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 > 正文

养老规划 养老规划篇1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0-19 16:24:28 分类:科学 浏览:143


  养老规划篇1

  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何平提出,我国应逐步延长退休年龄,到2045年不论男女,退休年龄均为65岁。即便如此,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人口寿命持续增长,80岁以上高龄老人数量以年均4.6%的速度递增,养老金缺口问题仍然难以解决。此外,养老还将面临儿女赡养负担过重、社保覆盖率较低、老年人患病和遭受意外等诸多问题。

  针对此现象,我们建议,以商业养老险作为对社保和退休金的补充,可以让更多老年人安享晚年,但是投保养老险需趁早规划,同时还要兼顾养老、重疾、意外等多种保障需求的理性搭配。

  养老早规划 价值才会大

  由于老年人患病和遭受意外的风险较高,近年来,很多子女想到为父母投保,如购买一些风险保障等。然而,目前市场上的保险品种虽多,但大多对投保年龄做了诸多限制,普遍为55岁、60岁和65岁。因此理财师建议,为避免“无保可投”的尴尬状况出现,争取获得更多比较选择保险产品的机会,子女为老人购买保险需趁早。

  另一方面,从保险产品的费率考虑,在父母年纪不大时为他们投保,保费相对更加便宜。就拿一款某保险公司的重疾险分析来看,如果投保年龄相差10岁,则购买同一款产品的保费有时会相差20%甚至50%。同时,保险公司的体检要求非常严格,一旦父母身体状况下降,可能因为健康原因被保险公司拒保或者被要求增加保费。

  搭配要理性 退休有底气

  养老是个很宽泛的问题,它包含了老年将面临的各种意外风险、医药费用、必要生活开支等。因此大家在做养老规划时,应同时要兼顾意外、重疾、养老的理性搭配,退休时才会底气十足,不惧风险。

  保险产品最基本功能在于保障,能为客户提供诸如医疗、意外、养老这样的风险保障,其次它还具备资产保值、投资增值的理财功能,也是一种简便快捷和自由灵活的理财手段,客户完全可通过购买保险产品进行退休理财。

  那么面对如此众多的险种,消费者该如何选择合适的养老险呢?

  首先要定额,即确定自己大概需要投保多少,进而选择合适的险种。定额要充分考虑未来所需的养老金总额度。未来所需的养老金总额度跟你现在的生活支出、距离退休的年限、寿命长短、通货膨胀率等有关。按照国际通行惯例,商业养老保险提供的养老额度,占全部养老保障需求的25%—40%为宜。

  接着是定型,即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目前市场上养老保险大致可分为传统型、分红型、投连型和万能型几类产品。

  传统型,预定利率是固定的(2.5%以内),以年金产品居多,领取时间和额度,在投保时就可以明确知道。

  分红型,这类产品带有分红功能,对抵御通货膨胀有很好的作用,但是分红多少受社会经济大环境和保险公司经营能力影响,不能确定。

  投连型,不设保底收益,保险公司只收账户管理费,盈亏全由客户负责,可以说风险与收益同在,适合资本市场繁荣时期购买。

  万能型,保底收益一般在2%—2.5%,浮动利率空间较大,保险公司收取保单管理费、初始费用等,适合长期投资,一般在5年以上可以看到收益。

  养老规划篇2

  笔者所在的光大保德信基金管理公司近期针对国内养老市场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2/3的受访者希望在60岁之前退休,但69%的受访者进行养老资产的储备不超过5年,有些甚至完全没有开始,仅有15%的人制订了详细全面的养老规划。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在人生理财规划中,许多人重视子女的教育规划、3~5年内的短期理财目标规划,却往往忽视了自身的养老规划,这个现象值得警惕。其实,及早进行养老规划,补充和建立私人养老机制是非常必要且迫切的。

  按照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的通行标准,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人口达到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达到7%,就可视为该国已进入老龄社会。日前有媒体报道披露:“中国60岁以上人群比例已达到11.12%,2001年65岁以上人群比例就已达到7%,中国现阶段的老龄人口达1.32亿人,占实际老龄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占亚洲老龄人口的二分之一,是世界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事实上,迈入老龄化的国家就意味着老人整体数量在不停地增加,对社会保障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中国目前社会保障体系的显著特点是广覆盖、低保障,而且覆盖的比例将会越来越高。因此,仅靠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很难满足国民越来越多的养老需求,甚至是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专业数据统计显示,30年后,社会养老金替代率(养老金/在职收入)将达到30%~40%,而要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社会养老金替代率需要达到70%以上。因此,除了社会保障体系提供的养老金以外,还存在至少40%的养老金缺口,建立完善的养老机制迫在眉睫。在此,我们不对到底需要多少钱才能完成养老需求进行探讨,因为养老的方式因人而异,我们只是希望讨论一下有哪些养老方式值得去准备,比如是参加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还是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是投资金融资产还是投资固定资产等等。

