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妙招 > 正文

残疾人无障碍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残疾人最多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9-20 12:57:49 分类:妙招 浏览:90


  【摘 要】我国是世界上残疾人最多的国家,残疾人总数超过八千万。残疾人这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应该享受全方位的社会福利,其中针对残疾人专项保障中的环境保障要求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方便残疾人生活便利的无障碍环境。文章将介绍无障碍环境在我国的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对比其他国家和地区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的经验,最后提出对于完善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残疾人;无障碍环境

  一、无障碍环境的概念

  无障碍环境是指为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孕妇、伤病人、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的通行安全和使用便利,在道路、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和居住区等建设工程中配套建设的服务设施、一般来说,无障碍环境包括物质无障碍环境和信息与交流无障碍环境两部分。物质无障碍环境主要是指无障碍设施建设,其中包括城市道路、公共建筑物和居住区的规划与设计、建设工程中的配套服务设施等;信息与交流无障碍环境主要是指那些有听力障碍或言语表达困难或视力残疾者能通过公共传媒获得信息,进行交流。

  二、我国残疾人无障碍环境的现状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残疾人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我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无障碍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为残疾人在康复、享受教育、劳动就业、平等享受文化生活、社会保障等方面提供了法律依据。《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对无障碍设施建设、无障碍信息交流、无障碍社区服务和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具体明确的规定。通过法律的保障和规范的推广,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经过这十多年的努力,我国无障碍设施建设在起步晚、起点低的情况下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这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实行,从制度上赋予了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的权利,对无障碍环境建设在技术上做出了强制性的规定,真正使得建设无障碍环境落到了实处。

  中国残联曾经组织展开“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市”的创建活动,并确定了北京、天津、上海、大连、青岛、南京、杭州、厦门、广州、西安、苏州、秦皇岛等12个城市为首批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区)创建城市。创建城市在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方面、建筑物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方面,居住小区和居住建筑无障碍设施建设与改造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另外,各创建城市注重开拓创新,建设了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无障碍设施。如南京、苏州的盲人植物园,大连的野生动物园,西安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北京西城区银龄中心,青岛市的环海步行道,秦皇岛的市区道路无障碍设施等。但是,由于历史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当前我国无障碍设施建设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总体需求,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情况相比,我国的无障碍设施建设还较为落后,还有较大差距。

  三、我国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社会意识欠缺

  无障碍环境不会影响城市经济发展、城市景观的形成,甚至会导致城市建设造价增加。正因如此,城市各级领导、设计部门、建设部门还没有形成建设无障碍环境的意识,在城市的相关建设中忽略无障碍设施的建设。这种状况在中小城市更为严重。另外一方面,社会大众对于无障碍设施的保护意识非常欠缺,已经建成的无障碍设施经常会被侵占,更严重的是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侵占了这种特殊设施。

  (二)无障碍设施建设缺少体制保障

  由于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无障碍设施的建设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这样的设施很多不符合残疾人使用的要求,并没有方便残疾人的生活,反而会给他们带来不便。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还是没有体制确保无障碍设施设计标准化要求的落实。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以及其他相关规划设计的审批、工程施工验收的监督检查中,对无障碍设计的监管缺乏力度。对于已建设的且符合规范的无障碍设施存在普遍的被侵占和损坏的情况,有的无障碍设施另作他用或停用现象也比较普遍,管理跟不上就造成了政府花钱做形象却不能真正服务于大众的局面。

  (三)无障碍设施设计缺乏系统化

  在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对于地面、出入口的关注较多,但对于电梯、扶手、厕所、房间、柜台等涉及较少;无障碍设施在城市道路和公共空间覆盖面较广,但是城市公共建筑以及居住建筑中还十分欠缺。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中也容易忽略细节,比如公交车站的语音系统、过街人行红绿灯的语音系统。目前我国残疾人无障碍环境设施建设分散孤立,不方便残疾人使用,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还没有形成体系。

  (四)无障碍科研和教育不足

  在加强无障碍设施的研究方面,要深入细致的研究各种类型的残疾人对无障碍设施的要求。无障碍设施标准规范制定的依据应该包括设施的类型、设施的分布、设施的材质以及设施的尺度等方面。另外在教育工作方面,其主要目的是转变设计观念。而我们国家现有的高等教育对这一领域的课程设计和理念渗透式比较薄弱的,相关专业如城市设计类的课程涉及较少。

  (五)无障碍立法不健全

  我国至今尚未形成关于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的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现有的法律和行政法规比较空洞,《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虽然规定了很多设计标准和法律责任,但是还显得不那么尽善尽美。因而现有的无障碍立法体系无法满足残疾人的发展需要。

  四、国外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经验

  (一)美国:让残疾人和健全人平等生活

  美国最初在50年代末为了方便残疾军人就业不受限制提出无障碍设施建设,是世界上残疾人事业开展较早的国家之一。到现在经过80多年的演变,美国残疾人事业的重点从最初的以提供福利为主转变为在日常生活、经济和社会等各个方面为残疾人创造与健全人享有同等机会的条件,为美国残疾人创造真正的无障碍社会。另外,美国认识到,政府的最终目标是帮助残疾人由依赖别人生活开始向独立生活方面发展,可以在无需政府干预的情况下,做任何事情。国家和社会有责任预防残疾的发生,有责任帮助残疾人回归社会主流,如今这已成为全球共识。如今在美国,由于各类残疾人专用设施十分齐全,残疾人在日常起居和出行方面几乎与健全人无异。

