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妙招 > 正文

小稻秧脱险记 《小稻秧脱险记》是一篇科普性的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7-28 18:00:39 分类:妙招 浏览:73


  《小稻秧脱险记》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话故事,寓农业常识于生动的故事之中。全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杂草对于小稻秧生长的危害,以及喷洒除草剂对保护稻秧所起的重要作用。全文充满童趣,语言生动,有个性的对话,有趣的情节都丰富了学生的书面用语。因此,在指导学生时,笔者注意引领学生进入故事情境,抓住关键词语来把握课文内容,在感悟的基础上读好人物对话,将自己的阅读感受有感情地朗读和表演表现出来。

  通过表演,理解关键词

  第一部分写小稻秧被杂草拼命抢营养而气得脸色蜡黄,当场病倒。笔者先引导学生从找出小稻秧处境危险的句子,学生马上就能找到重点词语“团团围住、气势汹汹、不由分说、一拥而上、拼命、抢”,接着通过四人小组讨论,再让四人小组分角色表演,然后请部分同学上台表演,最后让其他同学点评。这样的教学,为学生创设了情境,搭设了表演的舞台,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通过表演表现出来。这种理解词语的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学习的时间交给了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培养他们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联系生活,灵活运用词语

  “激烈”“纷纷”是本课要求造句的词语。为了让学生能够轻松地运用这两个词语进行说话,笔者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如“激烈”一词,老师先引导学生说出哪些情景能用上“激烈”?“激烈的争吵”还能说“激烈的( )”?再在此基础上展开说话。在用“纷纷”一词造句时,笔者设计了有坡度的填空练:“电影院快开场了,人们纷纷( );下课了,( )纷纷( );( ),( )纷纷( )。一层进一层,由扶到放,帮助学生正确使用“纷纷”一词造句。

  感情朗读,体验不同角色

  朗读是把无声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着想象,充满着不可言喻的独特的情感体验,也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一种创造。教学中,笔者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的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小稻秧、杂草、喷雾器的不同特点,使学生如临其境,有感而发,从而在朗读中读出对小稻秧的同情,对杂草的憎恨,对喷雾器的敬佩。

  课后,通过与老师们的商讨,可以改进以下几方面的教学:在用表演理解词语时,有些词语表演得不够到位:由于学生只有5个,所以对“团团围住、一拥而上”等词语的理解不够到位,学生没有表演出那种场面;对“警觉”一词的表演有待商榷,不仅仅是好奇,更多的是害怕,所以学生在表演时还应表现出内心的害怕;“纷纷”一词的表演不够成功,没有表现出杂草一棵棵倒下的情景,老师可以机智些,自己当喷雾器,喷到哪里,杂草就倒下一片,这样学生对“纷纷”一词的理解就更正确。

  课堂上应灌输一些学习方法:本课有不同的理解词语的方法,教师可以帮学生总结一下,如表演法、联系上下文理解法等,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有感情朗读也有一定的方法,杂草有气无力地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啦。”这句话学生读得不到位,老师可以交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就让学生不断地喘气。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当跑步累得上气不接下气的时候是如何说话的,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更形象的表达文章的情境。

  结束语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以及老师们的交流讨论,笔者认为,教师在备课和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围绕教学目标,多为学生创设积极有效的教学情境,对课堂上有可能出现的教学情况要有预见性,做好充分的准备,使自己的课堂灵活、机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城中校区)


标签:学生表演词语纷纷理解教学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