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 > 正文

效益评估 效益评估篇1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9-29 20:44:29 分类:科学 浏览:73


  效益评估篇1

  信息化应用在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管理,以及降低运行成本等方面都可以发挥出显著的成效,特别是在“人无我有”的阶段,信息化应用往往能给企业带来显著的竞争优势,但是到了“我有人有”的阶段时,信息化应用已蜕变成了一个基本要求,而不是一个竞争优势了。从另一个角度看,当竞争企业间都实施了同类型的信息化应用时,其使用效果相当,而初始的投资成本与投用运行成本相对较高的信息化应用,反而会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位置。信息化项目的投资成本由隐性成本和显性成本构成。隐性成本一般是指信息化项目实施带来的组织变革成本、先动成本、风险成本等。显性成本通常主要由建设前期准备成本、硬件投资成本、软件投资成本、上线成本等几部分构成。

  1.1前期准备成本包括项目建设前期开展的项目咨询、可行性分析、系统需求分析等工作所需投入的前期准备费用。

  1.2硬件投资成本

  硬件投资成本指信息系统建设时所需购置的一次性费用或租赁费用,主要包括数据中心环境、服务器设备、存储设备、客户端设备、网络设备及网络环境的搭建或升级改造等相关方面的投资。这些投资基本都是以固定资产的形式进行管理,以折旧的方式摊入成本,投资去向与投资规模显而易见,因此往往也是投资者侧重关注的部分。

  1.3软件投资成本

  软件成本是指构建信息系统所需的软件投资,包括系统平台软件、数据库软件、外购或委托开发软件所需的费用,以及软件调试、部署等费用,属于无形资产范畴。

  1.4上线成本

  包括开展新系统的知识培训、技能培训,以及上线前的数据准备、试运行功能测试等相关工作的所需投入。有些信息化项目在测算投资成本时,只包含了硬件投资成本与软件投资成本。事实上,作为项目整体不可分割的部分,前期准备成本与上线运行成本不应被忽略在投资成本之外。信息化项目的投资成本中,显性成本由于资金去向明确、数额明确,且涉及投资审批等环节,因此测算工作相对容易一些。而隐性成本属于“软性成本”,不同企业内容各异,错综复杂,又难以用货币单位进行考量,因而常常被忽略。

  2信息化项目运行成本分析

  信息化项目投入使用后,必然需要继续相应的投入来保障系统的运行,这部分的成本对于信息化项目的效益有着长时间的影响。信息化项目的运行成本通常由系统运行成本、系统变更成本、系统安全管理成本、网络运行成本、设备维护成本、维护人员成本、培训成本等所组成。

  2.1系统运行成本

  系统运行成本是指维持系统运行所需的成本,如维持日常数据中心、运行终端所需的电费,系统运行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易耗品的损耗,以及每年需购买的系统运行授权使用费等。

  2.2系统变更成本

  系统变更成本是指信息系统投入使用后,根据应用需求的变化或提升的需要,或需与其它信息系统通过接口程序进行数据交换等情况下,对系统应用软件进行变更开发的成本,此外还包含了系统软、硬件的变更,如系统平台更换、数据迁移等情况下需投入的成本。

  2.3系统安全管理成本

  系统安全管理成本是指为保障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而开展的诸如系统安全防护、系统日志检查分析、数据备份等工作所带来的成本。随着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对信息系统依赖程度的不断提高,用户对信息系统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系统安全管理成本已成为信息化项目运行成本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并呈现增长的态势。

  2.4网络运行成本

  当前信息化应用大多需要借助于广域网或公众互联网的支持,使得应用终端能接入到数据中心,网络运行成本主要指通讯链路的运行或租赁费用。网络运营商的发展带来了网络资费的降低,但随着企业信息化应用对网络依赖程度的提高,网络运行成本在整体运行成本中的份额不断增大。

  2.5软硬件设备维护成本

  硬件设备维护成本是指保障信息系统正常运行所需的设备维护费用,包含数据中心设备、客户端设备、网络链路设备等硬件设备的维保服务费。软件维护成本主要包含信息系统软件运行中需软件厂商、集成商提供技术服务支持或运维支持而购买的服务费用。随着信息化规模的不断扩大,软件维护成本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特别是随着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软件维护成本在软硬件设备维护成本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2.6维护人员成本

  维护人员成本主要用于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对信息系统软件、硬件的维修、维护工作所给予的劳动报酬,这是保证信息系统稳定运行和提高信息化能力的基本投入。

  2.7培训成本

  信息系统应用的最终指向是终端用户,终端用户及后备终端用户的培训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需要通过持续、有计划的培训,来确保信息系统得到正确的应用。

  3信息化项目投资收益分析

  信息化项目投建通常着眼于经济效益、管理效益或社会效益三个目标,在收益表现上由显性效益和隐性效益两方面构成。由于信息化项目通常更多的是追求长期效益,为企业奠定一个竞争优势的基础,不能要求立竿见影,因此隐形效益占的比重会更大一些。

  3.1显性效益分析

  显性效益大多体现在直接经济效益方面,可以用货币单位,直接进行定量计算经济效益,以同比、环比的方式体现企业收益差异的变化情况。收益分析主要从增收、节支两方面加以评估,不同的应用类型、不同的应用模式需要从不同的维度加以分析评估,在增收、节支的分析评估维度上可参考以下几个方面:增收方面,一是因竞争力提高带来的营业收入的增长;二是因信息化带来的新客户群体、新业务领域所带来的营业收入的增长。节支方面,一是库存周转期的缩短,资金占用的下降;二是人工成本的减少,包括管理环节的减少、组织层次扁平化、人工效率提高等因素;三是工作环节效率的提高、差错率的降低带来的成本的减少。

  3.2隐性效益分析

  信息系统的隐性效益不容易用货币单位直接计量的经济效果,但在企业的运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分析评估维度上可参考以下几个方面:①信息颗粒度的细化;②信息提供速度的提高;③信息准确性、及时性的提高;④信息加工速度的提高;⑤信息对于业务分析、决策提供的帮助;⑥信息系统应用对提高营销能力、服务能力提供的帮助,对企业品牌塑造提供的帮助;⑦信息系统应用对规范化管理、加强内部管控能力提供的帮助。

  4企业信息化项目投资原则

  在厘清信息化项目的投资成本、运行成本的基础上,结合信息化项目收益的定量、定性分析,信息化项目的投资收益情况可以较全面地反映出来。信息化项目投资收益分析评估的目的在于提高信息化项目建设的成功率,但是仅仅只是做项目的成本与收益分析评估工作还是不够的,特别是在项目规划阶段,还需要有正确的信息化项目投资原则,只有在正确的导向下,才有可能正确决策项目是否应该投建、如何投建。企业信息化项目的建设,通常定位在以提升企业运营能力、管理能力、管理效率为手段,以提升企业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简单地在项目建设标准上追求“高标准”、“领先”、“第一”,其中的无谓投入只能降低信息化项目的效益。

