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 > 正文

驾驶员技师论文 驾驶员技师论文篇1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0-19 16:57:51 分类:科学 浏览:99


  驾驶员技师论文篇1

  广州市电车公司是一个具有46年通车历史的国有公交企业,现有职工4210人。在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实践中,公司秉持“文化领先、技术创新、精耕细作、科学管理”的经营理念,将职工心目中“我要在岗位上创一流业绩”整合为“创建以诚信文化为核心的学习型组织,打造世界先进、全国一流的公交企业”的共同愿景,用学习型组织理论全方位地改造企业的管理模式和改善职工的心智模式,引导职工队伍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增强组织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促进了企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营运线路从2002年的40条发展到现在的68条;

  营运车辆从2002年的860辆增至现在的1203辆;

  总收入连续三年以两位数的速度递增。

  企业实现了多项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电车系统多项技术在国内领先;

  在攻克lpg公交车六大技术难关,率先成为国内第一家环保公交企业,并始终将平均气耗控制在优于同行的先进水平;

  自主设计、研发了一套以客流分析系统为核心、具有智能导乘服务、实时动态调度、全程安全服务监控和防盗报警救助四大功能的智能公交调度系统,在国内公交营运管理中具有革命性的创新意义;

  率先在全国公交企业中同时通过了iso9001质量、iso14001环境和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等三个管理体系认证。

  2005年4月,公司被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清华大学现代管理研究中心等单位授予“全国创建学习型组织先进单位”称号;2006年,公司再次被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等单位授予“全国学习型组织建设特别贡献单位”称号。

  坚持核心理念,确立共同愿景

  近年来,“学习型组织”风靡中国,谁率先成为学习型组织,谁就更具竞争优势。美国《财富》杂志更是给予“学习型组织”最高评价——“未来最成功的公司,将是那些基于学习型组织的公司”。基于此,广州市电车公司将其作为一种持久的管理方式,创建以学习型团队为支撑的学习型组织,培育职工终身学习观,为职工职业生涯的设计和个人成长搭建平台,努力打造一支勤奋好学、健康向上、开拓创新的职工队伍。从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推进组织的构建。电车公司是一个老企业,有一大批忠诚老实、任劳任怨的职工,但职工的学习能力、执行能力、创新能力和企业的竞争能力、发展能力均不能满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经营环境。在这一背景下,企业经营者认识到:公司创建以诚信为核心的学习型组织,依靠学习型理论改造企业,提升队伍和团队的整体素质,是支撑企业增强再生能力、实现创新和跨越式发展十分重要和必要的途径。

  强化制度管理,夯实创建基础

  为了推进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公司制定了近期年度计划和中期规划。在现阶段围绕实现“创建一个(学习型)组织、提升两个(学历档次和技能档次)档次、取得三个(职工研读热情、技能水平、知识程度)显著提高”的目标,组织全体职工制定自我达标计划,重点抓好骨干层和管理层等学习团队达标计划的落实。全公司建立了8个领导层学习团队,18个管理层学习团队,154个终端学习团队。3725名职工填写了《职工素质自我达标计划登记表》,占职工总人数的89.5%。许多职工为自己设计了提升现有的学历、技能和专业技术职称的目标,不少驾驶员为自己设定了提高星级档次的目标。

  公司着手改善企业软环境,有计划地引进各类高学历的专业人才,近年来,新招高校毕业生81名。建立员工素质改造激励约束机制,激发员工提升学习力的积极性。先后建立了以学历、职称、能力为基本要求的岗位标准,分别制定了《聘用管理人员职级评定标准》、《营运驾驶员、站务员星级评定标准》、《广州市电车公司职工教育培训管理规定》、《广州市电车公司职工奖惩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实行岗位准入制和星级评定补贴制,对已在本岗工作而未达标准者其岗位工资下浮一档,并要求通过自学培训限期达标,对新上岗的职工必须达到岗位任职标准才以准入,使提高学历档次与个人岗位、收入紧密关联。同时,推行末位淘汰制,对岗位技能水平、安全服务水平以及节能操作水平位列所在线路、班组末三位的施行再培训,仍未改善的实行易岗易薪。

  这些制度的创立,激发了职工们积极积聚文化知识底蕴的学习热情,不少职工自费增考第二工种或晋级考核,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企业技术型、技能型、知识型的职工队伍不断壮大,涌现出以广州市劳动模范冯伟强为代表的一大批读书自学积极分子,以“广州市青年文明号”公司信息部为代表的一批学习型团队。

  建立标杆模式,实施激励机制

  建立以企业高层为标杆的团队学习模式,以标杆牵动整个组织学习链的运行,带动全局。交通部劳动模范、公司经理林民宪同志不仅是企业经营者,也是构建学习型组织的推崇者,他先后取得研究生学历、两个高级职称、特级国际职业经理人、律师和税务师等专业资格。他潜心学习研究企业战略定位、权变管理、企业文化、人本管理和学习型组织理论,先后写下《诚信文化在企业经营中的推进与思考》等多篇论文在知名刊物上发表。他在系统思考中致力于将组织学习的理念、工具、原则用于实践中,致力于企业管理流程、企业文化再造,使企业发生由内而外、由表及里的深刻变革,实现了生存、发展和品牌三大跨越。

  今年被评为广州市劳动模范的公司副经理冯伟强同志,是团队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标杆。他对技术书籍情有独钟,经常关注国内外最新的行业动态和科学技术发展成果,坚实自己文化功底,扩宽知识面,先后取得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学历。在设计开发新款电车和更新改造lpg车辆的过程中,以人性化理念设计出六款环保新车型,指导技术人员攻克lpg六大技术难关,建立起国内一流水平的全自动电车线网控制调度平台。

  公司副经理苏奎同志是学习型团队中的又一个标杆。他刻苦钻研和探索智能公交理论,研究gps、gprs、gis及导航技术在公交实时调度、安全管理、服务方面的综合应用,在设计理念、功能和系统的准确性、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多项创新,创下了以信息化智能调度代替传统的站务调度模式,数模离散系数提高了3倍,使公司在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交通方面走在国内同行的前列,并得到了国内有关专家、上级主管部门的多次肯定。

  培养全新、前瞻、开阔而系统的思考方式是公司对领导层学习团队的基本要求。为此,公司设置高层次的tfo实战培训套餐计划,先后培养出特级国际职业经理人1名,高级国际职业经理人13名,中级国际职业经理人26名,填补了这一空白。除此之外,两级经营者和高中层管理者积极参加交通干部能力建设培训,研读《精细化管理》、《细节决定成败》、《谁动了我的奶酪》等一批管理书籍,并通过互联网充实专业技术和管理理论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经营管理水平,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科学决策,科学管理,在企业管理模式转变和管理流程再造等方面发挥积极影响和作用。公司属下的三分公司是首个经营lpg车辆的单位,分公司经营者邓景民用全新的思维把目光盯在科学管理和精心经营上,努力运营好每一台lpg车,为lpg车辆在全公司的广泛应用积累经验。经过探索,找出气耗控制和科学考核是经营关键因素。在分配上,不拘泥于旧模式,提高首批lpg车辆驾驶员的奖励额度,调动积极性,并提出将能耗控制作为考核驾驶员的一项指标;在营运中,要求驾驶员经常检查车辆重要部位,确保车辆安全运行;在经营上,为使用lpg公交车的线路增加车辆,解决乘客候车时间的问题,确保不影响线路信誉。

  学习型团队的标杆——公司信息部以项目组作为一个学习团队,明确学习重点,针对项目研究的课题组织开展学习研究活动。他们建立了文档式的管理机制,把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以文档的形式进行记录,转化为知识,之后遇到相同的问题不必重新寻找解决方法,提高了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效率,也使新接手的同志能够迅速进入工作角色和状态,并在已经取得的成果上继续研究探索,形成良性循环的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氛围,在推进公司信息化工程中取得显著效果。

  承担着公司160辆柴油车改装燃气系统艰巨任务的车辆修理厂,以班组为学习团队,努力学习钻研新知识和新技术,弘扬“振超”精神,争创三个一流。在lpg专业车间的扩充和专用车坑改造、空调公交车安全锤的安装、宇通大客车离合压板改造、lpg公交车加气口改造和大柴改装车起动机指示灯、欠压警报灯、空气质量换气扇的加装等一系列技术改造的过程中,广大职工边干边学,带着难题学。同时,在lpg发动机电脑检测、汽车电工、车载空调、lpg车辆底盘等岗位上,充分发挥新招用的汽车专业大专生的技术专长。在任务紧、工作量大、质量要求高、安全责任重的情况下,团队上下同心,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提前全面完成160辆柴油车改装任务。

  搭建培训平台,全面提高素质

  每年针对不同层次和不同岗位,制定推进全员素质教育计划,让员工有广阔舞台和发展空间实现自我超越,为事业发展磨练和造就人才。对参加学历、技能、职称等培训的职工进行学费报销,2006年上半年,投入职工培训费29.9万元。公司工会在此基础上,对已经取得学历、技能证书的职工给予学费总额的20%补助,2005年至2006年上半年,为近10%的职工进行了5万余元的补助。

