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玩乐 > 正文

赤坎建成后馆内藏书逾万册 占地面积152m2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2-03 10:20:28 分类:玩乐 浏览:64


康熙十二年的《 开平 县志》 “舆图志”记载:“赤墈墟,趁三、八日,可见,赤坎最初叫“赤墈”,因当地多红土而得名。

有350多年历史的赤坎,是一座具有浓郁岭 南特 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古镇。

潭江横贯全镇,赤坎沿潭江而建,南岸是乡村,北岸是镇,清一色的骑楼,庞大的洋楼群。

五代后晋开宝七年(974年),一个官场失意的人从 福建 来到 广东 ,后定居于新会县石牌都谈雅里(今称司前镇),北宋中后期,第六代后人关 兴义 迁入赤坎镇,关族人从此在赤坎镇繁衍生息。

北宋末年靖康之变,金兵入侵汴梁,司徒族人的先祖由 河北 邯郸 迁至南粤。

1324年—1392年间,其第七代后人开始定居赤坎。

随着两大家族的不断壮大,各方面开始明争暗斗,他们以塘底街下埠桥为界,把古镇清晰地一分为二,西边的上埠由关族控制,东边的下埠为司徒氏的地盘。

赤坎镇先后获得过 中国 历史文化名镇、 中国 特色小镇、全国重点镇、 广东 省中心镇等荣誉称号。

全镇总面积61.4平方公里,总人口4.8万人,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共7.2万人,是著名的侨乡。

赤坎镇划分为两大家族的地盘。

河东区是司徒族人,河西则是关族。

其聚居区内也有外姓人居住,但他们互相之间绝不混住。

赤坎镇的堤西路被誉为欧陆风情街,沿路商铺建筑风格保存良好,充满1920年代的味道。

早年旅美、欧的本地华侨带回国外建筑图纸再融合本地传统建筑风格,建造出一批中西合璧的楼房。

其特色主要体现在楼顶建筑。

欧陆风情街上绵延数百米的斑驳骑楼,仍静静倚立在穿城而过的潭江边上,却已是人去楼空,一片凄凉。

只因2017年初起, 开平 市投入几十亿重金采用整体征收、整体搬迁的方式改造 赤坎古镇 。

古镇已空无一人,回想当年潭江两岸骑楼檐下热闹鲜活的场景,只剩在一片废墟中一声叹息。

改造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

司徒氏与关氏两大家族分别在堤岸两头各建了一座图书馆

司徒氏图书馆创立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司徒氏的家族图书馆首先在下埠江边落成。

旅居海外的司徒氏和当地司徒氏共筹得4万多,建筑风格为欧式,司徒氏的家族图书馆楼高三层,后来又在楼顶增建一座大钟楼。

整体有鲜明的 葡萄牙 建筑风格,楼前庭院里有 鱼池 、花圃,小路两旁种着弯弯的南洋杉。

第三层楼顶的正中 题词“司徒氏图书馆”是由民国时期著名书法家谭延闿题写的。

,馆内陈列本族名人事迹,藏品还包括慈禧太后题字等。

1926年,再置美国机械钟,上链一次大钟可以运转一周。

司徒氏图书馆的落成震动了不甘落后的关姓族人,1925年,关族人组成家族图书馆组委会。

1927年动工图书馆,1929年建成关族图书馆,矗立在赤坎上埠堤西河畔,与堤东的司徒氏图书馆遥守相望。

关族图书馆也是三层高,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风格也是以葡式设计为主,配七彩玻璃窗,古典壮观。

楼顶也建有一座大钟楼,正门匾额上的馆名,是由近代 广东 著名书法家吴道熔书写。

两大图书馆的楼顶, 都安 装了一个进口的大钟,80多年来,两个大钟同时给赤坎定点报时,分秒不差叠加在一起的钟声,就像飘扬在赤坎镇上空永不落幕的“二重奏”。

南楼位于赤坎镇 腾蛟 村。

1912年,司徒氏人为防盗贼而建此楼,楼高7层19米,占地面积29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每层设有长方形枪眼,第六层为瞭望台,设有机枪和探照灯,外面布满弹孔。

1945年,七名司徒氏自卫队队员曾在此坚守八天九夜狙击日军,最后被捕遭日军残暴杀害。

南楼也因而成为侨乡人民坚贞不屈、为国捐躯的不朽历史见证,成为 开平 民族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4年建成的南楼七烈士就义纪念园,座落于司徒氏图书馆对面,纪念碑掩于柏树后的一片荒丛中。

赤坎骑楼是上世纪初建成的最具代表性的岭南旧城,是西方古代建筑与 中国 南方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一种建筑形式,是一种商住建筑。

骑楼这个名字描述的是它沿街部分的建筑形态。

整条街600多座骑楼延绵3公里。

它的沿街部分二层以上出挑至街道红线处,用立柱支撑,形成内部的人行道,立面形态上建筑骑跨人行道,因而取名骑楼。

据说当时人们为了充分运用马路空间,同时又针对南方潮湿多雨、炎热高温的气候特征,便在马路两旁搭建起两三层的砖木混合结构的骑楼式楼房。

景辉楼是岭南水乡著名的骑楼,也是 赤坎古镇 主要的骑楼民居。

以民国时期名医张景辉而命名。

楼高三层,建筑长45米,宽5米,楼高三层。

建筑的每层都有双客厅、双寝室、双开放式楼梯,垂直天窗,桥式天井,属典型的岭南古镇骑楼民居。

迎龙楼坐落在 开平 市赤坎镇 三门 里村,是 开平 市现存最早的碉楼,为关氏家族所建。

明朝正统年间(1436-1449),关氏家族立村之初,这里是一片芦苇丛生,水鸟群集的低洼之地。

为防洪涝,关氏十七世祖关圣徒夫妇献出家庭积蓄,于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年)建起了迎龙楼。

它坐 西北 朝东南,占地面积152m2,砖木结构,楼高11.4m,为全村制高点。

楼顶的建筑形体没有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非常传统,440多年的迎龙楼代表了 开平 碉楼最原始的建筑形态,是 开平 现存的最古老的。

2001年6月国务院把迎龙楼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家巷是 新建 的影视城,主要是拿来拍戏的,至于本身故事性倒是不大。

不少电影在此处取景,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让子弹飞》、《一代宗师》等影视作品。

加拿大 村原名叫耀华坊,全是旅居 加拿大 的华侨建造,后期被人称为 加拿大 村。

早期由于生活所迫, 加拿大 村很多村民跟随早期旅居 加拿大 的华侨关国暖先生到加国谋生。

赚钱后,由于落叶归根的思想影响,很多华侨纷纷回乡建屋,最初建有:俊庐、华德楼、安庐、国豪楼、四豪楼;后期相继在1933至1936年间建有:耀东居庐、国根楼、春庐、郁庐、春如楼和会所。

多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间。

这些建筑中西合璧,融合了 中国 传统灰塑、 罗马 柱、圆拱、花雕等建筑艺术,令人叹为观止。

好了,介绍到这里吧。

写这篇的时候在想要不要写,因为2017年的时候开平 市投入几十亿重金采用整体征收、整体搬迁的方式改造 赤坎古镇 。

要把这里建成一个完整的旅游区。

虽然说改变不一定是坏事,人们总有追求更新更美好东西的权利,但谁知道呢,希望能够保留的完整吧。

不管怎么说这也是一个极具特色、极有人文价值的古镇啊!文字部分资料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

写下此文,算是为古镇还没成新镇留下一笔吧!


标签:图书馆建筑加拿大建成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