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屋 > 正文

衡水人 明永乐二年(1404年)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2-04 13:52:44 分类:书屋 浏览:68


现如今很多衡水人出门在外,被问起家乡时总是自豪地说自己是衡水的,问询方也会恍然大悟的说到,哦知道,衡水中学,还有衡水老白干!这些都是衡水的名片,全国都知道是应该的。

那么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是可能连衡水人自己都不知道衡水县市名的由来。

既然是衡水,肯定先说衡水啦。

衡水市,由衡水县、衡水地区顺延而来。

“衡水”一词始见于北魏文成帝曾经在“衡水之滨”举行过规模盛大的“禊礼” 。

“衡水”是河流的名字,衡水县古属漳河流域,名取“水路通达、风水衡存”之义,历代一直沿用至今。

衡水湖

桃城区 ,因县级衡水市前身衡水县汉时属桃县,其县城故有“桃城” 之称。

由此在1996年衡水地区撒地建市时,县级衡水市同时改称衡水市桃城区。

桃城安济桥

冀州市,据考证,《说文》释为“翼、北方州也、从北异声” 《周礼》釋为“河内曰冀州”. 《尔雅》释为“两河间曰冀”。

远古时期,冀为九州之首,但只是一种地理区域概念。

西汉设立十三州,翼州始成为一级行政区划。

初州治多变。

三国魏文帝黄初年间,州治始由邺(今临漳县郵邺镇)迁至信都(今冀州市),直至民国初年废州改县。

冀州古城墙

深州市,隋开皇十六年(596年)。

于饶阳县置深州,“以州西故深池为名”。

后州治屡变。

明成祖水乐十年(1412年),迁至吴家庄(今深州市城区),直至民国初年废州改县。

深州盈亿义仓

枣强县,古代其境内枣树尤多,曾建有煮枣城。

西汉初置县时,因枣木强盛取名“枣疆县” “疆”与“强”同音同义,沿用为“枣强县”

