某一现象直接呈现在课堂上,也让学生直接介入生活,以真人为对象,以真事为内容,以原汁原味,未加任何改造的生活为交际环境,展开真实的交际活动。我主要开展以下几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1、写导游词介绍自己的家乡。我县是以旅游为主要支柱产业的县,石海洞乡被列为世界地质公园。我县主要的旅游点有石海洞乡、僰王山、僰人悬棺等,我让学生搜集与风景点有关的民间传说,细心观察自己所熟悉的风景点,给这些风景点写出导游词。并以“我美丽的家乡”为主题,让学生登台为大家介绍自己的家乡。这样学生写起来内容充实不空泛,同是也锻炼了自己的口头表达和交际能力。

  2、让学生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诗词散文,班上举行“普通话朗读比赛”,提高了他们说普通话的能力,有的学生还在各级比赛中获得了名次。

  3、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小品、相声,学生们都很主动、踊跃参加,他们在编、导、演的过程中尝到了不少东西,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4、让学生分组轮流办黑板报、手抄报,培养学生编辑、设计、写作的能力。

  5、组织学生开讲演会、辩论会,通过这些活动,不仅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极大扩展了口语交际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语言的应变性、得体性,以及在生活中与各种人交往的能力。

  拓展语文空间,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而且也使得语文学习过程成为了合作、探究、创造的过程,为学生创造和谐融洽,健康向上的生活空间,引领学生在多样化的活动中进行探索、体验、发现、建构,促进语文学习和其他各科学习与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沟通。


标签:对联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