  投资者该如何建立有效的个人养老机制?笔者认为,除了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和购买一些商业保险以外,下述两种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是投资者可以建立稳健型投资组合,将资产的一部分投入到养老规划中,比如采取组合式基金定投计划。投资者可以用10~30年的时间定期将资金投入到基金中,通过长期投资,分享资本市场和时间复利的收益。而在退休后30年左右的养老生活中,可以定期定额提取资金作为养老金,这种蓄水池的投资方式是应对养老问题的有效工具。与此同时,在资产配置上,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增加不动产和黄金实物的投入等,来有效分散投资风险。

  二是可以建立保守型投资组合――储蓄。一般而言,大多数人的储蓄高峰在30~50岁之间,投资者如果在这段时间具有稳定充裕的现金流,那么最保险的储蓄方式可以帮助投资者实现养老目标,完成养老规划。但是,由于储蓄利率很难战胜通货膨胀率,所以储蓄也面临购买力下降的风险。

  养老规划篇3

  近期,由于重阳节的到来,有关老年人舒适养老的话题又引发了热议。很多年轻人觉得,养老是几十年后的事情,好像还很遥远。可实际上,养老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严峻的社会问题,而且养老压力在“70后”、“80后”这辈人身上尤显突出。

  海康人寿的母公司全球人寿保险集团(AEGON)于近期在全球范围内举办了“ARRI退休准备指数调查”,其调研结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养老难题。

  没有百万元难舒适养老

  “ARRI退休储备指数调查”在中国区的调查访问结果显示,约78%的受访者认为,“没有百万元难舒适养老”。人们显然已经认识到了高昂的生活开支和长寿风险可能为老年生活造成的困扰。

  以60岁退休计算,假设每月家庭开支仅维持在3000元水平(不考虑通胀),生活20~25年至少需要72~90万元。如果提前退休或活得更长,再加上通货膨胀的因素,养老费用将会超过100万元。

  退休后我们靠什么养老

  在经济发达的社会,一般而言,个人养老保障由三部分构成,一是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二是企业为员工准备养老的企业年金,三是个人为养老准备的资金,包括商业养老保险、存款、基金等,这些被称为“养老三支柱”。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养老第二支柱一直发展不快,而第一支柱的压力又日益增大。因此,个人财务筹划在我国居民的养老财务准备中显得愈发重要。

  但是众所周知,我国正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作为“养老第一支柱”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负担越来越重,我国已面临“养老金累积速度低于支出速度”的尴尬局面。2004年个人账户空账已达7400亿元,且以每年1000多亿元的速度增加,导致养老金替代率仅为30%~60%,收入越高替代率越低。因此,人们依靠社保金养老只能“糊口”,很难享受到高品质的退休生活。

  另一方面,由于长期的计划生育之基本国策,很多家庭不得不面对“倒金字塔形”养老困境。年轻的小夫妻,不仅要赡养双方的父母,还要赡养父母的父母,少的要负责三四位老人,多的甚至要照顾七八位老人,常常顾此失彼。加之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长大成人的独生子女一代,有限的收入不仅要负担养育子女、赡养双方父母的重任,还要不断“贡献”给高速发展的中国房产市场、高企的子女教育费用和医疗费用,不仅要面对体弱多病的长辈,还将面对老龄化社会的种种问题,比上一代多了不少物质和精神的压力。有鉴于此,可以说,中国传统的“养儿防老”模式也早已一去不复返了。

  养老规划宜分散资产配置

  那么,具体如何来规划养老呢?该运用哪些投资理财工具有效化解养老压力呢?

  “ARRI退休储备指数调查”在中国区的调查访问结果显示,在受访者认为“最可靠”的养老方式中,超过一半的受访者不再将社保列为第一选择,选择比例仅为43.53%,16.41%的受访者选择了个人存款及金融投资,商业养老保险则被13.88%的人列为养老第一选择。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托宾有一句被广为推崇的投资名言,“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海康人寿总精算师杨雪莲表示,合理的资产配置可以分散养老资金的风险,又能保证资金在中长期有一个比较稳健的收益,比较适合用于退休财务规划。

  保险产品可用来“压仓”

  海康人寿副总经理兼首席银保事业执行官余庆军则表示:“在一个完整的退休财务规划中,商业养老保险毫无疑问是坚实的基础,具有无法替代的优势。首先,长期稳健的收益和较低的投资风险是商业养老保险最核心的优势。其次,通过复利滚存计算收益的养老保险产品,储备时间越久,效果越佳,‘复利的魔力’能得到明显的体现。第三,养老保险产品操作简单,无需打理,同时能做到专款专用,避免资金使用的不确定性。此外,终身领取型的养老保险能够让人活得越久,领得越多,可以部分缓解长寿带来的经济压力,这一特点是其他任何理财工具都无法实现的。保险保障作为退休财务规划中‘防守策略’的执行者,建议大家利用保险合理规划家庭财务,提供家庭未来退休生活所需的财务准备,并为家人构筑一道保障后防线,以协助应对潜在的财务风险。”

  目前,市场上商业养老保险种类繁多,专家建议选择有分红功能的产品为佳,除了固定收益以外,投保者还能享受分红收益,抵消一定的通胀侵蚀。比如,海康人寿近期热销的“乐无忧”年金保险(分红型),就是一款典型的年金保险产品(分红型)。它既能帮助客户有效地储备养老金,而且,自保单生效后自首个保单周年日开始,每年都有一定的生存给付。同时还提供保单借款服务,在不影响养老金储备的前提下,为投保者解决燃眉之急。

  越早规划效果越佳

  那么,什么阶段开始规划养老问题比较合适呢?

