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妙招 > 正文

明器 【明器】的意思,拼音,读音等)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9-16 21:13:56 分类:妙招 浏览:58


  【明器】的意思,拼音,读音

  明器

  繁体

  明器

  拼音

  míng qì

  怎么读

  【明器】的意思和解释

  【明器】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古代陪葬的物品。古代有陪葬的习惯,每以器皿用具葬于墓室,以为死者来生之用。《仪礼.既夕礼》:「陈明器于乘车之西。」汉.郑玄.注:「明器,藏器也。」《列子.杨朱》:「相捐之道,非唯不相哀也,不含珠玉,不服文锦,不陈牺牲,不设明器也。」明德之器、神明之器。《左传.昭公十五年》:「诸侯之封也,皆受明器于王室,以镇抚其社稷,故能荐彝器于王。」

  【明器】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明器是为鬼神特设的器皿,用以伴葬。〔礼记·檀弓下〕说:「孔子谓:为明器者,知丧道矣!备物而不可用也。哀哉!死者而用生者之器也。不殆于用殉乎哉!」是孔子称道夏代始制明器,懂得办丧事的道理,为死者备办器物,表示事死如事生,但所做的器物并不是实用的,表示死者异于生者。孔子再进而批评殷代用祭器的错误,因用生人实用的物品,犹如用生人殉葬,太过残忍,这反而是可悲的。下文又说:「其曰明器,神明之也,涂车、刍灵,自古有之,明器之道也。」孔子的意思是说,用刍灵,只略似人形,倒还是好的;但用木偶做的人形,即为俑,则是和人几乎无别,便是不仁了。这段文字是说孔子赞成古代用明器殉葬,反对周代用俑。「神明之」,指以神明之道待死者,而死者异于生人,所以用泥塑的车子,草扎的人形,是自古已有的,是备物而不可用,只表示生人的心意而已,周末寄寓人形于木,有机发而能跳跃的俑,孔子斥为不仁。〔孟子·梁惠王上〕引述孔子的话「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檀弓〕又载:「孔子曰:之死而致死之,不仁而不可为也,之死而致生之,不知而不可为也。是故竹不成用,瓦不成味,木不成斲,琴瑟张而不平,笙竽备而不和,有钟磬而无簨虞,其曰明器,神明之也。」其意认为以礼送死,若认定死了就无知觉,则太缺乏爱心;反之,若认定有知觉,又太缺乏理智。因此要送死者器物,就要在情感和理智之间择中庸之道,如陪葬的竹器没藤缘,并不能使用;泥盆没烧过,不能盛汤水;钟磬没有木架,自然不能敲等等,由此可知称为明器,是因把死者当作神明来事奉,重在象徵的意义。

  夏代始制明器,殷代却用祭器,〔檀弓〕又载:「宋襄公葬其夫人,醯醢百瓮。曾子曰:既曰明器,而又实之。」是说曾子以为既是不堪使用的明器,便不当填以实物。宋襄公为殷人后代,沿用殷代旧礼,所以用祭器而不用明器,曾子仍然认为不恰当。

  --作者:陈章锡

  【明器】的意思和解释介绍完毕


标签:孔子死者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