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热情奏鸣曲第三乐章 [摘要]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0-01 07:20:25 分类:资讯 浏览:63


  [摘 要]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是世界上著名的钢琴曲目,它也是作者优秀作品的一大代表。乐曲富含丰富的情感和哲理知识,引发听众的想象和共鸣,很多哲学家以及优秀的钢琴演奏者孜孜不倦地研究这首乐曲,可以说这首乐曲是钢琴曲的一个巅峰。

  [关键词]贝多芬 《热情》奏鸣曲 情感 技术

  贝多芬是世界知名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他是音乐节屹立不倒的一座丰碑,它对音乐的追求已经达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他的一生全部奉献在乐曲的创作中,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乐、32首钢琴奏鸣曲、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等等。另外他还创作了很多室内乐和艺术歌曲,可以说他是一名多产的音乐家。他的作品对音乐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是后世进行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他被尊称为乐圣。

  一、 《热情》奏鸣曲第三章简介

  可以说《热情》奏鸣曲第三章是钢琴界的一朵“奇葩”,它在速度以及情感上都达到了非常高的境界,是音乐教学选用的重要素材。这首曲目创作于1804~1806年,历史两年的时间,作者在进行这首曲目创作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那个时代,贝多芬深切地感受到来自社会与个人的种种压力,要想突破重围就要在实际生活中进行不断地创新和纷争。基于这种认识,贝多芬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热情》奏鸣曲第三章。

  《热情》并不是贝多芬为这首曲子起的名字,而是出版商克朗茨起的名字。它的寓意是面对困难时不要轻易的低头,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在生活中一定要充满对光明的向往,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我们要进行不断地抗争,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对自己的提高。这首作品描述了位于十九世纪初期的人民群众反抗封建压迫以及殖民侵略的英雄史诗,通过高亢的旋律表现了贝多芬不屈服于命运的抗争精神。《热情》第三章是整首乐曲的高潮部分,采用f小调,2/4拍和不过分的快板,这一章是奏鸣曲式的。在曲子的开头以进军式的战斗号角作为引子,令人瞩目的是这首曲子采用连续的减七和弦,这样给人一种强烈的激烈、紧张以及不安的情绪感觉,而贝多芬在曲目中并没有不采取相应的解决技术,这样人们在精神上受到很大的鼓舞,那种昏昏欲睡的感觉瞬间被激烈的乐曲带走。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热情》奏鸣曲第三章是充满积极高亢精神的钢琴曲目。不仅是听众在倾听的过程中得到情绪上的洗礼,弹奏者在演奏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作者创作时的心情。正因为如此,这首曲目对弹奏者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二、 内容分析

  要理解乐曲的思想内容就要结合创作者的生活年代进行分析。贝多芬是生活在激烈动荡的大革命时代,人们生活动荡不安,他对封建压迫深恶痛绝,希望通过人民群众的反抗实现人类的自由,所以他的作品很多都是在描绘人民群众战胜封建压迫以及殖民侵略的英雄画面。而《热情》第三章就描绘了人民群众进行反抗的的激烈场景和必胜的信念。欣赏第三章乐曲我们能够感受到战争场景的波澜壮阔以及战争的残酷性,人们的心灵受到很大的冲击,并在乐曲的最终部分感受到战争必将取得胜利的信念。这一部分采用奏鸣曲式,所以战争的长期性以及残酷性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整首乐曲的内容丰富规模宏大。总的来说,音乐内容主要有音乐主题鲜明并且整部乐曲的乐思非常凝练,另外内涵丰富,具有很深刻的哲理。

  1、主体鲜明

  在这部奏鸣曲中,贝多芬很好地驾驭了乐曲的主题以及文章的动机素材,通过组织乐曲把乐曲的主题和文章的动机因素科学地展开和发散开。在20~64这一部分,作者把主体思想贯彻其中。乐曲中最重要的乐思由2小节的中心动机。这2小节的中心动机又包括基因a以及基因b。基因a是一种迅速上冲的带有攻击性的主分解和弦,它也被成为“刺刀”音型。基因b比较缓慢,属于下行音阶,表现了一遍战斗一遍后退的战争情。这2小节充满了激烈的战斗意味以及人民群众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基因a与基因b既矛盾又统一,既能实现融合又能实现分离,既能实现伸展又能实现收缩,整部曲子既有动荡的意味又充满了稳定的情绪,可以说在这既矛盾又统一的场景中实现了写景与抒情的统一。这是贝多芬的心血是他音乐天分的最大表现。乐曲的主题活跃在整部乐曲中,可以说这是整部乐曲的核心凝聚力量。

