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 > 正文

越剧十姐妹去世顺序她俩都一致同意 主要代表剧目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2-05 10:59:06 分类:生活 浏览:137


文/张华泰

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老师,于8月6日去世。

无论原来的上海“越剧10姐妹”,还是之后的“越剧12姐妹”,都已相继离别了尊敬她们的越剧粉丝们,此情此景令人分外增添对她们为越剧创始、改革作出重大贡献的老一辈艺术家,无限的怀念和回忆。

喜欢越剧的群体中老一辈粉丝,有关越剧10姐妹和之后的12姐妹之事,如数家珍一般,可以把前因后果背讲得滚瓜烂熟,这也是茶前饭后经常谈论的话题;然而中青年人就只知其一 ,不知其二。

有人说:王文娟老师“德艺双佳”为何不在10姐妹之列?还有3花,1娟也没有排上10姐妹之列?请看当时这段历史的来龙去脉,便可知道其中原因。

1、“越剧10姐妹”民间尊称的来龙去脉

上世纪30年代中期,浙江嵊县农村绍兴戏已十分普遍。

越剧姐妹中大多数家境贫寒,小小年纪就进科班,跟着穷苦艺人,肩挑戏箱,爬山路、拉纤绳、宿破庙。

哼着“年年卖唱年年唱,处处无家处处家”的流浪艰苦的生活。

1938年,日冠侵袭浙江,宁波一带的人士,去上海避难或经商谋生的人不少,这给越剧进上海提供了大量的观众。

“越剧”名称是1925年已经出现,但在民间一般称为:“的笃班”就是以浙江嵊县一带的山歌小调基础上,吸收绍剧等剧目、曲调表演艺术而初步形成的一个戏曲剧种。

其形式简单,伴奏用笃鼓、檀板,故又称“的笃戏”。

“绍兴文戏”、“的笃班”、“小歌班”等混用了一段时间。

女子越剧因乡音和曲调,婉转圆润,悠扬动听,给离乡背井的浙江和在沪的本地人,有一种消愁舒心的感觉,因此女子越剧轰动上海滩。

1946年以袁雪芬为首的“雪声剧团”将鲁迅先生的《祝福》改变为《祥林嫂》,但越剧改革遭到反动恶势力的反对和恐吓,另一合作者无奈只好另谋出路,而袁雪芬却不屈服于恶势力,再回到戏霸旧戏班制度的年代。

