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解惑 > 正文

花非花,雾非雾(作者 出处)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8-04 10:19:27 分类:解惑 浏览:100


  花非花,雾非雾。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花非花》

  解释:像花而不是花,似雾而不是雾。

  赏析:此句意境幽渺,耐人寻味,“花非花,雾非雾”,给人一种捉摸不定的感觉,取喻于花与雾,比喻所咏之物的短暂易逝,难持长久。

  原文

  白居易《花非花》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像花而不是花,似雾而不是雾。

  半夜时到来,天明时离去。

  来时仿佛美好的春梦能有多少时间呢?

  离去时又像清晨的云彩散去无处寻觅。

  注释

  花非花:《花非花》之成为词牌始于此诗。

  来如:来时。

  几多时:没有多

  简析

  白居易既然号香山居士,所谓居士,是在家修菩提果,行菩萨道之人,故此词又不得不从白居易的身份考虑。

  花非花:其实说的是自然界的真实状况,是对作者修行证悟的最好说明。也就是说花的长成,并不是因为人们给他们命名为花而长成。就像你的名字,并不可代表你这个人。而是人为的一种称呼。

  赏析二

  这首诗通篇都是隐语,主题当是咏官妓。当时各级官府都有一定数目的娟妓,供那些腐朽的官僚们驱使。首句“花非花”是说官妓的容颜如花,但又并非真花。次句“雾非雾”中“雾”字是双关。借“雾”为“婺”。“婺女”即女宿星。因官妓女性,上应女宿,但又并非云雾之雾。 “夜半来,天明去”既是咏星,也是说人。语

  赏析

  《花非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的一首杂言古诗。此诗表达对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的感慨,表现出一种对于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全诗由一连串的比喻构成,描述隐晦而又真实,朦胧中又有节律整饬与错综之美,是情诗的一首佳作。后人曾谱为曲子,广为流传。

  创作背景

  《白氏长庆集》中有《真娘墓》以及《简简吟》二诗,且二诗均为悼亡之作。而《花非花》这首诗与以上二诗同卷,编次其后。所以推测《花非花》诗大约与《简简吟》同时为同一目所作。

  参考资料:完善

  1、

  施友俊.关于《花非花》之补遗.歌海出版社,2000.03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3080篇诗文 ? 1370条名句


标签:唐代诗人而不是代表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