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西游记改编电影 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0-10 10:14:36 分类:资讯 浏览:116


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中最先被搬上荧屏的经典作品。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神话小说,由它改编的影视作品较受人们关注。它的改编,遍及电视剧、电影、网络等各个影视领域。电视剧的“忠于原著,慎于翻新”特点,电影代表作品中的“无厘头”,网络作品中的搞笑成分,展现了不同的风貌。影视作品以不同的方式向经典作品致敬,在《西游记》的传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西游记》 影视 改编

  《西游记》作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在我国的文学史上有着不朽的生命力。自从它出现以来,它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活跃在艺术的舞台上。在古时候,戏曲等表现方式使它由文人墨客的书桌走向了街头巷尾广大人民的普通生活。孙悟空作为其中的重要人物,成为上至老人、下至孩童心目中的英雄形象,由此足以看出《西游记》的持久的巨大的影响力。

  在现阶段,随着影视的发展,《西游记》的发展也有了更多的表现形式,电视、电影、网络,无不成为其改编的载体。《西游记》在四大名著中最先被搬上荧屏,是我国最早进行的电视剧改编古典名著的尝试,是我国拍摄的第一部神话电视剧。1982年版的《西游记》在中国电视剧改编艺术发展中具有开创性的意义。这部长篇电视剧在1985年前播出11集,其余的在1987年播完,观众反响强烈。《西游记》的电视改编之作层出不穷,迄今为止约20部,其中中国内地5部(包括2009年播出的浙江卫视版的《西游记》和2010年播出的张纪中导演的新版《西游记》)、香港4部、台湾5部、日本4部、美国1部,此外改编为漫画作品的有5部(如日本的《最游记》,改编为卡通电影的有7部(其中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64年出品的《大闹天宫》成为美轮美奂的经典之作,电子游戏4个,还有众多的舞台剧、童话故事(如《猪八戒吃西瓜》)、网络小说等。可见《西游记》中蕴含了持久的不断再生和更新的文化基因和艺术生命力。[1]58

  一、《西游记》的电视剧改编

  《西游记》的电视改编以1982年版为开端,其后出现了若干不同的版本。《西游记》的经典魅力体现在何处?每年的寒暑假,各个电视台都会重播,可是它的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继1982版以后,先后出现了不同版本,浙江卫视版的《西游记》和张纪中导演的新版《西游记》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这种局面出现的原因何在?其中主要的一个方面是大众文化层观众对电视剧的强大制约作用。(1)“电视不生产节目,只生产观众”。由于当今众多电视台获取收入的主要方式是广告收入,而广告收入的多寡又与电视节目的收视率成正比,因此,在民主政治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电视对观众的依赖相当严重,以至于有人夸张地声称电视不生产节目,电视只生产观众。(2)从观众到大众,从引导到迎合。在当代社会,随着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的确立,随着民间文化借大众传媒向大众文化的发展,大众文化层次的观众对电视剧生产的影响力更为巨大。[2]160-164众多导演选择了《西游记》这一题材,其中大众文化层是他们关注的重要方面。《西游记》的观众群体,从老人到儿童,可以说都覆盖其中。这是他们选择这一文本的有利考虑因素。在电视剧改编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这是众多编剧在改编的过程中必然遇到的问题。改编是在原著基础上的再创造。一方面要保持原著的艺术风貌和审美精髓,因为这些名著所体现的不仅是作家个人的文化观念,而且是经过大浪淘沙沉淀下来的民族文化精神财富。另一方面,改编作为二度创作,也应体现改编者对原著的理解和审视,体现出时代精神。改编还要充分估计读者“先入为主”的心理,考虑电视艺术特点及表现手段,这些都是影响改编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3]143在1982年版的西游记里,“忠于原著,慎于翻新”的原则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这些忠实于原著的银屏变现方式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和好评,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就广大的观众和读者的接受心情和审美意识而言,他们更钟情于原汁原味的原著银屏化,因为其中包含了他们对于作品的解读和长时间的审美积淀。这种忠于原著的影视作品,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也成为一代人们心中的经典,其地位无法撼动。1982年版的《西游记》,保留了原版本的主要情节,把原文中的佛教情节进行了弱化。而浙江版本则是进行了较大改动的版本,着重表现了“情”的人性化。在后来的电视剧中,出现了以猪八戒为主人公的一系列电视剧,其中以徐峥出演的《春光灿烂猪八戒》为代表,此类电视剧,只是借由《西游记》的主人公,可是内容与《西游记》本身并无太多关联。猪八戒何以成为主角?可以说与现今人们的喜好选择有着重大的关系。唐僧的固执、对女子的不解风情,孙悟空对待妖精们的冷面相对,沙僧的木讷,可以说相比之下,给了猪八戒更多的可爱加分。在一项网民调查中,关于《西游记》你最喜欢的形象,猪八戒得到了最多的支持。现在的改编,越来越倾向于关注大众的品位和喜好,这也是很多电视剧受到大众欢迎的一个主要因素。

