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 > 正文

公考热 摘要:近年来,我国公务员考试呈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8-04 10:32:29 分类:科学 浏览:90


  摘 要:近年来,我国公务员考试呈现越来越热的趋势,被社会认为是超过高考和考研的“中国第一考”。如今作为许多人的一种就业选择,公务员已当之无愧地成为社会上一个最大的就业热门。公考热的现象反应出我国公务员制度的不断完善,为国选材的竞争性、公平性不断增强。本文针对公考热这一当今社会的热点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影响以及作用。肯定了国家的这一英明决策。

  关键词:公务员;公务员考试热;原因;影响

  中图分类号:G42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1-0000-02

  公务员,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同时公务员这一职业也是人们争相追逐的一个热门职业,“铁饭碗”和高福利是人们赋予它的代名词,所以导致了近年来的公务员考试热。

  一、公务员考试现状

  据有关统计表明,以国家和中央公务员录取为例,国考录取人数11年来增加了近3倍,但报名人数增长更是惊人,11年时间从3万余人到141万人,增加了42倍。

  今年“国考”招录比率仅为1.15%,考录比达到87比1。而高考的录取率已增加到72.3%。2001年,“国考”招录比率是13.7%,高考的录取率则是59%。

  2001年,公务员考试开始网上报名,报考国家公务员逐年升温。据有关资料统计,11年来招考人数发现,“国考”报名人数增长速度非常惊人,11年时间增加了42倍。2001年仅有3万余人报考,到2012年高达141万人。

  而“国考”录取人数11年来只增加了近3 倍,2001年录取4500人,2012年为1.6万余人。

  报考公务员人数猛增是在2003年以后开始的,2002年报名人数为6万余人,2003年则猛增到12万余人。此后一路突飞猛进,呈每年递增几十万人的趋势。

  据介绍,从1994年进行第一届正式的公务员考试至2000年,报名的总人数才4万多人。

  零点集团一项“中国青年生活方式及消费调查”显示,公务员已经成为当下青年的首选职业,76.4%的受访者希望到企事业、党政群机关就业。

  二、公务员考试热的原因

  自1994年6月7日至今,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已经运行18年,据统计,已经有超过百万人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走上公务员职业之路。每年一到国家公务员考试考试时期,就会出现考生热情高涨的情形,并且报考情况持续呈“发烧”的状况。究竟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这种状况?为此,笔者阅读了大量专家评论、新闻报道,并且通过近年来的一些观察,对造成考公热的原因作出了以下的一些分析。

  (一)就业形势严峻使公务员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

  随着高校的扩招,每年日益增多的应届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2002年以后报考公务员人数急剧增多,录取比例也急剧上升、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从2002年以后高校扩招之后,新毕业的大学生是在成倍地往上翻,每年的增加量在几十万。目前我国高校在校生大约是2500万左右,这样大的供给量使得就业的形势非常严峻。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大学生把考公务员作为除了考研究生、出国留学、挤招聘会外的另一条择业出路。

  (二)公务员这个职业本身具有吸引力

  福利好是吸引很多人报考公务员的重要原因,公务员收入在社会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稳定的加薪频率、带薪假期、医疗、住房补贴,一年拿13个月的薪水等都成为公务员这一职业的诱人因素。另外公务员职业非常稳定。据统计年的8年里,我国辞退的公务员人数不足2万人。按照全国近500万公务员计算,公务员年辞退率约0.05%。粗略估算,公务员的流动率在1.25%左右,这个数字远低于其他行业。因此公务员成为大学生眼中的“香饽饽”。除了“铁饭碗”的诱惑,还有“铁保障”的诱惑,其工资福利、医疗、退休养老等通常都有着较为完备的保障体系。福利好、工作稳定、保障高的公务员职业因此而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三)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