  海康人寿总精算师杨雪莲的建议是,养老储备应当尽早规划,越早投入,收益越高。数字可以说明,比如30岁的韩先生拟购买保险作为养老规划,供选方案有2个,一是从现在就开始,每年投资6000元,投资期限为10年;二是10年后开始投资,每年的投资额和投资期限均相同。以投资年回报率为5% 进行计算,可以发现,到其65 岁时,积累资金分别是 26.8万元和16.4万元,差额有10万元之多。

  可见,想要储备足够的养老资金,最好还是能够及早开始准备,最迟不要超过45岁,否则很可能就有些迟了,不能充分利用时间的积累优势。

  相关链接:全球人寿进行“退休准备调研”

  全球人寿(AEGON) 近期进行了“ARRI退休储备”调研,访问了来自欧洲八个国家和美国的9000名人士(中国区单列进行),以预览下一代退休人员对于退休生活的预期以及他们的准备情况。

  由于全球社会平均寿命的持续增长,各地政府和雇主不得不持续提高它们的养老金储备,经常出现不堪重负的现象。从这次调研中,可以发现一些与传统观念相左的趋势:人们可以坦然地收下一块金表,把它当作是一份退休储备;人们还在刻意地避免“退休悬崖”,当他面临退休时,他会通过继续从事一些有偿工作来缓慢进入退休状态。

  养老规划篇4

  这个数字传递出一个信息:生活中只有为数不多的人,意识到了趁早做理财规划的重要性。在生活中,很多人因没为自己的退休生活做理财规划,使得年纪越大,生活质量越差,那么该如何做养老理财准备呢?

  明确退休的目标

  理财专家认为,在养老规划中,首先要明确自己的退休目标,其中包括退休年龄、退休时比较舒适状态下的基本生活花费、养老医疗费用、应急费用等。通过这种倒推方式可以更直观地了解自己的养老缺口,也更容易认识到养老责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大致推算出退休后的主要费用开支项目和数额后,就要设想如何才能满足这样的需求,根据目前自己(家庭)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合理的资产配置,从而科学合理地进行养老理财。

  养老理财

  要趁早

  因为,在相同的本金和投资回报率基础上,时间越长,收益也会越大。所以,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也同样要未雨绸缪规划未来的养老。另外,女性比男性要早退休几年,但普遍寿命又比男性长。所以在退休金准备上,除了时间要早,资金储备也要更多,甚至可以超过男性的三分之一。

  规划养老金时一定要控制风险,而且年龄越大,投资的风险应越低。不过,一味追求资金安全而忽视了投资收益也是不适宜的。比如银行储蓄,有养老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有近50%的人通过储蓄方式筹集养老金。

  专家认为,储蓄的优势是安全性高、保本保息,但却无法抵御通货膨胀风险。所以,单纯依靠储蓄来养老,无法维持购买力,将使退休生活大打折扣。

  科学合理的规划

  养老理财有了目标和资产配置方式后,还需注意自己领取年龄与退休年龄的衔接,这样在退休之后就立刻有养老金领取,生活质量不会发生较大变化。养老金领取方式也尽量选择按期分批领取,一次性领取后很容易导致资金被挪用,影响养老质量。养老钱是刚性需求,要专款专用,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尽量让其保值或增值。比较一致的建议是:社保+企业年金+个人理财方式,如基金定投、商业保险、定投黄金等。

  1. 基金定投。

  其特点和优势是平摊风险、积少成多、复利增值。如果从30岁开始,每月定投1000元稳健型基金,假设年均收益率为6%,60岁退休时,可以累积超过100万元的养老金。从国内外资本市场的走势情况看,基金定投是长期抵抗通胀较好的方式。

  提示:对于定投养老,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养老储备金应主要来自日常收支结余,如此可保证专款专用;二是定投要坚持,不应因短期收益波动而改变。一般情况下,定投首选股票及偏股型基金,尤其是市场相对低位时。

  2. 商业保险

  投保商业保险对社保养老进行有效补充很有必要。目前市场上可作为养老金积累的险种大致有四类:传统型养老险、分红型养老险、投资连结保险和万能型寿险。传统型和分红型养老回报额度较确切,投入较少,适合一般工薪阶层;投连险和万能险由于投入较高,适合投资意识较强、高收入的人群。现在市场上最畅销的是分红型年金险,产品具有保本+保息+收益分红的特点,可有效抵御通胀。

