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妙招 > 正文

建筑陶瓷 摘要本文分析了建筑陶瓷固有的美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9-19 13:28:36 分类:妙招 浏览:113


  摘要 本文分析了建筑陶瓷固有的美观、耐用等特点,特别是新一代建筑陶瓷所衍生出来的新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在发展中所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在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 建筑陶瓷,特性,发展

  1前 言

  建筑卫生陶瓷主要包括瓷质地砖以及卫生洁具等。据报道,进入21世纪后,我国装饰装修行业的年增长速度达20%[1]。而瓷砖以及卫生洁具占装修材料资金投入的20%以上。由此可见,建筑卫生陶瓷行业的发展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

  陶瓷行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然而建筑陶瓷行业则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发展起来的,虽然传统的陶瓷工艺为该行业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但时代的发展也向建筑陶瓷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筑陶瓷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寻求自己的发展方向。早期的建筑陶瓷除保持了陶瓷固有的美观、高雅的特点外,还加入了耐用、抗冲击等功能,以达到由纯粹的装饰材料到功能材料的转变。近年,由于装饰行业的过热发展带来了装修材料的滥用,引发了关注人类身体健康及生态平衡等课题的讨论,“绿色环保”成为建筑陶瓷的发展主题。与此同时,人们对建筑陶瓷的外观及功能方面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筑陶瓷应具备怎样的特性以及它们所面临的问题主导着行业发展的方向。

  2建筑陶瓷的固有特性

  外型美观、性能优越是建筑陶瓷的固有特性,但时代的发展对建筑陶瓷的这些特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2.1 外型美观

  美观是陶瓷最大的优势,是人们选用陶瓷作为室内装修材料的原始目的之一。美观的陶瓷除了能起到点缀家居,营造气氛的作用以外,选用高档次的陶瓷制品更能提高空间的品位以及彰显使用者的地位。

  目前陶瓷种类繁多、外观新颖,陶瓷装饰图案多样化,仿木纹、仿皮革、仿天然石材、仿织物、仿竹、仿金属等图案砖均受到人们的青睐[2]。旧有的平面花纹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要求,具有凹凸纹理的瓷砖不仅可以从质感上模拟石材、金属等天然材料,而且打破了以往二维空间的局限,为设计师带来了更广阔的设计空间。陶瓷的装饰工艺也日新月异,除了传统的釉面及色彩装饰外,金属化装饰、复合装饰、胶辊印花、喷墨印刷、花纸、雕花及刻花等工艺引领着建筑陶瓷的发展。其中金属釉面砖凭借其独特的装饰效果迅速流行,成为釉面砖的新宠,也使得建筑陶瓷在一些设计前卫的空间中得以应用,进一步拓宽了建筑陶瓷的使用领域。

  就外观而言,国内陶瓷总体上缺乏创意还是最大的缺点。由于我国陶瓷企业众多,但又以中小型企业为主,激烈的竞争导致了他们相互模仿,以致陶瓷企业之间无法形成一种良好的自主创新的氛围,产品众多,外观上却大同小异。参照国际上著名的陶瓷企业,它们都非常注重创新,确立自己的品牌,与企业文化以及地区文化结合形成特有的设计风格,才能使企业做大、做强,使中国陶瓷真正做到百家争鸣、大放异彩。树立个性品牌,是建筑陶瓷今后发展的必然之路。

  2.2 性能优越

  建筑陶瓷作为主要针对室内装修的材料,优越的性能是必不可少的。传统建筑陶瓷的主要性能有如下几点:

  2.2.1抗冲击性能

  最早期的瓷砖主要应用在浴室,后来拓展到厅、房,如今又有应用到室外及公共空间的趋势,这就对陶瓷砖的强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改进工艺、完善配方,是今后建筑陶瓷抗冲击研究的重点。

  2.2.2防水性

  防水性是陶瓷的根本要求。最初陶瓷制品应用在浴室或者卫生间,如果没有良好的防水性很容易导致变色,陶瓷内的水份长期不能排除会影响陶瓷砖的质量。目前部分陶瓷企业的防水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要确保产品性能,最迫切的应该是建立行业标准,规范企业生产。

  2.2.3防污性

  陶瓷砖必须具备良好的防污性能,其中又以表面存在微小气孔的抛光砖对防污性的要求最为突出。进行防污的主要手段是在砖体表面形成保护层。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表面的覆盖材料已达到了纳米级,可以完全填补砖面的气孔和微裂纹,保证抛光砖具有顶级的防污性,使得建筑陶瓷的防污性有望整体上进一步提高。

  3建筑陶瓷的新特性及其发展

  随着行业的发展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建筑陶瓷有了新的发展方向:

  3.1 抗菌性

  长久以来,人们在进行装修时都只关注美观性,致使装修材料的其它方面遭到忽略,一些劣质的装修材料对居住者的健康有非常大的危害。抗菌陶瓷便应运而生,也成为今后建筑陶瓷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抗菌陶瓷就是针对抑菌、杀菌等方面而研发的陶瓷。抗菌陶瓷大致可以分两类,一类是含银、铜等金属离子的无机化合物,另一类是含光催化半导体化合物,如TiO2、ZnO等[3],其中又以载银抗菌陶瓷的杀菌效果最为显著。不同种类的载银抗菌陶瓷在抗菌能力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主要体现在银离子与其载体的结合方式。目前较为常见的是采用离子交换的形式进行银离子的引入,银离子以电价平衡的形式与材料结合在一起,容易流失,抗菌持久性较差。苏达根、曹德光等人所研发的化学键合材料则是把银离子通过化学键与材料进行结合,可使抗菌持久性能大大提高,为抗菌陶瓷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方向[4]。

