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玩乐 > 正文

雇工人生在一般人看来 勇敢的表现自己的情绪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2-04 12:38:48 分类:玩乐 浏览:98


2008年,无对白的阿根廷动画短片《雇佣人生》上映,79万人打出了9.2分的高评分,一直稳居豆瓣高分动画短片前十名,在国际上斩获了102项大奖,是荣誉加身的经典之作。

该片之所以备受好评,获奖无数,“小故事大内涵”是该片俘获观众芳心的最佳武器。

其“小”主要是指故事的简洁短小,一个秃头的中年男人、闹钟、桌椅、衣架、红绿灯几个常见的生活工具,真实而深刻的反映了每一个上班族的日常。

没有跌宕起伏、没有曲折离奇、没有煽情感人,只是平常百姓,只是凡尘故事。

其“大”主要指的是故事的内涵,导演用含蓄不露的叙事风格将普遍的雇佣关系上升到社会和人性的哲学高度,是对社会发展与人性本质的一次探索。

影片最富争议的点在于被物化的人,剧中的镜子、台灯、衣架、电梯、地毯都是由人来担任,有的人认为被物化的人,是被利用的工具,体现了人性的卑微之处,本片是对产生雇佣关系的社会进行批判:将人变成冰冷的机器。

而编者的观点却恰好相反,编者认为影片中“被物化的人”其实是在展示人的价值实现过程,该片是在告诉观众:每个人都有存在的价值,这种价值无关于身份职位,而关乎于对自我的尊重和认同。

本文将以影片中电影声音、镜头语言、动作细节三个要素来力证此观点。

一、运用电影声音,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

电影声音是一种平凡的电影艺术手法,但该导演却用别具一格的处理方式使它在影片中起了非凡作用。

该片摒弃了电影中常采用的电影音乐和人物语言的电影声音,选择了机械音响、背景音响、动作音响电影音响,来展现其语言式表意功能。

1、机械音响,渲染画面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闹铃声、汽笛声、电梯声,导演将这三个机械运动产出的声音放在了三个情景当中,这三个声音分别表达了不一样的故事情节、营造三种不同的社会环境、展示了三种不同的社会状态。

房间里扰人清梦的闹铃声,渲染了紧张急促的生活气息;

马路上呼啸的汽笛声,营造了井然有序的社会环境;

公司里笨重的电梯运行声,揭示了压抑沉重工作氛围;

2、动作音响,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叹息声、咳嗽声、关门声,这三个动作声响是主人公在为新一天开始做准备而发生的声音,几个连贯的动作、一气呵成,发出了这些声音,通过声音的单一性,让观众感受到主人公的内心活动。

一声叹息声,主人公从床边站了起来,开始一天的忙碌,这声叹息声奠定了该剧寂寞忧愁的感情基调,展示主人公孤独无奈的同时,也表现了他的理智和独立:纵使生活不如他意,也要勇敢前行。

紧接着,主人公用完早餐起身准备出门的时候,发出了一声咳嗽声,这声咳嗽声和起床的那声叹息声相互呼应,表现了主人公整装待发后精神奕奕的精神面貌:离开家门前,调整好状态迎接崭新的一天,这声咳嗽是在为自己加油鼓劲!

随后,主人公出门,发出了一声关门声,结束了第一个场景,厚重的关门声宣告了主人公房屋主人的地位的同时,也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门外的故事勾起了观众的好奇心。

3、背景音响,增加画面的立体感、表现复杂多样的意义和内涵

影片的背景音响出现在主人公去上班的路上,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发出的喧闹声,让观众能够很好的置身其中,产生很强的空间感,让影片的生活气息更加的浓厚,突出影片的真实感。

这个场景几乎每一天都在每个人的生活中上演着,熟悉又陌生,熟悉的街道、熟悉的经历、熟悉的人来人往、陌生的自己和人群,这到底是社会文明的进步还是人性冷漠的表现呢?是该片留给观众最大的思考。

人的这一生多数时候都是保持“在路上”的状态,喧闹的背景声恰好是城市飞速发展的一种进步之声,这个声音不仅能够让前行的人能够真真切切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也在鞭策着无数前行的人融入其中。

无对白、无配音的形式不仅仅打破了影片的语言和地域限制,也让影片的内容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升华,通过这几种电影音乐让观众能够有较强的代入感,走进影片中的人物,去聆听他们的心声、思考生命的价值。

二、运用镜头语言,展示故事空间,揭露人物内心世界

导演用高明的镜头语言将故事的真实性和人物的荒诞性融为一体,将影片的艺术魅力发挥的淋漓尽致,让观众能够迅速融入影片,引发情感共鸣,引发人与社会关系及人价值体现的思考和感悟。