  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因时、因条件、因能力和需要综合考虑,把握“适当”、“适合”的原则,既把握适当的投资规模,选择适合自己的信息化方案。欲使信息化建设成功,适当的投资规模是前提条件。过高的投资规模,必然带来投资的浪费,反之不合理地压低投资规模,势必影响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影响信息化建设既定目标的实现,最终一样会带来投资的浪费。如何决定投资规模,需要明确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二是为什么选择通过投建信息系统的方式来解决?三是投建信息系统能得到哪些方面的收益?四是投建信息系统能有多少收益?企业需要在明确这四个问题的答案后,从企业的经营战略、行业环境、竞争地位、企业文化、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自我诊断和定位,针对企业自身特点、基础和条件,形成初步的解决方案。

  有了初步的解决方案后,还需做进一步的方案可行性论证。正确的选型,选择出适合的方案与产品,对于信息化项目的建设至关重要。选择了庞大的系统,优秀的品牌,购置了大量的设备与网络资源,耗费了巨额的资金,实际上只有其中的部分投入会产生有效产出,而大部分的投入被闲置,同时未考虑后期运行成本中高昂的使用费用,一旦企业出现盈利不佳的状况时,此类信息化应用往往成了企业的沉重负担,使企业处于两难境地:信息系统不运行,企业日常工作的开展受到严重影响,而要维持信息系统的运行,企业需为此承受沉重的成本负担,导致信息化应用成为阻碍企业脱离困境的负能量。反之,由于建设信息化项目不是在购买标准设备,低价格不等于是低成本,为压低成本而用过低的价格选择项目开发商,或选择过于简单的系统,其结果往往是信息系统功能不完善,不齐全,开发商开发能力不足,售后服务无法到位,信息化应用无法实现预定的目标,最终导致企业与开发商都处于双输的境地。因此,不是最先进的、最贵的方案就是最好的方案,也不是价格最低的方案就是最好的方案,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方案。信息化项目投资的“适当”、“适合”原则,需在分析过程中相互论证、修正,通过投资规模与建设方案的相互适应,寻找最佳平衡点,最终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可行的信息化项目投资方案。

  效益评估篇2

  本研究中选取了防沙治沙效益评价指标,该评价指标体系涉及了生态、经济和社会3大方面的指标,图1是青海湖沙漠化治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生态指标包括了土壤机械组成、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植被盖度和地上生物量。经济效益指标包括了人均牧业产值、人均农业/种植业产值、人均林业产值和人均旅游业产值。社会效益指标包括恩格尔系数、人均纯收入和高中升学率。植被盖度:植被盖度是非常关键的生态因子,因为它可以表现植被特征,而且属于比较容易获得数据的指标,可以反映植被的茂密程度和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面积的大小,也是影响土壤风蚀的主要因子[12]。对于土壤风蚀来说,活的植被是土壤的永久保护层,植被不仅能降低风速,而且能固结土壤,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抗蚀性。因此,植被盖度是防沙治沙工程生态效益评价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地上生物量:地上生物量是植被在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植物种或群落地上部分的总重量,属于植被生长过程中的数量化指标,可以表示植物的生长速度和再生能力等特征[12]。一般来说,同一植物地上生物量的多少能够表明植被盖度的大小、叶面积的大小,也可以用来说明光合作用的能力[12]。

  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含量是最关键的土壤特性指示指标之一,它指示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特别是氮、磷的重要来源,代表着土壤供肥的潜在能力及稳定性,是土壤的健康性与否的关键因素。有机质对土壤的理化性质也起重要作用,土壤有机质能改善土壤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性质,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促进植物的养分吸收和生长,有机质含量的下降可以作为土壤退化的一项重要标志。因此,可以将有机质含量作为一个重要的生态评价指标[12]。

  土壤机械组成:土壤机械组成是反映土壤质地的重要指标。不同粒级颗粒的起动风速不同,所以可蚀性也不同。量纲分析认为,松散土壤颗粒的可蚀性因子与颗粒起动风速的平方成反比,对于松散的土壤表面,颗粒的起动风速主要取决于颗粒粒度组成[13]。因此,土壤机械组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性质的变化。土壤细颗粒物质的增加对退化的土壤系统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不但可以改善土壤质地、也能输入土壤养分[14],对于沙化地区来说,不存在细质地的黏土,所以对沙化土地来说,细沙含量越高越好[12]。由于采取一定的生物防治措施,地表植被覆盖度增加,这样既可以加固沙土地面,又可以削弱风力,从而保护细小颗粒不容易被风及风沙流吹蚀。另外,由于防治措施有阻沙作用,因而随风运动的细小黏粒遇到阻拦物时就会沉降下来,这样工程区土壤中的细粒含量就会逐渐增加,从而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因此,将细沙比重作为一个评价指标,对于防沙治沙工程生态效益评价至关重要。土壤水分是干旱地区固沙植被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素。在防沙治沙过程中,随着固沙植被的建立和发展对土壤水分的吸收也逐渐增加。因此,在沙漠化治理地区,土壤水分也是植物-水分-土壤系统中的一项重要指标。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评价

  模型图1设计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二级三层结构的指标体系。根据模糊理论,将次准则层对准则层的评价看成为第一级评价,将准则层对目标层的评价看成是第二级评价,从而构成了一个二级三层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1评价指标权重计算层次分析法,是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综合集成的一种典型的系统工程方法,它将人们对复杂系统的思维过程数学化,将人的主观判断为主的定性分析进行定量化,将各种判断要素之间的差异数值化,帮助人们保持思维过程的一致性,适用于复杂的模糊综合评价系统,是目前一种被广泛应用的确定权重的方法[15]。层次分析法能够较好地确定权重,模糊综合评判可以利用已得到权重,通过建立综合评判矩阵对其安全状况作出多因素综合评价[16],张彩霞等[17]在民勤绿洲农田防护林生态效益评价中已有应用。通过请荒漠化防治和生态环境治理的专家组成专家系统,该专家组成员对干旱区地理及荒漠化防治研究有丰富的经验,有的成员长期从事青海湖地区生态环境研究。按照层次分析法的标度(表1),填写判断矩阵表,对评估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给出相对标度,进行平均,然后对判断矩阵(表2)进行一致性检验,通过一致性检验,最后计算出相应指标的权重,然后对专家的权重值进行加总,求平均,得出各项指标的最终权重(表3)。

  2评价指标模糊隶属度的计算各评价指标模糊隶属度函数采用升半梯形和降半梯形的直线函数。设评价指标最优值为bi,最劣值为ai,则当bi>ai时,为升半梯形。本研究中生态效益的优劣值分级参考了《草原沙化工程生态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和分析》[12]和《科尔沁土地沙漠化单要素分类标准》[18],归纳如表4。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防沙治沙生态效益评价结果与分析