  在lpg车辆发展成为城市公交的主要工具时,困扰公交企业的最大难题就是气耗成本高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公司成立了驾驶操作培训小组,对大耗、低耗车辆的状况和驾驶操作进行密切跟踪比较,找出除车辆技术状况外,驾驶员的操作是气耗大小的关键,一个操作好的与一个操作差的驾驶员之间气耗可以相差10%以上的关键因素。操作小组学习团队的成员通过学习和经验积累,总结出适合lpg车节能驾驶操作的有效模式,团队成员、维修技师慕容德荣将其编成12句口诀:车辆起步不急躁、轻吊油门渐进档、动力运用要合理、不轰油门不拖档、换挡时机要抓住、行驶意识要预见、高档行车控速度、不碍安全多滑行、靠站滑行是关键、驾驶技能靠勤练、能否降耗靠意识、节能效益点点积。

  在驾驶员实操培训中,公司操作培训小组成员面对的都是颇有资质的驾驶员,当然,轰油门、拖档行驶也是不少人身上的陋习,改变这些陋习甚至比技术攻关更为艰巨。小组成员任劳任怨,用诚心打动有抵触情绪的驾驶员,他们从安全、节能操作模式入手,引导他们按照lpg车的操作规范进行驾驶,并对驾驶员操作进行跟踪监控,彻底扭转驾驶中的不良习惯。

  就职工个人而言,把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致就是绝招。几位节气水平最好的驾驶员,把操作小组的节气要领化为个人的实践,又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节气的绝招,他们认为司机操作中最关键的就是“有预见性的空挡滑行”,保持经济车速(1300转速),多用高速档,尽量少刹车,起步尽量不加气,急起急刹是忌讳,上桥、爬坡空调转通风,空调、通风替换使用等等,驾驶车辆要保持平常心态,不抢道,不争先,不开斗气车。61路线是一条客观条件对降低气耗十分不利线路,气耗整体水平一直居高不下。但该线的节能标兵罗晓鸿与她的对班却能将气耗降到58升/百公里(夏季空调车)最低水平。分公司先后两次将大耗车分配给她,她都能把气耗降下来。546线的线长何湛波也是公司的节气高手,他的节气最好水平是59升/百公里(夏季空调车)。

  为适应lpg车辆新技术,公司对610名技术工人进行lpg车辆维修技术培训,并着重对210名新工人进行了lpg发动机保修基础、底盘部分保修基础、传动系和方向系保修基础、电气系统保修基础、安全生产基础知识等“加料”培训。还先后组织了29人进行电装空调技术培训、18人进行松芝空调保修技术培训、33人进行gps技术培训、17人进行比泽尔压缩机技术培训和23人进行宁波三浪集中润滑系统培训等。

  随着gps智能调度的推广应用,公司邀请了广州市信息投资公司工程师、教授对电车驾驶员、站务员和管理人员进行了14场次(平均每人参加了4场次)的gps智能调度、智能操作培训,100%的驾驶员和站务员通过了逐一操作考核,使驾驶员、站务员熟练掌握智能调度的操作技能,在整个试验运行操作中,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志坚等多名职工成为第一批gps智能调度操作能手。

  公司属下供电所作为特殊的行业,具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工种。多年来,一些具有技术专长的人员却在考取相应职称上遇到障碍。2005年,该所积极寻求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途径,为职工提升自身价值创造条件,积极与有关学校联系,组织31名架线作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96.7%的架线维修人员取得维修安装初级技能证,对该所架线技工专业水平和技能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公司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是学习型组织的研究团队,研究会通过对实践中的成功经验、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系统思考和整理,为企业提高创新能力、稳定队伍提供理论依据,多位成员撰写的论文获得上级的奖励以及中国职工研究会城市公交行业分会“优秀研究成果”。工会对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实践进行了理性思考和反思,撰写出《对工会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的思考》论文参加全国城市公交企业工会十五届联席会,获得优秀论文奖。每年公司均对在技术改造、科技进步、工艺设计、经营管理、节能降耗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职工进行奖励,2005年共对17个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项目进行奖励,奖励额达68.65万元。

  通过制度激励约束和打造培训平台,职工的职业技术结构得到显著改善,中、高级技能人才比例有了较大提高,不少职工实现了自我增值和素质达标,2049人实现单项达标,659人实现多项达标。据统计:至2006年5月底,公司已有硕士研究生2人,研究生5人,在读研究生14人,完成研究生课程进修1人,比2004年增长68.2%;101人具有和在读本科学历,比2004年增长34.7%;199人具有和在读大专学历,比2004年增长36.7%;112人分别具有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占管理人员总数的69.14%;108名技师和高级技师,占职工总人数的2.6%,增长幅度为21.3%;持有高级技能证的职工占总人数的8.9%,增长幅度为52.3%;持有中级技能证的职工占总人数的15.4%,增长幅度为9.8%;持有初级技能证的职工占总人数的32.3%;二星级人员增长幅度为43.78%,三星级人员增长幅度为33.6%,四星级人员增长幅度为76.34%;五星级人员增长幅度为65.22%;2005年至2006年6月底,公司组织培训373次,33996人次参加了培训,人均参培率为8次;开展技术练兵和劳动竞赛257次,63195人次参加,人均14.9次。

  创新企业文化,打造优质品牌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组织,不仅体现了学习能力的变化,还体现了超越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自主管理能力等多方面的变化。电车公司在开展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活动中深深体会到:创建以诚信文化为核心的学习型组织,培育职工“知行合一”的观念,把学习转化为企业实现目标、创造未来的能量,提高职工队伍岗位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力,企业就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健康持续地发展。

  一、将学习型组织的内涵转化为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立与企业文化背景相适应的共同愿景,实现企业诚信品牌大跨越。

  公司抓准企业的文化定位,整合了企业人文背景、职工的愿望和需求,描绘出职工心目中“创建以诚信文化为核心的学习型组织,打造世界先进、全国一流的公交企业”的共同愿景。同时,把强化企业的文化建设作为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手段,将学习力转化为文化力,再将文化力转化为企业的经济力,保证公司决策和意志体现在服务的终端,体现在企业的重合同守信誉、价格公开童叟无欺的“真诚服务每一客,和谐共进每一站”的外部服务中,体现在企业办事高效规范的内部管理中。

  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提升了公司服务创新水平,成功地树立起企业品牌。在公交客运服务中加入人文关怀和文化服务的元素,创新性地打造出广州“流动文化走廊”:全国首条音乐车厢线路——车厢文化展窗——人性化车厢设计——卷帘式活动车载杂志等等。其中活动车载杂志分别被美国纽约电视台、中央和广州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作了报道。更为珍贵的是,为了方便城郊群众出行,不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空,不论人气稀少的清晨还是乌灯黑火的夜晚,企业一线服务人员都坚持守时、准点地营运,哪怕只有一个乘客。因此无论是在北郊的白云区村民中,还是在东郊黄埔开发区产业工人之间,电车公司诚信服务都有良好的口碑。

  二、将学习型组织的模式应用于科技创新的工作中,立足于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和知识转化,实现企业自主创新大跨越。

  推进过程学习,提高组织和职工的知识转化和探索创新能力,把学习力带来的知识有效的转化为生产力。公司信息部作为公司科技创新的前沿部门,在开发智能公交调度系统中,他们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地掌握了gsp车载系统和监控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开发技术,自主设计、研发的gps智能公交调度系统,以客流分析为核心,具备智能导乘服务、实时动态调度、全程安全服务监控和防盗报警救助四大功能,突破了传统gps应用理念,创下了gps智能站务调度模式,数模离散系数提高了3倍。

  近年来,公司还与生产单位合作开发出多种型号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lpg清洁能源高级环保车和新型电车,从外观到内饰,每一个细节都根据乘客的需求进行改进,如降低门口踏板,方便乘客上下;降低吊环高度,适合南方人高度;车内转角做圆滑处理,避免乘客磕伤;座椅间的距离也根据人体结构学进行最佳设计等等。同时,公司实现了所有电车动力辅源化,变电站中央控制,电车技术实现了多项全国领先,新型豪华型观光空调电车先进的设备和亮丽的外型被行内称为“国内目前最漂亮的电车”。

  三、将学习型组织的精髓化为技术攻关的动力,开展群众性的技术创新活动,推行爱岗敬业、精耕细作、专行精业的专业精神,实现企业自身发展大跨越。

  在学习型组织创建的过程中,公司最大的收获就是推进lpg环保公交工程。公司lpg专项技术攻关小组,深入研究lpg燃料在大排量公交车上应用的技术难题,与生产厂家一道通过技术互动、研究攻关,先后攻克了lpg发动机散热、动力提升、优化传动系统转速比、蒸发器早期磨损以及软件标定、加气速度等六大难题,为lpg燃料在大排量公交车上应用排除了障碍,其攻关成果在行业内得到广泛的应用。2005年6月,公司率先全面完成了lpg公交车更新改造工程,并在实践中创立了一整套lpg环保车的经营管理体系,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国家科技攻关《单一燃料lpg公交车示范工程(广州)》计划项目。2006年7月,由全国清洁汽车行动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组成的专家组对公司承担这一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了中期评审,专家组对示范项目中的三个创新点——线路模板管理、能耗的技术控制和多元加气方式予以充分肯定,并对项目给予“科学地运用了系统工程的思路和方法,创造性地组织开展了lpg公交车示范工程,对广州市积极推进lpg清洁能源的应用,不断提高应用水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具有在全国示范和推广的价值”的高度评价。

