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解惑 > 正文

全国卷语文作文 全国卷语文作文篇1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0-17 17:50:58 分类:解惑 浏览:101


  全国卷语文作文篇1

  那么什么是“新材料作文”?它的“新”又表现在哪里呢?依据教育部国家考试中心余闻先生的说法,所谓“新材料作文”,就是一种“以给材料但不给话题,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为特征”的命题形式;它“把话题作文中的‘话题’与‘材料’的功用都集中到‘材料’身上。‘材料’与‘题目’相比,‘材料’更贴近生活的原型,让审题不是从‘题目’出发,而是从‘材料’出发,从而使试题更具开放性,更能启动考生的发现能力、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考生的作文在材料含意范围之内就符合题意,在材料含意范围之外就偏离题意”。这种命题形式之“新”,主要表现在:“旧材料作文”所写作文的主题、内容甚至文体都必须与材料的内容和形式一致,必须用好所给材料;而“新材料作文”则吸收了话题作文的优点,“三自”原则给了考生更多的自由和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不过,与话题作文不同的是,它把话题隐含于所给材料之中,这就促使考生把关注的焦点由“话题”转移到材料的“含意”,使高考作文更贴近生活,更贴时写作的实际。

  综观近三年全国卷的作文题目,不难看出这种命题形式的基本走势:

  一、从命题材料的形式看,其类型将日趋多样化

  近三年命题材料的形式,有寓言故事(2006年甲卷老鹰与乌鸦、2008年老鹰与幼龟)、媒体材料(2006全国乙卷关于读书的网上调查)、图画材料(2007年全国甲卷“摔了一跤”)、现实材料(2007全国乙卷丛飞事迹和新课标卷法国化学家成功经历、2008年全国甲卷抗震救灾和新课标卷母女的三次养鸟经历)等多种。本着“稳中求变”的原则,高考作文中必然会出现更多的类型。刘国良主编的波波鸟名师大讲堂《高考材料作文第一解读》就将“新材料作文”分为寓意型、诗意型、象征型、图文型、思辨型、感悟型等六种,可供考生复习时参考。

  二、从命题切入的角度看,高考作文命题仍然会朝两个方向掘进

  一是引导考生关注外部世界及其与人类自身的关系问题;一是引导考生反观自身,改造内部世界,重塑自我形象。

  就第一个方向而言,作文命题必然会贴近社会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很难想象,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将来能写出“感情真挚”的文章。关注时代,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考作文必然要承担起重要的的导向作用。2007年全国甲卷“摔了一跤”,这个命题涉及的决不仅仅是不小心“摔了一跤”这么简单,这里涉及的不仅是个人的问题,而且是应该引起学校、家庭乃至社会关注的青少年的成长教育的大问题。2008年全国甲卷“抗震救灾”,这是一段时间内,中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无须赘述。因此提倡考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做个生活的有心人,注意观察学校、家庭、社会发生的变化,特别是要留心身边的人和事,真诚地与人交往,热情地帮助别人,乐观地面对生活,用心去感悟生活。同时,要时常看看电视报纸,关注时事动态。正所谓“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考生要认真地积累鲜活的生活素材,因为只有生活才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啊!当然,也要广泛阅读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它们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如果能把从读书中获得的间接经验与自身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相互阐发印证,那就更好。

  就第二个方向而言,作文命题一方面必然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造性思维品质,如2006年甲卷“老鹰与乌鸦”直接涉及模仿与创新的关系问题,2007年新课标卷法国化学家成功的范例,向人昭示创造、机遇与执着的关系。

  另一方面注重塑造健全人格,培养人文素养,如2007全国乙卷丛飞事迹的材料,给考生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方面是丛飞无私救助贫困学生,另一方面是受助学生“没面子”的“埋怨”;一方面是大学生忘恩负义的逃避,另一方面是小学生知恩图报的捐献。在这强烈的对比下,命题意图是显而易见的:倡导无私奉献、知恩图报,批评自私自利、忘恩负义。考生如果思想道德不高,人格不健全,很难写出“感情真挚”的文章。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自觉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在“教书”的同时肩负起“育人”的重任。要教育学生把“作文”与“做人”统一起来。文章决不仅仅是“作”出来的。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在教自己的儿子写诗时说过这样的话:“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这“诗外的工夫”我想就是踏踏实实生活,认认真真做人,广泛地积累生活,积累感悟,积累情感,博览群书,狠下一番“长期积累”的工夫。古人论诗强调“诗言志”,“诗穷而后工”,道理也在这里。至于“诗内的工夫”,我想最多也只能占到三分。

  目前考生作文存在严重的华而不实的现象。究其原因,我想,是考生割裂了生活与写作的关系,认为文章就是“作”出来的,只要记一些好词好句,临时抓来用一下,装点一下门面,给阅卷老师造成一个“有文采”的假象,就可以拿个不错的分数。其实,2007年考试大纲作文部分早已经将“词语生动”“文句有意蕴”分别改为“用词贴切”“文句有表现力”,说明研究人员对纠正这种错误的作文倾向所作出的积极努力。但这并没引起考生的普遍注意。这就要求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贴近生活,教育他们坚持“以我手写我心”,努力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来。只有这样的作文,才更贴近我们写作的实际,更符合作文命题的趋势。

  三、从命题的要求看,仍然是限制中有开放。限制在逐渐减少,切入点将更多

  近三年的作文题目,也体现了全国卷“稳中求变”的原则。在这三年中,作文的核心要求没变,即“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过,2006年的“全面理解材料”的要求,在2007年和2008年却被取消了。这说明作文的限制在减少,不再强求综合材料的所有信息,不再强求“全面理解”,只要围绕材料“含意”选取一个角度立意就行。这就意味着给予了考生更多的自由。

  与限制减少相应的是考生立意的切入点更多。例如,2008年新课标卷母女三次养鸟经历的材料,可以选择的大的角度就有慈善、环保、爱心、放生、自由等,而每个角度都可以得出多个立意角度,比如“慈善”,就可以得出“莫让慈善变了味”“慈善不需要刻意的形式”“关爱生命是最大的慈善”“借慈善之名牟利让人不齿”等子项。

  “三自”原则,为考生拓展了足够的写作思考空间,保证了考生能够张扬个性。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开放之中有限制,即“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这就为考生确定了一个基本的“符合题意”的标准,所谓“自主确定立意”便划定了一个范围,“自主”决不是随心所欲。同时,“自主确定文体”一方面意味着文体由单一走向多样,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写作。另一方面也要写什么像什么,决不能写得“四不像”。换句话说,考生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注意强化文体训练,尽量形成普遍掌握、一体突出的文体基础,考试时才能尽量使用自己擅长的文体,写出既文体鲜明又个性突出的文章。

  全国卷语文作文篇2

  一、降低难度,强调基础,减轻负担

  语文是基础性很强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语文学习和考查的重点。近几年高考语文试题尽量降低难度,减轻了学生负担。

  《高考大纲》规定:字音只要求识记而不要求拼写,字形考查内容以《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为主。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地方卷,所考查的都是日常交流、阅读写作中出现频率较高、学生比较熟悉的音、形。不少字音、字形就来自中学课本。只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勤查工具书,就能从容应付,根本不需要滥抄滥写。如06年、07年江苏卷考查的多音字:殷、调、识、朝、校、角、参、泊、臭、藏等等,都是常见常用的。

