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屋 > 正文

黄杂志在当年是件新鲜事物 这是革命家的高瞻远瞩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2-07 12:00:13 分类:书屋 浏览:73


五四大街,绿荫浓密。

百年红楼静静矗立在五四大街29号,红砖砌筑,红瓦铺顶,朴实庄重。

“光辉伟业 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览正在此展出,2000多件展品讲述着中华民族的觉醒年代,诠释着光辉伟业的起点和序章。

展览着力展现北京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主阵地、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孕育地之一,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史上所具有的独特地位、独特贡献、独特价值。

6月29日起,展览正式对外开放。

连日来,每天上千人次通过集体预约前来参观。

北大红楼“光辉伟业 红色序章”主题展览吸引众多观众。

本报记者 安旭东 摄

一本泛黄杂志

“记录”李大钊的转变

“一个德国人说过,五十岁以下的人说他能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定是欺人之谈。

因为马克思的书卷帙浩繁,学理深晦……”第7展厅里,一本泛黄的杂志引得观众频频驻足拍照。

这是1919年9月李大钊在《新青年》第6卷第5号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11月,李大钊又在《新青年》第6卷第6号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下)》。

跨越百年,由民间收藏家徐继珂捐赠的珍贵原件,系统展示着李大钊关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副馆长黄春锋解读,该文的发表,表明李大钊完成从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

这只是李大钊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路上踏出的代表性一步。

展厅里特别展出了李大钊在《新青年》、《甲寅》日刊以及他任北京《晨报》副刊编辑期间刊登的部分文章篇名。

凝聚着真知灼见的一字一句,点亮了无数人追寻真理路上的明灯。

“新思想的传播过程真是太不容易了。

”东华门街道综合执法一队队员李冯双是电视剧《觉醒年代》的粉丝,实地参观的一幕幕带给她的冲击和震撼远远超过观剧,“在纷繁的各种主义和理论中,李大钊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是革命家的高瞻远瞩。

”李冯双说,之前只知道李大钊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第一人,至于他为什么是第一人、马克思主义究竟是如何传播的,其实并不太清楚。

徘徊在一个个展厅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脉络在她的头脑中逐渐清晰,“真理并不一定能在第一时间被所有人接受,但是真理一定能经住时间的检验。

一间最大教室

首开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二层西南角,是红楼第三十六教室,也是楼内面积最大的教室。

1920年,李大钊被聘为北大政治学系教授,先后在此为学生讲授《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唯物史观》《工人的国际运动与社会主义的将来》等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

这是我国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正式课程进行讲授。

“李先生讲授这门课程,这门课程无现成教本可循,要自己编写讲义……李先生讲课有系统,兼有条理,而且联系中外数千年的历史发展加以印证,具有高度说服力,所以同学们听课十分踊跃,座无虚席。

”展厅里,罗章龙的一段回忆录成为当年课堂的真实写照。

按照规定,学生学完这些课程后,还要进行考核。

30展厅里,两张试卷陈列在展柜中。

答题人分别是北大学生马昌民和贺廷珊,成绩均为95分。

从试卷上可以看到当年的题目——试述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要义并其及于现代史学的影响。

“马克思是辟新路的持刀者,是历史上最大的新纪元。

”试卷上,贺廷珊在1923年写下的字迹仍旧清晰有力。

看着试卷,清华附中高三学生魏雪把自己想象成了答卷人,对于历史有着浓厚兴趣的她内心有着一份教师情结。

“未来,我也要做真理的播撒者和传递者。

”誓言在年轻的心里默默许下。

一段特别讲解

调动起观众注意力

当年,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与宣传,深深吸引了一大批马克思主义的爱好者和信仰者,邓中夏、高君宇、刘仁静……也包括曾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过的毛泽东。

李大钊任图书馆主任期间,图书馆不仅订购了十余种中外报刊,还购进了2万多册外文图书,其中,就包括大量马克思主义著作和关于十月革命的图书,如德文版的《共产党宣言》、日文版的《马克思传》等。

一层东侧的登录室特意展出了部分当年的记录。

“在这里,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经过了前期的辩论之后,策划成立,成为中国最早的专门研究马克思的团体;在这里,李大钊会见了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研究酝酿成立共产党;在这里,李大钊发起成立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取名‘共产党小组’……”在一层东南角图书馆主任室,讲解员蔡强给讲解词特别设计了三个有气势的“在这里”。

他在讲解时发现,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很多观众只有碎片化的了解。

于是,每次讲到相关内容,他便会使用一些小技巧来调动起观众的热情和注意力。

参与主题展览的讲解,对于蔡强有着特殊的意义,“让我接受了一次精神和思想的洗礼,我非常期待自己也能接受党组织的考验,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

“出研究室入监狱 南方兼有北方强。

”被“搬”到3楼展厅里的“亢慕义斋”吸引了不少参观者。

宽大的桌子泛着油光,四盏老式台灯整齐摆放,笔墨纸砚一应俱全。

一百多年前,李大钊和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其他成员们就是在这里定期举行讨论会、演讲会,组织阅读马克思主义书籍。

看着发起成员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中国电影博物馆员工班允鹏内心的敬意油然而生,“为了改变旧中国的现状,他们以救国救民为己任,探索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付出青春,付出生命,是我们当代人的榜样!”沉浸在当年的场景里,大兴区安定镇于家务村书记张广友若有所思,“作为基层干部,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听党话,跟党走!”

(原标题:北大红楼“光辉伟业 红色序章”主题展览每天吸引上千人参观 追寻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足迹)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牛伟坤

流程编辑:u010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标签:马克思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