  提示:选择商业养老险时,应同时兼顾意外、健康险等保障类保险,以抵御人生中各种风险。一般商业保险保费占家庭年收入的15%左右。

  3. 定投黄金。

  养老规划篇5

  >> 做事要接地气 为官要接地气 校长要“接地气” 作文要接地气 微电影要接地气 申论备考要“接地气” 新闻语言要“接地气” 办学当要接地气 教师成长要“接地气” 明月:创新要“接地气” 地方立法要接地气 讲理论要接地气 思品课教学要接地气 组工干部要坚持“接地气” 英语教学要接地气 远教干部要接地气 设计师要接地气 作文教学要“接地气” 花钱买服务 监管接地气 接地气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管理 > 养老服务规划要接地气 养老服务规划要接地气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唐钧")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对15% 的部分失能老人,可在街道乡镇、城乡社区建立老年日间照护中心,为老人提供日托服务。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也是紧锣密鼓地讨论和制定“十三五”规划的一年。不管是独立成章还是与其他民生保障的内容合并,“老年服务”或“老年产业”恐怕仍是“十三五”规划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近年来,民办养老机构的队伍一直在发展壮大,并逐渐为社会公众所接受。但养老服务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受到来自政府和资本等的“负能量”的干扰。因此,“十三五”时期,为促进养老产业的健康发展,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养老机构应有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生命力,毋须把发展的希望完全寄托于政府补贴。根据多年的研究,只要经营得当,一个有50张床位的养老机构,就能做到自负盈亏;200?400张床位的规模,能获得5%―8%的利润;一些出类拔萃的,利润率能达到12%。在经济新常态下,只要能在几十年中稳定地保持这样的利润水平,就会吸引大量投资者进入这一行业。

  因此,政府不应再投入大量资金兴办事业性质的养老机构了。因为这样的养老机构有政府财政补贴,收费低、设施好,入住的老人无形中获得了一种特权,所以大多人满为患。有些地方,这样的养老机构只面向有权有势的特殊人群,竟成了滋生腐败的温床。

  老年服务要走向市场化,政府就要逐渐减少并最终停止对政府兴办养老机构的财政补贴,转而支持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促使政府办的养老机构也真正参与到市场竞争中,以优质的服务吸引有需要的老人入住,同时赢取合理的利润。

  其二,养老机构的规模不应过大,否则经营的难度将与床位数成正比。现在有些地方,动辄有成千上万床位的机构出现,这一方面是源于政绩冲动,养老服务的政绩考核一直被“床位数”这个指标所左右;另一方面是因为资本(譬如国有企业、金融企业和房地产商)的介入后一味“做大”,表面上是为贪大求洋,实则是为抢占地皮。这些都违背了养老服务的客观规律。

  实际上,发达国家也经历过兴办大型养老机构的过程,但效率和效果皆不佳。如今,国际上产业发展的取向出现了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尤其像老年服务这样人对人的服务产业,适度小型化趋势非常明显。当前,老年服务产业以100?200人规模的养老机构最为流行。

  其三,要将老年服务从潜在需求,变成有支付能力支持的有效需求。当下,中国老人和发达国家老人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支付能力。发达国家如今的老人是经历了战后资本主义发展黄金时期的那一代人,财富积累相对比较充裕。而中国的老人基本上是中低收入群体。

  2015年,我国城镇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经过“十一连调”后,平均水平在2200元左右。一般来讲,中国收入分配常常是65%?70%的人在平均线以下,也即在近8000万的企业退休人员中,有5200万?5600万人的养老金不足2200元。更有数以亿计“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金,刚从每月55元调整到70元。

  也正因如此,我国养老服务潜在需求无法转化为有效需求,这导致养老“怪圈”的出现:一方面,我们声称对老年人提供服务照护需要700万张床位,但目前只有494万张,差距较大;另一方面,2013年,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仅收养老年人307万人,床位利用率是62%,空置率达到38%,民办养老机构的床位空置率更是高达40%?50%。

  在老年服务领域,“十二五”规划留下的最重要遗产就是“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框架。但是,当下流行的“90―6―4”或“90―7―3”(老人居家养老的占90%,社区养老的占6%或7%,机构养老的占4%或3%)的说法存在缺陷。

  目前中国的2亿老龄人口中,有4000万是失能老人,其中有1000万是完全失能老人。如果从需要出发制定规划,应该是“80―15―5”,即80%健康或轻微失能的老人,可以居家养老,15%部分失能的老人可以社区养老,而5%的完全失能的老人最好是机构养老。

  为促进养老服务的健康发展,制定“十三五”规划一定要接地气。首当其冲的是要解决5%的完全失能老人的问题。其实对这部分老人进行长期护理所需的资金是有限(有研究表明平均为44个月)且稳定的。具体的成本,按照现在中等水平的养老服务机构成本核算(不含医药费),一线城市大概需要5000元左右,二、三线城市大概要3000元上下。

  因此,对有一定支付能力的人,完全可以考虑以社会保险或者市场化的保险的方式来筹措这些资金。对没有支付能力或支付能力不足的人,政府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可以给参加保险的中等收入群体适当的补贴和税收优惠。对低收入群体可采取直接补贴老人或帮助老人购买服务的方式来满足其需求。