  所谓综合效益评价,就是在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评价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根据监测、统计和收集的数据,对各指标进行量化,最终得出隶属度表(表5),再乘以其权重,然后累加。模糊综合评价用于生态环境治理等级划分评价,在已经存在合适的指标等级划分标准时,通过模糊综合评价可以得到生态环境治理最可能的隶属等级,在不需要比较每个样本的相对优劣时,有比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基于农牧户调查的防沙治沙生态效益评价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于2010年8月对青海湖湖东的乡镇的社会经济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农牧户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也做了相应的调查,主要有青海湖乡、三角城镇、甘子河乡、哈尔盖乡及沙柳河镇的农牧户,统计调查数据,初步分析了青海湖流域沙漠化地区生态经济状况。根据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得出被调查农牧户的基本状况,整体上,青海湖流域农牧民文化程度小学学历、文盲占大多数,初中次之,高中及以上很少。本调查主要涉及农牧户对生活环境、风沙灾害防沙治沙措施、野生动物滥杀、青海湖旅游业发展、政府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等方面,设计了19道选择题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图2),青海湖流域大部分农牧户对周围的生活环境还是满意的;大部分对近年沙尘天气印象深刻,认为防沙措施对防沙沙漠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大部分的农牧户对政府保护青海湖生态环境的积极政策有一定的了解,已从政府保护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而实施的积极政策中获益;较大部分农牧户认为保护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最好的方法是加大宣传、严格执法、科学合理发展经济;多数牧民也认为自家的牛羊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从初步分析的结果来看,青海湖沙漠化地区的农牧户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较差,对生态环境了解及认识程度远远不够,主要是由于该地区教育程度较低,文化水平较差,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落后,农牧民收入低,主动接受教育的意识不够,这需要政府进一步努力去改善。#p#分页标题#e#

  结论与讨论

  1结论1)通过专家系统打分建立判断矩阵,经计算得出生态效益各指标权重,明显看出,植被在防沙治沙过程中较土壤指标更为重要,植被在青海湖沙漠化防治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植被的恢复将是沙漠化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2)通过模糊综合评价得出研究区目前防沙治沙生态效益差,说明青海湖防沙治沙工程生态恢复还处于初级阶段,即综合治理生态系统建设未达到标准,生态系统仍非常脆弱。3)通过对农牧户基本情况及生态意识调查,初步分析了青海湖沙漠化地区的生态经济现状,明显看出农牧户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较差,对生态环境了解及认识程度远远不够,还需要进一步努力,加强农牧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效益评估篇3

  [关键词] 体育赞助 效益评估 影响因素 方法

  商业赞助在当今的销售领域已经成为重要的促销手段。有研究表明,全球的赞助支出从1984年的20亿美元迅速增长到2002年的244亿美元。并且企业赞助支出的消费增长率也都明显大于传统的销售媒介,如广告和促销,其增长率仅在2001年的一年中就增长了12%。而目前,体育赞助在所有的赞助类型中最为普遍。仅北美地区的体育赞助金额就高达70亿美元,占所有赞助类型的67%。国际赞助活动研究中心也指出,体育赞助项目在1999年的所有赞助类型中高占88%。

  一、体育赞助与效益评估

  1. 体育赞助

  体育赞助一词最早出现于1981年在西班牙马洛卡举办的欧洲体育部长研讨会上,当时,普遍认为:体育赞助是个人或组织之间一种具有共同利益的关系,赞助方某些利益的换取来自于体育活动设施或体育参加者的某种联系。Sleight认为,体育赞助是一种存在于资源供应者与体育事件或组织间的商业关系。资源供应者提供资金、产品或服务,体育事件或组织便授予其权利,以及具有商业效益的相对利益作为回报。目前,根据体育赞助的对象可以将其分为组织团体赞助、体育比赛赞助以及个人赞助。

  2. 体育赞助的效益评估

  Stotlar指出,企业赞助在以交换关系为基础的体育赞助行为必须面对一定的风险,在进行体育赞助决策时,必定会受到竞争及周围环境的影响。另外,由于体育赞助的迅速发展,各企业用于赞助的费用也直线上升。因此,企业投入的资金都要考虑到成本效益,通过赞助究竟能为企业带来多少实质性的回报才是领导层关注的焦点。所以,要确保企业的赞助质量及贡献程度,对赞助进行效益评估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影响体育赞助效益评估的因素

  虽然,近年来学者对研究体育赞助效益评估越来越重视,但目前尚没有发现正规的体育赞助效益评估体系和程序。另外,从国内外学者对赞助商投入体育赞助的目的及动机的研究中可以看出,体育赞助的效益最终还是需要通过消费者对赞助商的评价作为评估的指标,因此,可以把影响消费者对赞助效益的评价区分为:

  1. 外部因素

  许多研究指出,体育赞助是借由预定的各项活动及通过任何形象的使用,达到与赞助事件的连接,作为企业传达给其目标观众所用的一种方式,以达到企业的利益。例如,Lousia Ha认为,消费者对于媒体上出现的广告,会产生认同感、喜爱程度的不同反应。Turco指出,体育场所提供企业名称和标志的曝光度可以增加产品的知名度,进而提升观众对商品的兴趣和倾向性。Stotlar的研究表明,广告的摆放位置会对观众产生影响。这些研究说明,赞助广告的设计、摆放位置等外部因素都会影响到消费者对赞助商的认知、喜爱及评估程度。

  2. 内部心理因素

  消费者对赞助事件参与程度的不同也会影响到赞助效益的好坏。Mcdaniel提出,当消费者对赞助事件有高参与时,对赞助商品牌有正面的影响。Fisher和Wakefield发现,高度认同感的球迷会比低度认同感的球迷更有可能去购买某球队的纪念品,或去现场观看比赛。许多研究发现,消费者本身对比赛的参与、认同感甚至喜爱程度都会影响到赞助商的效益。这些都是可以用来研究赞助活动的变量,同时也是企业在赞助活动时要考虑到因素。

  三、体育赞助效益评估方式分析

  企业进行体育赞助时,一般要设立赞助项目,根据赞助目标来选择目标市场及赞助项目,并以赞助目标来评估赞助的结果,作为以后是否继续赞助或停止及修改的依据。那么如何来进行体育赞助效益的评估呢?目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主要从消费者对赞助品牌的看法、曝光度和销售量等方面进行评估。例如,鲍明晓提出了三种评价方式:赞助商形象效益的评价;销售量的评价,以及媒体报道的评价。而Meenaghan又将体育赞助效益的评估方式主要分成五个方面:媒体报道及曝光度、沟通效果、销售量的变化、顾客的反馈和成本效益分析。可见,综合国内外对体育赞助效益评估方式的研究成果,目前评估体育赞助效益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评估赞助企业或品牌的形象、知名度及购买意愿。