1、拉镜头开场,用特写镜头设置悬念、创造戏剧效果

时钟走动发出的滴答声、一个拉镜头把人物卡通闹铃拉出,声画同步而出,短片拉开了序幕。

闹铃被完整拉出之后,导演将镜头停在了这个画面,导演通过一个手部特写来展示出主人公此刻被闹铃吵醒不耐烦的心理情绪,为接下来的剧情发展做了铺垫。

2、跟镜头,跟进故事情节、立体的展示人物形象

从家里到大街的剧情转场后,导演用了一个跟镜头来表现主人公上班路上的经历,用一个长长的跟镜头呈现了主人公及路人乘坐“人力出租车”飞奔赶去上班的场景。

奔波忙碌的上班节奏,体现了影片的真实感,而出现在这个镜头的“人力出租车”和“人力红绿灯”却是荒诞的,将真实和荒诞进行空间对比,让观众记住了剧中那一个个荒诞的人物形象。

3、拉镜头结尾,交代主人公身份、表情达意

在揭晓主人公身份的时候,导演运用了一个拉镜头,从人物的特写镜头拉到了全景镜头,对这一场景进行收尾。

从精致的特写到的落幕全景,导演用镜头的变化来展示主人公的作为地毯的功能,对前期的铺垫做一个交代,交代了影片的主题:每个人的人生都发生着“雇佣”关系,每个人在享受他人服务的同时,也都在服务也他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每个人、每个职业都是平等的。

跟随着导演的镜头,我们依次看到了中年男人、台灯、梳妆台、桌椅、衣架、出租车、红绿灯等人物,导演将我们常见常用的物品以拟人的方式展现出来,唤起我们大家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也唤起我们对物品生命的思考。

这些物品每天都作用于我们生活中,但是有多少人会记得他们本身就是其他人提供给我们的一种服务呢?物品的本身也是加注了提供者的心血,导演以荒诞的形式将他们呈现,何尝不是提醒我们对为我们创造这些服务的人的关注呢?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才能够拥有现在便利的生活。

三、运用独特的动作细节,表达人物情绪,丰富人物形象

都说细节决定成败,这话放在电影作品上也同样如此,细节的恰当运用不仅仅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还能够提升影片的艺术张力,让人物形象变得更加的生动立体,升华影片的深度。

1、多次的眨眼睛动作,来展示人物存在的价值

衣架、台灯、红绿灯、衣柜这些物品在剧中都是用人物来扮演的,与其说是把人物物化展现人性的冷漠,不如说是将物品拟人化体现人物的价值,这些人物扮演的物品和本身物品并没有什么区别,而唯一的区别就在于那双会眨的眼睛。

而眨眼睛的这一动作,导演也做了精心的安排,剧中所有人物的眨眼都是在自己被使用过后,或者说是自己价值体现之后的动作,眨眼这个动作就是一个分割线,眨眼前是一丝不苟工作状态,眨眼后是价值得到释放之后的一种表现形式。

2、通过整理仪表,来表现主人公对自我及其工作的尊重

影片中有三次整理仪表的动作,分别是:起床后照着镜子刮胡子、出门前整理自己的领结、工作前整理自己的领结,导演通过这三个动作来体现出主人公重视自我管理,表现出主人公对自我以及其工作的尊重。

,地毯并不是什么光鲜亮丽的工作,甚至充满了卑微和凄凉,但是从主人公整理仪表的动作我们可以得知,主人公并非如此认为,反而是以体面的形式来对待这份工作。

他的态度和经历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职业五高低贵贱之分,每一份工作都值得被尊重。

3、通过扔掉灯罩,来表达人物情绪、宣泄人物情感

本来以为影片在主人公身份揭晓之后就结束了,没想到片尾还藏着惊喜的彩蛋,彩蛋中扮演灯罩的人,把自己头上的灯罩取了下来,愤然的给丢掉,然后离场。

这样一个动作无疑是全剧的点睛之笔,整部剧的人物基本都没有什么情绪起伏,将人物情绪表达放在彩蛋中,不仅仅宣泄的影片中人物的情感,也是导演的情感表达,在压抑了一天的工作之后,丢掉面罩、卸下伪装,勇敢的表现自己的情绪,放下紧绷的神经,做真实的自我。

影片通过不同的动作细节,来体现剧中人物扮演好自己社会角色的相同目的,让观众去感受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去发掘人物的价值体现,唤起大家对每一份职业的尊重和理解。

现代社会每一天都在上演着雇佣这个词,雇佣者和被雇佣者也都在交替着进行,没有高低贵贱、没有等级层次之分,每个人的生命都有着自己的价值,找准自己的定位、释放自己的价值,尊重自己的付出,不管什么职业都是体面且伟大的。


标签:人物主人公影片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