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玩乐 > 正文

豫让 又吞下了炭火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2-03 10:24:06 分类:玩乐 浏览:119


导语

说道豫让,便看见了“士为知己者死”的面孔,以侠义的姿态,闯入历史的舞台,上演了人间惨烈的悲剧,令人万分感慨。

他是史上最惨的刺客,也是史上最失败的刺客,对自己的狠,甚至胜过了对敌人的攻击,使之悲剧性色彩,难以解开。

所幸落得一个“国士无双”的美名,成为诡美的传说。

辗转三主,终得良木

古往今来,衍生于世界各地的人类分出复杂的种族、部落,在各自的圈子之内,进行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

面对共同的自然资源,人类的欲望无休止,谁都想站在世界的巅峰,让自己的雄壮的实力保障下,让血脉得到更好的繁衍,因此天下的局势分分合合,动荡不安,即便到了今日,也实则明抢暗斗,竞争从未消停一刻。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453年的晋国,有六大家族势力最为强大,合成“晋国六卿”,分别为范氏、魏氏、赵氏、中行氏、智氏、韩氏。

“一山不容二虎”,这六大势力定然难以和睦相处,彼此之间相互克制、相互斗争,皆力争上游,以扩大自己的领域,成为其中的主宰。

想扩大自己的势力,少不了应时代需求而生的人才,而故事中的主人翁“豫让”便是其中的一位,只不过他出身于底层,即便四处寻求明主,拥有一身武艺与忠胆,也难以被重用。

最开始豫让投身范氏与中行氏门下,做了这两家的家臣,但都默默无闻,也没有得到这两家的重用。

而此时的豫让,作为一个无名小卒,还未正式登场,关于六大势力之间的斗争,他也无从插足

公元前458年,智氏的家主智伯联手赵韩魏三家,把范氏和中行氏剿灭,且瓜分了他们的资源,这让其余的四家势力进一步强大,同时彼此之间的竞争也越发的紧张激烈。

智伯是一个极具胆略与雄心之人,同时野心也不小,又过三年,智伯便以晋军之名向另外三家索要土地,最终反遭三家联合,将智氏灭族。

智氏被灭族之后,豫让便登上了里历史的舞台,卷进了智氏已经被完结了的恩怨之中,以侠义肝胆的面孔出现,一心想为智伯复仇。

为何豫让要为智伯复仇?话说豫让在范氏与中行氏门下不受重用之后,在一年的冬天险些被冻死,幸好遇到从外地回来的智伯,把他带回了府中,并给了他热气腾腾的饭菜,同时给他治病……智伯成了他的救命恩人。

豫让病好了之后,不想离开智府,智伯也没有把他赶走,还让他在智府做食客(此处指吃白食的人)。

豫让在新的食客圈子里也不受欢迎,甚至被一个叫“子敏”的人所讥讽,唾弃豫让的不学无术,即便学狗叫都不会,浪费了一张嘴,且让豫让滚蛋。

豫让听着唾骂声也没有生气,依然拿着饭碗去厨房打饭吃,不卑不亢,智伯知道豫让被子敏羞辱后,把子敏教训了一通。

豫让实则是一个有思想的人,智伯是他的恩人,是他的伯乐,他得到了智伯的赏识与厚待,加之智伯对他的救命之恩,豫让视智伯为知己,忠心耿耿。

可惜“天不作美”,豫让好不容易找到一座可以效命的大山,还没走完一辈子,这座大山却倒了,豫让决心找赵襄子报仇

且说灭掉智氏家族是三家联手,为何豫让最恨赵襄子?因赵襄子不仅联手其他两家反灭智伯,还在智伯死后,把智伯的头骨制作成器具,用来装酒喝,这使得豫让的复仇种子更激烈。

惨烈的报仇计划

为了给智伯报仇,豫让从一名家臣变成了一名刺客,此时他德年龄大概也不小了,此前不仅给范氏与中行氏做过家臣,花费了一把年华,在智伯的门下也有40年左右的时间,推算起来,已有50岁左右。

