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 > 正文

长笛一声人倚楼 笛声越是悠扬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2-05 10:56:14 分类:娱乐 浏览:69


一首诗歌构思的好坏,乃是能否被读者喜爱的关键因素。

构思活动包括主题的确定、角度的选择、以及形象和意境的设计,等等。

一般来说,诗歌中精妙的构思,都与高超的立意、丰富的想象分不开,而意境则是诗歌中可供思索和玩味、并具体可感的,具有言已尽、而意无穷的艺术画面和气势。

比如陆游《书愤》中的名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短短14字就融入了6个意象,诗人无一句议论,却追述了早年快意的征战生活,并流露出抗金复国的豪情壮志。

郭沫若也曾说,诗歌是心中诗意和诗境的纯真表现,也是生命源泉中流淌出的生之颤动和灵之呼喊。

唐代有一位才子就写了一首好诗,读之如饮醇酿、似闻芬芳。

下面介绍赵嘏的一首七律,仅是颔联就颇具匠心,全诗更是意境深远。

长安秋望

唐代: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唐代诗坛人才辈出、各领风骚,可是也有很多不知名的诗人,被李杜等人的万丈光芒所湮没。

他们虽然时有优秀作品,却流传不广,于是也就鲜为人知。

赵嘏是唐宪宗时代的诗人,他年轻时四处游历,曾留寓长安多年,还当了几年幕府。

进士及第后,虽然入仕为渭南尉,人生的道路却极其艰难。

这首诗就是客居长安之作,诗人在一个秋日拂晓远望故乡,心中极度惆怅,于是抒写了这首七律。

开篇描绘长安全貌,诗人拂晓登高,眼前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飘浮,长安城中的宫殿台阁,全都笼罩在一派深秋景象之中。

“凄清”二字,已经点出秋望的氛围。

云物,即云雾;曙流,指曙光的流转。

秋高气爽的时节,诗人独自登高望远,心中不仅没有丝毫的激动,反而觉得眼前一片凄迷。

作者刻意描画出宏大的意境,反衬出自己的形单影只、内心孤寂。

颔联是千古名句,灰白天空中只有疏星几点,边塞上飞过南归的雁阵,寻声望去,隐约可见有人正倚栏吹笛。

诗人通过目见、耳闻,展现出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更进一步烘托出黎明前的压抑气氛。

而“长笛一声”,也暗示着诗人黯然神伤的心情。

自古以来,诗词中的笛声都是征 人思乡、游子思归,或者悲秋伤怀的意象。

诗人不提自己想家念远,但故乡的亲人似乎正在向他召唤。

诗人又收回思绪,颈联转而描写近景。

夜色逐渐褪尽,眼前景物也变得历历可辨。

艳丽的篱菊,静静地半开着紫色的花朵;小渚上的莲花,褪尽残红,愁容毕现。

红衣,指莲花的红色花瓣;渚,是水中的小块陆地。

赵嘏果然有才,这里又采用拟人手法,并移情于物,“篱菊静、渚莲愁”,生动传神,更令人如临其境。

诗人目睹莲花的一派愁容,终于禁不住心湖中波涛奔涌。

他慨叹道,秋风起时,也正是家乡鲈鱼味美之时,我不仅无法回去享用,还枉自似楚囚一般,滞留在京城之中。

诗人化用西晋张翰因鲈鱼美味、而辞官回家的典故,表达出自己强烈的思归之意。

孟浩然曾说,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诗人在拂晓时分就心绪惆怅,可见其一定是彻夜难眠。

纵览赵嘏的这首七律,写景寄怀,意境深远。

首联描写长安全景,“凄凉”二字,既是景象的观感,也是诗人心境的写照;颔联笔调韵味清远,渲染出一幅优美而又哀怨的画面,衬出诗人的孤寂怅惘。

颈联移情于物,静穆篱菊、含愁渚莲,都含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尾联则直言思归心情的迫切,同时又含有退隐之思。

细味“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不仅颇具匠心,而且令人感慨颇多。

笛声越是悠扬,越是反衬诗人的孤独怅惘。

正可谓,千里思故乡,五更横笛响,菊静渚莲愁,游子欲断肠。


标签:诗人长安意境一声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