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随笔 > 正文

事理说明文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注意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9-25 16:43:16 分类:随笔 浏览:94


  ■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的要求,说明文阅读的考查势必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关注生态环境、关注科技进程、关注未来发展,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品质、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事理说明文是说明文中比较抽象及较难理解的一种文体,知识点主要涉及:把握说明对象,理清层次结构;指出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延伸探究创新。

  ■

  阅读事理说明文需注意以下方面:

  一、揭开事理说明文的“神秘面纱”

  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是说明文的两大分支。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说明对象、说明目的不同。

  在说明对象上,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可感的事物,看得见、摸得着,如叶圣陶的《苏州园林》,以名扬天下的苏州诸园作为介绍对象,曲径、假山、池沼、花墙等构成了清新淡雅的江南美景,说明对象具体可感。而事理说明文是以不可描画的抽象事理作为说明对象,看不见、摸不着,如:竺可桢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一文,即以沙漠中的奇怪现象及成因作为文章的说明对象,阐释了沙漠里的科学知识,事理抽象,无从勾勒其色彩、形态。

  在说明目的上,事物说明文意在通过对具体可感事物的形状、性质、用途等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该事物,着重解决“事物是什么”的问题。如布丰的《松鼠》,文章从松鼠漂亮可爱的外貌,说到它驯良乖巧的性格,进而介绍它的生育特点、皮毛用途,意在使读者对这种可爱的小动物有一个清楚的了解。而事理说明文旨在诠释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分析因果关系,揭示变化规律,着重解决“事理为什么”的问题。如吕叔湘的《人类的语言》一文,就从人类语言的特点、意义、用声音作为传播手段的原因等角度,对语言这一抽象、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深入浅出的介绍说明,意在让人们了解语言的内在演变事理。

  二、抓住事理说明文的“关键核心”

  事理说明文着重阐释说明对象的事理成因、性质特点、相关联系等,作者组合各说明内容之间关系的逻辑方法便成了文章的重点。阅读中,我们要清晰地辨明文章介绍了什么科学事理或科技知识、采用何种说明顺序、安排何种说明结构、运用怎样的说明方式、体现了哪些科学人文精神。

  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关键环节就是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深奥抽象的事理依靠缜密的逻辑推理维系着,因而,在阅读事理说明文时我们要抓住文章的“关键核心”――说明顺序。事理说明文以逻辑顺序为主,主要体现为:从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由概括到具体、由特点到用途、由整体到局部等。理清事理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要从抓标志性词语入手,因为以逻辑为序的语段,常会出现“首先”“其次”“再次”等表示逻辑推进顺序的标志性词语,也可以通过概括文章段落的要点、提炼段落说明中心句来理清说明顺序。

  三、把握事理说明文的“阅读节奏”

  近几年中考科技说明文大都以事理说明文为主,说明内容主要涉及新兴科技、前沿科学等,如保护生态、低碳环保、微观科技、宇宙探秘等,大都是同学们知之甚少的知识领域,再加上事理说明文科学严密的文体特点:多用专用术语,逻辑推理严密,平实说明为主,因而文章较为枯燥,给阅读理解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在阅读事理说明文时,我们要:1.仔细阅读文本,抓住说明对象本质,明确说明的主要内容。如《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一文,要明确作者抓住哪些奇怪的光、声现象的本质,用严谨的科学态度,解释了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及其形成原理。2.理清说明顺序,分析推理过程。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文,作者为了说明花红的原因及其色彩变化规律,按照“设疑、解释、总结”的顺序行文,条理非常清晰,同时作者按照严格的逻辑推理从物质基础、物理学原理、生理需要等角度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3.品味说明语言,体会修辞手法的运用。中学生阅读的事理说明文大都是科普类文章,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活泼,如《大自然的语言》一文,多引用俗语等,生动活泼。4.激活科学思维。如中考题常有让学生想象“未来太空生活”“人类特征解码”“畅想生态家园”等探究题。我们要立足文本,根据生活经验和科学实际,进行合理的思维迁移和科学想象,展现神奇的科学图景,通过创新探究题,大力培养自己的科学品质。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向适当的身高进化

  寻 正

  以现在的主流标准来看,多数人都向往“高个子”,不少家长为儿女身高不足担忧。在校园中,经常有个子不高的同学被称戏为“根号二”,即1米多一点,身材高大的同学则更有安全感,也更受异性青睐。但是,当我们用科学方法论证身高的问题时,就会发现普遍的偏见实在是荒谬至极,个子矮的人其实不应当为身高担忧。

  从进化论角度来看,在人类未进化出意识之前,跟其他生物一起在食物链上竞争时,个子高大占据生理优势,因此,古猿人身材向高大发展。这有利于跟其他动物进行体力拼搏时占上风,所以高个子的生理优势是动物性的。当人成为万物之灵时,个子高大不再是优势,我们有一种向个子矮小进化的趋势。

  在充满人类竞争的历史上,高个子占得表面优势,而真实的取胜者往往是矮个子。从生理学上看,高个子跟矮个子对比有绝对力量、短时爆发力、达到范围宽、不易缺水等方面的优势;而矮个子则在拥有相对力量、灵活度、散热、耐力上的优势。高个子基础代谢率更低,对食物能量的利用更有优势,不过,消耗的食物总量却更多。高个子适应北方寒冷的气候,而矮个子则适应南方热带气候。

  矮个子还有明显的更长寿命。如果你接触过百岁老人,你会发现他们都不高。日本冲绳人以长寿闻名于全球,其高龄老人平均身高:男性不到1.60米,女性不到1.45米。在百岁老人中,平均身高男性只有1.48米,女性1.39米。

  美国学者撒马拉斯是研究身高与寿命关系的专家。他认为,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一个系统越大,其维系系统有序性的成本就越高。人的高度决定着人的容量体积,体积越大,这个系统会有越多机会增加破坏性的熵值,越容易最终塌陷――也就是说越容易死亡。

  我们知道,人的生长发育都是由一个受精卵细胞而来的,一个1.83米重达86公斤的人,其体细胞达到100万亿,相对于一个1.52米只有50公斤重的人来说,多出40万亿。个子高的人体细胞要分裂更多次才能达到要求的细胞数量,会显著消耗其DNA(脱氧核糖酸)的末端的端粒,加快衰老过程。同时,这个高个子也有额外40万亿的细胞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增加发生癌变几率,从而导致寿命减少。

  如果可以理性地设计我们的身高,我们应当像撒马拉斯提倡的那样,向矮个子进化。据估计,美国人口在10年间体重平均增加了4.5千克,作为一个后果,在2000年美国航空服务业增加了3.5亿加仑的燃料需求,价值2.75亿美元。撒马拉斯进一步估计,如果人类的身高减少20%,我们可以节约15亿吨的矿物质与塑料、1.3亿吨食物,以及86万亿加仑的清水,整个经济效益达到3万亿美元!

  (选自《百科知识》2011年第6期,有删改)

  1.文章为什么从身材“现在的主流标准”说起?

  2.文章第三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四段中的黑体词“都”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4.结合文章第五、六段的内容,说明高个子为什么会寿命减少?

  5.知识链接:人类学专家称,人类的进化将在未来发生戏剧性变化:到3000年,人类进化达到生理结构的最顶峰,那时人类身高超过2米,拥有超人的身体素质。

  撒马拉斯认为人类向矮个子进化有利于节约资源,而人类专家则预测人类会向高个子进化。请展开你丰富的想象,畅想人类若干年后身高进化的趋势,并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标签:说明事理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