  比如在乐曲的表现部第一主题(20~36)就是由核心动机的重复以及模进和再重复这三部分组成,其中22~23是对核心动机的重复,24~28是模进,28~36是再重复;乐曲的第二主题是第一主题的扩充段落,其中乐曲的伴奏也被看成是对动机基因a的重复以及对核心动机的变形。而76~96部分的副题则是基因b的延伸。在呈示部中的引子是对5~19动机基因b的演绎和变形。在乐曲的尾声部我们仍然能够看到核心动机的尾巴:曲子末尾存在的二分音符可以说是对基因a的演绎和高度浓度,尾声部分的旋律有非常大的典型的起伏不定的表现。可以说整个第三章是充满了抗争精神的乐曲,它的主题思想非常的鲜明,乐曲的每一部分都渗透着乐曲的主体动机和乐思。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乐章的各个部分我们可以看出大都是由八分以及四分或者是二分的音符旋律来展现主体动机的变化,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不同的音乐涵义蕴藏其中。这是对乐曲内容的极大丰富。

  2、 内涵丰富

  《热情》第三章是比较典型古典浪漫主义乐曲,它具有浪漫主义音乐所具有的一切特点。首先就是结构合理秩序井然,乐曲的内容与形式实现了最大的平衡。这首乐曲也谨遵乐曲内容要服从乐曲形式,在乐曲中要重视理性等原则。所以整个第三章的音乐虽然具有非常激烈的内容但是却没有肢解了乐曲的结构整首乐曲充满了理性的逻辑思维。这也是贝多芬艺术成就的重要表现,充满了理性之美与情感力量。

  在乐曲中充满了激烈的斗争与冲突,听众在欣赏这部乐曲时仿佛置身激烈的战争场景中,跟随弹奏者感受战争的激烈与残酷,整首乐曲中充满了紧张的气氛,但是又不失积极向上的情绪,观众在跌宕起伏的演奏中似乎看到了黑暗前的曙光,越来越像跟随弹奏者追逐光明。

  三.速度分析

  《热情》奏鸣曲第三章比较新颖的地方是采用不过分快板。而对“不过分”不一样的理解。按照我们现在的标准,快板要达到每分钟132~183拍,但是音乐家对“不过分”的理解并不相同,有的音乐家的理解是十分错误的,比如“比快板要慢一些,速度达不到每分钟132拍”这就是一种比较错误的理解,演奏者按照这种解释理解“不过分”时在演奏过程中容易出现很多的误解和困惑。总的来说乐曲速度的快慢是由乐曲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决定的也就是由乐曲的内容、情感以及思想意义决定的。在理解《热情》第三章的速度时我们一定要从乐曲的内涵切入,不能脱离乐曲的内容单纯地进行理解。

  贝多芬之所以被称为乐圣,除了他在乐曲内容的造诣还包括他对乐曲形式的不断创新。《热情》第三章就是他进行乐曲创新的一个重要表现。它采用不过分快板进行乐曲演奏,整部乐曲需要表现高昂奋进的战争心态,所以速度要快一些。在演奏这部奏鸣曲时很多音乐家进行了不断地探讨,总的来说需要遵循的原则主要包括(1)演奏过程符合古典音乐的要求,也就说在演奏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内容服从形式的的原则(2)音乐细节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现,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保证为听众留下思考的余地,表达一定要细致。在演奏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音乐风格的把握,避免出现曲调演奏失控的情况,(3)注重乐曲的音色与发音,保证音色不被破坏,发音精确,能够体现古典主义音乐的美感和意义。通过众多音乐大师对这首曲目的演奏,我们可以总结出大师们乐曲演奏速度分为三种,分别是速度过快、速度偏慢以及速度适中。可以说真正能够做到速度适中的大家并不多,不是过快就是偏慢,乐曲的思想情感得不到很好的展现,所以在弹奏前一定要深刻理解乐曲的思想内容并进行不断地练习。

  贝多芬是世界知名的艺术家,他的艺术成就非常大,作品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颗颗繁星。《热情》是他所有奏鸣曲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乐曲,尤其是第三章,可以说是他艺术的巅峰之作。曲子描绘了战争宏大的场景,带领观众体验人类的英雄气概,充满了对光明的向往。现代人的生活充满巨大的压力,很多人出现了意志低落的情况,这时候倾听《热情》第三章吧,从乐曲中体会到奋斗的乐趣,激励自己进行抗争,就像贝多芬在创作时体会到的对自由的向往一样。

  参考文献

  [1] 张丹宁.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艺术性的情感表现[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3)

  [2] 梁婷子.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三个时期的风格比较[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09(06)

  [3] 庞琳琳. 浅谈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分期风格[J]. 运城学院学报. 2010(03)

  [4] 余莉娟. 火一样的热情——浅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热情》第一乐章[J]. 青海教育. 2009(11)

  [5] 李圆圆. 贝多芬《热情奏鸣曲》音乐鉴赏[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04)

  [6] 唐艺. 论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分期风格特征[J]. 淄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7] 罗琳. 钢琴技巧与音乐作品的内涵——浅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D大调Op.10.No.3.之第一乐章[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8] 邓琤. 从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2 No.1、Op.13、Op.22看其早期作品特点[J]. 科教文汇.2009(12)


标签:乐曲热情音乐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