  2. 从不同传媒所报道的范围与价值来评估,主要的评估指标有电视的收视率、广播率的收听率,以及平面媒体报道的份量。

  3. 评估赞助商在赞助活动前后产品销售量的变化。

  然而,在以上三种不同的评估方法中却存在着评估真实性和精确性的问题。因为,媒体的曝光度并不能真实反映出观众收到的信息是否是赞助商真正想要传达的信息,而且这种方式无法了解赞助的最终效益。而由于赞助商在赞助期间内仍然有其他的产品销售活动,如果单纯的从销售量上来评估赞助效益,是无法客观及准确的反映出其销售量的变化是否与其他活动有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育赞助有利于企业树立品牌的健康形象,能创造出更有利于企业生存的社会环境,对企业产品的销售非常有利。然而,随着我国体育赞助市场逐步走向成熟,体育赞助效益的评估日益突显其重要性。但是,目前我国对体育赞助效益评估理论的研究相对滞后,这种状况是不能适应未来激烈市场竞争和体育赞助市场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需采取一定措施加以改变。

  参考文献:

  [1]International Events Group(2001). IEG Sponsorship Report

  [2]Roy, D.P. and Cornwell, T.B. (2003), Brand Equity’s Influence on Responses to Event Sponsorships. Journal of Product & Brand Management, Vol, 12, No.6, pp.377-393

  [3]IEG Sponsorship Report 22 December, 2002, www.省略.

  [4]Ronald, E, McCarrille. The Effectiveness of Selected Promotions on Spectators Assessments of A Non-profile Sport Event Sponsor. Journal of Sport Management. 1998, (1998):51-62

  [5]Stotlar, D. (1993). Sponsorship and the Olympic Winter Games. Sport Marketing Quarterly, Vol.2, No.1, pp.35-43

  [6]Ha, L. (1996). Observations: Advertising Clutter in Consumer Magazines: Dimensions and Effects.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Vol.36, No.4, pp.76-84

  [7]Turco, D.M. (1994). Event Sponsorship: Effect on Consumer Brand Loyalty and Consumption. Sport Marketing Quarterly, Vol.3, No.3, pp.35-38

  [8]McDaniel. (1999). An Investigation of Match-Up Effects in Sport Sponsorship Advertising: The Implications of Consumer Advertising Schemas. Psychology & Marketing, Vol.16, No.2, pp,163-184

  [9]Fisher, R.J. & Wakefield, K.L. (1998). Factors Leading to Group Identification: A Field Study of Winners and Losers. Psychology & Marketing, Vol.15, pp.23-40

  [10]Gwinner, K.P. & Swanson S. (2003). A Model of Fan Identification: Antecedents and Sponsorship Outcomes. Journal of Services Marketing, Vol.17, No.3, pp.275-294

  [11]Meenaghan, T. & O’ Sullivan. (2001). Editorial: The Passionate Embrace-Consumer Response to Sponsorship. Psychology & Marketing, Vol.18, pp.87-94

  [12]Speed, R. & Thompson, P. (2000). Determinants of Sports Sponsorship Response.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Vol.28, No.2, pp.226-239

  [13]鲍明晓:体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效益评估篇4

  【关键词】人力资源 培训 效益评估 方法

  在现代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已成为企业效益增长的首要因素,企业拥有高水平人力资本,就拥有了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优势与法宝,如Marshall曾说在企业投资中,人力资本投资是最有价值及意义的,现代企业家们逐渐达成共识:加强人力资源培训已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实力的关键因素,企业只有向员工提供学习机会,方能提升人力资本价值,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而在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实施中,企业家们较为关注的是培训投产比是否符合预期,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达到与否,培训效益令人满意与否等,这就涉及人力资源培训的效益评估,因此,加强培训效益评估,可有效促进人力资本的合理培训。

  1.人力资源培训效益评估内涵、理论发展与作用

  1.1培训效益评估内涵

  培训效益评估是指依据组织本身目标与要求,应用合理恰当的理论、程序与方法,在人力资源培训细节当中,收集资料与数据,并整理分析,确定人力资源培养价值与质量的过程。

  1.2培训效益评估理论的发展

  1.3培训效益评估的作用

  从本质上看,实施人力培训,是对员工的理性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培训属性具有经济属性,促进企业经济进步。其二,通过培训效益评估,可审核培训设计目标实现与否;其三,通过培训效益评估,可了解人力资源培训中的哪些环节应该改进;其四,通过培训效益评估,可找到更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法,为将来的培训工作提供指导方针;其五,通过培训效益评估,可确定有关培训需要继续存在与否。

  2.人力资源培训效益评估的内容及原则

  2.1培训效益评估的内容

  (1)培训效益评估标准的内容

  人力资源的培训效益评估标准内容,主要表现为下列方面:一是受培训人员的培训反映;二是对培训学习过程给予评价;三是人力资源培训有无带来员工行为的改变;四是员工工作行为的改变。

  (2)培训效益评估时机的内容

  在评估时机方面,其培训效益主要涉及内容如下:一是培训结束时的效益评价;二是培训结束后的效益评估。

  (3)培训效益评估的方法

  在人力资源培训当中,其培训效益评估方法主要有下列四种,其一,学识技能测验进行培训效益评估;其二,利用工作态度调查对培训效益进行评估;其三,培训结束一段时间滞后,对受训人员的工作效益进行评估,以了解培训效果;其四,对受训人员的上下级进行调查与访问。

  2.2培训效益评估原则

  首先,科学性原则,主要体现于下列方面:其一,评估内容确定与指标构建时,应够准确客观,不要主观臆断;其二,对于定性描述指标的选择,其计算数据要尽量具有可比性即代表性;其三,评估技术、方法与工具选择时,也应遵循一定的科学性,这样方能确保培训效益评估为可靠真实的,充分发挥评估工作的应有作用。

  其次,实用性原则,有关人力资源的培训效益评估是项时间限制强的活动,其效益评估主要是由领导与从事培训的管理者来实现的。而在定量指标方面,尽量做到精而少,并避免有关指标的重复性。而在定性指标的分析时,要便于评估者理解及操作,培训效益评估指标实用且简便易行,才能被人们所广泛接受。

  再者,综合性原则,在培训效益评估中,其涉及因素较多,表现形式为多维的,并且内容也比较复杂,效益评估不仅具有经济效益,还要有社会效益,不只由直接及近期效益,还要有间接及长远效益。

  3.人力资源培训效益评估中的问题

  3.1培训效益评估过程的系统性不够

  在人力资源培训当中,一些企业把培训效益评估仅作为培训结束之后的例行公事,缺少有效评估的策略,还有些企业仅是在培训结束之后,应用简单问卷进行受训人员反映情况的调查,缺少培训效益跟踪调查,并且有些企业所应用的问卷调查表本身就缺少科学性与系统性,未依据培训方案目标进行调查,问卷内容也未实施可靠性与有效性检验,其测评结果也没成为企业衡量效益的尺度。这些现象表明培训效益评估时不完善的,并没有反映出本质问题。