  对15%的部分失能老人,可在街道乡镇、城乡社区建立老年日间照护中心,为老人提供日托服务。这些照护中心可以和街道乡镇、城乡社区的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健康服务中心办在一起,也可延伸到家庭,为居家老人提供必要的服务。此外,这些照料中心的规模一般应有20?50个床位,具体视有需要的老人的数量而定。

  对80%健康和轻微失能的老人,主要应该在社会服务和社区服务支持下,采取居家养老的方式。可以考虑以居家养老津贴的方式,将照护家中的老人也看成一种社会劳动,给予一定的补贴,促使一部分中年以上的劳动力人口,包括“年轻老人”,担负起照护家中的“老老人”的重任。

  这也许是一种投入最少,效益最大的政策选择。实际上,这也是当前国际上正在兴起的一种趋势,源于北欧国家,后扩散到欧洲,目前在东亚地区,如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和香港,都已实行或正在考虑实行类似的政策。

  另外,“十二五”规划强调了老年服务的“社会化”,“十三五”规划则更应重视老年服务的“专业化”问题。当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时,帮助其吃饭、洗澡等日常琐事,就都成了一门专业技术。并不是有场地设备,再加上几个工作人员,就能提供合格的老年服务。尤其在社区层面,光靠街道、居委会是难以提供专业服务的。再说,从1980年代中期就开始倡导社区服务,但迄今为止,除了做成了一些“窗口”,哪个城市有居民真正能普遍享用的社区服务?

  养老规划篇6

  在设计方面,我们从规划、建筑、景观三个层面研究了老年住宅设计的相关规范及设计要点。规划上,普通住宅与老年住宅需按一定比例配置;建筑上,从公共空间及户型空间设计两方面进行研究;景观上,依据老年住宅景观空间设计原则,提出了适合老年人活动的各种空间类型。本篇即从养老社区的规划角度进行阐析。

  一、目前养老社区的类型及发展趋势

  1、养老社区分类

  ?按地段区位划分

  城区型:在市区内建设的养老社区,占据生活区位优势,可以共享城市公共设施,但城区内地价较高,养老住宅产品优势不明显,因此城区内建设养老项目较少。

  城郊型:在城市郊区地价较低地段建设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养老社区,一般环境优美,养老设施相对齐全,较独立,与其他社区隔离。

  休闲度假型:邻近景区或与休闲度假项目结合设置,以休闲享受生活为主,多为高端产品。

  ?按服务对象划分

  自主生活型:针对身体健康、生活自理的老年人。社区提供丰富的社区活动,增加娱乐交流场所和应急照料服务等。辅助生活型:针对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老人。社区提供起居帮助、家务料理、医药监督等基本生活照料。

  辅助医疗型:针对患病需要治疗和恢复的老人。社区提供24小时生活护理、医药治疗、康复帮助等服务。

  ?按运营方式划分

  租售并举:养老地产盈利的不是地产,而是养老服务。但是由于前期投入大,后期运营服务资金回收慢,大部分企业选择将房源的60%-70%卖掉,回收大部分的资金。剩下的部分自持,长期经营。

  会员制:有部分养老地产商持有物业,出售服务,通过会员制会员卡的发售实现前期资金的回收。会员卡的类型会根据市场需求设计。

  险资:保险的长期投资与养老地产的慢回收周期相匹配,因此险资被认为是最适合做养老地产的企业。险资将保险和入住资格挂钩,以投保取得入住资格,以保险收益支付服务费用。客户也可以选择不入住,只拿分红。

  ?按开发建设类型划分

  独立型养老社区:配有较齐全养老设施,与其他社区隔离,专为老年人服务的社区。

  混合型社区:适当配置老年服务设施,有部分老年居住套型或老年邻里单位的社区,是普通社区和老年社区的综合体。

  2、养老社区发展趋势

  目前养老社区建设既有独立型养老社区也有混合型养老社区,二者对比如下:独立型老年社区的优点是配套设施齐全,老年人可以享有较独立的生活环境,不受干扰;老年人群集中,交往方便。缺点是资源共享性不强,成本投入较高,社区人群组成过于单一,社区活动仅限于老年人之间交往,造成老年人与社会疏离,不利于老年人心理健康;混合型社区的优点是可以与其他住宅产品或社区共享公共配套设施,成本投入较小;老年人与其他人群混合居住,能够更多地与社会产生联系,有利于老年人心理健康;混合社区还可以为老年人和子女提供邻近居住条件,很好地兼顾传统家庭亲情观念。其不足是生活环境与配套设施具有一定程度的交叉或共用,而非老年人独享。根据我国老龄化发展趋势和特点,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混合社区是今后养老社区的发展方向。

  二、养老社区规划

  我们主要从社区外部环境条件以及社区内部规划布局两方面进行阐述。社区外部环境条件首先是地段选择。应远离污染源、噪声源及危险品的生产储运等用地;选择在地形平坦、自然环境较好、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段。