  四、将学习型组织的精华化为管理再造的能量,引入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加强“内功”的修炼,夯实基础管理,实现企业自我生存大跨越。

  公司在学习型组织的创建中,运用系统思考方式,找出管理上存在的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和动态控制不足、只注重中间层而忽略了企业内部的最高和最基层两级管理职责、辐射面不够宽,使企业有时因执行力受阻而管理出现脱节等问题,先后推行iso9001质量、iso14001环境和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等三个管理体系认证和厂务公开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认证过程中,公司找到了1040多个危险源,采取了60多项管理措施,完善了40多项应急预案,成为全国公交行业首家同时获得3个管理体系认证的公交企业。使企业的总目标分解到每个部门每个岗位上,每个岗位根据分解的指标规定完成分解指标所必备的技能以及所依据的法规与文件,并规定考核、评估和改进的程序。企业经历了一个痛苦的再造过程,最终以崭新的面貌向国际标准接轨,2005年被国际认证联盟论坛(iqnet)授予管理优秀奖。

  2003年至今,公司先后获得“广州市先进集体”、“广州市文明单位”、“中国广州最具诚信度企业第一名”、“广州市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广东省企业文化建设十佳先进单位”、“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十佳单位”、“广东省企业文化建设十大杰出贡献单位”、“广东省十大管理创新企业”、“广东省十大科技创新企业”、“创建全国交通文明行业先进单位”、“共创和谐十佳先进单位”、“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十大先进单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百佳诚信单位”、“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用户满意单位”、“中国交通行业全国守信单位”等荣誉奖项。

  驾驶员技师论文篇2

  首期一体化全国技工院校师资研修培训班开班

  2014年10月23日,一体化全国技工院校师资研修培训班在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开班。本次培训为期5天,培训内容涉及一体化课程文件体系解析、工作页学习活动设计及编写、教学设计、鱼骨图分析及教学示范课等内容,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为本次研修培训班配备了强大的师资团队。

  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作为“全国技工院校师资研修中心”,在一体化教学教改方面做出了示范与表率。据悉,今后学校将一步发挥技工院校特色和学校资源优势,积极承担全国技工院校师资培训、教材开发及教学方法研究、教师研修交流等任务,进一步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创新发展,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拓展服务范围,突出公益性、先进性和示范性,努力打造全国师资研修品牌,为推动我国技工院校又好又快的发展做出贡献。

  中山市技师学院

  举行智能楼宇管理师职业技能竞赛

  日前,中山市首届智能楼宇管理师(高级工)职业技能竞赛在中山市技师学院举行,来自全市25家物业管理企业的102名智能楼宇管理师进行了理论和实操的比拼。

  智能楼宇管理师是指从事建筑智能化系统管理及设备管理、运行与维护等工作的人员。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管理与维护楼宇布线,监控、使用、维护建筑设备,管理通信和网络系统,使用与改进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和管理火灾报警与安全防范系统。本次竞赛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中山市技师学院和中山市技师协会承办,雅居乐、万科、远洋、昌生等大型物业公司也选派智能楼宇管理的好手参赛,比赛最终评出一、二、三等奖6名和优胜奖4名。

  嘉兴技师学院

  举办技师培训班

  日前,嘉兴市各工种技师培训在嘉兴技师学院顺利开班。本次技师培训和鉴定的对象主要是社会各界企事业单位已经具备高级工技能的人员,培训鉴定的工种有电工、维修电工、汽车驾驶员、汽车维修工、制冷维修工、管工、锅炉工、电焊工、数控车工、钳工、中式烹饪师、中式面点师等12个工种,培训鉴定的人数达400多人。

  为了确保培训质量,提高培训效果,嘉兴技师学院培训处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及教育规律,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配备了齐全的设施、设备,组建了雄厚的师资队伍。培训教师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和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上级主管部门及学员们的一致好评。

  本期技师培训为期一个月,培训后,学员将于11月22日参加由浙江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统一组织的理论考试,11月底参加操作考试和论文答辩。理论考试、技能考核和论文答辩三科均合格者方能取得技师职业资格证书。

  东莞市技师学院

  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小高微店”正式运营

  近日,“小高微店”全体员工――东莞市技师学院现代服务系烹饪专业面点班及物流专业中德班的学生,在技师学院饭堂门口进行了“小高微店”运营前期宣传,微店店主精心制作的各类产品,真材实料,以崇尚健康、环保为主题,受到顾客们的欢迎和好评。此次活动标志着东莞市技师学院与高训中心联合推出的“小高微店”正式进入运营阶段。

  “小高微店”是东莞市技师学院与东莞市高训中心合力打造的培训学生的又一创新模式,学生通过APP自主开店,自主经营,自主物流。该项目启动于2014年6月,经过4个月的前期精心准备,现在职教城范围内的顾客可以通过APP软件网上订餐平台,订购东莞市技师学院烹饪专业学生制作的精美蛋糕与奶茶等产品,并享受物流专业学生专业快速的快递服务。“小高微店”是东莞市技师学院首次为学生提供自主创业、自主经营的平台,为学院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一次新的尝试,为技工教育的课程改革之路提供新的素材。

  成都市技师学院

  签署“中奥成都WIFI国际职业培训中心”

  合作备忘录

  10月22日,奥地利联邦商会经济促进学院、成都市技师学院、成都科技服务中心在成都举行“中奥成都WIFI国际职业培训中心”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

  据悉,通过此次中奥双方国际科技合作,可以引进奥地利职业教育体系和国际标准(ISO)证书认证,推进职业教育集约化、规模化、连锁化快速发展,从而有利于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

  无锡技师学院

  喜获“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10月22日至23日,江苏省推进教育现代化暨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会议在南京召开。

  会议贯彻落实重要讲话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全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重点部署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表彰了一批在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无锡技师学院被江苏省教育厅、发改委、财政厅、人社厅、农委和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六部门授予“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驾驶员技师论文篇3

  关键词:ESP系统 发展 稳定性

  ESP系统综合了ABS(防抱死制动系统)、ASR(加速防滑控制系统)和BAS(制动辅助系统)三个系统[1]。这个系统能够通过合理分配轮胎力,通过汽车动力学行为使汽车最大限度的按照驾驶员的意愿行驶,也可以通过调节发动机来控制汽车,使汽车能达到司机的操作意图,能在驾驶过程中,保持车辆的稳定。ESP系统现在在国外已经批量生产,但在国内仍然处于研究之中。因此,许多国产车上还没有装备这个系统。

  一、ESP系统的发展

  ESP最早使用是在1987年在奔驰和宝马的汽车上安装了牵引力控制系统,这种控制系统可以针对不同的车施加不同的制动力和牵引力来保持车辆稳定,最初设计并不是为了辅助转向,90年代时,牵引力控制系统的叫TCL,最初是三菱装备了防滑系统[2],在这之后,系统又不断更新,和现在的ESP大致一样了,它的设计目的是帮助司机在弯道时,车辆能够按照预定路线行驶,车载电脑可以获取车辆运行各部的参数,使电子牵引力控制系统起作用。

  表一 几种汽车在没有ESP和有ESP的情况下的最大速度

  表二 能够安装ESP的部分汽车品牌和不能安装的部分汽车品牌

  二、ESP系统的组成

  ESP系统由电子控制单元(ECU)、轮速传感器、横向或纵向角速度传感器、方向盘转角传感器,横摆角速度传感器和液压系统构成。它是一种智能的主动安全系统。

  1、ECU

  ECU主要负责检测车辆的行驶状态,以高度灵敏的传感器为媒介,可以计算分析出车辆的行驶方向是否偏离了司机的操作意图,ESP能够迅速识别出危险,它的作用是很重要的。

  2、电磁感应式传感器

  轮速传感器主要用于检测轮速信号,分为两种,一种是电磁感应式,另一种是霍尔式。现在最常用的轮速传感器主要是电磁感应式传感器,它安装在车轮总成的非旋转部分,和它相对的是随车轮一起转动的齿圈,它由导磁材料制成。当齿圈的相对传感器转动时,由于磁阻的变化,传感器上会激励出交变电压信号,交变电压的频率与车轮转速是成正比的[3]。ECU将传感器信号转换成同一个频率的方波,然后通过频率和周期来计算车轮转速。

  3、横向或纵向角速度传感器

  角速度传感器分为两种,纵向角速度传感器和横向角速度传感器,纵向角速度传感器是沿汽车前进方向的,横向角速度传感器是垂直于前进方向的,他们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只是成90度夹角安装。在传感器的内部,致密物质连接在一个可以移动的悬臂上,这样可以反映出汽车的横向和纵向角速度的大小[4]。

  4、方向盘转角传感器

  我们说过ESP能够识别到驾驶员的操作意图,正是通过计算方向盘转角的大小和变化速率来实现这一目的的。方向盘转角传感器可以将方向盘转角转化为一个可以代表司机期望的行驶方向的信号,转角一般根据光电编码来确定,会有一个编码盘来显示,这上面的信息由接近式光电耦合器进行扫描。方向盘转角传感器与ECU的连接通过CAN总线来完成。

  5、横摆角速度传感器

  这个传感器主要是用来检测汽车沿垂直轴的偏转,偏转的大小代表的是汽车的稳定程度[5]。如果偏转角速度达到一定值的时候,说明汽车有侧滑或者甩尾的危险,就会触发ESP来进行控制。

