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 > 正文

顾宪成顾宪成都偏不给他入 把自己的名字抹掉了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2-05 14:57:21 分类:生活 浏览:105


历代正史的列传部分,所记述的大多都是高官名将之辈,一介四品官能跻身列传之中可谓是凤毛麟角。

然而明代,不仅有这么一位四品官被记在了《明史》中,更是以其超乎寻常的影响力左右了整个朝代的兴衰。

明史

这个人叫顾宪成,中进士后担任户部主事。

刚上任没多久,就赶上一手遮天的张居正身染重病。

百官都纷纷为其祈福去祸。

然而刚刚走上仕途的顾宪成却拒绝赶这个时髦。

好心的同事当他是年轻人有点冲,在祷词末尾帮他署名。

顾宪成立马把纸抢过来,把自己的名字抹掉了。

大家都觉得这小子这么和张居正呛,等张首辅病好了估计就完了。

张居正

然而张居正终于一病不起一命呜呼,顾宪成也就逃过一劫。

但他还是天不怕地不怕,在著名的万历十五年里,他就上书对首辅申时行的和稀泥政策进行批驳。

申时行身体很硬朗,一时半会儿死不了,因而顾宪成就被贬到地方去了。

申时行

然而顾宪成并不只是骨头硬,办事也很利索。

没几年他就因为在政绩考核中排名第一而被调回京城担任吏部考功司主事,专门负责考核绩效。

这是个相当肥的差使。

而顾宪成依然不改本色,虽然不是言官,可他还是喜欢上书。

顾宪成

此时有关国本之争已经成了万历和群臣们的主要矛盾,万历打算并封包括皇长子和皇三子在内的三位皇子为王。

精明的顾宪成立刻意识到,这一招表面上是要拔高皇长子的地位,实际上却更可能是在为皇三子成为太子做准备。

这一次顾宪成没有选择与大家反着来,他上书给皇帝,从祖制、时局、争国本始末等多方面备陈利害。

他又给首辅王锡爵写信,与其反复辩论其中的曲直,最终,“三王并封”计划流产,顾宪成成了士人眼中的英雄。

而实际上士人宪成远不止一个英雄这么简单。

王锡爵

不久,京察如期而至。

吏部尚书和考功司负责人(郎中)把内阁成员所培植的党羽全部拿下。

而这种做法的背后居然全部是顾宪成的意思。

而后顾宪成升为文选司郎中,专门负责选拔人才。

但在其任上,他所推举之人总是和内阁心之所属反着来,让内阁大为震怒。

就连本部尚书换人,顾宪成都敢把首辅的意见顶回去。

不仅如此,那个错失吏部尚书的倒霉蛋想要入阁。

王锡爵毛了,直接请皇帝特批,结果顾宪成亲自面圣,那家伙还是没进得了内阁。

如果说顾宪成的靠山是皇帝,那就大错特错了。

事实上是他连皇帝都敢对着干。

王锡爵退休后,顾宪成负责将备选入阁名单列出来,结果顾宪成首推的就是以前天天跟皇帝对着干的王家屏。

这下子皇帝也不忍他了,直接让他回家抱孩子去。

王家屏

对于绝大部分官员来说,离开官场就意味着其历史使命的结束。

而对于顾宪成来说,他的历史使命却才刚刚开始。

受王阳明心学的影响,顾宪成自小就信奉王之“无善无恶心之体”的学说。

在他回家以后,他决定找个地方讲学,传播王守仁的思想。

在当地父母官的帮助下,顾宪成找到一处古代书院的旧址,开始谈经论道,人称泾阳先生。

王守仁

由于江南一带官宦众多,在野退休的自然也不少,顾宪成就经常邀请他们来这里讲学。

这些资深政客聚在一起,自然不会只谈学问,谈着谈着就往政治上面去引了。

而顾宪成秉持着心学,也在其中结识了许多同道中人,更影响了无数有志青年。

这个书院还有个特点,就是靠近大树林,常能听见风雨之声。

再结合书院中学生们的朗朗读书声,便有人为这座书院题了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幅对联大家应该都熟悉

是的,这座书院就是东林书院,在其中学习、讲学之人后来在进入官场时都团结一致,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来奋斗。

这个理想顾宪成曾在讲学中公开表示过:“京官不知道辅佐皇帝,地方官不知抚恤人民,退休官不知维护世道安宁。

这不是君子该有的表现,诸君努力,让我们一起改造这个现状!”

东林书院

为了这个理想,东林人团结在一起,与一切不和他们站在一起的官员斗争。

他们的力量如此强大,最后把那些抱残守缺的人全部赶到了一个太监身边。

随后,东林势力也遭到血腥的屠戮。

即使后来被平反,也只有和行将就木的明王朝一起退出历史的舞台。

顾宪成以一介布衣之身,几乎达到了权倾朝野、操纵局势的局面,这堪称是明朝三百年甚至华夏几千年历史绝无仅有的。

而他的东林书院以及后来演变出来的东林党,其发展轨迹也逐渐脱离了他的预想,这也许是顾宪成始料未及的。


标签:书院皇帝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