  标点符号着重掌握冒号、分号、破折号、引号、问号的用法:注意标号和点号的连用。只要了解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及标号和点号的位置关系,这类题目一般不会存在过多的障碍。

  正确使用熟语,是高考考查的内容之一。试题中出现的熟语“面孔”大多熟悉,学生不感到生僻。对于喜欢课外阅读的学生来说完成这类题目也比较顺利。从02年全国卷Ⅰ的“雨后春笋”、“有口皆碑”、“偃旗息鼓”,03年全国卷Ⅰ的“未雨绸缪”、“自惭形秽”、“如数家珍”,到07年全国卷Ⅰ的“甘之若饴”、“蠢蠢欲动”、“沧海桑田”、“无足轻重”,07年江苏卷的“改弦更张”、“推波助澜”、“釜底抽薪”等等,也都丝毫没有为难学生的意思。

  所以说只要培养阅读兴趣,勤于积累,就会发现,这些熟语都在学生阅读“视野”之中,根本不需要苦战于题海之中。

  最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趋势更是“限制”越来越少,“自主”越来越多。不再人为设置审题障碍,考生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考生可以放开手脚,抒发自己的情感,张扬自己的个性,显露自己的才情。如06年江苏卷的提示型命题作文《人与路》,07年江苏卷的提示型命题作文《怀想天空》,都使考生个个有材料,人人有话说。也只有在这一前提下,才可能较为公正地完成高考作文的甄别任务。

  由此可见,高考指挥棒并没有把学子们往题海里赶,它只是要求学生博览群书,拓宽视野,勤于积累,而这些要

  求是科学的、合理的。

  二、贴近生活,关注社会,杜绝“死读书”

  05年全国及地方试卷中出现了“空头支票”、“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定心丸”、“爆冷门”、“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等熟语,这些熟语生活气息浓郁,富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点。这些鲜活的语言来自生活,来自人民群众。“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高考关注语文的同时,也关注着生活。

  而这种关注,在语言知识运用题中体现得尤为鲜明。

  03年全国卷第21题:仿照示例,改写下列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

  提示语:(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许乱扔垃圾。

  改写为: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

  提示语:(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改写为:

  提示语:(阅览室内)报刊不得带出,违者罚款。改写为:

  04年全国卷Ⅰ第23题:请拟一条以“说普通话”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态度真诚,构思新颖。

  04年全国卷Ⅲ第23题:电台计划播送旅游天气预报时,在各条信息之间加上一些衔接的话,以增加知识性、趣味性和人文性。请在下面的天气信息之间,为电台设计两段这样的话。

  三亚(海南) 晴24──32℃

  漠河(黑龙江) 小雪-22──4℃

  大理(云南) 多云转小雨12──24℃

  07年江苏卷第20题:补全“学校迎奥运主题活动”主持人的开场白。

  …………

  甲:我们来自不同的国家;

  乙:__________________1

  甲:我们有着不同的肤色;

  乙:__________________2

  合:但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

  …………

  这类题目外在是语文,内涵是生活。或者说是用语言表达的生活。在大力提倡人文精神的今天,在语言运用中合

  理渗透是非常必要的。高考指挥棒始终把语文指向生活,指向社会实践,指向素养与能力的培养。

  三、崇尚科学,鼓励创新

  新课程要求语文学科承担起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任。

  99年全国卷Ⅰ的科技文阅读题是《动物冬眠奥秘研究》。

  2000年全国卷Ⅰ的科技文阅读题是《降低光速研究》。

  04年河北、山西等地方卷的科技文阅读题是《人体干细胞》。

  04年浙江卷的科技文阅读内容是有关免疫系统的知识。

  05年江苏卷的科技文阅读内容是有关动物细胞的生长繁殖。

  06年全国卷Ⅰ的科技文阅读题是《地球气候成因新说》。

  07年全国卷Ⅱ的科技文阅读内容是“生物多样性”。

  以上科技文阅读说明历年高考非常重视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鼓励、引导学生崇尚科学、献身科学。

  大多数题目答案不拘一格,鼓励学生创新,给学生充分展现才华的机会。

  如04年湖北卷诗歌赏析题:“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又如07年山东卷诗歌赏析题:“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这类题目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高考指挥棒根据时代特点和社会需要不失时机地把语文指向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关爱生命,健全人格,提高人文素养

  高考指挥棒近几年来不断指向生活,指向社会,指向人类自身;关爱生命,关爱他人,关爱人类生活的环境。

  02年全国卷科技文阅读《沙尘暴》,03年全国卷科技文阅读《全球变暖》,04年全国卷说明科技文阅读《土壤污染》。这些考试内容都在警示人们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

  而有“文以载道”之誉的语文在历年高考中都能承担起“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塑造健全人格”的重任。借助高考这根影响深广的指挥棒,指点着学生,也向世人叩问: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

  请看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题:

  98年全国卷作文题目:坚韧,我追求的品格。

  01年全国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04年河南卷:以“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04年四川卷: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06年江苏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作文。引导着考生对人的社会价值进行认真的思考。

  07年江苏卷:以“怀想天空”为题写一篇作文。更是意在引导考生对生活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以上作文题目足以说明高考语文在塑造灵魂、培养健全人格方面没有袖手旁观,而是充当了急先锋的作用。

  此外,高考语文在培养人文素养方面更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历年高考试卷,几乎都有诗歌赏析。我们生活在诗歌的国度里,诗歌是我国文学艺术的瑰宝。赏析诗歌既能培养民族自豪感,又能提高审美能力,增强人文素养。

  文言文阅读是高考的重头戏,它引导人们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不断强化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和继承。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年人,能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是人文素养最起码的要求。

  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在其他题目中也有反映:

  04年全国及地方有八份高考试卷考了对联。对联是民族特色浓郁的传统文化。这对促进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光大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01年全国卷)在划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1)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乐观者说,希望是,,。

  (2)乐观者说,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悲观者说,风是,。

  (02年北京卷)请选择某一事物,通过情境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

  原作:墙角的花!仿写:__________________

  你孤芳自赏时, ________________天地就小了。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题目是对学生思想道德、审美能力、创新能力、语文素养的综合考查。这些考试内容符合新时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对把中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高考指挥棒在推进素质教育、推进教学理念更新方面功不可没。造成教学观念落后,学生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是就业困难,学校面临的巨大的升学压力,家庭期望值过高及主管部门对学校教学质量评估手段落后。所以,我们要做的,不该是指责抱怨,而应是共同努力,让高考这根指挥棒更显神威。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全国卷语文作文篇3

  尽管多数考生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掌握不多,但从命题的3道选择题来看,只要考生在复习中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掌握一定的答题要领,谨慎比对原文相关语句,不难选出正确答案。

