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 > 正文

重庆最复杂立交桥 在百般权衡之后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2-03 10:00:04 分类:生活 浏览:55


图源:网络(侵删)

中国基建实力有多强?看看重庆这座最复杂立交桥就知道了,上下,通达8个方向,连导航看了都要瘫痪,外国专家更是惊呼难以置信!

这座立交桥是什么?又是如何修建起来的?我们为什么要建造如此复杂的立交桥呢?

,通达8个方向

说到重庆,我们的总体印象就是,这是一座将魔幻现实主义体现的淋漓尽致的城市。

当你走入这座城市的建筑,你以为的顶楼,走出来可能才是另一栋的一楼。

同一栋楼在不同的角度下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视觉体验。

比这更魔幻的,还要数重庆的这座立交桥——黄桷湾立交。

毫不夸张地说,上了黄桷湾立交,错过一个路口,就是重庆一日游。

简直是厉害的让人找不到路,曾经一度让地图导航软件都瘫痪!

黄桷湾立交主要位于重庆南岸区的盘龙,因此也叫做盘龙立交桥。

上下共5层,主线被设计为双向四车道,时速在每小时60公里,而匝道的时速则为每小时40公里,目前匝道已增至20条,高空俯视蔚为壮观。

通过黄桷湾立交不仅可以到达南岸、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广阳岛和大佛寺大桥,而且还可以到达弹子石、朝天门大桥、四公里和茶园等地。

2009年9月30日,黄桷湾立交正式开工建设,建成后开车从南岸茶园到江北只需要不到10分钟,可以极大地改善弹子石片区的交通。

但是由于建造时的难度和复杂度都要远远超出预期,因此作为“基建狂魔”的我们足足修了8年。

2017年05月29日,黄桷湾立交通车运行,堪称“枢纽型立交”,以一桥之力,连接了江南新城、江北嘴、解放碑和弹子石四个经济区。

规模之大,复杂度之高,在震惊国内的同时,外国人都惊呆了,美国更是自叹不如。

这么一座桥,换做阿三印度来修,大概要修个100年吧。

就比如说,贾坎德邦大坝修了42年,结果呢,不到29天就被风吹塌了。

不过呢,黄桷湾立交宏伟是宏伟了,但是错综复杂的设计和多层的结构,对外地来此的驾驶员来说是一个极大地挑战,稍稍一不留神错过一个路口,真的就是重庆一日游了。

虽然黄桷湾立交不够完美,但是毫无疑问对于重庆这座国际都市来说,它所能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

那么,这座“最复杂立交桥”是如何修建起来的呢?

“最复杂立交桥”是如何修建起来的?

其实一开始的黄桷湾立交桥也没有现在看到的这么复杂,它的最初设计是在2004年的时候,那时的想法是对盘龙立交进行升级改造,三层结构,连接朝天门大桥和弹广路。

不过呢,计划赶不上变化,在2004年-2009年五年时间里,重庆交通流量落账迅速,而对于黄桷湾立交桥的设计稿也就改了一遍又一遍。

最终定版为上下5层,通达8个方向。

而它的匝道呢也没有现在这么多。

以前只有15条,后面又新扩建了5条。

在施工过程中,因为黄桷湾立交的特殊性,当时的施工要求是在保证正常车辆通行的情况下,同时进行施工。

而黄桷湾立交地处冲沟,地形高差50米左右,无疑增加了施工的难度。

不过,天无绝人之路,经过工程人员的奇思妙想,当时创造性采用了移动模架施工的方式。

由于有的施工部分需要跨越内环高速桥梁,

于是我们还采用了顶推钢箱梁施工方式。

而这一方式可不简单,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这种施工方案需要在被交建筑物的桥墩中间,起吊架设钢箱梁节段,然后在搭建的支架平台上进行人工焊接,最后则是让其按照预先设定的线路逐步顶推。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避免了对被交建筑物空间的占用,同时也不会对过往车辆驾驶员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从而确保了工程的进度。

不仅如此,在黄桷湾立交的施工过程中,我们还采用了先进的吊索斜拉法。

主要目的是增加钢箱梁截面刚度,尽最大可能减少最大悬臂前端挠度过孔技术,保证半径较小的匝道施工要求等。

经过8年的辛苦建设,黄桷湾立交一经建成就夺得了“中国最复杂立交桥”的名头,也算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吧!

但是这里就不免让人疑惑,我们为什么非要费力气建设如此复杂的立交桥呢?难道只是为了“面子工程”?

为什么要建造如此复杂的立交桥?

上下,通达8个方向,匝道数多达20条,连导航都要瘫痪。

我们为什么要建造如此复杂的立交桥呢?

在此之前,我们不妨简单了解一下我国立交工程的变化史。

接下来,让我们先从一个十字路口说起,当来自8个转弯方向和4个直行方向的车流在这个十字路口汇集、交通的时候会发生什么?

此时就会形成32个潜在冲突点,当这些冲突点在车流量不断增加的时候,就会很容易的发生交通事故或是造成交通拥堵。

而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和拥堵现象的出现,各种五花八门的解决方案相继诞生,诸如我们随处可见的红绿灯和环道等等。

但是这些方式只能舒缓一定量内的车流,一旦车流超过这个量,拥堵或者交通事故又会成为“家常便饭”。

在此情况下,传统路口已经负担不起巨量的交通重担,那么又该如何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寻找新的通行方式,于是平面的路,逐渐走向3D,甚至是4D的路。

人们开始不满足于在平面上解决问题,开始通过垂直空间上架设桥梁来分离交通,让车流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而这就是最初的立交桥。

随着道路所承担的功能不断多样性,立交桥也就不断被“魔改”。

就比如说,我们本期的主人公——黄桷湾立交桥。

它的出现完完全全是顺应重庆当地车流需求的产物。

当“魔都”城市重庆,遇到“魔改”大桥黄桷湾立交桥,一切变得自然而然。

当然啦,除了黄桷湾立交桥,在我国的贵阳市东南部也有这么一座“魔幻”的大桥,足以与黄桷湾立交桥的复杂程度相媲美,那就是贵州黔春立交桥。

该桥采用上下五层立体交叉设计,匝道有11条,出入口8个,对于外地人来说,走在上面如遇迷宫,不着南北。

时至今日,回顾立交工程的历史,是人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创造出这么多丰富多彩的几何空间。

而立交在解决车流交通的同时,也因为种种原因为人所诟病。

诸如,黄桷湾立交桥没有考虑到驾驶者的体验感啦等等。

在百般权衡之后,虽然不完美,但丝毫不妨碍我们使用,并且欣赏这些人类工程的终极魅力。

感谢祖国人民,感谢这些伟大的工程师们辛劳付出。

你还知道哪些极易开错的立交桥呢?欢迎留言讨论。


标签:立交桥复杂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