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随笔 > 正文

波茨坦公告全文 1945年7月17日,德国柏林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0-05 04:39:37 分类:随笔 浏览:148


  1945年7月17日,德国柏林郊外,波茨坦。

  在结束了欧洲战场的反法西斯战争后,同盟国新任美国总统杜鲁门、英国首相邱吉尔(会间改换新首相艾德礼)、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在这里举行了会谈。

  如果说1943年11月同盟国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的会议,对顽强坚持抗日战争的中国人民来讲,其令人鼓舞的消息是苏联同意在欧战结束后半年内参加对旧作战的话,那么,此次波茨坦会议则是同盟国向日本法西斯发出的战争最后通牒。

  在波茨坦会议期间,美国起草了《美英中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在得到英国和未出席会议的中国的同意后,于7月26日向全世界公开发表。这份有着13条内容的公告警告日本,三国陆海军“正准备对日本实施最后打击之态势”,它“将意味着日本军队难免彻底毁灭,亦意味着日本本土之彻底破坏”。公告明确宣布,日本领土将缩小,军队须解散,战犯将受到惩罚,国土将被置于盟军占领之下,直到建立和平而负责的政府之时。

  “公告”之所以以这样强硬的语气要求日本尽快投降,除了同盟国在欧洲战场已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这个重要因素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那便是原子弹的试验成功。1945年7月16日,人类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沙漠地带爆炸成功,揭开了原子时代的新纪元,而这一20世纪科技发展史上的重大革命的成果将首先准备用于结束反法西斯战争。参加波茨坦会议的杜鲁门将这一秘密告知了邱吉尔,也给了斯大林一点暗示。为此,同盟国严正警告日本,除非五条件投降,否则将会受到“迅速而彻底的毁灭”。

  而在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东方阵营――中国,以八路军为中坚的、强大的反抗外敌侵略的革命力量,仍在顽强进行着反抗日本侵略的反法西斯战争,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都有父母送儿上战场、妻子送郎打东洋的动人场景,到处都传颂着英雄的中华儿女与敌人殊死搏斗、英勇拼杀的悲壮事迹。保卫长江、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是人民心中至高无上的选择,卢沟桥上的石狮见证了中国人民艰苦卓绝、英勇抗战的全过程,巍巍太行树起了一座座不朽的丰碑!

  然而,不甘失败的日本政府却于1945年7月28日公开拒绝了《波茨坦公告》,表示对“公告”“不予理睬,只有完成战争”。8月8日,苏联政府宣布对日作战。次日,苏联百万大军兵分三路进人中国东北;8月9日,同志向中国人民发出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号召,各解放区武装部队向日本侵略军展开了全线总反攻;8月6日和9日,美国把仅有的两放原子弹分别投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在各方力量时集中打击下,终于迫使日本接受了《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停泊于东京湾内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正式举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的抗日战争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60年光阴,相对于漫漫宇宙,是多么的短暂,而以人的一生来讲,却又是多么的漫长;随着星转斗移,日月轮回,许多记忆早巳模糊,许多往事早已淡忘,但经历过这场“炼狱”的人们是永远都不会忘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也永远在告诫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莫忘国耻,远离战争”。

  (责编 晓舟)


标签:日本战争公告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