  6、液压调节器

  液压调节器是ESP控制系统的主要执行机构,它的目的是提高响应速度。这种液压器要求驾驶员在没有踩到制动踏板的时候,也要产生足够的轮缸压力,为了提高主动制动时的压力建立的响应速度,又引进了预压泵。预压泵启动后,可以将主动制动产生的压力施加到回油泵的吸油端,使它产生一定的压力,从而提高响应速度。

  三、ESP的特点

  实时监控,ESP能够实时监控路面反应、汽车的运行状况,以及司机的操控动作,根据检测到的信息,对发动机和制动系统进行控制。

  事先提醒,当驾驶者操作不当或者路面有异常状况时,系统会发出警报,这是因为系统可以控制驱动轮和从动轮[6],当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出现转向过多的情况时,ESP会通过调整轮胎,校正行驶方向。

  主动干预,通过上个特点,我们也可以知道,ESP系统可以通过监测数据,而直接干预汽车的运行。

  四、结语

  我国在ESP方面的技术还很欠缺,要加大研发力度,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引进外资,引进先进技术,提高自身实力。汽车工业越来越发达,使用者越来越多,汽车的安全性要求也不断提高,我国应尽快研发,鼓励研究。美国政府已经强制要求美国的车辆都要装备ESP系统,主要就是处于车辆安全性的提高,我国政府也应该加大研究力度,尽早的让国产的许多车辆安装上,对于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徐涛 ESP系统的发展及应用 汽车零部件 2012.03

  [2]周平君、孙大勇、王文广 汽车电子稳定系统ESP及应用研究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1.09

  [3]李林 基于实时平台的ESP系统性能客观评价 吉林大学 2011

  [4]安丽华 汽车电子稳定性程序(ESP)控制方法及联合仿真研究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5]王宪彬 用于ESP系统的车辆状态参数软测量方法研究 吉林大学 2006

  [6]张良 基于xPC Target的汽车ESP硬件在环仿真试验台的开发 吉林大学 2009

  驾驶员技师论文篇4

  【关键词】职业教育 专业教师 问题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7-0168-02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社会对价值规律需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如雨后春笋般的茁壮成长,一批中专学校升格为职业技术学院,使一大批原来的中职教师承担起高职教学工作,而与之相适应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却存在着不少问题,这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 职业教育中专业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照高职教师的标准,现以本人所在教研室(铁道机车车辆专业教研室)的专业教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1.学历不达标、年龄老化

  本人所在院校是由铁道部所属中专和技工学校合并而成的,历史悠久,有五十多年历史了,但也遗留有很多问题,其中之一是学历较低、年龄老化。本教研室是铁路特有工种(机车车辆)教研室,目前有专业教师15名,其中有本科学历的只有5人,大专学历2人,其余均为中专或技工学历,无一人进修过研究生学历。另外,年龄较大,50岁以上的7人,40岁以下的只有1人,对照高职教育对教师素质基本要求的标准显然是不合格的。

  2.科研能力不足

  教学研究是教育实践中的一种态度、方式,体现着教育的根本意义。目前,本教研室只有4名老师在相关刊物上发表过教学及学术方面的论文或参加编写过教材,原因是文化程度偏低,无法将有关教学或专业方面知识整理成论文;另外有的教师认为,只要掌握了本专业的学科知识就可以做教师,甚至可以做一个好教师,是否具备教学科研水平则无关紧要。其实,就专业教师的专业程度来讲,其专业性很强,如何寓教于学、寓教于研将会使自己的教学、训练水平得到升华。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职能的深刻变化,没有反思的教学,缺少研究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未来的要求。教师的研究是一个真正的学习过程,而学习永远是社会过程,把社会性的终身学习作为教师研究活动的中心,才是专业教师发展的必由之路。

  3.教师的继续教育和有效培训较少

  目前,教师的继续教育显得十分被动,参加各种学习班或培训班学习基本是由系里或学院指定参加学习的,本教研室中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和专业培训的教师基本是2~3个人,而其余的教师基本没有参加过进修或继续教育学习,这样整体的专业教师发展是不平衡的,大部分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受到一定的限制,他们的视野被窄化,活动领域也被窄化,教育与教学被割裂了,影响了本专业的专业教学。

  本教研室所属专业是铁道机车车辆,随着铁路的跨越式发展和提速的进行,铁路上使用了很多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但是由于教师教学任务比较重,加上学校从铁路中分离出来了等多种原因,专业教师要参加到铁路各站段或铁道部的相关部门举行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培训和学习,比较困难,使教师的专业教学与企业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有一定的脱节,这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是有影响的。

  二 对职业院校中专业教师的其他问题的思考

  1.招聘新员工唯“文凭”论的思考

  目前,很多职业院校在招聘新教师岗位时非硕士及以上文凭者不考虑,过于重视文凭,确实高文凭者在理论知识上是比较丰富的,并且研究能力也较强,但他们缺少现场经验和实际操作技能。在此本人认为在高职院校里进行专业教学有本科或硕士文凭是能满足理论教学要求了,但实践教学却无法满足,毕竟人是各有所能的,高文凭并不代表着就有高技能,特别是机械类和近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是要真正动手的,文凭高并不表示其动手能力强。

  2.关于引进高级工程师的思考

  很多职业院校在引进人才时,主要是引进高级工程师,从评估文件上看是有了很多高级职称的人员,但是本人认为实际上对提高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并无帮助。在我国当前情况下,技师才属于技能型人才。如本人所在教研室的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培养的学生今后的主要工作是铁路机车司机驾驶员和铁道车辆的检修人员,属于操作技能型的,而现场的高级工程师们很少有长时间进行操作驾驶和车辆检修的,因此如果使用高级工程师对学生进行实训教学并不现实。在此本人认为,在引进人才时除了引进部分高级工程师进行专业开发和研究外,还应该引进一些具有较强操作技能和实践经验的技师或高级技师,并且给他们相应待遇。

  三 职业教育中专业教师存在的问题及一些建议

  1.切实提高专业教师的职业素质

  职业院校专业教师除了要具备一般教师的基本素质外,还应具备行业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

  第一,行业职业素质。专业教师必须具备宽厚的行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具备把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于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同时,还要能够了解社会、用人单位对本专业人才技能的要求,以调整和改进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专业开发和改造。

  第二,行业职业道德。专业教师除熟悉并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外,还要熟悉并遵守相关行业的职业道德,清楚其制定过程、具体内容及其在行业中的地位、作用等,并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业职业道德,自觉按照行业职业道德办事。

  第三,提高信息素质。专业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获取、利用、开发信息的本领,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必须首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要求教师善于将信息网络上新的知识与课本上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了解和掌握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新动向。

  2.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

  第一,职业技能。职业院校应该为专业教师提供方便,使教师能与产业界结合,与产业界建立起真正的伙伴关系,每年都应该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和考察,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以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专业教师只有具备娴熟的职业操作技能,才能把专业教师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教育内容,才能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直接影响。

  第二,组织、管理能力。专业教师在具备较强的班级管理、教学管理能力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懂得企业行业管理规律,能指导学生参与行业管理,并且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社会活动。

  第三,协调、交往能力。在信息社会里,要求专业教师不但要在学校内部进行交往与协调,而且还要与企业、行业人员进行交流、沟通、协调,要从学校走向社会、走进市场,其协调、交往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高职教师应力争成为一名新型的、开放式的“社交家”。

  第四,创新、适应能力。学院要为专业教师提供各方面的理论和技能培训,使专业教师能够更好地接受新信息、新知识和新观念,分析新情况、新现象,解决新问题,不断提高自己,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主动适应变化的新形势。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创新精神,掌握创新的一般原理和技能,并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专业教师也应该具有多元的知识结构

  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也应由三方面构成: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本体性知识,即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教师的职业知识首先应是精通自己所教授的学科。条件性知识,即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属于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职业不可替代的关键所在。实践性知识,即课堂情境及相关知识,属于教师的专业技能。三者构成了教师的专业特性。

  4.在学习研究中进行反思

  第一,做终身学习者。职业教育的目的不是看学习者记住和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看他是否学会学习、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职业教育要面向未来,对个人来说,今天的教育应满足明天发展的需要;对社会来说,今天的教育应满足变化了的社会的需要。专业教师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地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拓展自我效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二,注重自我反思。自我反思也应该成为专业教师专业成长模式的特色,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核心要素。每个人的进步,都需要自我反思;要想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更需要人们不断地自我反省和自我反思。作为专业教师这样一个不断追求进步和发展的群体,在专业化的成长过程中,也离不开自我反思。

  第三,做研究型教师。一是研究高职教育规律。高职专业教师应加强高职教育教学的理论研究,从改革教育思想观念入手,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寻求高职教育教学规律。二是研究高职教学中专业教学规律。高职主要是培养技能型、技术应用型人才,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出技能高、技术应用能力强的学生,这种人才培养的教学该如何组织,课程体系该如何建立;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但实践教学该如何有效地组织,理论教学该如何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相衔接等,都需要高职教师去实践、去研究。高职教师应从教学第一线找课题,开展教学研究,做到教研相长,以利于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四 结论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继续完善、继续提高。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使他们具有多元的知识结构,同时在学习研究中不断进行反思。只有发挥各方面的整体作用,才能培养一支适应21世纪现代职业教育需要的专业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2]王长纯.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教师的重新发现[J].教育研究,2001(11)

