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指南 > 正文

依赖型人格障碍 摘要:依赖型人格障碍的核心是依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9-25 16:39:37 分类:指南 浏览:148


  摘 要:依赖人格障碍的核心是依赖,放弃自我评价反而依赖别人,缺乏自主性等。但这种人格障碍常常为大家所忽视,因此了解此种障碍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及形成原因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依赖;诊断标准;形成原因;治疗

  在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对夫妇晚年得子,十分高兴,把儿子视为掌上明珠,捧在手上怕飞,含在口里怕化,什么事都不让他干,儿子长大以后连基本的生活也不能自理。一天,夫妇要出远门,怕儿子饿死,于是想了一个办法,烙了一张大饼,套在儿子的颈上,告诉他想吃时就咬一口。等他们回到家里时,儿子已经饿死了。原来他只知道吃颈前面的饼,不知道把后面的饼转过来吃。这虽是一则故事,却也隐喻了我们现在生活中一种常见的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

  1 依赖型人格障碍概念

  患有依赖型人格障碍者对亲近和归属有过分的渴求,这种渴求是强迫的、盲目的、非理性的、与真实的感情无关[1]。他们宁愿放弃自己的个人趣味、人生观,让被依赖着的需求取代自己的需求。反过来这种处世方式使得他越来越懒惰、脆弱,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此外由于处处委屈求全,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压抑感,从而压抑了其自身的兴趣与爱好。这些外在的描述并不能成为诊断人格障碍的依据,在临床上主要依据诊断标准进行。

  1.1诊断标准[2](DSM-IV)

  与所有人格障碍一样它开始于早年,并且符合以下五项或更多[3]:

  (1)在没有从他人处得到大量的建议和保证之前,对日常事物不能作出决策;

  (2) 要求或让他人为自己生活的重要方面承担责任;

  (3)因为害怕得不到别人的支持或赞同,对别人的意见难以表示同意;

  (4)难以独立地提出计划或作某些事;

  (5)为了获得别人的培养和支持而过分费劲,甚至甘心做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

  2.临床表现及形成原因

  2.1 临床表现

  2.1.1行为表现

  依赖型人格障碍者行为表现中最明显的特点是缺乏自信。待人他们希望表现出宽宏大量、谦卑,但却让人感到过于小心和顺从。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他们缺乏大多数人都具备的基本技能,在面对成年人的责任时,他们就显得没有主见和被动。

  在与人交往方面,若能够找到一个成熟的可以依赖的伙伴,他们便能发挥能力,做好一个助手,充满热情。在这种合作关系中,他们宁愿屈从、默认对方,从不坚持自己的意见。程度重者甚至因为刻意地迎合别人使他们长期感到身心疲惫,渴求休息和康复,这些精疲力竭的人一醒来,就开始准备第二天的休息。

  2.1.2 情绪体验

  依赖型人格障碍者的情感体验是从温和到胆怯[5]。温和者,表现为热情、驯服和与世无争。胆怯者,则表现得胆小、回避和孤独。王某具有温和的一面也有胆怯的一面。与人为伍时,尽管会受到嘲弄,他始终表现得热情、驯服和与世无争。

  2.1.3 防御机制

  内向投射[4]可以被认为是依赖型人格障碍者的一种倾向,用来预防人际关系中的危机与冲突。通过这种倾向他们发展了对依赖者的绝对忠诚。它不仅是对别人的认同或依赖,而且还是从内心深处希望与别人建立一种牢不可破的人际关系。只要能够加强他们与所依赖者间牢不可破的人际关系,依赖型人格障碍者愿意放弃自己的独立和自由。

  2.2 形成原因

  依赖型人格源于人类发展的早期,生物学因素对人格障碍的形成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6]依赖型人格障碍多有内胚层体型(肥胖、笨重)和外胚层体型(虚弱、瘦小);在气质上一些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在出生时就表现出害怕、孤独和忧郁的气质。

  在环境因素上,父母的过度保护使得孩子需要自己面对环境压力时,无视孩子已经具备的生理心理基础,仍然一味的包办代替等。这些过度的保护造反而剥夺了孩子发展能力的机会,并且养成了孩子依赖性的行为模式。此外有些研究者[4]指出,若早期依赖需求未得到满足,从而导致成年期心理固着于“口唇期”,以至于使一个人的“心理哺乳期”不断延长,甚至有些人处于“终生心理哺乳”状态。

  3.治疗方法

  对于人格障碍的具体的治疗方法对于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方式,并且对于严重的人格障碍患者,治疗效果不显著[3]。但是对于依赖型人格障碍者主要采用心理治疗,治疗重点是阻断或者终止依赖型人格障碍者的自我强化的依赖行为模式。

  3.1 去除依赖习惯

  首先要让患者意识到自己忽略的错误认知和依赖行为模式,明白依赖行为虽能暂时获利但也有弊。此外治疗的重点是要破除这种不良习惯,清查一下患者的行为中哪些是习惯性地依赖别人去做,哪些是自己作决定的。具体的做法可以采用家庭作业记录法,让患者每天作记录,记满一个星期,然后将这些事件按自主意识强、中等、较差分为三等,每周一小结。

  (1)对自主意识强的事件,以后遇到同类情况应坚持自己做。例如某一天按自己的意愿穿鲜艳衣服上班,那么以后就坚持穿鲜艳衣服上班,而不要因为别人的闲话而放弃,直到自己不再喜欢穿这类衣服为止。这些事情虽然很小,但正是改正不良习惯的突破口。

  (2)对自主意识中等的事件,可以提出改进的方法,并在以后的行动中逐步实施。例如,在订工作计划时,听从了朋友的意见,但对这些意见并不欣赏时,便应把自己不欣赏的理由说出来,说给自己的朋友听,尝试表达自己的感受。

  (3)对自主意识较差的事件,个体可以采取诡控制技术逐步强化、提高自主意识。诡控制法是指在别人要求的行为之下增加自我创造的色彩。这类自我创造的次数逐渐增多以后,个体会觉得这样做也会给自己带来快乐。

  3.2 重建自信法。

  在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的成长史中,他们倾向于依赖他人的评价,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在他们的信念中总是相信自己是“无能”和“无助”的,因此治疗时要注重重建患者的自信。

  首先,消除童年不良印迹。依赖型的人缺乏自信,自我意识十分低下,这与童年期的不良教育在心中留下的自卑痕迹有关,因此要消除其不良的思维模式。

  第二步,重建勇气。鼓励患者选做一些略带冒险性的事,每周做一项,例如:独自一人到附近的风景点做短途旅行;独自一人去参加一项娱乐活动或一周规定一天“自主日”,这一日不论什么事情,决不依赖他人。通过做这些事情,可以增加他的勇气,改变事事依赖他人的弱点。

  第三步,家人的肯定及其关爱。家人要鼓励他去承担责任,在他主动去做事时即使出现一些错误,不要直接的责备,要让他去不断的尝试与进步。并且及时的鼓励强化患者的自立行为。(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潘芳. 临床心理学.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100-106

  [2] M.R.Liebowitz,G.J.Tucker 诊断与统计手册:精神障碍.美国精神病学会,1994

  [3] 隋毓秀. 人格障碍理论. 心理咨询师, 2011,10(1):778-792

  [4] 郝伟. 精神病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7-160

  [5] 叶刚, 姚方敏, 付文青, 孔明. 回避型人格障碍大学生的自尊与情感.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5(2):141-145

  [6] 王祖承. 艺术治疗. 上海精神医学. 2006 ,18:104-106


标签:依赖障碍人格患者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