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指南 > 正文

运动补水 水是生命之源,剧烈运动后,出汗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0-11 08:45:35 分类:指南 浏览:101


  水是生命之源,剧烈运动后,出汗是必然的结果,此时身体处于水分失衡状态,理应尽快补水。可是,运动时究竟该喝多少水、什么时候喝水、喝什么水才最科学呢?

  运动中的水分流失

  运动中的流汗量主要与运动环境及运动强度有关,运动强度越高,运动环境的空气流动性越差,流失的汗就越多。例如进行一小时有氧舞蹈或中低强度的慢跑,身体出汗流失的水分约为500毫升;若是运动强度提高,则流失的水分可能将近1000毫升。

  运动后身体流失大量水分的应及时补充,否则可能会引发体内缺水甚至脱水,使血液变浓稠,黏滞性增加,脉搏加快,体温增高,不仅影响运动能力,还会影响身体健康。脱水量达到体重的2%时为轻度脱水,表现为口渴;当脱水达4%时,会引起脱水综合征,表现为严重口渴、心率加快、体温升高、血压下降、疲劳等;当体内水分继续丢失达6%~10%,则为重度脱水,会引起恶心、食欲丧失、易激怒、肌肉痉挛、代谢紊乱,甚至出现幻觉、昏迷。另外,脱水还可导致肾脏损害,引起肾缺血、少尿、血尿,形成泌尿道结石等。

  运动中的补水原则

  运动期间补充水分应分为前、中、后三阶段。

  运动前 补充足量的水,以增加体内水的临时储备,使体内细胞达到最佳的水合状态,对维护运动时的生理机能具有良好的作用。但运动前饮水不宜过量,否则会导致体液稀释,血容量陡然增加;同时大量的水留在胃中,会影响膈肌升降,妨碍呼吸,加重肾脏负担。

  运动中 一次补水量不可过多,宜采用少量多次的办法(如每10~15分钟进行一次补水),使身体逐渐得到水分和无机盐的补充,以保持平衡。

  运动后 运动后的补水量通常应是出汗量的1.5倍,这样体液才能很快恢复平衡。补水不宜过度集中,短时间内大量饮水虽然可解除一时的渴感,但会导致尿量和汗量增加,加重体内电解质的进一步流失,反而增加心脏和肝肾的负担。

  应注意的是,水分从摄取、进入肠胃到被人体吸收,需要20~30分钟的时间,因此一次补充大量的水,反而会使得水集中在胃里,而不能真正达到补充水分的目的。

  运动饮料是运动必备吗

  当运动健身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习惯,运动饮料的品牌、标榜的功能也就愈发令人眼花缭乱。运动后补充水分的重点,除了摄取的水量之外,还包括身体保留水量的能力。运动后的大量出汗会使人体流失电解质(如钠、钾等),使人体处于不平衡的状态,此时饮用补充的水分,常常会被直接排出体外,而不能被良好地保存在身体里,供身体运用。

  当运动持续时间不足一小时,或运动强度不高时,电解质的流失量通常不需要专门补充,此时饮用一般的水即可达到解渴与补充水分的目的;而当运动持续一小时以上,且运动强度较高时,宜饮用适量的运动饮料或是添加了食盐的水作为补充,通过摄取饮料中的钠、钾成分,帮助人体回到平衡状态。


标签:运动水分补充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