  针对休闲度假区型和城郊型养老住区,因其用地以远离城市生活区的居多,选址时关键要看与周边城市公共交通(高速铁路、铁路、航空、高速公路)是否方便,与城市的公共配套资源联系是否便捷(如医院、超市、银行等)。

  城区型养老社区与周边城市生活区位置临近,选址时要选择在具有良好基础设施条件,如银行、超市、洗衣店、修理店、鞋帽服装店、餐饮店、邮政及药房等应尽可能邻近且便于前往,使入住者生活方便,居住安心;靠近公共服务设施如大型医院、保健服务站、文娱设施、图书馆等;选择临近公园、绿地的地段,使老年住宅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老年人增加户外休闲活动;选择交通方便可达的地段但应避开对外公路、快速路及交通量大的交叉路口等地点,保证购物、逛公园等一般室外活动不必穿过城市主要街道。

  第二是环境安全的考虑。这是老年人聚居的社区环境需特别予以考虑的问题。老年人因生理机能衰退,在警觉性和自卫能力上都有所减弱,老年住区应选择在社会环境简单,人员素质较高的地段,以保障老年居住的安全性。

  第三,选址周边人文景观的开发利用可增进养老社区的发展。充分挖掘人文景观资源,尤其是城市印记与社区结合开发,将极大增强老年人的社区归属感。

  对于养老社区内部规划布局,以本公司某居住项目为例,总结出养老社区在规划布局上需要注意的一些方面。规划住区总用地10.76顷(见图1),其中老年住宅、老年公寓占地约为总用地的30%。用地南侧、西侧、北侧地块开发居住社区,东侧滨河,有滨河公园绿地。用地西侧、北侧、东侧是城市主干道,南侧为城市次干道。

  1)功能分区(见图2)

  小区内住宅产品呈多样性。住宅产品的设置结合当地规划要求和开发商需求,考虑中国人的养老习惯和亲情关系,提供多样的养老住宅产品,如普通住宅、嵌套住宅、老年住宅、老年公寓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分组团布局,避免组团间互相干扰。尤其是老年住宅组团和普通住宅组团通过设置组团道路和有层次的景观绿化做适当分隔,以保障老年住宅的私密性和安全性。

  小区级的配套设施尽量居中布置,便捷各组团人群使用。对于老人而言,居住空间和公共配套的便利联系能促进老年人参与公共配套的使用和管理。

  2)产品设置(见图3)

  如图3所示,整个居住区居住建筑总面积263480平方米,老年居住套型(包含老年公寓、老年住宅、嵌套式老年套型)总建筑面积75856平方米,占居住总建筑面积的28.8%。

  ?养老住宅

  老年住宅布置在用地东南部,邻近东边的滨水公园和南侧城市次干道,其目的是尽量选择景色优美、不受交通噪音干扰的地段。养老住宅为低层合院的组合,几栋带有私密小院的住宅围合成一个院落组团,形成兼具中国传统居住形态与现代时尚生活特征的布局模式。组团内部还分级设有组团绿地和宅间绿地,并配置了符合老年人交流、休闲、健身活动需求的场地及设施,环境清幽,景致宜人。

  ?嵌套住宅

  嵌套式住宅是指单元住宅楼里嵌入布置老年居住套型。老年套型一般布置在与家人临近、楼层通风良好,日照充足的位置,并尽量靠近交通核。每单元楼的底层作为公共交流、公共活动空间。楼内一般不单独配置老年人生活服务设施,有服务需求可提供上门服务。

  ?老年公寓

  老年公寓靠近住区南侧次入口(此出入口可作为老年人专用出入口),地段日照通风良好,周边环境相对安静,既方便出行又比较独立。老年公寓为高层建筑,首层至三层以服务设施和公共活动空间为主,包括:医疗急救站、康复护理室、文娱活动室、健身活动用房、服务供应站、餐厅、理发室、洗衣房等;四层以上为标准老年公寓,每楼层单独设置观察室和楼层起居室。

  ?普通住宅

  普通住宅占小区住宅的大部分,均为高层住宅,自成组团布置在用地北部。

  3)配套服务设施(见图4―1、图4―2)

  ①配套服务设施布局原则

  ?分级明确

  老年社区配套服务系统与居住区配套服务设施设置原则一致,应按区域级、居住区级、小区级、组团级、单元级等分级设置。服务范围由远及近,规模由大到小,以便更加全面细致地为老年人服务。本项目除了在住区居中位置的社区中心内设置了辐射全住区的老年配套设施外,在东南部的老年住宅组团内部以及老年公寓底层等位置设有就近的老年服务项目。 ?疏密有致

  配套服务设施应从高等级到低等级合理疏密配置。大型的、复杂的、使用率低的集中配置,小型的、简单的、使用率高的分散重复布置。

  ②老年住区规划分级配套服务内容

  根据老年住区规划相关规范要求,老年住区分级配套服务内容如下――小区级:超市、银行、邮政、家政服务中心、药店、修理店、老年保健康复中心、老年护理中心、老年办公、老年培训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组团级:老年活动室、室、图书室、书画室、日托所等;单元级:紧急救护室、护理室、餐厅、公共待客厅、洗衣房等。