  [3]张廷武.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观念要先进[J].中国教育报,2001(10)

  [4]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4]訚金童等主编.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的理论与实践[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驾驶员技师论文篇5

  【关键词】四轮定位;解决;措施

  1 故障现象

  车轮跑偏是指在行车中,方向盘不动的情况下,汽车在直线行驶时,方向盘会自动偏向一边,因此驾驶员开车时必须不停的修正方向盘,对于长途行车来说,将会增加工作强度,增加疲劳感,如在踩刹车时方向跑偏,将会导致严重交通事故。因此,对此故障现象一定要高度注意,否则将给国家企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2 车轮定位的原理

  车轮定位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的:主销后倾角、主销内倾角、车轮外倾角、前束。

  主销后倾角:(r)

  设计转向桥时,使主销在汽车的纵向平面内,其上部向后的一个倾角(即主销轴线与地面垂直的夹角。主销后倾角r能形成回正的力矩,当车辆直线行驶中,偶受外力的作用偏转时,由于r的作用,车轮能自动回到直线的位置。

  主销内倾角:(α)

  设计前桥时,主销在汽车的横向平面内,其上部向外倾斜的一个α角.它也有让车轮自动回正的作用,当车辆在外力的作用下偏转一个角度,使车轮回到中间的位置。

  主销内倾角一一般不大于8度,由于前桥在设计中保证,将前桥两端的主销轴线向内倾斜而成,

  车轮外倾角(β)

  在车辆安装时,其顶部向内或向外倾斜的角度,向外为正外外倾角,向内为负外倾角。又一般接近于零,有时候甚至采用了负外倾角。

  前束

  车轮在路面边滚边滑会加大磨损,为了消除这种现象,在安装车轮时,使两轮的中心不平行,两前轮的边缘距离B小于后面的距离A,A-B这之差为前束,反之为后束。这样 可在滚动的瞬时,接近于正前方,消除不良的后果。

  因此在正常的情况下,车轮在以上因素的决定下,是一定会直线行驶的,如当车轮有跑偏的迹象发生时,我们就必须 认真的去分析,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有目的解决问题。

  3 问题分析

  第一,轮胎与钢圈引起的跑偏,因为钢圈尺寸、直径的大小不一,车轮每转一圈的直径就不一样,这样方向应会偏向尺寸较小的一边,由于家用轿车的气压大多在2.0bar与2.5bar之间,前后轮压力值也各不相同,如胎压,花纹不一样,它们产生的驱动磨擦力也不一样,也会跑偏。

  第二,悬挂系统引起的跑偏,正常情况下新车由于悬挂系统故障造成跑偏的机率很低,因为出厂前车辆都经过厂家的严格检测和调整.但也不排除原厂设计就有问题,比如悬架的导向杆和转向系统的运动干涉引起的车辆跑偏,也比如轴距的不相等诸多因素,前者是由于制造调整时产生误差产生的,后者就是由于设计造成的,且后者多造成偏右跑。

  第三,刹车问题引起的跑偏,制动时跑偏现象加剧,那就要检查刹车片有无油污,水湿、或者刹车片、鼓磨损起沟,而造成的制动力不均匀,若上述均正常则要检查各制动分泵是否发卡,漏油、制动钳是否拖滞从而排除问题。若是刹车拖滞引起的跑偏那情况又不一样,这时候则重点要检查车轮轴承是否松、卡刹车支销及分泵、活塞是否回位良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

  第四,转向系的好坏也将影响汽车的直线行驶。各连接件因磨损间隙过大,轴承、主销衬套磨损造成松动,将引起汽车在行驶中摆头,不能保持正常的运动轨迹。如果是转向节臂、转向节弯曲变形,一般会引起汽车单向跑偏。最严重的是横直拉杆球头严重磨损后松脱,将造成转向失灵,到时汽车将完全失去控制。如遇到转向系统的问题,一定要及早发现及早检修,否则会造成严重后果。

  第五,车轮定位不正确引起的方向跑偏。因为车轮定位在保证汽车转向功能的同时,也使转向车轮自动回正,从而保证了汽车的直线行驶,如果一旦它们出现了问题。那么就会引起车辆跑偏,严重的还会引发其它的故障。车轮定位引发的故障 一般由四轮定位仪来检测与调整,总的来说是一项技术要求较高的工序。

  4 车辆跑偏问题的解决

  经过对车轮跑偏问题的系统分析,进行故障排除。

  首先,要检查汽车的钢圈与轮胎,钢圈尺寸的大小,轮胎花纹的磨损程度,轮胎是不是同一品牌,当发现个别轮胎的平衡不一时,花纹的磨损待别严重时,一定要给予四个轮胎都换上了新胎,并在平衡机上做了动平衡。做到完全排除轮胎与钢圈对跑偏无影响。

  第二,悬架系统的检查,要检查了汽车的悬架系统。像球头间隙,要用撬棍仔细的去撬,确保无间隙,从而确保悬架系统正常。

  第三,刹车问题也不是没有可能,因为汽车在运动中只要有一个刹车出现了问题,像刹车分泵支销发卡、分泵活塞的回位不灵活,因此为了从根本上排除问题,要对每个车轮进行了彻底的检查,特别是分泵支销及活塞的灵活程度,从而确保四个活塞灵活如一,绝对不存在刹车发卡。

  第四,车轮定位诊断车轮跑偏,要检测主销后倾角、主销内倾角、车轮外倾角、前束。特别是车轮外倾角的数值一定要正确分析。因为车轮外倾角它有一个自动回正力矩的作用,从而保证车轮转向后回到直线行驶的位置,并且车轮有向负的一面跑偏的驱势,

  5 结束语

  总之珍对汽车轮跑偏的故障,只要我们沉下心来,认真分析运用我们平常学习的理论,是可以排除这些故障的,并且可以帮助车主约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丰田培训教材STEP21车轮定位[Z].

  [2]奇瑞汽车四轮定位讲座[Z].

  驾驶员技师论文篇6

  OSA与高血压病[1]、糖尿病[2]、代谢综合征[3]、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4]、心律失常[5]、脑中风[6]、肺动脉高压、认知[7]和情感紊乱[8]、机动车事故、儿童发育异常[9]、胃食管返流[10]有关。由于发病原因不清,一般需要终生治疗。随着近年来研究的深入,OSA造成的危害和社会经济负担[11]已逐渐被人们认识[12]。除了打鼾影响周围人睡眠外[13];清醒时注意力、记忆力,工作效率均下降。重度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全因死亡率比没有此病的人高3~6倍[14],睡眠呼吸暂停指数(指每小时呼吸暂停和通气量下降一半的次数)超过20的患者8年后有37%死亡[15],小于20者6%死亡。仅作减肥治疗的患者5年死亡率11%[16]。

  流行病学

  睡眠呼吸暂停是常见病,我国在上海[17]、承德[18]、太原[19]、长春[20]、福州[21]等地的调查显示,以白天困倦症状加上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5次/h为标准,推算人群睡眠呼吸暂停患病率为3.5%~4.8%。我国特殊人群如老年人60岁以上者睡眠呼吸暂停患病率为10.3%[22];中老年女性患病率11.1%[23]。儿童患病率广州[24]、乌鲁木齐[25]、增城[26]、济南[27]等地为0.49%~1.9%。香港男孩的睡眠呼吸暂停患病率为5.8%,女孩为3.8%[28]。上述资料都是先筛选出白天困倦,打瞌睡的病人,然后再进一步做睡眠监测诊断睡眠呼吸暂停。这样遗漏了很多呼吸暂停指数>5次/小时但没有白天瞌睡的人,其实这部分人的心脑血管并发症、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也是升高的,说明目前睡眠呼吸暂停的患病率只是冰山一角。国外调查发现有26%的人是睡眠呼吸暂停的高风险人群[29],假如以呼吸暂停指数≥5次/小时定义该病,近20%的人有睡眠呼吸暂停,有2%~9%的人呼吸暂停指数>5次/小时并且至少有一项症状(如白天困倦)。

  我国睡眠呼吸暂停现状

  认识待提高:研究表面,从症状出现到病人来睡眠中心求治的间隔时间超过10年以上[30],这种诊断的延迟可能导致许多并发症发生,而这些并发症本来是可以避免的。认为打鼾不是病的观念到处都有,甚至不少医务人员不知道打鼾可能是睡眠呼吸暂停,即使知道是病也对其漠然处之。有关睡眠呼吸暂停的大型研究和临床试验最近几年才开始增多,社会和医学界对睡眠呼吸暂停的宣传和教育不够,睡眠呼吸暂停常常因顽固性高血压、心律失常、学习成绩下降、哮喘、胃食道反流等病来就诊,相关科室临床医师接诊睡眠呼吸暂停病人时很少想到这个病,许多病例被漏诊。

  治疗欠规范:睡眠呼吸暂停病因复杂,治疗手段有呼吸机,手术,口腔矫正器等,涉及耳鼻喉科、呼吸科、口腔科,任何单一治疗都不能治愈疾病,手术病人经常复发,用呼吸机的病人只有不到一半能长期坚持,口腔矫正器大部分病人不愿意使用。所以睡眠呼吸暂停治疗非常需要全面客观的评估,结合病人情况个体化治疗,有时需要多种治疗措施结合,这需要有一个专门诊治睡眠呼吸暂停的多学科团队。遗憾的是,现在从事睡眠呼吸暂停诊断治疗工作的人员常常各自为政,出身也五花八门,绝大多数都是兼职人员,他们主要工作内容还是原来专科如耳鼻喉、呼吸、口腔疾病,睡眠呼吸暂停只是他们的“副业”。知识结构和质量的良莠不齐使病人的医疗质量难以保证。

