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 > 正文

乡财县管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9-23 19:25:03 分类:科学 浏览:8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入推进和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乡镇财政的管理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在运行过程中暴露出一些矛盾和问题,现行乡镇财政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和农村税费改革后新形势的需要。为加强乡镇财政管理,规范收支行为,防范债务风险,自2003年起,我国各地陆续开展了“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改革。

  一、乡财县管改革的有效探索和取得成效

  (一)实行“乡财县管乡用”后,乡镇财政收支纳入县级财政监督管理,约束了非正常性开支。同时,乡镇借债必须覆行审批手续,乡镇不能随意举债,有效扎住了乡镇新增不良债务的口子,初步遏制了债务的膨胀,为缓解乡镇财政困难创造了条件。一些地方通过清理核实债务、规范债务审批、建立债务台账等手段,锁定旧债,控制债务规模,对乡镇债务实行动态管理,努力防范财政风险。

  (二)通过加强对银行账户、票据使用的管理和建立“非税收入”征缴系统,将“票款同行”、“以票管费”、“收支两条线”等管理落到实处,既从源头上杜绝了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现象的发生,又有效防止了单位截留、坐收坐支以及挪用、转移和隐匿资金等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

  (三)“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后,各地严格控制乡镇财政供给人员,建立健全财政供养人员信息库,并实行动态管理。部分地区乡镇财政供养人员的工资由县财政通过银行直接打入个人工资账户,堵住了乡镇“乱进人”的口子,从根本上控制了乡镇新增财政供给人员,大大减轻了乡镇财政负担。

  (四)乡财县管实施后,各地制定了“乡财县管”业务操作流程和相关管理制度,乡镇编制用款计划、申请拨款等全部通过网络操作,信息化管理,提高了乡镇财政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乡镇总预算会计、单位会计等会计记账,运用财务软件统一核算,规范了会计科目、核算办法,统一了核算口径,有效地确保了会计信息质量,实现了由传统手工记账向电子记账的飞跃。

  二、乡财县管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实行“乡财县管乡用”改革的面比较广,据统计全国已有70%以上的县实施了“乡财县管乡用”改革。但是,一些地方管理方法过于单一,缺乏分类指导,有的地方将县域内所有乡镇都纳入“乡财县管乡用”改革范围,特别是将经济发达、收支规模较大的乡镇列入改革范围,挫伤了乡镇政府增收的积极性,消弱了乡镇财政的调控能力,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镇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二)银行账户设置不合理,资金使用效率不高。“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后,一些地方将乡镇的“收入专户”统一设置在县财政局,而“支出专户”统一设置在乡镇,致使乡镇组织的所有收入都要上划,所有支出都要下拨。由于上划与下拨是跨级次、跨地域进行的,所以资金在途中往返占用时间较长,不利于财政资金的及时、高效使用。如果再遇到资金运行不流畅,工作效率不高,将会使乡财县管改革大打折扣,容易滋生一些意见和矛盾。

  (三)实施“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后,乡镇拨付资金必须在“预算控制指标、指标控制计划、计划控制拨款”的规则下操作,乡镇政府及单位支出应由指标和计划控制,明确支出科目、支出用途等,并遵循规范的资金拨付程序。但一些地方资金实际使用的科目、用途与拨付申请不一致,致使单位部分支出超预算列支,甚至违规列支,财政难以掌控,影响预算的执行效果。

  (四)“乡财县管乡用”改革需要建立有效的工作平台,设计相应软件,实行网络化管理。但一些地方应用软件的使用不统一,有的省内各市(县)都不一样。自主设计软件虽然适用性较强,但有的也存在片面性,有的过于简单。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有些地方程序设计简单、操作不便,少数地方乡财县管只是流于形式,数据资料的传递没有通过网络操作,仍然采用手工传递,财政所结算会计经常往返于县乡之间,这不仅增加了费用,也影响了工作效率。

  三、完善乡财县管的建议

  (一)乡财县管改革作为乡镇财政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涉及到县乡财政间管理关系的调整,但不能违背改革的初衷,不能消弱乡镇财政的职能。乡镇预算的编制权应在乡镇,主体是乡镇人民政府,县财政不能越位,县财政的工作重点是制定切合实际的预算编制指导意见,加强乡镇预算编制的审核。“会计核算”作为乡镇财政体系一部分,属乡镇财政的事权,应由乡镇财政所操作,不应上收到县级财政部门记账。

  (二)一是将“金财工程”延伸到乡镇,使乡镇财政业务在统一的工作平台上操作,统一软件设计,规范业务流程,提高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水平。二是科学设计乡财县管软件,应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设计操作性强、适用性强的财务软件,要不断完善操作程序,乡镇根据“用款计划”申请拨款后,减少了单位预算支出指标,但可派生出乡镇的“用款指标”,以便乡镇支付款项时使用,避免因支付项目与申请指标不一致,造成支出难以控制现象的发生。

  (三)笔者认为选择何种财政管理方式,要综合考虑财政收支规模、财力保障状况等,不能搞“一刀切”。目前,我国乡镇财政正在全面推行“乡财县管乡用”改革,一些地方改革面已达到100%。但本人认为,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是必然趋势,不可强行一律,对收支规模较大,财政保障能力强的乡镇,不宜采有“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方式,而应采取“乡镇国库集中收付”等其他管理方式,加强预算管理,规范收支行为,强化财政监督。

  (四)一是加强与金融部门的业务联系和配合,确保财政资金上下畅通、快捷方便;二是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夯实财政改革基础。除现有的会计法规外,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包括会计岗位责任制、业务操作规程、资产管理、会计档案及会计软件的保管等;三是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业务的培训。特别是对乡财县管实施以来,仍然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并制定解决方案,以适应财政建设和管理的需要;四是加强乡镇财政队伍建设。乡镇财政干部工作在基层第一线,条件差、待遇低,相关部门要主动关心和爱护他们,特别是人员身份问题。


标签:乡镇财政改革管理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