  古代诗文阅读:分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及名篇名句默写三部分,共36分。文言文题材近几年来一直为人物传记类,全文约620字。题型基本稳定,只是2015年将文言实词的辨析改为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2016年也延续了2015年这一命题形式,全国卷Ⅰ、Ⅱ、Ⅲ都加大了对文化常识的考查。其他如断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及翻译题继续保留。从整体上,主要检测考生基本的文言积累和素养。考生掌握好高中阶段所学文言篇目的文言知识,完成一篇考场文言文阅读问题不大。需注意多在古代有关官职升迁等文化常识方面做些积累。同时,要多做传记类作品写作思路及文本结构方面的归纳总结,方能准确而迅速地提取信息,理解内容。古代诗歌阅读,分设两道小题,从内容、手法、思想、情感等四大方面切入,考查考生解读古诗词的基本方法和能力。只要对各种题型的答题模式操练到位,又能基本读懂诗词内容,在满分11分中得8分以上问题不大。名篇名句默写采用情景式方式设题,要做好此题,考生在识记时必须真正弄懂句子的内涵,才能准确定位文句、诗句。

  文学类文本阅读(选考题):主要为小说阅读。高考中小说的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具体可分为理情节题、析人物题、看环境题、谈构思题、讲方法题、明主题题等。第1题是一道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分析、鉴赏的五选二的选择题,综合性强。第2到3题均为6分的简答题,多在分析人物形象、品评文本细节、语言艺术等方面设题。第4题为8分的探究题,有对小说标题作用的探究,有对小说主题多解的探究,有对文本细节深挖的探究……这类题注重思维的拓展和个性化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题):多数为人物传记作品阅读。题型与小说作品没有什么分别,只是更加强调对文本有效信息的筛选整合,组织答案,可整合文本有关语句。这类作品较易发现其写作的基本套路,即通过几个具体的事例展示人物性格、精神、品质及世人的评价。不过,提醒考生一点,2015年全国卷的选材已有较大的变化。2015年全国卷Ⅰ《朱东润自传》是从不同的章节中节选、删减组成的。而2016年全国卷Ⅰ《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是从《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陈忠实年表》等文章中摘编而成。这些文本都属于非B续性文本。虽然2016年全国卷Ⅱ《吴文俊的数学世界》和全国卷Ⅲ《一代通儒顾炎武》仍为连续性文本。另在设题上的变化也很明显,2016年全国卷Ⅰ第(3)小题涉及文章的内容、作者态度、风格、修辞性质等方面的理解、鉴赏和评价,这无疑增加了难度,扩大了考查点;2016年全国卷Ⅱ、Ⅲ第(4)小题在设计上与往年有所不同,更加强调考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对考生收获的考查,重视学生本体对材料的收获和启示,强调学生个体的独特体验与素质教育的精神相契合。

  语言文字运用:5个小题共20分,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辨析并修改病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以及图文转换等。2016年,这部分的第1小题考成语的正确使用,要求对6个句子中运用的正确与否进行判断。考生必须能在使用对象、范围、词义轻重、感情色彩、搭配等方面对成语进行一定量的积累。第2小题考病句辨析。此题最显著的特点是语料多与时事有关。这提示我们在掌握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等六种病句类型外,还应通过多阅读报纸、书刊或上网浏览新闻等途径获取外来信息,扩大视野和眼界。第3小题考实词或虚词的正确运用以及语段衔接。2015年和2016年与前几年相比,不再是排序或多空的选填形式,而改成选填最恰当的一项。从此角度说,降低了难度。如2016年要求选合适的关联词,考生只要注意句中逻辑便能选出正确选项。第4小题考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这道5分的主观题既要求考生能从整体上把握语段大意,更要能分析出语段的写作思路、句子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而如何在规定的字数内组织好内容又成了一道门槛。此题解答的关键,要善于利用上下句核心词语的提示。第5题图文转换题,此题突出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的严密性。这告诉大家,在根据图形所反映的内容组织语言时,务必讲究一定的叙述角度或顺序,但切勿表达混乱。

  在今年高考改革作出的较大政策调整中,之前不少省市高考语文单独命题的历史画上了句号,取而代之的是全国统一命题。对整装待发积极备战下一轮高考的高三学子们来说,准确全面理清并把握好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结构,做到心中有“卷”,是未来进行系统复习的首要之举。

  纵观近三年来全国卷命题思想,整体呈现出“温度为先,稳中求变”的风格,一方面保持试题的延续性和知识点的涵盖性,另一方面则切实反映出高考改革的导向性。

  接下来,按试题顺序逐题予以说明。全卷分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20题左右。阅读题分必考题和选考题。必考题要求考生全部作答,选考题考生只需从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中选择一类进行作答。它们不存在孰易孰难,只是为广大考生提供多种利于发挥水平的选择。必考题125分左右,约占全卷总分值的83%;选考题25分左右,约占全卷总分值的17%。

  总之,整份试题既重视对传统文化的考查,又不缺乏现代气息。在复习迎考中,考生们应多在回归课本、坚持积累、倡导读书、强化训练等方面下功夫。

  写作:满分60分。全国卷高考作文是热点题型――任务驱动型作文。它在内容上贴近生活,从平凡生活中立德树人;在思想上,体现传统文化与时代的碰撞,强调在新旧观念的冲突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作文试题又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具体情境,更贴近日常的真实生活。如2016年全国卷Ⅰ关于分数的图画作文题、全国卷Ⅱ关于语文学习的作文题、全国卷Ⅲ关于创业的材料作文题,都体现出对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观照。复习备考时,应强化针对性和说理性训练,摒弃宿构、模式化作文。

  高考改革大手笔

  随着6月8日下午17:00钟声敲响,2016年全国高考除江苏、黑龙江、青海等个别省9日尚有考试科目外皆顺利落下帷幕。年年岁岁“考”相似,岁岁年年“今”不同。在此之前,统一使用全国卷的省份由2014年的15个省到2015年的18个省,再到今年扩大为含广东、福建等在内的26省份,阵容剧增。所有科目仍享有自主命题的仅剩北京、天津、江苏、浙江、上海等五个省市,海南文理综自主命题,山东语、数自主命题,但2018年也将使用全国卷。可见,高考的“大一统”时代来了。

  将自主命题的权利“回笼”,既体现了教育向“深水区”探索改革,又更好地彰显教育的公开、公平,更大程度上保障了考生的切身利益。统一由教育部组织命题,打破了区域优势,尤其是省会城市教育资源的优势。把河北、河南、山西、江西、重庆、福建、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广东等教育基础相对发达11个省份划归一组,采用难度稍大一点的全国卷Ⅰ,而青海、西藏、甘肃、贵州、内蒙古、新疆、宁夏、吉林、黑龙江、云南、辽宁等11省使用整体难度降低的全国卷Ⅱ,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量体裁衣”的原则,利国利民。有一点值得注意,今后的高考,会将地区差异和全国一致并举,探索出更有利于高校人才选拔的考评办法,让我们拭目以待。

  全国卷语文作文篇4

  孔令元:高考语文科目考试已经结束,全国九套高考作文也新鲜出炉。今年的命题是否有大的变化?能否从整体上对这九套试卷做一个点评?