  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公务员制度发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始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隋朝。隋炀帝于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开设进士科,用考试的方法选拔中央或地方官员,这是科举制度的开始。到清朝光绪31年(公元1905年)正式废除科举,科举制度在中国存在了整整1300年。科举制度为社会各阶层的优秀知识分子登上政治舞台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对维护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孙中山先生认为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西方人也倍加赞赏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学而优则仕”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真实写照。这种传统观念到现在仍然根深蒂固,考生希望通过公务员考试实现自己治国安邦的理想抱负,发挥个人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四)国家渴望人才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的工作重心早已从阶级斗争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百废待兴,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方兴未艾,社会和国家求贤若渴,渴望人才,需要各方面人才积极投身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大潮当中。为了公平起见,选拔出有真才实学的人,优化干部结构,保证干部素质,各地在公务员考试录用实践中,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逐渐打破身份、地域的界限,不拘一格选人才,人们形象地将之称为“玻璃房子里的竞争”。随着公务员招考在制度上的完善,越来越多的考生认可公务员招考的“公开,公平,公正”性,这让报考者信心大增。大家都在一个起跑线上,只要你能够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你就能够脱颖而出。这种逐步透明化的考试制度吸引了大量的报考者。

  (五)家庭因素

  考生的家人、亲戚和朋友希望他们参加公务员考试。因为他们知道,参加公务员考试需要投入的物质成本很小,只要交上为数不多的报名费,上个公考辅导班,或者买来一些公考的参考资料,再复习上一段时间即可。但是一旦考上了公务员,就可以马上跳入龙门,改变命运。各方面的好处就会随之而来,而自己由于和考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会跟着沾光。考生的家人和亲戚会以他为荣,不仅不用为他的衣食住行发愁,而且在外人面前脸上也有光,把这当成是光宗耀祖的事情;考生的朋友也会因为自己的朋友成了公务员而高兴,有一个公务员的朋友,自己的社会价值也无形当中提高了。所以考生的家人、亲戚和朋友会大力支持他们去考公务员。

  (六)受“官本位”思想的影响

  有很多应试者并不认为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具有奉献精神,必须勤政廉政,他们把公务员看成权利和地位的象征,看成积累社会资本的砝码。在公务员报考中有一种现象值得深思,各类岗位的报名人数冷热不均。2008年公务员招考最热的一个职位报名人数高达3574人,2009年这个记录已被打破,职位竞争比最高4000:1,在2008年的公务员报考中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偏远地区如广西百色、宁夏、内蒙、新疆等地有近60个职位无人报考,偏远地区的气象、水利、地震、农业等部门的职位一直少有人问津。在公务员开考以来,这种现象已经存在多年。

  以上各点原因说明公考热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文化以及传统意识等方面的原因。

  三、公务员考试热现象带来的影响

  (一) 积极方面

  第一,表明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社会公平。人们在政治上可以充分享有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对于中国普通公民来说,通过公务员考试获得了知识,能力和管理国家的资格。

  第二,有利于政府机构选拔优秀人才,这种竞争激烈的考试,为社会通向国家行政机关打开了一扇大门,为选拔优秀人才创造了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环境,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平正义,选拔优秀人才治国安邦。

  (二) 消极方面

  第一, 导致“官本位”思想的蔓延。中国自古以来,“学而优则仕”这一思想就在不少人的观念中根深蒂固,随着公考热的兴起,更加使这一观念深入人心,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二, 容易造成人才浪费。很多公务员的岗位低学历者就可以胜任,但是在激烈的公考环境下通常都是高学历者胜出居多,这样使得很多人盲目追求高学历;同时,过度的公考热抢夺了其他行业的人才来源,导致一些行业缺乏高学历、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造成人才浪费,不利于整个行业的长期发展。

  四、 总结

  虽然有些人带着投机心理来参加公务员考试,但是大部分考生还是本着报效祖国,实现人生价值、使个人价值和祖国利益相结合的目的来参加考试的。公务员考试热的现象也会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但是总的来说是利大于弊,通过公务员考试,可以为国家选拔优秀领导干部,有利于保证公务员素质,国家和社会得到了这些有用之才,可以使得社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成为公务员的那些人在本职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有利于领导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驰.公务员考试“热”的“冷”思考[J].科教文汇,2007,(2).

  [2] 郎成爽,赵芸霄.公务员报考热的制度分析[J].云南:法制与社会,2007,(11).

  [3] 杨晓安.公务员考试热现象研究[J].武汉:现代商贸工业,2009,(11).

  [4] 杨小菊,温志强.公务员国考热透析中国市场[J].中国市场,2010,(1-2).

  [5] 杨凤春.中国政府概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27.

  [6] 李寿初.中国政府制度[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385.


标签:公务员考试制度国家社会报考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