  二、《西游记》的电影改编

  《西游记》的电影版本,在国外有日本和美国的版本,因为语言的差别关系,这里不再加以详述。在国内来说,笔者比较偏向于周星驰版本的系列电影――《大话西游》和《西游?降魔篇》。在当今关于《西游记》改编的作品中,其中最突出的当推周星驰的《大话西游》,叙述的是与小说《西游记》几乎无关的事,但是,它借用了“孙悟空”的名字,联系了“取经”的事由,又加上令人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并且以玩世不恭的无厘头话语穿插其中,使得这部“演义式”作品成为“经典”,甚至被称为“后现代的作品”,这些正符合了当今厌腻了正统姿态和传统话语的年轻一代的心态。[4]《大话西游》包括《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和《大话西游之仙履奇缘》两部影视作品。《大话西游》可以说是开了《西游记》无厘头改编的先河。在影片中,西天取经不再是贯穿其中的主线,只是故事开始的一个背景。爱情成了主线,这与《西游记》小说相去甚远。《大话西游》选择了《西游记》中一系列的主要人物线索,作为主角的孙悟空与小说中的形象截然不同,他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形象,与不同的女子有着感情的纠葛,蜘蛛精、铁扇公主、紫霞仙子都成为他感情经历中的参与者,他不再是那个见到妖精就一棍子打死的“齐天大圣”,而是有着柔弱心肠的“至尊宝”。这部影视作品中的经典台词“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一直都被视为表白的神器。《西游?降魔篇》是2013年周星驰的新作,这部作品被视为《大话西游》系列的延续,高票房足以说明它的成功。在这部影视作品中,选取了《西游记》的主要人物,唐僧变成了降魔人,先后收服了鲤鱼精沙僧、猪妖猪八戒和猴精孙悟空。这个顺序和《西游记》作品中的顺序有出入,在《西游记》中,唐僧最先收了孙悟空为徒弟,然后在孙悟空的帮助下,收下了沙僧和猪八戒。其中一直贯穿其中的是爱情这条主线,唐僧和女降魔人之间的故事为单纯的降魔增加了趣味性。中间夹杂的是唐僧关于“大爱”和“小爱”的体悟。从内容上说,《大话西游》和《西游?降魔篇》选取的都是《西游记》中的某一些经典情节,而后加以加工提炼,在前一部作品中,孙悟空的感情纠葛是主线,后一部作品中,唐僧的感情又成为主要增色的线索。这种影视改编,与原著相去甚远,却在另一方面起到了宣传原著的作用。我们要用辩证的观点来对待这种影视改编现象。

  三、《西游记》的网络改编

  《西游记》的网络改编,形式和表现方式更为多元化。以《西游记》为例,网络时代便产生了众多的改编之作。较成规模的有明白人的《唐僧传》、慕容雪村的《唐僧情史》、冰沁雪儿的《唐僧日记》、今何在的《悟空传》、林长治的《沙僧日记》、吴俊超的《八戒日记》等,其他的单篇作品更是数不胜数。传统文学经典网络化之路,也就是被解构之旅。解构,主要表现在经典情节与经典人物被刻意变形。[5]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其中一个明显的共同点:他们都把《西游记》中的主要角色单列出来,形成了单独的一个故事,这就像是把一整部《西游记》用不同的人称和口吻,用不一样的眼光来开始叙述故事。当然,这个所谓的故事主题已不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取经故事,而是现代话语充斥其中的搞怪系列。《唐僧传》中,入乌鸡国前师徒四人开会,当谈到妖怪的问题时,师兄弟三人相互推诿。为区分真假美猴王,唐僧要念紧箍咒,猪八戒说:“念吧,我会开心的。”让沙僧挑担,沙和尚立刻圆瞪双眼。谁来挑担,最终要由大将与元帅的级别高低来决定。在《悟空传》中,沙和尚甚至成了受玉帝安排来监视孙悟空的人,在灵霄宝殿上两人大打出手。[5]将这些网络改编之作和《西游记》作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在原著中,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过程中,他们与妖魔鬼怪之间的斗争是故事的主线,可是在网络作品中,他们内部之间的纷繁复杂关系被刻意地变形和搞怪,由此看出网络改编更加注重娱乐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西游记》在影视化的过程中,改编是其传承过程中的一个必须经过的关口,电视剧的篇幅较长,可以传达的信息量也是相对来说可以更为丰富的。在第一部作品到后期翻版的几部作品,侧重的不同和改编程度的不同,让我们看到了改编者和接受观众在其拍摄过程中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电影作品中,取材于《西游记》中的故事梗概,选取其中的经典情节和人物,小范围的表现大主题是大势所趋。这主要和电影的篇幅很短有关,改编者只能用凝练的手法,表达其中最契合的主题。至于网络作品,则是一味的解构,与原著相差甚远。这些网络作品就像昙花一现,很难出现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西游记》在当今影视作品中的改编现状,和它息息相关的一点是: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追求最大化的利益成为影视改编者的首要选择。这是决定文学作品改编趋向的一个决定性因素。随着人们的喜好选择、价值取向的变化,对经典作品的态度必然会出现与原著的不同之处。我们对待这个问题要选择发展的眼光和辨证的眼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接受这些必然的改编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了其作为经典作品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刘彬彬.中国电视剧改编的历史嬗变与文化审视[M].长沙:岳麓书社,2010.

  [2] 李胜利,肖惊鸿.历史题材电视剧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3] 吴贻弓,李亦中.影视艺术鉴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 吕维莉.《西游记》:纯文本小说在影视文学领域的演变[J].安徽文学,2010(4).

  [5] 孙书文.解构:网络时代传统文学经典的“命运”――以《西游记》网络改编为例[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


标签:西游记改编作品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