  杨林柯:要说命题变化,感觉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只不过由过去材料作文的“诗意迷失”和“辩证陷阱”中走了出来,想接“地气”,但还是“低空飞行”.距离感拿捏得不好。当然,也可能想揣摩上意,接上“文化空气”吧,只不过因为命题技术的僵硬惯性,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虽然由过去的十七套命题变成九套题,题目变少了,想来应该更好些,结果除了上海、天津、全国一套的漫画命题之外,其他感觉也没有多少新意,有些命题甚至出现倒退,比如全国卷第三套的“小羽创业故事”显然是一个编造的伪故事,江苏的“话长话短”就和自己命题要求的“不少于800字”明显冲突,而且“个性的彰显”与“创新意识”之间是可以兼容的,不是并列的。

  张岩泉:我的本职工作使我无法像两位一样长久、专注地关心一年一度的高考作文,对此也缺乏系统、深入的思考,因此以下的谈论只算得上是即兴观察或零散感想,不是严谨论证。高考作文命题,年年变化,不变才不正常。总的来看,2016年高考作文试题外在形式的变化大于内在实质的变化。比如:由于多数省市区参加全国统一考试,作文试题数量大为减少,有利于评分标准的一致,自然也方便各个地方教育水平和录取分数的比较;而且,全国卷设计了三套试题,北京卷可以二选一,可见教育主管部门力求兼顾高考选拔的公平性和维护地方、考生自主选择权的用意。

  在近些年主打论述文写作侧重明事说理的背景下,今年北京卷、山东卷从材料引导及题目暗示来说,明显是指向记叙抒情的。具体来说,上海卷以话题的现实感和发散性及一定程度的思辨性获得较大认可,全国卷I、天津卷也因审题的无难度和贴近考生生活实际得到肯定。其他试题则往往在趋新与守成、开放与限制等方面进退失据,看不出多少务实有效、具前瞻性的命题思路。比如:浙江卷过于趋新。考生面对VR技术与引导语,怕是短时间难以建立既有知识储备与作文立意之间的有机联系,最新技术例证反而成为审题时的干扰因素;江苏卷题干表述有些缠绕,作为语文试卷本身却未能在规范、流畅、简明方面率先垂范,有些遗憾。

  孔令元:晌焕鲜λ谈的一些问题,我也有所注意。作文题目的数量确实比去年减少了,但总体来说命题质量不很满意。现在的作文命题走向了两个极端:上海等省市不断加强作文命题改革,凸显思辨性和生活性,质量较高。但还有一些题目在原地打转,没有新意,毫无创新,立意狭窄,难以突破。

  因为地域原因,我重点关注了全国卷Ⅱ的作文。全国卷Ⅱ的作文保持了去年的作文类型,让学生思考提高语文学习素养的途径方法,给出几种方法,让学生权衡比较选择,谈出自己的见解,应该说在审题上没有限制思路。去年开始,也有人把这种作文类型称为“任务驱动型高考作文”,两位如何看待从去年到今年全国卷高考作文发生的变化:从一般性材料作文变为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这种现象?

  2016作文命题的变化与创新

  杨林柯:这样的提法可能需要仔细推敲,因为我以为以前的高考作文也是有“任务”的。至于说“任务驱动型作文”,我觉得进步的一点是在审题上不让学生过分“猜心思”了,改变了过去材料作文那种过分限制立意、追求最佳立意、揣摩命题人心思的不良现象。进步的第二点也吸收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考试命题技术和理念,让作文逐渐靠近一些教育发达的国家。但从目前命题实际情况看,我们和他们的距离还是比较远,这一点我们看看法国、美国以及新加坡的试题就知道了,命题差距实际上是教育差距、理念差距。

  张岩泉:如果从高考作文题型或学校写作训练角度分析,其实所谓任务驱动型作文早就存在,难以认定就是从去年到今年的显著变化;倘若换一个思路,我觉得作文题型、考核方式可以且应该因时而变,但是要花大力气认真研究、透彻认知写作能力的核心要素、结构层次及在教育培训中的序列关系等,这才是稳定性指标,具有基础性和根本性。缺乏长时间、大规模的实验数据对比,也没有做过精密严格的归纳分析,仅仅依赖少数命题老师模糊经验的积累,命题过程必然进退失据,试题质量难以保证;而且前后年相比,看不出调整的充足理据与改进的显著成效。其实据我所知,高考作文命题并不存在诸多“政治纪律”的刚性约束,倒是一些命题者没有解放思想,自缚手脚,使命题回到语文教育和语文考核的本质上来,反而是加剧了命题者与中学师生的“彼此猜忌”乃至“互相怨恨”。

  对2016作文试题的评价

  孔令元:如果要给九套作文命题评定等次的话,您如何评判?评判的依据是什么?

  杨林柯:我不喜欢凭个人偏见给一切人定等次,同样,对高考命题也一样。如果硬分类,我个人认为,上海命题依然独领风骚,展现了海派语文的宽宏与开放。表现了命题者对世道人心的关注,它甚至可以联系到知识界对于钱、杨二人作为的道德争议和社会评判,是今年最理想的命题。

  全国Ⅱ卷、江苏卷、天津卷显示了对语文教育本身的关注,避免了凌空蹈虚,容易写,但出彩也不易,而全国Ⅱ卷关于“语文素养”的话题讨论,也许更适合中小学教师去写。

  全国I卷的漫画表面上给考生的“联系实际”提供了现实可能性,但价值指向单一和肤浅也容易绊住考生的手脚,尤其是优秀的学生,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水平。浙江试题密切联系生活现实,并且要求写成论述性文章,很具体。

  北京作文题为何突然关注“老腔”,没想通,是否和“传统文化”有关,但我担心的是,如果真有学生没有看过“老腔”怎么办?这是一个社会评论,文化评论,让学生去写,真是有些勉为其难。另一个记叙文《神奇的书签》也许更适合初中生和小学生,让高中生写,太弱智了。山东卷依然“文艺腔”严重,玩青春抒情,但能不能触及学生写作“感点”,点燃生命体验,不得而知。

  我评判作文试题的标准:一是能不能让各类考生都有话说,能不能起到“点燃思想”的作用;二是有无对世道人心的关怀与引领,能够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是它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不要预设思想的“标准答案”。

  张岩泉:评定等次不容易,也不厚道,前后言论会体现态度。挠欣提高的角度说来,今年九套作文试题尚不能充分因应当今社会发展对母语教育的要求,不能真实反映中小学作文教育的成绩,也几乎没有办法从审题到评分阶段对应不同考生,准确区分、拉开级差。就以普遍认为较好的上海卷为例,命题可能也忽略了材料中隐藏的“伦理困境”,即以公开方式谈论私人生活,“涉嫌”侵入非公共领域。这一话题的宽阔度与尖锐性,可以激发考生作更深广的思辨,但题千语里似乎并无这方面的明示或暗示。全国卷Ⅲ也是遗憾一例,材料说明中本来包含着技术创新、商业伦理、法制社会、经营之道等因素的错综交织及不同利益主体的复杂博弈,但题干在“弘扬正能量”的诱惑下,剥离其他审题立意的可能性,指向简明、单一;这一代替考生审题的“轻率”之举,阻断了优秀学生深度发掘的空间。作文命题细节还有改进之处,如全国卷Ⅱ的题干说明是站在学生角度立言,但第一条“课堂有效的教学”,明显是对教师的要求,与后两条不是同一立场;此外,题干直接开列三条,客观上使考生无需思考归纳,不利于“异想天开”的作文出现。其实,这个题目直接定为“语文素养面面观”可能更好,因为几百万学生高考,自然是“大家谈”,但如此命题,“面面观”就不一定了。