  3.2培训效益评估方法较为单一

  在我国企业培训调查中,其培训效益评估中,约有79%的企业运用满意度评估,而又51.1%左右的企业采取了口试及笔试评估,37.2%左右的企业对受训人员的前后工作行为进行了评估,采取投资回报率的企业较少,专业评估工具应用的企业也比较少,其占有率均是2.33%左右,这表明企业在人力资源培训的效益评估方面,其评估方法较为单一,评估方法具有定量及定性评估之分,在培训效益评估执行中,这两种方法是可综合应用的,把评估方法具体可应用访谈、问卷调查、现场观察与笔试等方法,对培训数据进行收集,并对数据给予统计分析,根据不同评估层面及目标来合理选择恰当的评估方法,只有多形式、多方面评估培训效益,其培训评估结果才是可靠的。

  3.3培训效益评估对象少

  在培训下一评估中,应对大部分群体实施数据收集,不应仅收集少部分群体资料,这样获得的评估效益结果是片面不准确的,会让整个培训效益评估计划失去作用,但在实际培训中,因受多因素影响,培训效果评估大多仅从少方面来考虑问题,这种状况使得培训效益评估不够准确,为了确保收集数据的可靠真实性,应设立控制组作为参照,并且对受训员工,受训员工上级与下属等情况仅考虑在内,并通过实验组与参照组的对比,获得培训效益结果,也会让培训结果更为合理准确,避免了评估对象较少带来的评估效益成果影响。

  4.做好培训效益评估工作的措施

  在企业管理当中,Kirk模型是现代应用较广泛的评估方法,其主要包含学习、反应、行为及结果等层次,其具体措施表现如下:

  4.1培训效益中的反应评估

  在培训效益评估中,反应评估为第一层次的评估,也就是在培训刚刚结束时,这时应了解培训对象的主观感觉与满意度,其问题可设置为:受训对象是否喜欢培训项目,对培训设施及培训人员有无意见等,这时的评估方法可选择问卷调查方式,并收集培训项目的有用性反应,并根据培训对象反应进行培训计划重新制定,问卷调查设计的合理性也是较容易理解,但其缺点是数据的主观性强,个人意见偏差会夸大评定分数,对评估结果产生影响。

  4.2培训效益中的学习评估

  在培训效益中,学习评估为第二层次评估,主要是对培训对象的技能、知识、行为及态度等进行评估,尤其是培训前后,培训对象在知识及技能方面的提高程度,这种学习评估在培训效益中是常用评估方式,该方法也比较具体,在模拟、测试、与技能练习等方式中均可以应用,培训组织者可运用绩效考核及笔试等方法对培训效益进行了解。而笔试作为知识程度了解的最直接方式,对于一些技术工作可以应用,如工厂里面的钳工及车工等,就可利用绩效考核了解技术提高程度,这种评估方法对于培训师来说,是一种压力,会让其更精心及负责地准备讲课,也有利于培训对象学习动机的增强。

  4.3培训效益中的行为及结果评估

  在人力资源的培训效益中,行为评估为第三层次的评估,通过受训人员行为改变程度了解,可有效了解受训人员所学知识在培训结束之后的行为体现,这种评估主要是对受训人的主观感受、同事及下属培训的变化比较。若培训对象行为变化不大,表明原来的培训活动效用不大,如果培训对象行为改变较大,则表明培训效益显著,该种培训评估方法能让主管及高层领导直接看出培训效果,并更为支持培训活动。结果评估是通过可度量指标进行考查的,对培训成果转化进行判断,对比培训前后状况,评估成果上升至企业的整体高度,如生产率、事故率与员工士气等,均可通过结果评估来了解,可将有限费用运用到最可创造经济效益的培训课程中。

  5.结语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人力资源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加强人力资源培训,可有效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培训效益评估作为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要环节,利用培训效益评估,能为组织决策者提供培训的详细信息,让培训评估信息具有较高的参考意义,并成为决策者的主要判断依据,促进培训效益评估工作的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孙友然、焦永纪、江游.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培训开发问题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理论导刊,2013(3)

  [2]高海莲.浅析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3(3)

  [3]孙艳华、马瑞聪.关于人力资源培训效益的分析[J].中国电子商务,2012(18)

  效益评估篇5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项目投资效益评估

  一、信息化项目投资效益评估的重要性

  信息化建设项目投资效益评估,对于解决“IT项目泥潭”问题很有必要。从企业信息化的项目建设层面分析,项目建设的成功与否关系到信息化的成败。目前,众多企业热衷于开发适用于自己的MIS系统,争相上ERP等项目,却陷入屡遭失败而难以自拔的境地,被称为“IT项目泥潭”。信息化项目评价缺乏可具体参照的标准是导致项目陷入“泥潭”的根源之一。尽管评价通常经过前期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预算审查、招投标、专家评议,到项目中期的规划会议、选型会议、技术方案研讨会,再到项目结束时的测试、验收、总结、评奖等阶段,然而在回答信息系统项目有多大价值,或者能对企业绩效产生多大贡献的时候,通常只能用工作效率提高,业务处理速度改善,使用更加方便,资料更易于更新等模糊指标来回答。信息化建设项目投资的“值不值”问题还需要建立项目验收和绩效评价标准,对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实施持续的过程管理和评价。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特点

  企业信息化建设一般要通过建立数据仓库,全面收集、整理企业内外部的数据和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层次分析,以发挥决策支持作用,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传统的实物投资相比,信息化建设项目投资具有下面几个特点。

  1、不确定性大。即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成功主要来源于高科技技术成功的实际应用,信息化技术本身的发展存在不可预见性,其成功与否需要在项目建成后生产过程中的不断完善,投资的不确定性较大。

  2、收益的无形性和延迟性。即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收益并不总是能够在企业财务报表中反映出来,而且收益具有一定的时间滞后性,时间的长短取决于信息化建设项目实施的规模和程度。

  3、投入高,换代快。特别是前期的建设投入数额巨大,但是项目的寿命周期相对而言却比较短,更新换代频繁。

  4、效益评估的复杂性。与传统的其他实物投资的效益评估相比,信息化的效益评估和优化确实具有更高的复杂性。传统的投资项目价值评估的指标比较容易量化,进行最终的评价就比较容易,而且其效益主要还是体现在显性收益上,而信息化建设项目的价值评价中隐性成分相对较多,且IT的应用受到许多变量的影响,IT与其他因素有很强的互补性。因此,对信息化进行效益评估时,需要进行综合全面衡量。

  三、信息化建设项目投资的效益评估

  1、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投资的效益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效益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总劳动量的条件下,生产出更多的社会所需要的劳动成果。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效益同样也是反映了劳动成果和劳动占用、消耗之间的关系。一般可将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效益分为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