  3.2 无放射性

  近年来,由装修材料引发的疾病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就建筑陶瓷而言,部分产品采用了天然石材作为原材料,因而具有放射性。建筑装饰材料放射性超标,直接影响消费者特别是儿童、老人和孕妇的身体健康,使人体免疫系统受损害,并诱发类似白血病等疾病。建筑陶瓷作为最接近人们生活的材料,无放射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建筑陶瓷的放射性主要来源于其原料,因此今后在原材料的选取以及生产工艺的发展方面将成为解决该问题的关键[5]。

  3.3 抗噪性

  随着城市面积的扩大,城市人口密度的提高,居住环境的噪音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吸音除噪材料以陶粒为代表,陶粒是利用工业废渣、废料或废弃的矿物废料、劣质页岩为原料,掺加少量粘结剂、附加剂、添加剂等,经过混合、成球、高温烧结等传统工艺过程而制成的人造轻骨料。具有容重轻、强度高、导热性低、耐火度高、保温防冻、抗腐蚀、抗冲击、抗震、耐磨、无放射性等特点。如今陶粒已经陆续应用到地铁等高噪音场所,并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6]。

  3.4 低生产污染

  长期以来,人们都只关注陶瓷的使用过程,但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建筑陶瓷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带来的污染问题将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建筑陶瓷生产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消耗大量粘土,原材料含有放射性。

  (2) 烧成温度高,能耗较大。

  (3) 废料难以回收。

  (4) 噪音大、粉尘多。

  针对建筑陶瓷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环保的角度出发,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

  1) 减少抛光砖、超白砖的生产规模:因为抛光砖对粘土成分的要求很高,Fe2O3以及TiO2含量总和要求小于2%;超白砖则要求更高,且由于大部分是500mm×500mm以上的大规格砖,为了保证强度,厚度要求在10mm~20mm之间,对粘土的需求进一步增加,造成粘土矿的大量开采,破坏环境资源。另外超白砖在生产过程要求加入以锆英石为原料的增白剂,锆英石含有放射性,有损人体健康。另外,抛光砖还存在生产能耗大的缺点,仅一条抛光线(型号KPX800)的装机容量就达715kW,生产抛光砖的电耗高达5.8~8.5kW?h/m2,是所有陶瓷砖产品中最高的。抛光砖生产过程中,经污水处理后回收的固体物为瓷粉、磨料屑和磨料粘结剂,成分杂,很难回用。此外,生产过程中噪音大、粉尘大也是抛光砖生产的缺点,所以必须压缩其生产规模。

  2) 加大釉面砖、超薄砖、挤压砖、马赛克的生产规模:釉面砖对粘土成分的要求较低,生产噪音以及粉尘等也比抛光砖少得多,其装饰效果多样,因此在减少抛光砖生产规模的同时,可以扩大釉面砖的生产作为补偿。超薄砖作为一种新产品,今后会占有越来越多的市场,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其厚度最小可以达到3mm,能够极大地节省粘土用量,保护环境资源。挤压砖则有着耗能少、噪音低等特点。而原材料要求低,劳动密集型的小规模生产则成为了马赛克产业发展的环保有利因素[7]。

  3) 要采取适当的手段对生产中产生的废物进行回收处理,大力研究对生产产生的废物进行再生的工艺,合理购买设备。如针对废水余热加以利用、对废渣进行有用物质提取等。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另一方面能变废为宝,增加企业效益[8]。

  4结 语

  (1) 外型美观、款式多样是建筑陶瓷的一贯优点,随着花纹、釉料等工艺的不断创新,建筑陶瓷将大放异彩。但同时也要注意树立个性品牌,避免抄袭。

  (2) 抗冲击、防水、防污是建筑陶瓷作为室内装修材料必须具备的特性,科技的发展使得这些性能越来越优越,也必将使建筑陶瓷行业越来越规范。

  (3) 随着室内装修行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陶瓷的抗菌性、无放射性、抗噪性等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技术的发展以及新材料的出现给这些特性带来了突破,使得绿色装修材料真正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保障了人们的健康。

  (4) 建筑陶瓷的低生产污染性不容忽视,必须减少抛光砖、超白砖的生产规模,加大釉面砖、超薄砖、挤压砖、马赛克的生产规模。同时利用合理的废物处理工艺,变废为宝,增加企业效益。

  参考文献

  1 陆小宝,邓伟强.广东陶瓷产业的发展战略研究[J]. 珠江经济,2006,6:35~43

  2 俞康泰,刘儒平. 建筑陶瓷装饰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陶瓷学报,2006,27(3):113~117

  3 邝钜炽,张军.载银抗菌陶瓷材料[J].佛山陶瓷,2001,5:8~11

  4 曹德光,苏达根,杨占印,宋国胜. 偏高岭石的微观结构与键合反应能力[J]. 矿物学报,2004,24 (4):366~372

  5 韩丽华,杨文鹤.建材陶瓷中的放射性危害与防护[J].环境保护科学,2005,31(6):68~69

  6 高镇清,蔡小兰. 建筑陶瓷工业的发展趋势浅析[J].中国陶瓷工业,2005,12(1):50~51

  7 杨洪儒. 从绿色角度看建筑卫生陶瓷产品的发展趋势[J].陶瓷,2006,9:5~6、10

  8 苏达根,钟明峰. 材料生态设计[M].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


标签:陶瓷建筑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