  孔令元:我上午也和几位同事聊天,聊聊关于各位对高考作文的认识。其中都对上海卷的作文给予较高评价,认为命题质量较高,而且年年有进步,今年又上了一个台阶。我对上海卷做过一些研究,发现最近几年上海卷的作文均以思辨为主,如2013年“最重要的事和更重要的事”、2014年的“自由与不自由”、2015年的“坚硬与柔软”等,均鲜明体现了思辨性强的特点。今年的作文则是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谈谈你自己的思考。这个题目很思辨,但同时又有生活气息,在前几年写思辨的基础之上,进步为“既要写思辨,又要写生活”,因为对他人生活的评价要对生活有所观察,思考来源于现实生活却又高于现实生活。这样就把前几年试题过于浓重的哲学味给适当化解了,我觉得这是最成功的一道命题。

  因为陕西使用的是全国卷Ⅱ,所以对这个作文我也请教了我的几位老师,觉得命题限制程度减小,内容回归生活,有引领价值和意义,但命题细节有需要注意之处。天津卷向阅读靠拢,体现了对阅读的重视,但似乎也容易出现套作和说假话的嫌疑。山东卷重视思辨,也是一种进步,写作空间似乎不太宽广。浙江卷要求思考虚拟和现实的关系,要求必须写论述类文章,体现了鲜明的命题指向性。如果让我来评判的话,我觉得上海卷和浙江卷是我们语文作文命题的方向,代表着一种趋势。

  理想中的高考作文

  孔令元:我们总是希望作文试题有它应有的样子,那么想问两位,你们理想中的作文题是什么样子的?

  张岩泉:只能说有点期许吧!原则地说是“三个面向”或“三个适应”:面向,适应语文与写作,面向,适应中国与现实,面向,适应世界与未来。具体一点的设想包括:审题环节不要设置过高的障碍,宜以超过当年录取率以上若干百分比为标准,使绝大多数考生不绊倒在作文第一道门槛上。当然,像全国卷I,审题难度偏低,以至于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四年级多位小朋友的“下水作文”,竟然在网上得到好评。题目和题干设计要体现包容度或张力性,内含延展性与级差,以满足不同层次考生充分施展能力与才华,体现高考在尊重差异前提下的选拔功能与公平性(在一个虚拟性的逻辑前提下设定立场或观点,不一定会阻断写作思路,破坏开放性,就像辩论赛双方的攻防一样;但如果是先假设一个事实情境,然后又“越俎代庖”式地人为清理所谓的繁复斑驳、混沌芜杂,很可能碧空如洗、清水一池,当然不能指望出现“鸢飞鱼跃”的作文景象)。考核目标聚焦于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尤其是其中的核心成分,不宜左顾右盼,承担非语文教育使命。或者换种说法,其他任何特殊目标的实现,以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为提升路径、方向与目的,并完全融汇在语文学科的教育之中。

  杨林柯:命题形式和命题思想上能够尽可能地和国际接轨,不要再玩“文艺腔”和“伪辩证”,能够真正让学生敢于思考,放手去写,不断引领学生的自我发育和精神成长,促使学生自觉去博览群书,提高思考问题的能力。

  孔令元:两位都说的很好,高考作文试题具有导向性和指挥棒的重要作用。有什么样的高考作文,就会有什么样的语文导向。正如孙绍振老师所分析指出的那样,近几年的高考作文正在逐渐由抒情性向议论思辨性靠拢,只不过我觉得这种力度可以更大一些。尤其在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更应该拓展视野,以培养合格的现代公民为目标,加快改革。

  孔令元:最后一个问题,最近高中语文新课标即将修订完成,预计将在六月底公布。这次修订以“核心素养”为依托引领。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九大素养: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那么我们把上个问题再做一下拓展,从核心素养的角度看,您认为高考作文命题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张岩泉:回归语文本质,守护心灵写作,测试真实水平,培养现代公民。语文教育的目标目的明确了,写作能力的基本要素清楚了,教育规律训练方法掌握了,高考作文的路就可以稳步走了。合格的或优秀的作文命题应该包括对这三方面内容的考核,合格的或优秀的高考作文也应该呈现这三层次内容的面向:

  第一,文从字顺,结构成文。即是一篇没有或很少错别字、遣词造句毛病的文章,满足文章外在格式规范要求。

  第二,体现与高中毕业生相适应的知识、见解、思维品质(知、情、意、思的深度、广度、特殊性、独立性及复杂程度),以及把这些要素组织融合的能力。

  第三,情趣与文采。我将此视为更高级的目标,因为我认为“情趣”不仅仅只属于作文中的抒情段落,而是先充盈其间才能流溢其外的写作者的“才情才性”的自然表露;“文采”也主要不是指“文笔”的花哨出彩,而是与写作者的情思意绪如影随形、亲密无间的语言表达,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得不如此呈现。

  杨林柯:张老师说了很多.我也非常赞同。我想从人的全面发展和教育真正的意义角度再说几句:高考作文要真正引领全人格发育,让人真正学会思考和选择,有符合现代社会的基本观念,让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成为可能。

  全国卷语文作文篇5

  从2016年全国课标卷三套试题作文命题立意及导向看,全国课标卷Ⅰ“获奖之后”,考查的是思考发展与评价的问题,进步与退步的问题,表扬与批评的问题;全国课标卷Ⅱ“语文素养提升大家谈”,考查的是提升个人语文素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问题;、全国课标卷Ⅲ“小羽的创业故事”,考查的是创业与创新的问题,五大发展理念与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问题。2016年是高考改革的深化年,命题着重素养立意,命题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充分发挥语文“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教育功能。这既是2016年语文命题的特点,也是2016年作文命题的特点。

  2016年全国课标卷三套试题作文命题的思维考查来看,全国课标卷Ⅰ“获奖之后”,考查的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由果溯因的思维、由此及彼的思维。全国课标卷Ⅱ“语文素养提升大家谈”,考查的是思辨比较思维。全国课标卷Ⅲ“小羽的创业故事”考查的是由此及彼的思维、思维的角度与层次。这是考查思维的角度与层次。

  纵观近三年来的新课标卷、近十年的全国课标卷作文,从思维考查方面分析,主要考查三个层面的思维。第一层面是思维的限制性、思辨性、比较性,第二层面是大与小(以小见大、化大为小)、此与彼(同类相比、由此及彼)、个与类(由个及类、多为解析),第三层面是辩证思维、批判思维、思维的广度、思维的深度。思维的限制性,即思维的指向性。如2016年全卷Ⅰ“获奖之后”,只能写进步与退步、表扬与批评、发展与评价,全国卷Ⅱ“语文素养提升大家谈”,只能写语文素养的提升问题,指向性非常明确。思辨性,主要体现在思维的比较、选择、多角度等方面,如2015年全国卷Ⅱ(甲)材料作文“风采人物评选,三名候选人谁更具风采”,2015年全国卷Ⅰ(乙)材料作文“小陈举报父亲高速公路开车接电话”,小陈该不该举报父亲,体现了思维的比较性、选择性。第三层面是辩证思维、批判思维、思维的广度、思维的深度。