  (1)直接效益。直接效益又叫有形效益,是指可以定量计算出的那一部分经济效益。例如企业物资管理的信息化,缩短了供货周期,压缩了库存,裁减了人员,于是就可以依据缩短时间的天数和库存物资的减少,以及裁减人员的工资等,定量地算出由此产生的增收节支额,计算出的结果就属于企业信息化的直接经济效益。直接效益可以用不同的量化指标和计算方法加以体现。信息化建设项目投资带来的直接效益有的是很容易看出的,例如企业信息化可能带来下列直接经济效益:使原材料、燃料和劳动力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并使生产计划达到最优化,从而提高了多大的生产能力,增加了多少产品和产量;信息化建设项目可以减少工时的损失和设备的停车事故,使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多少的百分比;信息化建设项目降低了多少成本,避免了多少消耗,减少多少管理费用的支出等等。

  (2)间接效益。间接经济效益是指不能加以定量计算的那一部分经济效益,故又称无形效益。它主要是指提高管理水平、管理效率以及企业信息化建设所引起企业管理上的一系列变革等。例如,企业信息化可能带来下列间接经济效益:使管理人员决策及时、准确、更科学化;使企业上下级的信息流通结构更趋合理;提高企业信誉与知名度,扩大影响力,增强竞争力;提高了企业售后部门的效率和客户满意度等等。以上这些方面的效益一般不能通过定量计算得到,具有一定的隐含性质和延迟性,但对于企业的管理以及企业的发展、壮大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与作用,所以在评价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效益时,这部分效益应予以高度重视。

  2、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评价

  (1)净现值法。目前常用的技术经济评价方法是净现值法,该方法是利用经过风险调整的现金流量或资本成本率来计算净现值。当净现值大于零,说明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在经济上可行,反之则不可行。投资项目净现值等于企业建设项目每年的净现金流量的折现值。但是传统的净现值法无法对由于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投资而产生的各种发展机会的价值进行评价,容易低估项目本身的价值。近年来期权定价理论的出现及其在投资决策领域方面的应用在这方面弥补了传统的净现值评价方法的不足。显然一项企业信息化项目的投资除了该项目本身形成的现金流外,还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带来许多有利的发展机会,例如企业通过信息化建设项目投资,拥有了管理资源、技术知识、信誉、市场地位和规模方面的优势,从而相对于不具有该类资源的企业来说,企业在今后的经营过程中具有很多发展机会。企业所持有的投资机会构成了以未来的投资项目为标的的期权。企业在有利条件下进行下一步投资,尽可能获得最大效益,这相当于执行期权。当环境不利时,企业可选择进一步放弃投资,其损失仅为期权的成本。因此,为全面评价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必须计算项目所带来的各种发展机会的价值。结合期权定价模型,可对传统的净现值评价方法作大胆的修正,修正后的净现值的计算公式为:含发展机会价值的净现值NPV=传统净现值NPV+项目所含发展机会的价值。式中的项目所含发展机会的价值,可参考费雪·布莱克(FischerBlack)和梅隆·舒尔斯(MyronScholes)创立的期权定价模型进行测算。

  (2)其它的评估方法。修正后的净现值法可以体现投资项目所含发展机会的价值,在实用性上提高了一步。但它还只停留在对直接经济效益的评价上,回避了大部分难以定量计算但对企业的发展又非常重要的间接经济效益,无法全面反映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综合经济效益,所以近年来,国外提出了一些新的方法,有层次分析法(AHP-AnalyticHirrarchyProcess)、模糊综合评价法(FCE)、灰色评价法(GE)以及精经网络(NN)等评价方法,都是在进一步探讨信息化综合效益的评价问题。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萨蒂提出的一种多目标、多准则的决策分析方法,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工程、经济、军事等领域,解决了诸如系统评价、资源分配等许多重要问题,能在一定程度上检验和减少主观影响,使判断趋于科学化,是一种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有效方法。在该方法中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并确定各项指标在企业现实条件下应达到的理想数值(即标准分),然后应用层次分析法求评价指标重要性系数,最后根据设计权重和计算的各项指标的分值进行汇总。

  总而言之,由于效益所构成的系统既包含有已知信息,又有部分未知信息或模糊信息,所以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评估是一项困难的工作,用一般的系统分析方法很难对其进行合理的、定量的分析。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其它有关理论的最新成果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效益评价问题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祖培:关于加强信息化项目能力建设探讨,广西农学院,2006,(6)。

  [2]宋亚静、王聘:论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双项目管理,商业时代,2006,(1)。

  [3]王玉、郭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项目管理,中国信息导报,2005,(7)。

  效益评估篇6

  关键词森林资源;环境评估;效益分析;河南范县

  中图分类号S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2-0246-01

  森林资源资产作为一种能带来收益的商品,其自身的价值量是由特定时期创造该资产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它的货币表现形式为价格,却要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等客观因素所影响。因此,特定时间、特定地点条件对某一森林资源资产进行评估的结果与其价值量不可能完全相符。在某种意义上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结论只能是一种判断性意见。通常是建立在外部环境,按技术上的可能性、经济上的合理性而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之上的,会随各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构成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特殊性质。

  1效益评估

  1.1涵养水源效益

  森林比无林地每年多蓄水300 m3/hm2,按照河南省水利厅统计,每1 m3水折合0.43元计算,范县目前涵养水源的效益为180.5万元。

  1.2固土保肥效益

  根据郑州市风沙治理工程资料,森林固土保肥效益为1 093.3元/hm2,全县现有森林固土保肥效益为1 530.1万元。

  1.3固碳放氧效益

  1 hm2森林的光合作用,每年可以固定CO2 16 t,释放O2 12 t[1]。根据“中国森林环境资产价格评估报告”的计价标准,森林固定1 t CO2的成本为273.3元;根据我国近年来营林成本,提供1 t O2的成本为369.7元。经计算,全县目前固碳效益为6 119.9万元;释放O2的效益为6 208.9万元。全县目前固碳放氧的总效益为12 328.8万元。

  1.4提高土壤肥力效益

  林地比无林地土壤有机质每年增加10.4 t/hm2,水解氮增加0.033 7 t/hm2,折合5 226.96元/hm2。全县目前土壤肥力提高效益为5 226.96元/hm2×13 995.58 hm2=7 315.4万元。

  1.5农田防护效益

  森林是地球的“绿色空调”,对农田小气候有很大的调节作用,能够有效减低风沙、干热风、暴风雨的强度及其对农作物所产生的危害,对农田和农作物生长有很大的防护作用[2]。参照《2008年河南省林业生态效益公报》统计数据,2010年河南省森林产生的农田防护效益价值为249亿元,据此推算全县林地产生的农田防护效益价值为694.2万元。

  1.6保护野生动物效益

  保护野生动物功能价值=森林性鸟类栖息密度×森林面积×动物园每日饲料费用×天数[3]。据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测定:河南省森林性鸟类栖息密度为105只/hm2,动物园每日饲料费用平均为0.1元/只,1年按365 d计算,由此可以算出,全县林地的林分保护野生动物功能的价值为5 363.8万元。