  (二)日本:健全的无障碍立法体系和系统化的无障碍设施

  从1994年开始,日本就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来对建筑等其他设施的设计进行约束,这对无障碍设计的实行具有相当大的推进作用。如,日本的大限府于1993年制定了《无障碍规定(蓝皮书)》。目前已有7个县(相当中国的省)制定了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法规,且每五年便会对法律与规范进行调整、不断完善。在2006年,日本通过了关于无障碍设计的法律法规,对建筑与交通的设计进行了硬性规定。这个法规使设计上升至政府层面,使全国的无障碍设计都能够保持统一且较高的水准。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日本的无障碍设施非常系统。如东京、横滨等城市在住宅、道路交通、公用设施等方面的无障碍设计,考虑周到、建设也趋于完备。日本福冈市的地铁则以设计良好的视觉引导系统而闻名,无论使用哪种语言,乘客都能通过图形化的信息符号,最快地找到自己要去的方向。这些设计让人人平等地享受信息交流与社会资源,无障碍设计让人们真实地感受到了平等与自尊。

  (三)台湾:民间组织无障碍协会对无障碍环境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

  台湾注重创造方便于残疾人生活的环境,民间成立了台湾无障碍协会。目前,台湾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已经发展得十分成熟。它的发展口号是“有爱无碍,平等自在”。台湾无障碍协会在社会上举办过许多富有教育及创意的多元化活动。包括身心障碍广播班、手工艺术班、计算机班、万人路跑、就业博览会、研讨会、障碍者走秀、身心障碍艺术展、无障碍设施检测等。民间组织为政府出决策方案,无障碍工作与法制联系紧密。民间协会帮助政府制定无障碍环境建设实施办法及政策,参与无障碍检查小组,积极组织全社会大检查工作。协会监督政府执行政策,处罚力度强。

  五、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解决措施

  (一)树立全新的“无障碍”公众理念

  物质环境保障仅仅提供物质上的无障碍,首要目标是要实现残疾人生存、生活的无障碍,但是只有在人文环境上树立全新的“无障碍”公众理念,才能真正帮助残疾人融入社会、创造价值。人文环境无障碍的实现需要物质无障碍提供支持。当无障碍设施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必然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公众对于无障碍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人文无障碍意识的形成。随着无障碍相关知识得到宣传和普及,爱护无障碍设施便成为人们自觉遵守的社会公德,物质环境保障的发展才能得到保证,使残 疾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感受到社会的帮扶与支持。

  (二)加强法律体系建设

  物质环境保障所需要的法律体系应该是立体的、多层次的,这些法律规定的制定,应加强对残联及残疾人的开放程度,使残疾人有条件亲身参与到法规的制定,充分反映其生活需要及自身利益。在现有法律的基础上,应统一制定无障碍法律法规,明确各级政府的管理主体地位,并成立专门的物质环境保障机构负责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改造、维护和管理工作;一旦发现设施保护不力,残疾人权益受损等问题,可以依据法规,采取罚款、重新建设、修缮复原等惩罚措施。

  (三)建立财政保障机制

  无障碍设施作为公共物品,其财政投入主体应为各级政府。政府的财政预算应在进行市区改造、新道路及新公共建筑建设的过程中,都充分考虑无障碍设施的配套建设规划及其经费。建设部门内新形成的物质环境保障机构应负责财政预算的测算与控制,并监管财政经费的使用情况;建立稳定的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的经费保障机制,以公共财政投入推动残疾人物质环境保障的发展,从而切实保障残疾人权利。

  (四)完善管理运行机制

  法律体系和财政机制的建立仅仅是残疾人物质环境保障的第一步,良好的制度要发挥应有作用,离不开形式完善、内容具体的管理运行机制的确立。一方面,物质环境无障碍建设涉及到多个部门,需要政府在确定责任主体的前提下统一协调,其他各部门密切配合、分工落实,才能形成强大的保障合力。另一方面,残疾人作为使用者群体,应该创造条件让他们参与到规划设计、论证评估、监督管理等多个环节,以提高物质环境无障碍建设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五)加强科研建设及人才培养

  物质环境保障的实现对专业性教育研究的深入开展具有强烈需求。要使无障碍设计得以不断完善,不仅有赖于政府的全力支持,更需要社会加大力度投入到相关领域的教育科研之中。政府应重视无障碍产品研发的重要作用,将其列入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规划并明确无障碍产品的研发生产目标;对参与研发工作的高校、科研机构给予专项资金扶持。另外,还要支持无障碍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要通过专业机构对无障碍建设的在岗人员展开系统化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专业知识,熟练操作无障碍设施,还要引导有关院校机构的专家学者从事无障碍课题研究,培养专业人才,增加人才储备,为物质环境无障碍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 吴蕴臻.论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建设现状与对策[J].江苏科技信息.2008(9):34-36.

  [2] 闫蕊.美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J].社会保障研究,2007(6).

  [3] 周沛.社会福利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标签:障碍建设设施环境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