  新高考命题改革是依托修订后的高中新课标,以北京高考卷、上海高考卷为风向标。梳理与研究新世纪15年来北京卷及近10年来课标卷作文命题,就可以把握作文命题的趋势与规律。新世纪15年来,北京卷话题作文两次,标题作文五次,材料作文八次,近六年都是材料作文;近10年来,课标卷全是新材料作文。标题一般是自拟或限定范围。文体绝大多数都是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也有限写记叙文的,如2015年材料作文“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深入灵魂的热爱”;要求只能写议论文的,如2005年标题作文“说‘安’”。近年来的新材料作文,要求作文合乎文体,任务驱动作文也好,时事平论文也罢,都是写议论文。所有考题都给了提示语。这是命题的基本特点。

  考场作文如何审题立意?一是大概念要善于化大为小,二是象征事物善于由此及彼,三是点面体善于由个及类、多为解析。大概念如何化大为小?比如,2005年北京卷标题作文“说安”,老虎吃天如何下口?我想,开口一定要小,一定要化大为小,再以小见大。从生命个体角度,可以写安全、安宁、安逸;从国家层面上,可以写安定、安国、国泰民安;可以写“安”字内涵所代表的和谐、稳定与幸福;可以写求安、安逸、居安的利与弊。这样化大为小就便于操作了。象征事物如何做到由此及彼?如2008年北京卷材料作文“玻璃广口瓶实验”,从生命个体角度思考,玻璃广口瓶里先放满石块,还可以再放沙子,还可以再放水,由此可以写人生的规划;从社会的角度,可以写处事不能太满,写过犹不及;从当年地震灾难产生联想,可以写挑战极限,写生命的潜力。如此这般,象征事物由此及彼。点面体如何做到由个及类、多为解析?比如,2014年全国卷材料作文“给野生动物喂食”,材料内容大致是这样的:给野生动物喂食,容易使野生动物丧失觅食能力;若不听劝阻,依法惩处。这也是一个很好的由此及彼的例子,由这一个事件而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现象,从孩子的角度,可以可以批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现象,可以写拒绝依赖、提倡自立;从家长的角度,可以写反对一切包办代替;从社会角度,可以写不遵循规律好心办坏事,可以写溺爱是害,可以写遵守规则、遵循规律。思维这样发散,由个及类、多为解析,审题立意就不再迷茫了。

  全国卷语文作文篇6

  关键词:2013年高考 语文测试 学生写作能力评估

  一、前言:缘起与目标

  2013年的高考虽然还没有拉开帷幕,但是,对于高考试题的揣测一直都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在多年教学和研究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使我们更加认识到测试对于语文教学和学生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高中语文测试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对写作能力评估等方面的研究论证,结合近年来高考作文试题的实证,笔者对于作文测试的编题和评分环节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认识,于是,选择了两篇解析2009年高考作文题型的论文,作为文献述评,并由此引出问题:高考作文命题与测试发展到2013年,会有哪些新的命题动向?笔者把这个问题作为接下来实证研究的目标。

  笔者对2011年内地各个地区高考作文试题的题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将考卷分成三个类别(全国卷、课标卷、自主招生卷),分别对高考作文测评的命题类型和编题思路作了简要的分析。同时,亦结合课堂所学的关于评分的方法等知识,简要地分析了对于高考测评环节的评分方法和标准,以期使高考作文的评分更加准确,减少误差,更有利于公平公正。对于测评环节,笔者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以期促进高考作文测评的改进。

  二、文献述评

  (一)对论文《2009年高考作文命题分类浅析》与《近两年高考作文题解析》的评述

  在这两篇论文中,作者都着重分析了2009年内地高考作文试题的题型,分析的方法有所不同。前一篇依照命题的方式,分为三类――给材料作文(即根据所供材料、自行命题立意的作文),话题作文(即围绕话题、自行命题立意的作文),命题、半命题作文(即题目基本确定、自行立意的作文),并逐类列举各地区高考试题为例。后一篇针对具体的高考作文试题逐篇分析,其中包括了2009年全国甲卷、全国乙卷、全国课标卷,并列出了评分的标准,详细地分析了每一篇作文的命题思路。

  前一篇论文的主要观点认为,全国及各地高考作文的试题呈现出时代性、开放性、生活化的特点,命题越来越回到语文教学的基础面,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这篇论文中,作者并没有指出2009年高考作文测试的命题思路,而仅仅停留在对作文试题的解析层面,并简单概括地评析了每一套试题。这样的论文结构,虽然分类清晰,但还未能深入分析命题特点和不同省份命题思路之间的异同点。第二篇论文聚焦近两年(2009年及2008年)的高考作文试题,不仅列出了原题和评分标准,也对评分标准进行了说明,明确了高考命题的思路及对学生作文的规范和要求,也详细分析了每道试题的考察目的和能力等级。但是第二篇论文没有总结高考作文的总体命题趋向与特点,对高考命题题型缺乏宏观的把握与观照。从这个意义来看,这两篇刚好互为补充,共同对2009年的高考试题做了各个层面的解析与总结。

  (二)提出问题:高考作文命题与测试发展到2011年,又有哪些新的命题动向和发展?

  在时代迅速发展变化的今天,高考作文的命题势必也会随着国家政策、社会动向、人心变化而有所发展,那么,到了2011年高考作文试题的命题又有哪些命题的动向?这些改变又怎样具体地体现在全国卷、课标卷,及自主命题之中?这些试题的命题思路和特点又如何?高考作文测试评分的环节又如何能突破掣肘,使评分做到更加有效和公平?提出对此的改进策略,将是第三、四部分的主要内容。笔者也将融合所选的两篇论文中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兼顾微观与宏观的分析,对2011年的高考试题作出简要的分析。

  三、2011年高考作文试题的命题类型简析

  1.全国卷作文题型与编题思路

  全国卷第1卷的作文题以“期待长大”为题,第2卷的题目是阅读关于垫资代买体育中奖该怎么做的材料,然后自拟标题、自选立意而作文。从命题的类型来看,1卷的命题还是属于比较传统的标题作文,而2卷选择了自2006年才开始在高考作文命题中频繁出现的材料命意的命题类型,属于“新材料作文”。所谓新材料作文是指,“一则材料里面包含有多个主题”[1],全国2卷给出的材料还包含有互联网上的调查,并列出4项调查的结果,让学生自选角度作文,这种具有开放性的命题方式,已经成为高考命题中颇为稳定的一种类型。而反观全国卷1卷的标题作文题型,仍然是在延续1998年以后出现的比较个人化、贴近学生生活的题目类型。比如98年的作文题目《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以及其后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心灵的选择》等题目。虽然这种题目类型比较传统,但学生依然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自定立意的角度,自拟题目,学生的自主性相较从前,还是有所提高。并且这一命题“期待长大”,属于“想象型”的写作体裁,属于“愿望性的作文”[2],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愿望、对未来的期待和追求等内容。

  2.课标卷作文题型及编题思路

  全国卷语文作文篇7

  审题重要,自毋庸赘言。每年高考作文题新鲜出炉,总引起社会较大反响,然中间不无杂音。有些人所言不得要领,就须斟酌与反思。

  一、高考作文要义一,讲政治

  把政治讲好、讲明白,并非虚言。每年都有语文老师乍一见作文题,言必称政治色彩浓了,人文色彩淡了。直白地说,开科取士,不讲政治,还讲什么?