枣强大营街景

武邑县,今武邑县境在夏时称武罗国,即后羿贤臣武罗之封邑。

汉初置县后基本沿用“武邑”之名至今。

“武邑”二字当与古代武罗国有一定关系。

武罗国公园

武强县,县名来历说法有二,一是因古时境内武强山得名。

清同治《畿辅通志》载 ”武强山、州东六十里,形如弓,一名弓形山,晋置县名取此。

”二是因武强侯国得名。

《太平寰宇记》曰:“武强汉为侯国,西晋于其城置武强县,因古城以之。

”意即武强县因武强古城而名,而武强古城又因汉代封武强侯国得名。

饶阳县,西汉高祖年间(前206年一前105年)饶阳县姑置,因县南有饶河而名为饶阳,即饶河之阳。

饶阳县耿长锁纪念馆

安平县,西汉高祖年间(前206年—前195年)置安平县。

因天下初定, “官民安居乐业且地势平坦”而得名。

安平县公园

故城县,蒙古至元元年(南宋景定五年、1264年)始置故城县,县治所设于漳南故城,故名故城县。

自此“故城县”名始标记于册。

故城庆林塔

景 县,景县地城在泰之前称为“条”,置县后名称几经变更。

至元代,驻东光之景州迁此州县并存。

续至明初,除县存州,民国初年,废州为县,景县之名沿用至今。

景县开福寺和景州塔

阜城县,西汉高祖年间(前206年—前195年)始置阜成县。

《太平寰字记》裁,阜城县境地势高且多土岗沙丘,为求物阜民丰,取《尚书》 “卑成于民”之义、故名“阜成县”。

后改“成”为“城”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棕树。

”这一民谣在衡水城乡妇湾皆知、广为流传、因为民遥记载着无数先民自山西迁居河北的悲壮历史。

早在元朝末年,中原大地兵祸连连,天灾不断,致使河北、河南、山东、两淮等地之民十亡七八。

明朝建立后,“靖难之役”接踵而至、再次加剧中原地区的荒凉局面。

“春燕归来无牺处,寿地千里少人烟”,即是当年荒漠最象的真实写照。

明朝稳固后,为恢复社会经济,在招集流亡人口的同时,还有组织地进行了大规模迁民活动。

迁民活动自洪武初年开始,至永乐年间结束,前后历时50余年。

万民蒙怀的大槐树植于洪洞县城北路西广济寺旁。

相传为汉槐,身数十围,荫蔽数亩。

唐宋以后洪洞建有驿站,驿道即从槐荫下通过。

广济寺濒临汾河,河滩上多有老鸽,大槐树

枝权间常有老鹤筑巢居住。

明初迁民时,当局于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扣押移民编排队伍、发放“凭洪洞县大槐树 照川资”,大槐树下就成为移民汇集之所,而后由此散奔冀、鲁、豫、皖等地。

每次移民多在晚秋进行,此时槐叶调落,老鸥窝更为醒目。

移民们在士兵押解下,扶老携幼,远去他乡,眷恋故土之情油然而生,直到上路后还频频回首凝眸高耸的家乡古槐和槐树上的老鹤窝。

“大槐树”和“老鸽窝”便成了故乡在移民心中的最后烙印。

此后不知何年,心枯枝老的古槐树被大风吹折,而其北引根上则随之萌发一枝新芽,并长成今日所见之大槐树。

辛亥革命后,众人集资于大槐树下建亭碑题曰“古大槐树处”,并记迁民史实于碑阴。

后又建游廊茶坊于侧,以为寻根问祖者休息之所。

桃城区 明初迁民前,境内仅余村庄40个。

后山西移民独立建村241个,原有村庄有24个住进山西移民。

冀州市 永乐十五年(1417年),由山西平阳、大同等地把丁多地少和无地农民迁至冀州。

深州市 明永乐二年(1404年)、五年,两次迁山西洪洞、榆次、临汾等地民入籍深州。

全市485个自然村中,有258个村曾于明代从山西移民,其中多数是永乐年间自洪洞迁来。

枣强县 永乐初年,从山西移来大批居民,从山东等地也移来一些,这方土地才重现生机。

武邑县 明永乐二年(1404年),从山西洪洞县迁民于本县。

经逐村查考,境内现有自然武邑县 明永乐二年(1404年),从山西洪洞县迁民于本县。

经逐村查考,境内现有自然村597个,只有250多个村是迁民前就有的,其余村庄均为迁民后新建。

武强县 明永乐二年(1404年)九月,大量居民在山西洪洞县广济寺集散,部分入武强县。

现238个行政村中,明确记载山西移民所建的有140余个。

饶阳县 明洪武二年(1369年),从山西榆次县迁入一批县民,主要有段、张、娄、索、刘、徐、齐等姓。

明永乐二年(1404年),从山西洪洞县迁入大批移民,迁入姓氏主要有王、刘、李、张、杨、邵、米、路、徐、褚、曹、胡、华、范、安、马、邢、靳、段、牛、芸、崔、尹、赵、常、许、翟、耿、孙、仇、郭、高等。

安平县 明洪武年间至永乐十四年(1416年)近50年间,山西移民大规模迁至此地就有8次,在安平建村129个,占自然村的50%左右。

故城县 明永乐初年(1408年)前后,迁民附籍,多迁山西、江西地民,时建村267个,今境内村庄达404个。

景 县 明洪武、永乐年间,大批移民从山西、山东、河南等地迁集,开荒种地,建立家园。

阜城县 据清雍正《阜城县志》载,明洪武初年土民三百三十户,人稀差简。

永乐以后,迁民下户共设二千九十八户,丁一万七千一百四十有奇。

看完这些,作为衡水人,你是不是对于自己的家乡更了解了呢?有啥想法就在下面留言吧。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标签:山西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