1947年她首先寻找到“上海音乐厅”剧场,座位有1500个,舞台扇形演戏效果好。

就是租金、造价约50亿元。

最后她考虑,这是整个越剧演员的事。

于是她先说服要好的姐妹范瑞娟、傳全香、徐天红、张桂凤、和吴小楼5人;徐天红、吴小楼都表示积极支持参与,于是袁雪芬请徐天红约尹桂芳、竺水招在晋隆西菜馆见面。

,当时徐玉兰表示赞同,但因吐血身体吃不消,不能前去与筱丹桂商量,说此事可找“国泰戏院”老板张春帆商议。

因张春帆,正好有事求袁雪芬,连连点头说:“这是出风头的事,丹桂一定要参加”。

袁雪芬及其它4个剧团9个人,共10个名演员,联合义演、共同集资造剧场和越剧学校的大事就敲定了。

接下来她们邀南薇、韩义等商量演出剧目,最后选择将法国大仲马的小说《三个火枪手》和我国小说《东周列国志》的部分情节改编。

中国历史剧《山河恋》,全剧分上、下集。

1947年7月29日,10姐妹相聚在“大西洋菜社签订了联合义演的“合约”,平衡成律师为合约起草人、和见证人。

并拍照留念:前排左起:徐天红、傅全香、袁雪芬、竺水招、范瑞娟、吴小楼。

后排左起:张桂凤、筱丹桂、徐玉兰、尹桂芳。

以下为越剧10姐妹年事表,按出生年月顺序排列。

尹桂芳:1919年12月11日—2000年3月1日,出生地浙江(下略)新昌人。

角色:小生,主要代表剧目:《屈原》,越剧尹派创始人。

筱丹桂:1920年—1947年10月13日嵊县长乐人。

角色:花旦,主要代表剧目《后朱砂》越剧筱派创始人。

竺水招:1921年—1968年。

嵊县,灵娥村人。

角色:工小生武生,后改花旦。

代表剧目巜柳毅传书》越剧竺派创始人。

徐玉兰:1921年12月27日—2017年4月19日。

原新登县人。

角色:小生,主要代表剧目《北地王》,越剧徐派创始人。

袁雪芬:1922年3月26日—2011年2月19日。

嵊县人。

角色:花旦,主要代表剧目巜梁祝》饰祝英台,越剧袁派创始人。

张桂凤:1922年—2012年3月4日。

杭州市萧山区人。

角色:老生。

主要代表剧目巜打金枝》越剧张派创始人。

傅全香:1923年8月30日—2017年10月24日。

嵊县,后庄村人。

角色:花旦,主要代表剧目巜情探》越剧傅派创始人。

范瑞娟:1924年1月6日—2017年2月17日。

绍兴市人。

角色:小生,主要代表剧目《梁祝》饰梁山伯,越剧范派创始人。

徐天红:1925年9月13日—2010年。

余姚市人。

角色:老生,主要代表剧目《红楼梦》饰贾政。

徐派老生创始人。

吴小楼:1926年6月28日—1998年。

诸暨人,生于杭州市。

角色:老生,主要代表剧目《追鱼》假包公,吴派老生创始人。

2.三花、一娟和王文娟为何没有入列越剧10姐妹?

施银花:1910年—1984年。

嵊县施家岙村人。

角色:花旦。

女子越剧开拓者,有“花衫鼻祖之誉”。

唱腔继承男班名旦琴素娥的花腔,婉转圆润,被称为“施腔”。

越剧泰斗、皇后,“三花”之魁。

代表剧目巜雷雨》为施派创始人。

1950年由舟山去台湾,在台初期曾经演出过,后息影舞台,1984年在台湾去世。

赵瑞花:1912年—1982年。

嵊县孔村人。

角色:花旦,主要代表剧目《叶香盗印》,为赵派创始人,“三花”之二。

主要特点:咬字准、吐字清、发音嘹亮,从不倒嗓;以质朴明快的“四工调”为基础,糅入嵊县牧歌小调,唱来凄清婉转真挚动人。

王杏花:1917年—1999年。

新昌县城西蟠龙村人。

角色:青衣、闺门旦,主要代表剧目《叶香盗印》》为越剧王杏花流派创始人。

1960年。

开始担任上海越剧院学馆表演老师。

姚水娟:1916年—1976年12月10日。

嵊县后山村人。

角色:花旦,代表剧目《碧玉簪》中的李秀英,金彩凤是她的复制角色。

民间誉称她为“越剧皇后”,“三花”不如“一娟”可见她的演艺功夫更胜“三花”一筹。

“三花一娟”她们都是开创越剧“四工调”时期的代表人物,艺术上各有千秋,是越剧界的创始人,培受越剧爱好者的欢迎。

至于“三花一娟”和王文娟为何设有入列越剧10姐妹?以我之见有3个因素:

(一)既然当时越剧界也无艺术职称评审委员会,至于所谓“上海越剧10姐妹”只是民间对名演员的誉称,并没有对某个人演艺高低的评定和认证。

(二)当时上海越剧界小生与花旦都有搭档。

一般不能单独去担任其他角色,这也是艺人的道德规矩。

1947年王文娟还未加入徐玉兰剧团,所以袁雪芬请徐玉兰联演,是符合行规的。

袁沒请王加入联演有多方面因素,没有必要去研究。

(三)要说:演员的年龄、资历、艺术水平,“三花一娟”足可排在10姐妹之上了!

3、越剧12姐妹将义演款,捐献购买“越剧号”飞机

1951年8月10日-9月中旬,上海越剧界为抗美援朝,在大众剧场举行联合大义演。

参演的剧目有巜杏花村》、巜梁祝》等传统折子戏等。

捐献11亿(旧币)购买“越剧号”飞机给志愿军抗美援朝之用。

1951年越剧十二姐妹义演《杏花村》前排左起:张桂凤、吴小楼、徐天红;中排:竺水招、徐玉兰;后排左起:尹桂芳、陆锦花、范瑞娟、傅全香、袁雪芬、王文娟、戚雅仙。

筱丹桂已于1947年10月13日去世。

这12姐妹中新增加了三位。

王文娟:1926年12月19日—2021年8月6日。

嵊县黄泽镇坑边材人。

角色:花旦,主要代表剧目:巜红楼梦》饰林黛玉,人称越剧版“林妹妹”,为越剧王派创始人。

陆锦花:1927年2月25日—2018年1月10日。

福建寄籍,宁波市余姚人。

角色:小生,主要代表剧目《盘夫索夫》,为越剧陆派创始人。

戚雅仙:1928年2月—2003年1月27日。

宁波市余姚人。

角色:花旦,主要剧目《血手印》,为越剧戚派创始人。

结语:这是一篇以越剧创始入的历史为主题的文章,以此文纪念为中国第二大戏曲剧种,作出杰出贡献的老一辈越剧艺术家。


标签:越剧剧目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