  问题和对策

  制定行业规范:由于睡眠医学的重要性和对睡眠呼吸暂停严重后果的认识,近10年来睡眠中心和实验室、睡眠医学从业人员的数量突飞猛进。但我国现在这种各自为政,散兵游勇式的状况是不利于发展的,更重要是降低了睡眠医学的服务质量,损害了患者利益。实践证明在睡眠呼吸暂停的治疗效果,呼吸机依从性,教育和提高病人对疾病认知方面,睡眠专业人员都优于非专业人员。睡眠医学是一个交叉学科,无论从科研上还是临床诊断治疗上,需要各科的协作和相关专业的配合;而且睡眠医学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有自己独特的学科技术和疾病范围,需要进行有系统的专门研究。为了保证工作人员全心全意从事睡眠医学工作,我国应建立相应睡眠医学评估体系,在职称晋升和专业能力评级上有专门规定。建立睡眠专科医师培训和轮转制度,对提高从业者素质,提高行业服务质量有很大作用,而且对学科发展也有利。由于涉及经济利益,各科自己建立起睡眠呼吸暂停的规范化制度是不太可能的,只有成立专门的睡眠医学中心才能克服这个弊端,病人由睡眠医学专职人员接诊,然后请相关科室会诊,对病情进行评估后由睡眠医师制定治疗方案,需要手术的转往耳鼻喉科,不需要手术考虑行口腔矫治器或呼吸机治疗。治疗结束后由睡眠中心继续随访,对病人进行定期宣教和复查。在这一过程中睡眠医师应承担起诊断、治疗方案制定和随访,病人教育的主要职责。

  医学教育:临床医师和全科医生对睡眠呼吸暂停的知识很有限。医学生很少有机会学习睡眠医学知识,毕业后睡眠医学教育只有专科医生才有机会接触。医生对睡眠疾病不了解,结果常常延误了患者治疗。相当多临床和全科医生未充分认识到睡眠呼吸暂停的重要性和对全身多器官的危害。我国卫生保健是三级转诊制度,许多病人首次就诊都是找社区或全科医生,由后者决定治疗方案及是否转诊,此外他们还会在出院后随访中发挥主要作用,因此对社区和全科医生的睡眠医学教育非常重要。目前我国高校还没有睡眠医学专业,医院设置睡眠医学科的也很少,各地睡眠中心或睡眠实验室多隶属于传统科室,睡眠医学几乎成为呼吸科或耳鼻喉科或神经内科的亚专业,更糟的是大多数医师还只是兼职,这使得睡眠医学临床和科研质量进展缓慢。睡眠技师的短缺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也是睡眠医学发展的重要障碍。即使国外医院受过训练的专门睡眠技师也相当缺乏。我国人口基数巨大,情况可能更严重。克服这一障碍的办法是对有志者进行睡眠技师正规培训和建立全国性认证制度,设置专职睡眠医学人员以保证充足的时间,对在职人员进行定期新知识培训和进修提高,形式包括短期课程学习班,研讨会,自学等,并建立定期考核和评价制度来促进效果。不仅呼吸科和精神科医生,普通内科,神经科,耳鼻喉科,社区和全科医生都可以接受培训,同时还需在医学院设置睡眠医学课程。学科从业人员的素质和实力是决定该学科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最好的人才能创造最高水平的学科,因此教育是睡眠医学发展的基础。目前睡眠医学专业对高素质人才吸引力不足,但社会的需要将改变这一状况。

  流行病学和科学研究:中国现在还没有各地区睡眠中心人员、设备配置与人口比例的资料,这不利于决策者科学制定政策和配置卫生资源。虽然过去10年国际睡眠研究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我国睡眠研究仍然发展缓慢,1994年中国发表了睡眠相关论文1篇,位于世界第33位,2010年中国发表睡眠相关论文15篇,位居世界第11位。虽然排名上升,但其中有香港回归的因素,而且我们依然位居意大利、巴西、西班牙等这些国家之后。我们需要加快睡眠研究的步伐,尤其是对睡眠呼吸暂停与重大疾病的关系、发病机制、中国人与欧洲人发病率、诊断、治疗方案的区别、中医药在睡眠医学中的作用等问题的研究。回答这些问题有助于向决策制定者和管理者阐明问题性质,帮助制定战略,评价人力需求。睡眠中心应争取与国际有名机构和中心联合进行临床和科学研究,建立广泛深入的联系,开展全国性睡眠临床和科研工作。

  科学普及争取管理层支持:一般人认为打鼾是睡得香的表现,睡眠问题不值得进行治疗,他们不知道睡眠疾病、睡眠剥夺、生物节律紊乱造成的严重后果,而且也不知道睡眠出了问题应该去找睡眠医师。病人自己不能把打鼾和白天困倦、高血压、工作效率下降等症状联系起来,因此早期很难到睡眠中心主动就医,来睡眠中心求治的病人往往已看过很多医生。由于缺乏认识,一些已获得良好疗效的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也不高,因此普及睡眠医学知识对加强病人依从性和发现新病人至关重要。我们需要联合医学会等民间或官方团体通过各种渠道比如广播,电视,报纸、网络针对睡眠疾病进行宣传和教育。除了老百姓,对管理者的宣传更重要。绝大多数医院管理者并没把睡眠医学当回事,我国医保也不报销多导睡眠图检查和呼吸机费用。因此睡眠医学工作者需要根据循证医学证据向管理者和保险公司指出睡眠疾病的高患病率和与各种严重疾病的关系,早期治疗睡眠呼吸暂停能降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节省总医疗费用;由于良好治疗效果,许多国家已将呼吸机列为睡眠呼吸暂停的标准治疗手段。治疗睡眠疾病能够降低卫生资源的使用和消耗,这是对政策制定者最好的说服理由,而且缺乏睡眠病房会使睡眠疾病患者占据耳鼻喉、呼吸科等相关科室的病床,这些患者的治疗效果没有在睡眠中心好,无论从治疗效果和经济利益来说,对患者和医院都不利。

  我们的建议

  睡眠呼吸暂停是一种增龄性疾病,发生越早,并发症越重,医疗耗费越大,器官损伤越大。中国人口众多,随老龄化加速,该疾病日益突出。许多西方国家已将它纳入医疗保险范畴,如睡眠呼吸机已完全报销,我国能否考虑也如此做?从卫生经济学角度,使用呼吸机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抢救和治疗费用,可降低它的医疗投入,早期使用睡眠呼吸机,可大大减少起搏器安装,支架植入等技术的使用,为个人,家庭,国家降低就医费用和次数。此外,对病人进行有效治疗后寿命也会延长。有的国家已经以立法形式强调对本病的治疗,要求特定人群强制性检查,比如机动车驾驶员,轮船驾驶员、飞机驾驶员,宇航员等,巴西要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患者先进行多导睡眠图检查,排除睡眠呼吸暂停后再到相应专科机构进行检查;美国已将呼吸机列为心脑血管病治疗的一部分。我国学术领域也已重视这一问题,如国家自然基金委2010年专门设置了睡眠呼吸障碍这一申请领域;近年相继发表睡眠呼吸暂停与心血管病的专家共识[30],睡眠呼吸暂停与糖尿病的专家共识[31],2010年底中国医师协会成立了睡眠专家委员会。但相比较其他发病率高,危害重、有解决办法的疾病,现在社会对睡眠呼吸暂停的认识是不够的,与其重要性不相称。

  轻度睡眠呼吸暂停也会使心脑血管病发病率也会升高,以呼吸暂停指数≥5次/小时定义该病,近20%的人有睡眠呼吸暂停,60岁以上人群睡眠呼吸暂停患病率将至60%,女性50%。这些病人紧接着会发生各种睡眠呼吸暂停相关器官功能损伤。我国人口这么多,社会需求这么大,值得重视。还有许多与睡眠呼吸暂停有关的临床状况被人忽视,比如妊高症[32]、儿童佝偻病、自闭症、多动症、不育症等等,每个系统可因缺氧受到损害,为此需要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此外在呼吸机治疗方面国内市场被国外产品占据,国外产品如呼吸机面罩并非适合中国人,需要中国人自己的数据指标和参数。现在国外厂商纷纷进入国内市场,而国内相关产业还处于萌芽状态,我们需要抢回阵地,呼吸机如何本地化,值得商榷。

  我们需要进行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明确中国人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病率,为医疗卫生政策和决策制定提供依据。其他如亚裔人口与欧美颌面部结构异常有何区别,如何影响发病;如何建立一个能全面反映器官损害和病情严重程度,预后明确、易操作的诊断和分级标准;中医药如何发挥作用等等需有热情的人协调和组织。我国睡眠呼吸暂停的多中心大型临床试验很少,鉴于资源有限,应有系统有计划进行,以避免浪费人力财力。近年来国内已成立了若干专门诊断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的中心,专职睡眠医学的工作人员在大量病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对睡眠呼吸暂停与全身性疾病的关系有更深认识。展望未来,我国必将在OSA发病机制和治疗新技术的发现中取得更大成绩。

  参考文献:

  [1]Mannarino MR, Di Filippo F, Pirro M.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J]. Eur J Intern Med, 2012, 23(7): 586-93.