  本项目在用地东侧设有居住区级配套商业中心,其内部包含有大型超市、银行、邮局、家政服务中心、药店、修理店以及面向全住区的各类培训及活动中心。商业中心内未单独设置老年服务设施。而在社区中心内结合组团需求设有老年护理服务中心及老年活动中心,同时在老年公寓内设置了组团和单元级配套老年人服务用房和设施。

  4)道路系统(见图5-1、图5-2)

  ?涉老组团尽量靠近出入口,最好有单独的对外出入口。通向涉老组团的出入口限制非住区人流车流进入。本案用地南侧出入口可通过物业管理作为老年住宅组团专用出入口。

  ?老年人出行多以步行、自行车、电动车等方式为主。住区设计时,涉老组团尽量做到人车分流,减小机动车道宽度,增加人行道宽度。人行道与休息空间结合,多布置休息设施。

  ?纯老年住宅组团实施组团外停车,内部道路除急救和临时接送车辆外限制机动车进入;嵌入式组团限制机动车进入,机动车进入地下,内部道路以步行和非机动车为主。含老年住宅的组团多设置自行车和电动车停车位。

  ?加强步行系统设置,使其满足老人健身锻炼需求。注意步行系统无障碍的设计,可在局部地段适当增加步行道路的挑战性,引导老人进行一些难度活动。

  养老规划篇7

  王先生今年30岁,在北京一家事业单位工作;妻子29岁,就职于国企;女儿今年2岁。王先生家庭年收入合计17万元,年开销8.6万元左右。王先生每年投入5000元买基金,作为女儿上大学的教育费用,夫妻俩都有社保,但无任何商业保险。

  家庭有80平方米住房一套,无房贷,目前市值150万元;私家车一辆,市值5万元;银行活期存款6万元,定期存款5万元。

  资产分析

  1、资产负债情况分析

  王先生目前有银行存款、房产共166万元,家庭无负债。流动比率=流动性资产/每月支出=160000/7200=22.2;储蓄比率=盈余/收入=84000/170000=0.49。数据显示,王先生家庭固定资产占比较大,固定资产变现能力弱;储蓄比率适中,每月能有一定的资金积累。家庭的活期存款超过合理标准。按照科学的配比,保留活期存款约3万元(即保证为每月支出的3-6倍)比较合适。

  2、收支情况分析

  王先生在事业单位工作,妻子就职于国企,工作和收入比较稳定。女儿今年2岁,孩子即将开始上幼儿园。整体而言,目前该家庭收支较为适宜,但随着孩子教育支出的增加等,家庭整体支出会增大。

  总体来讲,王先生家庭的财务状况安全性较好,有一定资产增值潜力,同时家庭成员缺乏完善的人身风险保障。

  理财目标

  1、每年预算5000-8000元的旅游费用。

  2、3年内换一辆15万元以内的汽车。

  3、希望能在50岁左右积累足够的养老金,提前退休。

  理财建议

  1、现金规划

  根据王先生家庭的资产情况,而且夫妇工作都比较稳定,综合考虑,建议留足3万元作为必要储备,并选择货币型基金。这类基金只投资如国债、回购、央行票据等,风险基本不存在。其流动性仅次于银行活期,按照T+2交易模式进行,收益与一年定期差不多,利息免税,是储蓄的替代品种。同时,王先生可以申请一张信用卡,以便在急需资金的时候应急使用,但是使用过程中一定要减少不必要的支出,维护良好的信用等级。

  2、消费规划

  在消费支出方面,王先生每年的旅游费用,可以直接从年结余中拿出,合并入家庭每年生活支出,这样年度支出总额最多将增至94000元。

  此外,建议王先生选择车贷,首付50%贷款7.5万元,5年期月供约1400元。可以从现在起,每年拿出1.7万元积累资金,投资于债券基金,预期会有平均5%的年收益,这样3年后可以积累53593元。旧车预计还可以变卖2万元,另外从定期存款中拿出8.5万元,可实现换车计划。

  3、购买适度的商业保险,提升家庭保障水平

  建议王先生购买适度的商业保险,也就是意外商业保险以及大病医疗保险。

  意外保险目前看来是王先生家庭短缺的一部分,要遵循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者配重原则。目前市面上的保险产品大多分为:a、卡单型。比如说中英人寿的产品,年缴100元,保额10万元,但如果需要保额在50万以上的则需要购置5份。由于不同的保险公司的购置限额不同,可能这种操作需要向多家保险公司询问,但优点是保费很低廉。b、大额保单型。可以直接购置一份大额保单,相对步骤简单,但它的缺点是保费相对高。

  王先生家庭没有大病保险。如若出现重大疾病,从家庭的角度考虑,一般会选择前往医疗水平偏高的医院,这样,保额就无法满足高昂的费用所需。所以,建议可以咨询保险公司,稍微增加保额。

  商业保险这个比重一定要适度,不要为自己增加多余的负担。建议将年保费总量控制在10000-15000元区间内,遵循“双十原则”即保额为家庭收入的10倍,保费不能超过家庭收入的10%。

