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笔记 > 正文

陕西足球 他们为什么不玩足球了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2-05 10:59:07 分类:笔记 浏览:128


文·段宏刚

3月29日看到长安竞技足球俱乐部宣布就地解散,心中五味杂陈,本不想对“恨铁不成钢”的中国足球说些什么,但还是忍不住要说几句。

谁让咱是一个在陕西省体育场挥手呐喊了20多年的老球迷呢,从国力、浐灞,再到长安竞技,都留下了一个老球迷数不清的热泪,以及跟青春有关的所有记忆。

30年有多厉害,可以把一名乳臭未干的婴儿长成独当一面的大小伙。

今年,中国职业足球联赛正好满30岁,按理说,他应该长成了自力更生、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但很可惜,他似乎患上了“巨婴症”,到现在还没有断奶。

如果他的奶娘——赞助商,不愿再给他输血,他只有被饿死。

从2011年——2019年这十年,随着“金元足球”的刺激,吸引了一批世界一二流球星前来淘金,中国足球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的局面,中超联赛由此被冠上了“亚洲第一联赛”、“世界第六联赛”的美名,这是何等的风光和任性。

然而,自2020年中国足球步入“后金元时代”开始,到今年3月底,在短短的3年多时间里,竟然有多达39支职业足球俱乐部消失在历史里。

2020年有14支足球队消亡,包括曾经的“十冠王”辽足,以及“金元足球”代表天津权健。

2021年死亡了6支足球队,代表球队是卫冕冠军江苏苏宁。

2022年有11支球队变成历史,以中超元老重庆队为代表。

2023年,则有8支职业球队解散,包括中超强队广州城,以及中甲“西北狼”陕西长安竞技足球队。

随着长安竞技队的退出,那句响彻陕西省体育场的口号“陕西队,西北狼”,或许再也听不到了。

他们为什么不玩足球了,跟囊中羞涩息息相关。

如果打破砂锅问到底,归根结底还是足球大环境惹的祸。

中国足球职业联赛虽然开展了30年,但依然没有摆脱“伪职业化”的命运,我们的足球更像是“官僚足球”,足球行政指令是阻挡在职业足球面前无法逾越的高山。

足球俱乐部的顶头上司是足协,足协又得遵从体育局的脸色行事。

足协管球队,体育局支配足协,球队必须听从两个主管部门的指挥。

如果什么时候足球俱乐部能够独当一面,不再受命于其它机构或个人,那么,中国足球就距离真正的职业化不远了。

世界五大联赛之所以发展得很成熟,源于他们的足球属于“联盟制”,拥有权力很大的“足球协会”和“足球俱乐部联盟”等组织,这些机构的基本使命是发展和监督足球运动与足球教育,很少受足协的约束,俱乐部完全不用担心被行政潜规则,完全可以自作主张,独立组织各级别联赛,制定赛程,进行各种商务工作的开发,足协并没有权力干涉足球队的日常工作,至多给提些意见。

足协跟各级联赛组织的关系,两者携手维护足球的生态环境。

在我们的“官僚足球”体制下,联赛制度的制定,赛程的安排,都是足协根据自身利益而为,俱乐部很难保证自己的利益。

不健全的足球制度,导致足球俱乐部背后有情怀的,真正想玩足球的赞助商并不多见,许多投资人进军足球,大多是借助足球的名义,给自己的企业拉拢关系,他们投资足球的最终目的,无非就是把足球俱乐部当作自己企业集团的“活广告”来长期使用。

当十几名球员穿着“活体广告”满场飞奔,被亿万观众看到,这比花巨资在电视上打广告要划算得多。

正是由于不够完善的足球体制,动摇了投资人和俱乐部的信心,让国内所有足球俱乐部一直孵化不出相应的“造血功能”,依靠足球盈利变成了可望不可即的奢望。

五大联赛的足球俱乐部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收入体系,包含四大部分,以英超2018——2019年赛季为例。

一是转播收入,占总收入的55%左右。

二是赞助收入,约占总收入的25%。

三是广告收入和其他商业合作,包括球员转会收入,约占总收入的15%。

四是门票收入,约占总收入的5%。

到近几个赛季,英超的转播收入逐年上升,成为球队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而我国球会的收入来源跟英超恰恰相反,从高到低依次为:赞助收入高达80%左右,剩下20%则由球员转会收入(10%)、门票收入(9%)、电视转播收入(1%)瓜分。

从数据可以看出,英超俱乐部即使没有投资人25%的赞助收入,对球队的正常运营也没有多大影响,而我国球会如果老板撤资,意味着球队彻底失去了补血渠道,只能树倒猢狲散。

在当下,即使玩足球非常烧钱,仍然阻挡不了一些大企业家的热情。

然而,随着2020年出台的“球队中性化名称”改革政策的实施,无疑给赞助商泼了一头冷水,他们的热情瞬间被冻僵。

上边要求各个赞助商的名称不能出现在球队的名称里。

除去多多少少的情怀,老板们冲着“活广告”而来,这下倒好,连“活广告”都不让打了,情怀又能值多少钱?又能坚守多久?何况,谁的钱也不是天下掉下来的。

老板们在失望一次又一次之后,绝情地撤走投资也就成为一种必然。

在这样的足球大环境之下,作为小球会,周岁不到7岁的长安竞技,硬是依靠“西北狼”的坚韧顽强苟延残喘着。

再勇猛的狼,长时间失血,没有及时补充的话,总有一天会倒下。

实际上,在长安竞技苟且偷生的这两三年里,1个亿的总债务,包括数千万的欠薪问题,一直难以得到解决,它们是压垮西北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为了自我拯救,长安竞技一度尝试推出“会员制”进行自救,把赛季套票分为500元、1000元/1300元、10000元、100000元四档来发售。

最终,有9000多名铁杆球迷购买了套票,“众筹”到1200多万元,但在庞大的窟窿面前,这些来自球迷的爱心根本补不过来,球队最后只能接受优胜劣汰的残酷事实。

长安竞技足球俱乐部之殇,何尝不是国内其它职业足球队命运的缩影,只不过,一些球队的家底厚,还能多坚持一阵。

在现有的足球大环境下,俱乐部如何完善自我“造血功能”,真正做到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似乎是当务之急。

但愿他们有这样的机会,真希望足球圈能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来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还足球一个纯粹。

作为一个老球迷,如果在有生之年能看到这些变化,也算不枉此生。

长安竞技死了,但“西北狼”还没有死,在“陕西楞娃”的支持下,肯定还有另外的“西北狼”进军中国职业联赛,发出它壮怀激烈的嚎叫,这只是时间问题。


标签:足球俱乐部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