  [2]Ioja S, Weir ID, Rennert NJ. Relationship between sleep disorders and the risk for developing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J]. Postgrad Med, 2012, 124(4): 119-29.

  [3]Sasanabe R, Watanabe Y, Shiomi T. [a sleep disordered breathing as the lifestyle-related diseases] [J]. Nihon Rinsho, 2012, 70(7): 1211-5.

  [4]Loke YK, Brown JW, Kwok CS, et al. Association of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with risk of serious cardiovascular ev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Circ Cardiovasc Qual Outcomes, 2012, 5(5): 720-8.

  [5]Baranchuk A. Sleep apnea, cardiac arrhythmias, and conduction disorders [J]. J Electrocardiol, 2012, 45(5): 508-12.

  [6]Das AM, Khan M.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nd stroke [J]. Expert Rev Cardiovasc Ther, 2012, 10(4): 525-35.

  [7]Lal C, Strange C, Bachman D. Neurocognitive impairment in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J]. Chest, 2012, 141(6): 1601-10.

  [8] Lin WC, Winkelman JW.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nd severe mental illness: Evolution and consequences [J]. Curr Psychiatry Rep, 2012, 14(5): 503-10.

  [9] Marcus CL, Brooks LJ, Draper KA, et al.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hildhood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J]. Pediatrics, 2012, 130(3): e714-55.

  [10] Romdhane H, Ben Abdallah H, Abdelli MN. [nocturnal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and sleep apnea: What relationship?] [J]. Tunis Med, 2012, 90(8-9): 598-601.

  [11] Leger D, Bayon V, Laaban JP, et al. Impact of sleep apnea on economics [J]. Sleep Med Rev, 2012, 16(5): 455-62.

  [12] Simmons S, Pruitt B. Sounding the alarm for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J]. Nursing, 2012, 42(4): 34-41; quiz 41-2.

  [13] Ioachimescu OC, Collop NA. Sleep-disordered breathing [J]. Neurol Clin, 2012, 30(4): 1095-136.

  [14] Young T, Finn L, Peppard PE, et al. Sleep disordered breathing and mortality: Eighteen-year follow-up of the wisconsin sleep cohort [J]. Sleep, 2008, 31(8): 1071-8.

  [15] He J, Kryger MH, Zorick FJ, et al. Mortality and apnea index in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Experience in 385 male patients [J]. Chest, 1988, 94(1): 9-14.

  [16] Partinen M, Jamieson A, Guilleminault C. Long-term outcome for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patients. Mortality [J]. Chest, 1988, 94(6): 1200-4.

  [17] 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疾病学组. 上海市30岁以上人群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 [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3, 26(5): 5.

  [18] 张庆, 何权瀛, 杜秋艳, et al. 承德市区居民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病率入户调查 [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3, 26(5): 3.

  [19] 王蓓, 邢景才, 韩长旭, et al. 太原市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 [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4, 27(11): 3.

  [20] 李明娴, 王莹, 华树成, et al. 长春市20岁以上人群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流行病学现况调查 [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5, 28(12): 3.

  [21] 林其昌, 黄建钗, 丁海波, et al. 福州市区老年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 [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0, 29(4):

  [22] 叶京英, 王小轶, 韩德民, et al. 中老年女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社区调查 [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5, 40(8): 7.

  [23] 刘大波, 钟建文, 邓力, et al. 广州地区2~14岁儿童睡眠呼吸疾病和睡眠时间流行病学调查 [J]. 实用医学杂志, 2006, 22(24): 3.

  [24] 徐佩茹, 阿布来提, 多里坤, et al. 乌鲁木齐市6-12岁儿童睡眠状况的流行病学研究 [J]. 临床儿科杂志, 2008, 26(4): 4.

  [25] 郭铁军, 程敬文, 陈凯, et al. 增城市2~12岁儿童睡眠状况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J]. 中国妇幼保健, 2006, 21(8): 3.

  [26] 付丽, 王岩, 李延忠. 济南地区学龄儿童睡眠呼吸障碍流行病学调查 [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46(11): 3.

  [27] Li AM, So HK, Au CT, et al. Epidemiology of obstructive sleep apnoea syndrome in chinese children: A two-phase community study [J]. Thorax, 2010, 65(11): 991-7.

  [28] Punjabi NM. The epidemiology of adult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J]. Proc Am Thorac Soc, 2008, 5(2): 136-43.

  [29] 刘泰. 睡眠障碍的中医药研究趋势 [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32(2):

  [30] 睡眠呼吸暂停与心血管疾病专家共识写作组. 睡眠呼吸暂停与心血管疾病专家共识 [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0, 9(3): 6.

  [3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学组,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糖尿病专家共识 [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0, 33(5):

  驾驶员技师论文篇7

  完善并创新培训机制、培训方式方法,以激励机制调动员工学习积极性,在实践练兵中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创新培训机制,建立起适应企业发展的有效机制,促进员工素质提升

  1.建立健全培训机制,营造良好的培训氛围

  从2009年起,教育培训工作实行“培训部门归口管理,专业部门分工负责、公司和二级单位分级实施”的管理体制,积极倡导“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理念,以“优化体系、完善制度、服务基层、提高效率”为原则,各基层单位结合生产实际都相应制定了培训实施计划,并能按计划、有组织地落实培训计划中的各项工作内容,营造出了一种“我参与、我学习、我进步”的学习氛围,不断提升员工素质,为实现生产经营目标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为全面发挥培训管理优势,增强培训管理的服务意识,加强培训需求的信息沟通,切实贯彻服务基层的培训管理工作要求,分公司成立了培训管理推进小组,培训管理员实行分片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定期必须到各自分管的单位了解和掌握相关信息;对二级单位培训管理提供服务、指导和协调;对单位反馈的相关培训管理问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并在较短的时间内核查、分析、跟踪并处理员工出现的问题,使员工在岗位上也能及时解开疑问,及时了解培训信息。同时,对二级单位培训管理过程中制度的执行、内部检查及考核情况进行定期或适时检查并提出改进措施、建议及考核;组织解决相关培训管理过程中的难题。通过这一方案的实施,我们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广大员工的认同。

  2.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从2011年开始,员工职业技能鉴定资格等级与其工资挂钩,这个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另外,油田公司每年还要评聘出集团公司技能专家、油田公司技能专家、高级技师、技师。集团公司技能专家每月岗位津贴3000元,油田公司技能专家每月岗位津贴是2000元,厂处级技能专家每月岗位津贴1000元;高级技师和技师的岗位津贴分别是500元和300元。这些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员工学技术的积极性。员工参与技能鉴定考试的意识不断增强,培训的有效率得以保证。

  (二)创新培训方法,让员工在学中练、练中学,积极参与到培训中来,提升员工整体素质

  结合以上几种培训方法,在企业培训中采取了系统性的原则,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实施全员、全方位、全程培训。

  1.开展矩阵需求式培训,实施政治素养和业务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员工素质能力的“基本素质达标工程”

  末来三年内,结合油田公司员工培训工作实际和HSE管理体系推进总体安排,在全厂范围内推广矩阵需求式培训,覆盖全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技能人员,做到科学实用,简单易懂,并根据企业发展和技术进步不断改进;培训师队伍专业齐全、结构合理;培训教材和课件覆盖面广、标准统一;培训评估紧贴岗位实际、注重实效,形成激励有力、约束有效的培训考核机制,以此促动全员素质提升。

  2.开展全员岗位练兵——油水井现场会诊、分析,提高员工对油井的管理水平

  第一,参赛选手轮流参加油水井分析比赛,让更多员工参与到比赛中,提高培训的全员性。参赛选手均来自采油一线井站的员工,每次参赛选手是由各采油井区自行选拔推荐,为了充分体现全员参与的培训目的,季度对抗赛采取选手轮流参赛的方式进行,在本单位员工没有全部完成一轮次比赛前,不得重复参加比赛。

  第二,选取事先筛选的具有一定典型问题的油水井,由选手观场提出解决方案,锻炼其能力。参赛井来自三个采油井区,均为日常生产油井。赛前由各采油井区各选一口近期生产中出现问题油井作为比赛的候选井上报,并由相关单位准备好问题井的相关资料,包括:井深结构示意图、示功图、动液面、生产数据(日产液、日产气、含水、油压、套压)、井位平面图、连通图、工作制度(冲程、冲次),比赛井由培训中心产生。

  这种形式的比赛取得的效果:

  一是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分析出来的问题也得到了选手们的一致认可,提交到厂里通过实施见效,选手也增强了成就感。

  二是采取现场答辩的方式,实战性很强,能真实反映选手的技术能力和水平,也提高了岗位工人对取全取准现场资料的认识。

  三是提升了一线员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锻炼员工实际管理水平有很大促进作用。

  四是这种分析比赛是一堂别开生面的技术培训课,这样的分析没有指导老师,需要自己选用井史资料、录取现场数据,给选手们留下来的记忆深刻,培训的效果好。

  五是力争三年内使全厂采油工都能参加到此项活动中,真正达到油水井小病不出站、大病会诊断的目的。

  创新培训方式,为技能人才搭建平台,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的骨干带头作用,让其挑培训重担,解决生产难题