  1.7降低噪音效益

  根据《2008年河南省林业生态效益公报》中报告数字,2010年河南省502万hm2林地降低噪音总价值为14亿元,全县林地降低噪音价值为390.3万元。

  1.8提供空气负离子效益

  新鲜空气中最重要的成分就是空气负离子,并且负离子越多对人的健康越好,《2008年河南省林业生态效益公报》公布了河南省2010年林木提供负离子创造的价值为1.03亿元,依此具体计算,范县林地提供负离子价值为28.7万元。

  1.9改善生活环境效益

  一是吸收二氧化硫功能价值。阔叶林年吸收SO2量为88.65 kg/hm2,SO2价格1.9万元/t[4]。计算得出全县森林每年吸收SO2功能价值为2 357.3万元。二是杀菌功能价值。根据《河南林业生态效益评价》,河南省森林杀菌功能价值为5 300元/(hm2?a)。计算得出范县森林每年杀菌功能价值为7 417.65万元。

  2效益分析

  2.1经济效益

  范县有林地13 995.58 hm2,林业产业结构将得到调整和优化,林草、林药间作带动农村种植业和养殖业,农民收入必定进一步增加,必将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2.2生态效益

  一是消除风沙对农牧业的危害,庇护农田,农田水分得到保持,有利于农作物高产稳产,锁住干热风,增加粮食产量。二是林地为植物和微生物提供生存的基底和营养来源,也为动物提供栖息地。因此,范县林地的增多引来许多野生动物,如天鹅、白鹭、黑鹰、野鸡、啄木鸟等,特别是林中鸟类,每啄天食农作物害虫几万条,降低农民对农作物的投入成本,从而降低农产品农药含量,也提高粮食单位面积的产量。三是森林生态效益是林业公益性的重要体现,调节地球大气的二氧化碳和氧的含量,调整生物圈的水平衡状况,净化空气,保持地表土壤,涵养水源,改良小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美化环境,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生存和生活环境,给人们以赏心悦目、陶冶性情、卫生保健等种种身心上的益处,因而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

  2.3社会效益

  一是范县毛楼生态旅游区的开发带动旅游业、服务业的发展,使一大批农民从农田中解脱出来,走向城镇,转向第二、三产业,推动城镇化建设。二是森林采伐更新和保护工作将需要大量的社会劳动力的投入,为社会闲余劳力提供约2 183个就业岗位,每年可增加收入3 929万元。随着林业产业建设的不断发展壮大,增强社会对林业的深刻认识,提高全民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并提高生态意识与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3参考文献

  [1] 王臣,赵军.关于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0):233.

  [2] 郭景威,李宏斌.森林资源生态效益评价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1(14):20-21.

  [3] 刘玉华.浅论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J].中国商界,2011(2):21.

  效益评估篇7

  研究区概况和研究方法

  公路绿化情况实地调查于2011年10月上旬在苏南地区实地抽样调查,用皮尺测量各级公路两侧乔木带的宽度以及乔木冠幅、株距和行距、树高和胸径等基础数据,并计算各级公路的乔木密度。文献资料查阅查阅文献,收集江苏省各行政区的气候、土壤和植被地带性分布及乔木生产力等数据。乔木绿化面积计算根据公路绿化乔木的栽植特点,由单株乔木的冠幅乘以乔木密度来计算各级公路的单位里程乔木绿化面积。公路绿化综合效益[9]8-9包括:①直接经济效益:公路绿化乔木的木材价值;②生态经济效益:包括涵养水源、保育土壤、维持生物多样性、固碳释氧(包括固定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以及净化空气(包括提供负离子、吸收污染物、滞尘和降低噪音);③社会经济效益:包括减少交通设施投入和景观美学价值。依据目前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的2种主要方法计算生态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中的景观美学价值。直接经济效益计算利用市场价值法[14]计算公路绿化的直接经济效益。每年由乔木蓄积量增长而产生的木材价值的计算公式为U木材=A×P×E×NPP地上/D。式中,U木材为年木材价值(元?a-1);A为乔木绿化面积(hm2);P为平均木材价格,其值为700元?m-3;E为出材率,其值为75%[2];NPP地上为乔木地上部的净生产力(t?hm-2?a-1);D为木材密度,即木材干质量与鲜材积的比值,其值为0.47t?m-3[15]。根据江苏各地气候带[16]确定NPP地上值,其中,暖温带地区[17](徐州、宿迁和连云港)的NPP地上值为6.2t?hm-2?a-1,北亚热带地区[17](其他各市)的NPP地上值为6.5t?hm-2?a-1。生态经济效益计算利用当量法[6]评估江苏省公路绿化在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及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的生态经济效益价值;利用LY/T1721—2008评估法[7]计算江苏省公路绿化在固碳释氧和净化空气方面的生态经济效益价值。涵养水源价值计算通过专家问卷调查得到的涵养水源(水文调节)的生态服务价值当量为4.09[6],那么,其价值的计算公式为U涵水=A×4.09×54×E汇率。式中,U涵水为公路绿化年涵养水源的价值(元?a-1);A为乔木绿化面积(hm2);E汇率为当年汇率。保育土壤价值计算保育土壤(保持土壤)的生态服务价值当量为4.02[6],那么,其价值的计算公式为U保土=A×4.02×54×E汇率。式中,U保土为公路绿化年保育土壤的价值(元?a-1);A为乔木绿化面积(hm2);E汇率为当年汇率。维持生物多样性价值计算维持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服务价值当量为4.51[6],那么,其价值的计算公式为U多样性=A×4.51×54×E汇率。式中,U多样性为公路绿化年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元?a-1);A为乔木绿化面积(hm2);E汇率为当年汇率。固碳释氧价值计算固碳价值的计算公式为U碳=A×C碳×(1.63R碳×B年+F土壤碳)。式中,U碳为公路绿化年固碳价值(元?a-1);A为乔木绿化面积(hm2);C碳为固碳价格,其值为1200元?t-1;R碳为CO2中碳的含量,其值为27.27%[8];B年为林分净生产力(t?hm-2?a-1);F土壤碳为单位面积林分土壤年固碳量,其值为1.48t?hm-2?a-1[18]。根据江苏各地气候带[16]确定B年的值,其中,暖温带地区[17](徐州、宿迁和连云港)B年值为6.4t?hm-2?a-1,北亚热带地区[17](其他各市)B年值为8.9t?hm-2?a-1。释氧价值计算公式为U氧=1.19×C氧×A×B年。式中,U氧为公路绿化年释氧价值(元?a-1);C氧为氧气价格,其值为1000元?t-1;A为乔木绿化面积(hm2);B年为林分净生产力(t?hm-2?a-1),其值同上。净化空气价值计算根据相关研究,当空气中负离子浓度在700cm-3以上时,人体感觉舒适;在1000cm-3以上时,有利于人体健康;在8000cm-3以上时,可以起到治病作用[19]。而道路绿地的空气负离子浓度通常在600cm-3以下[20-21],因此,公路绿化提供负离子的价值可忽略不计。吸收污染物价值的计算公式为:U吸=K二氧化硫×Q二氧化硫×A+K氮氧化物×Q氮氧化物×A+K氟化物×Q氟化物×A。式中,U吸为公路绿化年吸收污染物价值(元?a-1);K二氧化硫、K氮氧化物和K氟化物分别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氟化物的治理费用,其值分别为1.20、0.69和0.63元?kg-1[7];Q二氧化硫、Q氮氧化物和Q氟化物分别为单位面积林分年吸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氟化物的量,其值分别为88.65、6.00和4.65kg?hm-2?a-1[2];A为乔木绿化面积(hm2)。滞尘价值计算公式为U滞=K滞×Q滞×A。式中,U滞为公路绿化年滞尘价值(元?a-1);K滞为降尘清洁费用,其值为0.15元?kg-1[7];Q滞为单位面积林分年滞尘量,其值为10110.33kg?hm-2?a-1[2];A为乔木绿化面积(hm2)。降噪价值计算公式为U降噪=K噪音×A噪音。式中,U降噪为公路绿化年降噪价值(元?a-1);K噪音为降噪费用,其值为13333元?km-1?a-1[7];A噪音为森林面积折合为隔音墙的公里数(km?hm-2),因30m宽的林带与4m高隔音墙的隔音效果近似[22],故可由乔木绿化面积A换算得到A噪音。社会经济效益计算社会经济效益是指公路绿化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提供的服务,主要体现在交通服务方面。其效益包括减少交通设施投入和景观美学价值,其中减少交通设施投入的价值依据替代市场价值法[14]计算,景观美学价值采用当量法[6]计算。1减少交通设施投入的计算道路的中央绿化带可以代替防眩板的作用,减少交通设施的投入,其价值以节省道路中央防眩板建设的费用来计算。计算公式为U减投=S绿化×K防眩板。式中,U减投为公路绿化年减投价值(元?a-1);S绿化为有中央绿化带公路的里程数(km);K防眩板为防眩板造价(元?km-1?a-1)。景观美学价值计算森林提供景观美学的生态服务价值当量为2.08[6],那么,其价值的计算公式为U美学=A×2.08×54×E汇率。式中,U美学为公路绿化年景观美学的价值(元?a-1);A为乔木绿化面积(hm2);E汇率为当年汇率。公路绿化综合效益计算将上述各项效益计算值相加,得到当年江苏省公路绿化的综合效益。投资收益率计算投资收益率为投资净收益与投入成本的比率,以百分数计。

