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妙招 > 正文

比比皆是是什么意思 【比比皆是】的意思,拼音,读音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7-24 21:28:10 分类:妙招 浏览:64


  【比比皆是】的意思,拼音,读音

  比比皆是

  繁体

  比比皆是

  拼音

  bǐ bǐ jiē shì

  怎么读

  近义词

  触目皆是

  反义词

  凤毛麟角

  【比比皆是】的意思和解释

  【比比皆是】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比比,每每、频频。「比比皆是」形容到处都是。语本《战国策.秦策一》。△「比肩皆是」、「摩肩接踵」、「触目皆是」典源《战国策.秦策一》张仪说秦王曰:「臣闻之,弗知而言为不智,知而不言为不忠。为人臣不忠当死,言不审亦当死。虽然,臣愿悉言所闻,大王裁其罪。臣闻,天下阴燕阳魏,连荆固齐,收余韩成从,将西南以与秦为难。臣窃笑之。……今秦出号令而行赏罚,不攻无攻相事也。出其父母怀衽1>之中,生未尝见寇也,闻战顿足徒裼2>,犯白刃,蹈煨炭3>,断死于前者比比4>是也。……」

  (1) 怀衽:怀抱,胸前衣襟。衽,衣襟。

  (2) 顿足徒裼:以脚跺地,空手露体。徒,空。裼,音ㄒ|ˊ,袒露。

  (3) 煨炭:热灰火炭。煨,音ㄨㄟ,热灰。

  (4) 比比:宋鲍彪本《战国策》「比」下多一「比」字,兹据补。典故说明张仪是战国时代有名的谋士,《战国策.秦策一》里记载他游说秦惠王,向秦王分析当时的国际情势,提出自己的连横政策,以打破六国合纵之约,进而统一天下。他认为六国普遍国库空虚,赏罚不明,以致军民到了战场上,看到敌人都四处逃散,然后怪罪人民不能效忠。其实这都是制度上的不公,赏罚不明确所造成的。而秦国制度完备,信赏必罚,人民「闻战顿足徒裼,犯白刃,蹈煨炭,断死于前者比是也」,意谓:人民都勇于赴死,为国家效命,不怕刀枪火炭,断然战死沙场之人「比比是也」。因此,秦国有实力并吞六国,只要政策得当。就用「比肩」来表示很多。后来「比比皆是」这个成语就从「比是也」演变而出,用来形容到处都是。书证01.宋.朱弁《曲洧旧闻.卷七》:「秉笔之士所用故实,有淹贯所不究者,有蹈前人旧辙而不讨论所从来者,譬侏儒观戏,人笑亦笑。谓众人决不误我者,比比皆是也。」02.宋.富弼〈论辨邪正〉:「其有在方策者,比比皆是,不可殚引。」03.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四》:「自后世恶直好佞,以直言贾祸者,比比皆是。」04.《宋史.卷四二二.李知孝列传》:「趣召之人,率皆迟回,久而不至,以要君为高致,以共命为常流,可行而固不行,不疾而称有疾,比比皆是,相扇成风。」05.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六.丧师衰絰》:「朝为师生而暮若途人者,比比皆是。」06.《红楼梦.第二回》:「清明灵秀之气所秉者,上至朝廷,下至草野,比比皆是。」词典附录修订本参考资料:到处都是。形容很多。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六˙丧师衰经:世道不古久矣!朝为师生而暮若途人者,比比皆是。红楼梦˙第二回:上自朝廷,下至草野,比比皆是。或作比比皆然?比肩皆是。

  【比比皆是】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到处都是。形容很多。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六.丧师衰经》:「世道不古久矣!朝为师生而暮若途人者,比比皆是。」《红楼梦.第二回》:「上自朝廷,下至草野,比比皆是。」也作「比比皆然」、「比肩皆是」。

  【比比皆是】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简编版)

  到处都是,形容很多。

  【造句】如今赶时髦的人,比比皆是。

  【比比皆是】是什么意思(来源:教育Wiki编版)

  目录1 1.出处2 2.语译3 3.故事内容4 4.近义、反义词4.1 近义词4.2 反义词5 5.造句 1.出处

  《战国策·秦策一》

  2.语译

  到处都是,形容数量非常多

  3.故事内容

  <<无>>

  4.近义、反义词 近义词

  俯拾即是

  反义词

  九牛一毛

  5.造句

  现在行动电话已经普及,马路上使用的人比比皆是。

  【比比皆是】的意思和解释介绍完毕


标签:比比皆是意思战国都是到处形容是什么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