  4、教育规划

  王先生家庭每年投资5000元基金,来积累女儿将来上大学所需费用是合理的。按照混合型基金年复合平均收益率8%计算,16年后,女儿上大学时的这笔资金可以积累到15万元左右,能满足国内大学费用,但如果准备出国留学,则需要增加投入资金额度。

  5、尽早着手,规划退休养老

  储蓄是筹备养老金最重要的方式。由于复利效应,存在银行里的养老金会增长,增幅取决于储蓄利率和时间。举例来说,在6%的利率条件下,一笔储蓄在12年后将翻番,这就是有名的“72法则”。换句话说,在58岁时存入1万元,在70岁时将得到2万元,翻了一番。而如果在22岁时同样存入1万元,在70岁时将得到16万元,整整翻了4番。这就是时间的魔力,因此,对于退休储蓄这样的长期大笔支出,请尽早着手。

  基金定投也是一种重要的养老金投资方式。王先生准备在20年后备好退休养老资金,按照平均寿命80岁,退休后还要生活30年,则退休养老资金需准备325万元左右。王先生可以从现在开始,采取按月投资于基金的方式积累养老金,每月投入4281元,可以选择风格比较灵活的优质偏股类基金,长期坚持,年复合平均收益率可达到10%左右。这样在王先生50岁时,可以积累325万元作为退休后生活费用,并继续进行保守投资。

  通过多种方式不断增加家庭的养老金积累,再加上夫妻二人社保中养老部分,到50岁时基本能够满足养老需求,提前退休还是可能的。

  养老规划篇8

  按照近日公布的文件,此次养老金改革涉及全国所有按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的工作人员,近4000万的“体制内人员”将从吃财政饭转变为缴养老金,从单位养老转向社会化养老。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将由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

  决定将相关人员明确分为“老人”、“中人”和“新人”三类。文件提出,对改革前已退休人员,保持现有待遇并参加今后的待遇调整;对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通过实行过渡性措施,保持待遇水平不降低。换言之,“老人”和“中人”的待遇将不会降低。

  过去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待遇与职务职级关联极大,而今后以新人为主,他们的退休待遇更多会与工资和基金运营等因素挂钩。也就是说,他们的退休待遇会与通货膨胀等因素发生关联,待遇水平因此缩水的可能性相对更高。

  商业养老险最靠谱

  按现行体制,公务员的养老金水平显著高于同等工龄的社保,一旦双轨制取消,他们退休后的福利水平将趋于社会均等化,有较大的心理预期落差。既然有未来退休后养老收入出现下滑的预期,公务员更应该提早准备,以保障退休后体面生活。

  在未来的养老金构成中,大部分人是这样一个结构:基本养老(社保部分)+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商业保险+自有积蓄(各种投资与理财储蓄)。其中,基本养老为最低生活要求提供保障,而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是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补充。

  其实,一直以来,“双轨制”的最大问题不是两个群体的缴费制度不同,而是享受养老保障的水平不同。但目前情况是,退休人员的工资替代率很低,企业年金与职业年金还未普及开来。公务员规定必须购买职业年金,但现在公务员对于商业养老保险有强烈需求,而且也成为最靠谱的一块。

  平安养老险公司系统规划部总监刘跃升表示,根据数据显示,虽然企业年金和团体养老险都有5%的税前列支政策优惠,但两者的购买情况差别巨大。企业年金近两年发展速度非常快,已经释放了7000亿元的规模,而商业养老这一块的团体险市场却仅有几百亿。在工商登记的1488万个企业中,只有20万家购买了商业团险。 保险越早买越划算

  北京一家中型人寿保险公司总精算师介绍,商业养老保险是以获得养老金为主要目的的长期人身险,它是年金保险的一种特殊形式,又称为退休金保险。“养老保险就是年轻时定期投入一笔钱,通过养老保险产品的保值增值,在退休后定期取出,以满足退休后生活的一种财务安排。”

  “养老金要早准备,并且越早准备压力越小。”上述人士建议,从复利计算和理财角度上看,商业养老保险越早买越划算。“即使刚开始购买时可能不一定够用,之后可以根据年龄的增加及收入的增加,逐步加大购买额度。”

  此外,投入要与自己及家庭的收入相匹配。商业养老保险是作为基本养老和企业年金之后的补充,建议投保人可以先预估未来生活所需要的费用,再进行购买,否则也会影响现有的生活质量。第三,应该选择退休后领取,领取时间的跨度越长越好。最后,一旦购买,中途不要轻易退保,以免遭受损失。

  养老险的缴费方式有趸缴和期缴两种方式。其中,趸缴是指一次性缴完保费。这种方式比较省事,缴的保费会少于期缴的保费总和,退保时所造成的损失也会相对小些。而期缴是指分期缴付保费的方式,它能减轻投保人的现金流压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强制储蓄功能,比较适合年轻人和月光族。投保人需要注意的是,在相同的保额水平下,缴费年限越短,总的支付金额越少。


标签:养老老年规划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