  结果和分析

  2000年至2010年江苏省公路绿化综合效益评估结果2000年至2010年江苏省公路绿化综合效益评估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2000年江苏省公路绿化的综合效益为3.25×108元,随着公路绿化里程的不断增加,全省公路绿化综合效益逐年稳步增长,2010年已高达9.40×108元,是2000年的2.9倍,年均增长10%以上。此外,2000年至2010年间,公路绿化的直接经济效益占综合效益的比例约为20%,生态经济效益在综合效益中的比例约为76%,社会经济效益最低,仅占综合效益的3%~5%。以2010年数据为例,对当年江苏省公路绿化综合效益具体组成进行分析。2010年江苏省每个行政区公路绿化综合效益占全省的比例约为5%~12%,其中,常州最低,为4.63%;南通、盐城和徐州所占比例均在10%以上。按地区分,苏南占32.51%,苏中占23.40%,苏北占44.09%。在2010年江苏省公路绿化的综合效益组成中,社会经济效益的比例最低,为3.51%;生态经济效益的比例(76.06%)最高,占综合效益的3/4以上,是直接经济效益(20.43%)的近4倍。在构成生态经济效益的5项价值类型中,按占生态经济效益的比例由大到小依次排序为:固碳释氧(60.00%)、净化空气(22.80%)、维持生物多样性(6.15%)、涵养水源(5.59%)、保育土壤(5.45%)。另外,公路绿化对减少碳排放也有一定的贡献。以2007年为例,2007年江苏省交通运输及仓储邮政业的终端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为5.5834×106t[23],而当年全省公路绿化固碳量为1.023×105t,约占前者的1.8%。可见公路绿化作为森林碳汇,在减少碳排放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2000年至2002年江苏省公路绿化投资收益分析利用2000年至2002年江苏省公路绿化的投入费用,结合对应年份公路绿化产生的经济效益绘制公路绿化投资收益表,结果见表2。由表2可见:公路绿化产生的综合效益随绿化投入的增加而增加。公路绿化每年产生的木材价值(直接经济效益)远小于当年的绿化投入费用,而当年公路绿化的生态经济效益价值则高于其绿化投入费用,在综合效益中占主要地位。2000年和2001年公路绿化的投资收益率都在100%以上,虽然2002年的综合效益最高,但由于当年的绿化投入明显增加,导致其投资收益率在这3年中最低,但也达到65%以上。

  讨论和结论

  效益评估篇8

  不要使用生僻词汇:如果你喜欢用比较深奥、专业化的但却并不被人熟悉的词汇来加深潜在雇主对你的印象,那么你会增加双方的许多不必要的麻烦,结果反倒对自己不利。即使人力资源主管明白你的意思,他(她)也可能因你的自命不凡而将你的简历弃置一边。

  切忌自负的语气:在封面中向你的潜在雇主表明你是谁,做过什么及你能为公司做何贡献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但切记:没有人会喜欢与一个自我陶醉者共事。所以,在语气中切忌夸大和自以为是。最后,记住一个总原则:确认完成你的简历封面后,人们所感兴趣的是你的简历内容,而非作为作者的你。

  以下是由小编为您整理推荐的资源效益评估师个人简历范文,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

  基本信息

  姓 名:xxx 性 别:男

  婚姻状况:未婚 民 族:汉

  户 籍:河北 年 龄:27

  现所在地:山东 身 高:177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求职意向

  希望岗位:资源效益评估师

  工作年限:5年 职称:无职称

  求职类型:全职 可到职日期:随时

  月薪要求:面议

  工作经历

  xx年3月至今 xx有限公司,担任资源效益评估师。主要工作是:

  1、估算成本,以及预估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能力与经济效益,以评估预定钻井地点的经济可行性;

  2、监控生产效率,以及策划重工程序以提升产量,分析数据,推荐水井地点和增加程序提升产量;

  3、指定井田整修并监督刺激方案,以最大限度提升石油和天然气回收。

  xx年3月xx年7月 xx有限公司,担任资源效益评估师。主要工作是:

  1、指导并检测水井竣工于评鉴、水井测试、水井测量等工作,协助工程师及其他人员解决操作问题;

  2、制定石油和天然气油田钻井计划与产品回收处理计划,维护钻探与运作记录;

  3、与科学、工程、技术人员协商以解决设计、研究和测试问题。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深圳大学

  最高学历:本科

  毕业日期:2009-07

  专 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语言能力

  英语水平:优秀

  国语水平:优秀

  粤语水平:一般

  自我评价


标签:效益评估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