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玩乐 > 正文

陈廷敬陈廷敬深得康熙帝赞赏 同时才能卓越之外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2-03 09:48:45 分类:玩乐 浏览:116


“大清相国”陈廷敬为何能驰骋官场五十多年?升迁二十八次:

漫长的历史肯定会遮蔽掉很多人,在众多历史小说及影视剧中,陈廷敬几乎是一个被遗忘的人物,实际上非常值得我们关注。

可以说,如果没有陈廷敬,康熙盛世可能要大打折扣。

百姓读史

除了秉承中国正统儒家文化,为官讲究忠义、仁爱、清廉,同时才能卓越之外,在陈廷敬身上,还有一种十分可贵的品质—实干而低调。

百姓读史

今天易达就跟大家聊聊“大清相国”陈廷敬,陈廷敬当过宰相么?为什么称呼他为“名相”呢?

百姓读史

要知道,自明朝建立以后,朱元璋为了加强皇权,彻底废除了延续1600余年的丞相制度。

所以,在清朝是不存在丞相的!但是,叫陈廷敬“名相”也是没毛病的。

为什么呢?那要看他做过多大的官了。

百姓读史

大清相国陈廷敬,21岁中进士,入仕53年,是康熙皇帝的恩师,历任工、吏、户、刑四部尚书,至文渊阁大学士、《康熙字典》总修官等职。

百姓读史

之所以称呼陈廷敬为“相”,是因为陈廷敬在康熙时期做过“文渊阁大学士”。

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清朝立国后,参照明朝制度,延续了内阁理政的成例。

在军机处设立之前,“文渊阁大学士”握有实权,堪比宰相。

大清自开国以来没有相国之位,这个大清相国的称号康熙帝只给了陈廷敬,这也正是大清相国的由来。

百姓读史

康熙年间,康熙帝竭力主张推行戒奢靡、尚清廉的政治主张,陈廷敬深得康熙帝赞赏,本人更是身体力行,以维护百姓福祉为己任,清廉官员的形象深入人心。

百姓读史

在其任官期间勇于弹劾各级贪官,拔除朝政存在的毒瘤危患,整肃朝廷风纪,为当时百官表率。

陈廷敬可是一个相当谨慎小心的人,而且他容易满足。

所以那些贪官污吏试图拉拢他都无功而返。

百姓读史

下面举两个例子:

陈廷敬巡查到了山东,这次是为核实山东五谷丰收一事。

当陈廷敬双脚一踏进山东境內,就有一批人蜂拥而来。

这些不明身份的人,其实都是一些被山东巡抚已经买通了的说客。

不为别的,这批人就是专程来为巡抚歌功颂德的。

陈廷敬经过几番暗中调查,又通过几轮私服隐访,他早就心知肚明。

原来,山东巡抚为了自己能够加官进爵,竟然眜着良心,谎报灾荒险情。

并且,还逮捕了不少不愿为他作假的地方官员入狱。

面对陈廷敬的质问,山东巡抚找不出慷慨的陈词和理由来进行搪塞的,最终只能服罪。

百姓读史

这一次,陈廷敬出巡到了云南,情况更加触目惊心。

云南巡抚王继文自恃是个有功之臣,朝廷还任用他做了 "云贵总督"。

但是,王继文在平定了吴三桂叛乱之后,却向朝廷瞒报了大数目的饷银。

由此一来,造成库银的亏空已成事实。

为了应付陈廷敬的深究,王继文设法向当地的富商借来大批的银子去充当抵数。

当云南的库银给陈廷敬发现有问题时,他不辞劳累而再次巡视。

这一查不要紧,他又发现王继文的部下,轻重不等地都犯有严重的贪污。

在铁的事实面前,王继文无法推脱只能认罪。

于是,身为"左都御史"的陈廷敬就向康熙皇帝连发了三道奏折。

虽说大臣向皇帝递上奏折的手法并不新颖,但陈廷敬的奏折却有独到之处。

尤其是陈廷敬的第三道奏章出言更为严厉,不仅指名道姓将矛头直指王继文,并且还例出了一大串数字。

大概意思是说:“王继文在趁平定三藩之际亏损国库百万之多,而且还侵没饷银九十余万两"。

陈廷敬弹劾了王继文,可同时也提醒康熙皇帝对大清王朝潜在的矛盾会危及统治根基的认识。

陈廷敬的弹劾奏章,无疑是一发重型炸弹。

这发重弹非但把王继文这个贪官给整垮了,并且还把周边的那些贪官污吏顺带整治了。

王继文很快被罢了官,官场的气候顿时也让人感到清静了许多。

百姓读史

正是由于他的清廉以及办事能力强,使得康熙帝对其依赖信任至极,在陈廷敬病痛逝世之时,康熙帝更是亲作挽诗以作悼念,并赐谥号文贞。

百姓读史

陈廷敬作为一代名臣、大清相国,却“生前达官显贵,死后文名寂寞”,究其原因,因为陈廷敬为官清廉,他没有贪污受贿、耍弄权术,更没有结党营私、卖官鬻爵,所以提及康熙朝的权臣,陈廷敬难免会被遗忘。

另外,他的诗文其实并不赖,但之所以不出名,很大原因就是与当时的文风不同。

百姓读史

这位“驰骋官场五十四载,累计二十八次升迁”的京官,被康熙称为“老大人”、“极齐全底人”,凭借的不是一本厚厚的人情账,不是游刃有余的阴谋阳谋,他的“官场秘籍”只有一句话:一片冰心在玉壶。

无论在得意时,还是潦倒时,他都不忘“我本高洁”四个字。

细品陈廷敬的人生,不难发现他不仅会为官,更懂得做好学问,而这或许是他成功的最重要原因。

百姓读史

自古以来,官场就不平静,“老虎”、“苍蝇”纷纷落马,但是官场中要真正做成不倒翁,也许该学学陈廷敬的智慧。

大清相国名垂青史,为官之道,值得今天的人认真借鉴。


标签:康熙百姓山东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