  如今高考未尝不是开科取士的流风余绪。科举千有三百余年,始终是一个政治。史载隋炀帝设进士科,破门第而重人品,垂拱之间削弱门阀大族世袭特权,就是最大的政治。乾隆帝殿试,内容为时务对策,亦窥政治色彩之一斑。

  近几年高考作文题因政治诉求而改变,并非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节点是2013年11月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全会决定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并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先看看近五年全国Ⅰ卷或Ⅱ卷,就颇见端倪。

  2012年Ⅰ卷,是关于修船工补漏,船主补偿的故事;2013年Ⅰ卷,是关于高手勇于切割钻石的故事;2014年Ⅰ卷,是关于山羊过独木桥比赛规则的故事。三年出题思路层层相因,都有准“寓言故事”的命题色彩,主旨被有意遮蔽。2015年Ⅰ卷,是关于父亲开车接电话,女儿向警方举报的故事;2015年Ⅱ卷,是直接呈现三名当代风采人物候选人,及他们的事迹。2015年两卷两题,Ⅰ卷题旨继续被隐藏,Ⅱ卷题旨则全然显豁。

  当时,我们在网上听到了两种声音。2016年3月,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发文《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旗帜鲜明地大讲“立德树人”。2016年4月,教育部考试中心语文学科命题秘书赵静宇发文《2015年高考全国卷作文的两个新变化》,反对作文命题的“价值立场预设”。比较之下不难发现,高考全国卷命题层思想严重滞后,且认识不统一,致使2015年作文命题发生摇摆。2016年Ⅱ卷,直接提供了语文学习关系到人的发展、国家的实力的三条途径。2016年Ⅱ卷,最为典型地发表了官方的声音。

  当一种声音强势表达的时候,2017年两卷作文命题,就已变得没有多少悬念。Ⅰ卷是给出“中国关键词”,Ⅱ卷是给出“中国名人(文)名句”,关键词与名句,意蕴再明白不过,而题旨已不容故作遮蔽。自此,风既生而水方起,三中全会精神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

  2017年,可谓“天行健”,国家乃至民族,面向全世界开放的强者胸襟,这在两卷两题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二、高考作文要义二,懂课标

  读懂课标,至关重要。2016年9月,教育部出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课标既出,高考作文命题必与之匹配。但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任教高中毕业班的语文老师不读新课标,所谓新课标云者,不知为何物,以己之昏昏,焉能使人昭昭?

  新课标《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说:高中语文课程,坚持立德树人,弘扬民族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

  新课标还新在有了《学业水平测试与高考命题建议》,说:典型任务要多样、综合、开放。考试材料的选择与组合要角度多样,视野开阔,为学生的思考与拓展留有足够的机会和空间。减少单一知识点或能力点的试题,可命制侧重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某一方面的题目,也可命制整合了三个方面认知活动的综合性题目。让学生在复杂情境、多样角度、开放空间中充分展示其个性化、创造性的学习成果。

  读懂新课标,我们便有如醍醐灌顶。语文新课标最为核心的问题是人的发展。如何发展?答曰:立德树人。而要使人终身发展,使社会整体语文素养提升,最为现实且迫切的任务,就是引领学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这就是为什么2017年全国卷作文题,题旨显豁,角度多样,刻意开放更大空间的命意之所在。

  如此放开,又有人出来担心题目涵盖及其承载的公平性。如果我们还将目光对焦在作文题目更适合何时何地何等人群上,一定切分出城市学生、乡村学生,北京考生、海南考生,且让不同出身及地域的考生对题目的感受性是一样的,那么所引领的三大认识势必大打折扣。客观做不到,也显然不合新课标精神。如此,就走不出画地为牢的圈,所谓不公平,终成了自话自说。

  可以预期,今后的高考命题,始终不离三大关注,且将以前所未有的前瞻性,引I学生去学习走进自然、融入社会、提升自我,进而规划人生。

  2017年的考场,考生真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中国梦”,而对于关键词、名句的个性组合及其觉解,正是命题层所希望看到的。

  三、高考作文要义三,遵考纲

  考场文须遵循考纲,一纲在手,绝不动摇。事实上,不止于社会一般人士,每年都有高中语文老师站台,表达对作文题的不满。不满是一种认知权,但发表怎样的不满,还是拗不过一个考纲。每年考纲是预为的广而告之,仍有老师不见考纲,跟风说些“热点过热”“对话太虚”“文章会往外交辞令上靠”的话。

  纲为提网总绳。有了考纲,也就有了总领考试的依据。宋神宗时科举,《诗经》《书经》《周礼》等称为大经,《论语》《孟子》称为兼经,定为应考士子必读,或者可算较早的考纲。

  考纲制定,并非孤存。新课标《学习要求》指出:学生能自主写作,自由表达,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

  近几年,《高考考试大纲?语文》对应新课标,也相对固化了写作要求: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评分是基础等级40分。其中,内容20分,要求符合题意,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表达20分,要求符合文体要求,语言通顺,结构完整。发展等级20分,要求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内在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有文采,用语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今年高考全国Ⅰ卷Ⅱ卷,分别给出“中国关键词”“中国名人(文)名句”若干,以供考生选词择句,自主组合,提炼观点,进而以负责的态度向外国青年介绍中国,或表达对中国文化中名人名句化育后世的看法。所给关键词、名句,既见文化传承,亦显时代精神。考生大可以一种认知为统率,连横合纵,行文如布阵,将其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怎么写怎么有,而关键在读书之杂,积累之富。

  至于忧虑于内容过热、文字或偏,其实立不住脚跟。

  两卷两题巧在对应发展等级而有所要求,设了个不高不低的门槛,选用两三个词或句,来组织材料,表述看法。诸如Ⅰ卷,长城/一带一路;美丽乡村/中华美食;高铁/共享单车、移动支付;中华美食/食品安全;美丽乡村/空气污染;等等。Ⅱ卷,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等等。在组合中可见深刻和丰富、个性和创新。举例说,写“长城/一带一路”,就要娴熟于有关史实,而有所发现;写“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就可书家国情怀,而有所托寄,韵味尤其别致。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平常的作文训练中或者误解了实用类文。考场出现的实用类文往往与议论类文在文体上有交叉。今年Ⅰ卷,向外国青年介绍中国,可说是实用类,但表述起来,仍是观点先行,态度引领。

  2017年的考场作文,因命题的亲和性而预留了空间,可资选择,便激活了想象,容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四、高考作文要义四,知时事

  明察时事,则洞若观火。高考作文命题万千腾挪,我自从容信步。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话说多了,有人还是不信。全国多少校长、老师,把高三学子圈禁在校园那一亩三分地,“两耳不闻窗外事”!