  技能人才是推动企业不断发展的重要源泉,企业只有充分发挥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构建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才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始终以“现有一批、储备一批、挖掘一批”为目标,以提高专业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目的,通过“师带徒”、“技术比武”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选拔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技能人才。

  (一)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的主力军作用,成立专家工作室,解决生产实际问题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作为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今年年初,采油厂在培训基地设了专家工作室,由集团公司技能专家曹建新等6名同志组成,使高技能人才能有效解决生产中的疑难问题、突发事件。

  1.答疑解惑

  全年共接听咨询电话132个、接待来访人数85人、解答问题数量176个、生产现场服务32次、解决生产实际问题37个。

  2.配合培训中心搞各种培训

  第一,技能鉴定前培训:全年初、中、高级共142人,培训280个课时。培训中心把专家工作室的成员进行了授课分工,根据内容配备老师,按学员的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培训的学员合格率在80%以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二,尖子班培训:培训采油单位选派的优秀选手共28名,目前已经培训4个月授课64课时。

  第三,青工技能展示达人赛:2011年3月,局团委举办“青工技能展示达人赛”,曹建新同志担任指导教练,4名参赛选手经过短短的2个月培训,取得了个人一等奖及团体第三名的好成绩。

  3.教材开发

  为提高采油工人操作技能和油井管理水平,专家工作室自编了《采油工内部培训教材》,内容包括采油工初、中、高级理论知识、安全知识、实际操作、计算机知识等,教材根据采油工鉴定题库量身打造,很适合员工岗位培训及鉴定前培训。

  4.技术攻关

  改革创新负责人杨之光的“抽油机井w式固定凡尔单流阀”,目前已经进入油井生产试验可行性论证阶段。在工会举办的金点子活动中,曹建新提出的“多种注水方式并举,科区注水效果显著”和“顶丝加长杆”分别获得厂级一等奖和二等奖;在科技创新方面,他的“固定式量油尺”获得厂级一等奖。

  (二)举办技能大赛,促进员工岗位成才,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力有效利用技术比赛这个载体,调动广大技术员工学技能、强素质的积极性,通过比赛发现和选拔人才,激发起勇于探索创新的持久动力,为今后更加全面、高效、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指明努力的方向。2011年技术比赛,共有7个基层单位、18个科室、共155名选手参赛,涉及采油、输油、汽车驾驶员、维修电工、井下作业工5个工种,还有管理干部也参加了比赛,参赛人数多,规模大,竞赛水平高。

  比赛和练兵仅仅是一种形式,提高业务技能,打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才是最终目的。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和浓厚氛围,使各类人才工作上有作为,政治上显地位,经济上得实惠。不断提高操作员工技术水平和干部队伍的管理能力,推动生产经营工作更加顺利开展。

  加强培训教师队伍建设,为培训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为了提高培训质量,培训中心根据《辽河油田公司兼职教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精神,建立了一支由97人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其中油公司级兼职教师6名,厂级41人,站队级50人,兼职教师的聘任期限为三至五年,聘期结束后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续聘或解聘,兼职教师年度授课量不少于60课时,厂及油田公司定期评选一定数量的优秀兼职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在教学方面发表有价值的教学成果和论文,在职称评定和技术等级晋升等方面根据获奖级别予以承认;公司还有计划组织优秀兼职教师外出参观考察、经验交流等活动。这些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兼职教师授课的积极性,培训质量有了较大地提高。

  实行培训效果评估机制,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每个培训班结束后,都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多采用柯氏培训评估的四个层次:对评估的结果进行汇总并做出总结,对培训中的亮点在以后的培训中继续采用;对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找出解决的办法,以免再次培训时产生类似的问题。

  驾驶员技师论文篇8

  论文关键词:高职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学历教育;职业技术教育

  终身教育将成为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任何教育都是终身教育,这对高等职业教育而言现实意义更为明显。我国自古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格言,在终身教育的实现方式中,继续教育将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目前,高考人数下降,本科院校不断扩招,使得高职院校招生形势不容乐观,而继续教育是高职教育的“另一条腿”,它是高职院校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和办学效益的重要途径。我院举办的继续教育,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个方面。学历教育有成人大专、联合成人专升本、专接本自学本科;非学历教育即企业在职员工培训,学历加技能学习等形式。继续教育的办学方式灵活多样,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时间灵活安排,比较适应各种培训者的实际情况。这种形式办学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是提高我院继续教育效率的重要因素。

  一、盐城纺院继续教育创新理念,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积极开展社会化服务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人才培养步伐,全面提升我院服务地方经济能力,我院将创新继续教育理念,理顺发展思路,力争实现继续教育工作的三个转变:一是实现从传统的学历教育为主向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同步发展的转变;二是在学历教育上,实现从成人大专学历为主向本科教育为主的转变;三是在非学历教育上,实现从校内培训为主向社会、企业培训为主的转变。在努力搞好学历教育的基础上,我们将依托学院的特色专业、优势专业及与之配套的人才、技术、设备等优势,以盐城及苏北地区人才需求为导向,综合分析区域、制造产业、企业、农村等人才现状,建立政府、行业、企业和学院多方参与的“立体化”非学历教育培训体系。面向企业,大力开展各种岗前、在岗、岗后技能和应用技术培训,提高企业职工队伍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面向社会,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非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为社会成员提供多样化的继续教育,建立较为完善的终身教育服务体系。积极加强与政府、行业、企业的合作,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到2015年,社会化培训人次累计力争超过20000人次,年均社会化培训4000人次左右。社会化培训收入达到20万元。新增社会化服务培训基地1—2个,努力扩大我院的社会影响力。

  二、开展继续教育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我院继续教育要创新思路,突破常规,稳步发展学历教育,努力扩大招生规模。一是抓中职校、技校衔接办成人大专学历教育,抢占先机,建立比较稳定的生源基地。二是发动系部教师联系本院在校生和历届毕业生,积极宣传学生进行本科学历教育,让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之余能继续深造。深造途径有与专业科类相同或相近的名牌本科院校联合办江苏省专接本自学班,与品牌本科院校联合办专升本班,来拓展生源市场,把高职继续教育做大做强。我院已开设江南大学专升本、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工程学院、南京财经大学专接本、江苏大学研究生学位教育等借助名校名牌优势,创建成教学历教育品牌以满足社会需求。三是与国家劳动部和行业协会合作,引进社会急需的职业资格考证培训,借政府和行业导向优势,直接为社会服务,创建成教职业培训品牌。

  我院与盐城中等职业学校和技校衔接,在高三顶岗实习阶段介入高职成人大专招生宣传,对部分学有余力又有升学要求的学生提供学历加技能培训,使他们可以获得成人大专学历证书,同时还进行高级技能培训。借助中职毕业生的生源优势,扩大成教办学规模,我院与盐城技师学院、盐城悦达技工学校、盐城立明服装学校等中专院校合作,创建本院成人大专教育品牌;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合作,政府出面牵线搭桥,为我院“引凤下蛋”,将盐城悦达纺织、盐城东风悦达起亚等知名企业引进到学院,我们根据企业发展对技术、产品和人才的需求,搞品牌专业教育订单教育,实现招生、教学、科研、实习、就业一条龙的企业员工继续教育新模式。

  我院非学历培训形式有短期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充分发挥学院优势,积极开展合作办学。利用学院的有利条件,以各系部为依托,建立一支以学院教师为主的专兼结合的培训教师队伍,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加强我院办学特色和先进教学实验实习设备的宣传力度,建立多种联系渠道,拓展培训生源,积极开展培训工作。多年来培训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举办过或正在举办的培训专业(工种)达30多个,涉及纺织、服装、机械、电子、计算机、驾驶、餐饮、商贸、服务、财会等许多行业,学员来自企事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包括技工学校)等单位中的管理干部、教师、技术人员、工人和社会其他人员,年培训量达1000—2000人次。我院已建立国家劳动职业技能鉴定所和国家纺织特有工程技能鉴定站,鉴定工程包括车工、钳工、电工、维修电工、无线电装接工、计算机系统操作工、汽车维修工、汽车驾驶员、数控车床操作工,每年的鉴定考核人数达到1000人以上。

  三、多元化办学模式是我们今后继续教育的大趋势

  我们将稳步发展各种形式的学历教育,在现有高起专、专接本、专升本的基础上,建立远程教育教学点。拓展办学范围,加强与中职、技校、社会办学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建立稳定的生源基地,努力扩大招生规模。在专业设置上,坚持主干专业与地方支柱产业链“双链对接”。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积极开拓适合市场需求和趋势的新专业,努力建设特色专业。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在新的管理体制下,将探索校企共建、中职高职衔接等方式,采用联合、学历进修、技能培训等多种途径发展。由于人们对教育需求不断上移,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普遍提高。教育部门应加强对中、高职衔接的支持力度,应优先录取中职校毕业生和有相应需求的社会在职人员选择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政府应制定相关支持政策,鼓励企业在岗员工到高职院校回炉教育,提高学历和就业能力。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地方政府、学校与企业、学校与学校的联系,整合教育资源,实现高职教育集团化。以市场驱动,借企发展,订单教育,校企共同培养学生双赢合作模式。


标签:睡眠培训教育学习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