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解惑 > 正文

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8-01 15:09:23 分类:解惑 浏览:77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3-0063-01

  目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作业设计观念陈旧,延续应试教育下的作业思维。长期以来,对学生作业要么根本不进行设计,只拿一些现成的习题敷衍了事,脱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要么照搬教材或教参,带有随机性或盲目性,忽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要么为了提高成绩,搞题海战术,学生苦不堪言。这些都说明,作业问题正成为我们新课改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是新课改的“瓶颈”。

  一、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几种形式

  1.趣味式。一般学生对学科的喜好基本上取决于是否对它感兴趣。因此,教师进行作业设计时,应设身处地为学生想一想,让作业多一些趣味、少一点枯燥。例如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现代诗《太阳是大家的》,这首诗共分四小节,课文要求背诵。当学完本诗后,我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这首小诗的四节分成四个部分,采取 “击鼓传花”的游戏来加强记忆,降低背诵难度,提升学习趣味。这样的作业使学生在游戏中愉快地巩固了记忆,熟练地背诵了诗歌,而教师也寓背诵检查于游戏娱乐之中,达到了师生教与学的目的。

  2.生活式。生活既是教育,现行的教材也体现出了这一理念,教材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应将作业设计生活。例如现今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一般都是“少爷”“小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在社会上大多数学生不懂得为他人着想,缺乏同情心。因此,我们可以精心且有针对性地安排作业内容。在“母亲节”“教师节”等节日里,鼓励学生完成一个小制作,画一幅最美的图画,写一句最美的祝语,献给自己亲爱的妈妈和最敬爱的老师。在“重阳节”里,要求学生到福利院里,为老人梳一次头或剪一次指甲等,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利用作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3.分层式。教育家说: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地发展。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也要承认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采取“分层作业”的策略,既要让学困生能跳一跳摘到“苹果”,又要确保优等生不受“饥寒”之苦。例如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操场上》一课,根据课后思考题,可以设计难度不等的三项作业:(1)根据自己喜欢的活动涂色。(2)根据自己喜欢的活动涂色,并简单介绍该活动。(3)根据自己喜欢的活动涂色,并试着完成该活动。这三个难度等级不同的作业,分别体现学生能力的高低,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有选择的完成。

  二、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实施

  1.信息收集。教师要求学生记录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学得特别好的内容;二是经常犯错的内容;三是获得的技能、方法、策略与智慧;四是自我小结。该记录本每周上交一次,教师翻阅时就可以在教学观察记录本上进行相关补充,以便更好地发现学生在知识与能力上的缺陷,对学生的理解、记忆、思考水平、习惯等诸多方面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2.个性设计。根据掌握的学生个性化的信息,教师设计更具有“针对性”“发展性”的个性化作业,例如纠错作业,这一部分是构成个性化作业的核心与主体;参数作业,是根据学生的思维速度、思维能力、知识技能、习惯、意志力等参数以及当前的教学进度,从题库中自动获取的作业。采用电子平台时,更能根据已有作业量进行调节,全面控制学生的作业量;定制作业,主要应用于一些特殊学生,进行培优补困作业的设计。

  3.有效实施。实施是关键环节。如何实施更有效呢?通常采用以下一些策略:(1)自主策略。该策略采用学生自主“定级”办法,让学生了解与确定自己的所在等级,完成相应的“分级作业”。同时根据自己的作业情况,可以申请增加作业或减少作业,也可以修改自己的“等级”,以充分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性格,不断挑战自己。(2)游戏策略。把完成该项作业,变为一种“游戏”,既可以让学生根据作业成绩转化成“游戏积分”,也可以实行“星级评价”机制,形成一定的比赛氛围,达到“寓练于乐”的效果。(3)合作策略。实施个性化作业,并不仅仅是完成作业而已,而是要让学生交流,在交流中获取更多的信息,使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个性化作业的实施,因其“针对性”“新颖性”“挑战性”和“游戏性”,受到了学生及其家长的广泛欢迎。

  总之,个性化作业的设计,培养和锻炼了教师的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特别是个性化作业的设计让学生学习更轻松,促使其得到共同提高。


标签:作业学生个性设计根据教师策略游戏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