  2017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新时期,国家重大决策:全面复兴传统文化。《意见》一文,在在可读全国两卷两题题意。

  今摘要文中关键语句如下:

  文化是民族血脉,是人民精神家园。(Ⅰ卷Ⅱ卷)

  中华文化,积淀着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Ⅰ卷Ⅱ卷)

  社会深刻变革、对外开放扩大、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快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频繁,需要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Ⅰ卷)

  面向未来,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Ⅰ卷)

  把跨越时空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审美风范转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和认同感,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Ⅰ卷Ⅱ卷)

  中华民族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和形成了基本的思想理念。(Ⅱ卷)

  加强“美丽乡村”的文化建设,挖掘和整理家训、家书文化,用优良的家风家教培育青少年。形成良性乡村文化生态,让子孙后代记得住乡愁。(Ⅰ卷Ⅱ卷)

  比照今年全国Ⅰ卷Ⅱ卷作文题来阅读,巨大的视觉冲击,足以使每位高中语文老师如坐针毡,心魂颤栗。可以说,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凸显了一个主导,就是全面向传统文化复兴。寻根,以重新捡拾和回归我们的精神家园,而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原就有她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这个主导,当然不是今年全国卷作文题旨的全部,但它真就是主导!

  要特别说明的是,2017年的全国卷作文题,其命意主脉已然汇入时代的主流。主流里,人、家、国都在我们的沉思和奋笔疾书里,静静流淌。有了这样一种眼光,对2017年全国卷作文命题作全景式扫描,我们便看到,核心还是发展中的人。只是这个人,被放置在家园中、社会中、国家中,他们不仅有着发展的空间,更有着看清潮流、认识社会、划人生的能力。

  我们曾一度迷失在西方的文化里。早两天,读到旅美作家万维钢的《做个复杂的现代人》,书中指出,美国的教育是分阶层的教育,教育内容并不相同。这就需要反思,国人所羡慕的美国教育到底是哪个阶层的教育?法国高中会试作文命题,几乎清一色地提问方式,主旨不显山不露水,也极具哲学的思辨色彩,于是为不少人所津津乐道。比如:我是由我过去经历所塑造的吗?“给予的目的在于获得”,这是否是一切交流的原则?欲望是否可以在现实中得到满足?我们是否应该为获得幸福而穷尽一切手段?等等。西风东渐,这或许就是全国高考作文命题,一度不知所云的所在吧。

  今年高考全国卷命题层,终于一个激灵,从半睡中被叫醒,迷途知返,不再“犹抱琵琶半遮面”,终于勇毅而感切地直面了鲜活的社会、民生与青年成长本身。

  2017年的高考作文命题,或者是一个节点,一个转身。

  重新审视我们的时代、国家,社会,包括我们的生活质量及其追求,会顿悟很多。人生活着,总得有物质之外的精神支撑。活法,不仅是一种需求、一种选择、一种安排,更重要的是,它关乎生命的、精神的、未来的青年的进步。这样思考,正是高考作文之应对所需要的,而能这样思考,我们最终就豁然开朗了,思想不再囿限于作文题只是题的表层意义上,大可以藉此回归自然、审视社会、评判人生和感悟生命等。

  全国卷语文作文篇8

  一、关于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的几点猜想

  通过对近几年全国卷的特点分析,笔者对2016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命题走向有以下猜想:

  1.根据高考命题延续性、稳定性原则,文言断句选择题、内容解说、名句情境默写、小说阅读、成语辨析运用等内容会延续。

  2.根据高考命题稳中求变原则,追求一定创新,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的第3题,有可能变化为主观论述题,并在未来成为考查的常规题型;古代诗词鉴赏极可能出现对比赏析,或者像2015年全国1卷的诗词鉴赏那样,课外篇目与课内必背篇目的关联对比赏析;另外,实用类文本阅读中极有可能选取新闻文本作为阅读材料。

  3.语言运用题,若体现稳定,则会继续保留衔接填空和图文转换题;若体现稳中有变,则可能出现其他前几年未曾出现的命题形式,也许会从应用文体的写作和生活中的语言交际方面命题;也有可能在命题中体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比如涉及对联、传统节日、节气等内容的题目。

  4.写作应该仍然沿用新材料作文命题形式。命题材料主要关注两个方向:一是寓言类材料,二是时事评论类材料。后者更能体现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关注,进而促使其提出见解。

  二、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策略

  (一)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

  从命题趋势看,此版块选材上侧重于文学、艺术、历史、文化和教育等社科领域。考点设置上侧重考查语言信息的理解、筛选、分析综合能力。除训练常规的选择题型外,可适当引导学生训练一下第3题为主观论述题形式的题型。另外,不能无视自然科学类说明文的存在。高考命题一向是稳中有变,具有循环性,因此,也应该让考生进行一定量的自然科学类文本的阅读训练,以备不时之需。

  (二)文言文阅读

  1.客观题形式和主观题形式的断句题,都要反复训练,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断句规律。

  2.搜集整理纪传体文言文当中容易出现的常见古代文化、文学知识,印发给学生学习。

  3.依据考纲,文言实词的解释仍然是考点,也是读懂一篇文言文的基础。因此,复习备考中要注重实词的积累,注重推断能力的培养。可以回归课本,梳理每一个文言单元的基础知识。

  4.文言翻译训练是重点。可收集近几年全国卷及其他省市高考卷的文言文选文,精心校对和翻译后,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在早读课上大声朗读;学生读了原文和翻译后再来做题,教师再对重要知识点作透彻讲析。

  (三)古诗词鉴赏

  这个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若学生个体对古典诗词的阅读积累较少,做再多的训练题,提高也是很有限的。纵观这几年的诗歌鉴赏题,考点基本上围绕“写什么”(内容)和“怎样写”(手法)两个方面展开,注重探究诗歌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态度。所以在备考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同时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古代诗歌的自觉意识。

  (四)名句名篇默写

  考纲明确规定了高、初中共64篇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该题一般不会超纲,所以反复滚动、熟记会写64篇古诗文,是这一部分备考复习的宗旨。方法除理解型记忆外,可分组让学生自命情境默写题,然后小组间交换做题,批改。

  (五)语言文字运用

  全国卷从2012~2015年,在语言文字运用这一部分的考查中,比较稳定的是3道选择题,考查成语运用、病句辨析、语言衔接三项内容,所以,2016年的备考仍然可以集中突破这几项重点,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语运的主观题型涉及的考点内容较多,重点考查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题型灵活多变,而且容易出现新题型,因此,备考时要尽量扩大训练面,让考生接触各种类型的语言表达题,如扩写、补写、图文转换、拟写微信或对联,介绍传统节日或节气、设计主题词、写节目串词、开场白、通知、邀请函等应用文中的语言改错等等。

  (六)写作

  强调基本功,审题立意切忌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坚持定时定量的整篇写作训练。保住基础分(平均分),力争发展分。

  以往的作文备考中,大到审题立意、素材运用、语言锤炼,小到标题、开头、过渡、结尾,都是我们训练的重点。如此,过于繁琐,训练几次学生就兴味索然。所以作文复习可运用化繁为简、返璞归真的训练方法,引导学生“评价性写作”,训练思辨力与介入力。同时,又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社会热点。因为一些热点事件往往会折射出人们的道德意识、价值观念、人情冷暖等方面的问题。相关的素材积累与运用,应该是写作训练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七)选考题: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1.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内容是包含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在内的中外文学作品阅读与鉴赏,从近几年的命题情况看,课标全国卷都考查的是小说,而且侧重于中国小说。因此,2016年备考文学作品阅读的侧重点仍然是小说,复习过程中应全面夯实基础,主要特点和一般特点均应重视,训练题设置应适当增加难度和深度,培养学生的“深阅读”能力。


标签:作文命题高考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