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随笔 > 正文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作者 出处)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0-04 08:54:49 分类:随笔 浏览:89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出自唐代杜甫的《梦李白二首·其二》

  解释:京都的官僚们冠盖相续,才华盖世你却是容颜憔悴。

  赏析:“冠盖”代指达官贵人,诗人用身居高位的权贵与遭遇落魄的李白相对比,表达出对李白的遭遇坎坷的同情和愤懑之情。

  原文

  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天上浮云终日飞来飘去,远游的故人为何久久不至。

  夜晚我总是频频梦到你,可知你对我的深情厚谊。

  分别时你总是神色匆匆,还总说相见多不容易。

  江湖上航行多险风恶浪,担心你的船被掀翻沉没。

  出门时搔着满头的白发,悔恨辜负自己平生之志。

  赏析

  此诗紧接前诗,前四句写三夜频梦李白。开篇以比兴领起: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意思是说浮云可见,而游子 (李白) 却不可见。古诗十九首》 中有: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由此引出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说明诗人对李白思念之深切。与前诗的“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一样,这里是

  创作背景

  这首组诗是公元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流寓秦州时所写。李白和杜甫于公元745年(天宝四载)秋,在山东兖州石门分手后,就再没见面。杜甫流寓秦州,消息隔绝,只听闻李白被流放,却不知其已被赦还,仍在为李白忧虑,不时梦中思念,于是写成这两首诗。而本诗是组诗中的第二首。

  参考资料:完善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22-124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380篇诗文 ? 2196条名句


标签:杜甫李白诗人游子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