年岁已老的豫让,却为智伯复仇欧帝尔路上一去不复返,亦无怨无悔。

第一个报酬计划,豫让给自己更换了姓名,在袖子里藏了小刀,便伪装成一个修厕所的苦役,悄悄地混进了赵襄子家的厕所里,寻找机会刺杀上厕所的赵襄子。

终于赵襄子前来如厕,豫让眼看就要刺杀成功,不想赵襄子却彷佛在后面长了眼睛,或许是纵横沙场的经验,感觉身后有人,导致豫让的第一次刺杀行动失败。

豫让被赵襄子发现并抓住后,倒是很坦荡,直接承认自己要为智伯报仇,赵襄子认为他是个义士,且顾虑杀害义士有损自己的名声,便放走了豫让。

豫让得以脱身,并没有就此收手,由于自己在第一次的刺杀行动中已暴露身份,便进行了更狠的计划,用漆涂满全身,让自己的皮肤溃烂不成形;把毛发脱掉,进一步降低辨识度;且把脸也划烂了,直接毁了容……为了报仇,他付出了令人无法想象的代价。

把自己彻底的“改头换面”之后,豫让便化作乞丐,跑去闹市行乞,目的是想看看自己还能不能被认出来,结果他妻子凭借声音还是认出了他,以至于豫让为了防止意外,又吞下了炭火,让自己的声音变得嘶哑。

做好了一切准备,豫让开始了第二个计划:埋伏在赵襄子的必经的石桥之下,只等赵襄子的到来,然后一击击之。

终于,有一天赵襄子有事外出,经过了豫让潜藏的石桥,眼看豫让这次要得手,却不想赵襄子在经过石桥的时候马突然受惊,赵襄子再次凭借第六感,感受到了豫让的杀气,派人到桥下一搜,果然又是豫让。

这一次,豫让已没有了可以再次行刺的本钱,他已“漆身为厉,灭须去眉,自刑以变其容”,且赵襄子的第六感堪称雷达,他唯有请求赵襄子解衣以让他行刺三剑,就当自己为智伯报仇。

赵襄子欣赏他的侠义之气,且深为同情,同意了他的请求,在赵襄子的锦袍上砍了三刀之后,仰天大呼“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随后伏剑自杀。

从豫让的刺杀表现来看,他无疑是一位失败的刺客,费尽全力不过是毁了自己,到头来无力报仇,只能砍赵襄子的衣服以解恨。

故事似乎就结束了,可实际上,豫让没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豫让的是与非

豫让的忠心不二,侠肝义胆,堪比关羽,且在后世之中留下了“国士无双”的光辉形象,为人们所感动与歌颂。

不同的是他的命运与关羽不同,以至于结局也截然不同。

如果将豫让放到关羽的位置,相信他也会是一位英雄好汉,只是和关羽在格局上有所区别。

放眼现代,也有人对豫让的复仇行为提出了质疑:其一,豫让为什么不在智伯死之前拼命进谏,而是在智伯死后才跳出来轰轰烈烈的报仇?智伯如此重用他,如果他进谏;其二,豫让为了复仇不惜自残,等于为了目的不择手段,且蔑视生命;其三,豫让自欺欺人,报仇不成便三跃击衣、以此作为报仇计划的完成。

不可否认,这是豫让身上所存在的争议,他的报仇方式确实太惨烈,不过以他的年纪,孤身一人深入敌营,不采用这样的方式,大概连赵襄子的衣服都摸不到,最后的三跃击衣许是无奈而为之。

关于“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一矛盾点,个人认为,唯有进行龌蹉之事,图求利己目的之时,才应用此形容句,豫让是为知己者死,不惜毁掉自己的形态样貌,何谈目的。

有人说,豫让图的是身后名,通过这样的方式,留下忠义惨烈的形象,且他可能是赵襄子派去的卧底,事成之后,豫让的结局也只有死,却不能明目张胆的死,只能运用这样的方式,毕竟赵襄子的预感太准了!

这一说法似乎站在哪个角度,都太过厚黑学,古人与现代人的观念不同,忠心不侍奉二主,因此吕布留下了“三姓家奴”的骂名,豫让却不同,他作为社会底层的奴隶,自身没有选择权,难能可贵地遇到了智伯,誓死效命或许才是他原本的风骨。

若说成名,这样的代价未免太大,且留名的概率也没有保证,尤其像他这样的无名小卒,若非赵襄子念他是个侠士,他也许已经在失败的路上,成为刀下的一抹蚊子血。

此外智伯虽重用豫让,然在阶级分明的年代,豫让处于家臣乃至死士的位置上,“听命号令”才是他的职责,他能否向智伯进谏,还需从时代问题去探索。

结语

“士为知己者死”是豫让说的话,也是他一生最好的概括,或许有时历史没有过多的掩饰,人性有时也没那么多的阴谋策划,即便是有,也宁愿相信一个动人的故事,至少能借以他的光辉去赶路。


标签:报仇他的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