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屋 > 正文

陶朱公从此对两人言听计从 处处小心侍奉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2-02 15:17:32 分类:书屋 浏览:97


范蠡,后人尊称“陶朱公”,是先秦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智士能臣,堪称千古未有之奇才。

不仅治国有方,治军有略,更难得是他还是经商的一把好手。

他功成名就时激流勇退,经商没几年就坐上了财富排行榜首位,被尊称为我国儒商的鼻祖。

范蠡到越国的时候,正赶上吴越两国斗得如火如荼。

吴王夫差为报父仇和国恨,经过三年准备于公元前494年,以伍子胥为大将,伯嚭为副将,举国内全部精兵,由五湖(今太湖)取水道攻打越国。

面对势不可挡的吴军,越王勾践不听范蠡和文种据城坚守、待机奇袭的劝说,兵败如山倒,最后狼狈逃到会稽山(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中。

勾践后悔不听忠言才惨遭失败。

君臣商议一番后,派文种携带重礼去收买伯嚭,希望能说服吴王夫差允许越国投降。

最终夫差同意了这一请求,但要勾践为奴三年。

随后,范蠡陪着勾践夫妇到吴国,开始了三年奴隶生活。

勾践听从了范蠡的劝告,忍辱负重,为夫差牵马养马,清扫马厩,处处小心侍奉,再加上暗地一直收受贿赂的伯嚭在旁吹风,夫差对勾践的臣服之心渐渐深信不疑, 三年之后,三人终于顺利回国。

一雪前耻

回国不久,范蠡和文种制定了“灭吴九术”,其中有一招就是美人计。

为了这一计策能够实现,范蠡更是亲自下乡海选,在越国诸暨的若耶溪边找到了正在洗衣服的绝色美女西施,经过亲自调教后送到吴国。

熟悉统兵策略的范蠡知道越国战船和战车技术比其他诸侯国高出一筹,便用了两年时间不遗余力训练了一支出色的战船和战车队伍,并弥补了越国军队剑术和弩术的短处。

同时,大力增加粮食产量和人口数量,还建议越王广辟财源以充盈国库。

其中越国渔业的大力发展,对越国经济的复兴起了很大作用。

由于勾践复仇心切,范蠡的一切逆耳忠言,他都能听进去,而且一一付诸行动。

范蠡一方面辅助勾践厉兵秣马、发展农业增强国力;另一方面,时刻不忘贿赂吴王、伯嚭,打消吴国的戒心,并多管齐下消耗吴国的实力。

功成身退

吴国被灭后,勾践北上争夺中原,很快就称霸诸侯,与此同时,勾践也越来越骄横。

通过多年的君臣共事,范蠡早已看出勾践是个可以共忧患,难以同享乐的人,同时他也深深懂得老子的“功成身退,天之道”的道理,于是毫不犹豫离开了越国。

范蠡走后托人带给文种一封信,劝说他及早身退以免杀身之祸,文种读完信后将信将疑,并没有选择离开,而是为了安全起见,开始称病在家。

不久,勾践来探望文种,临走时留下一把剑。

文种仔细一看,正是当年夫差赐伍子胥自杀的那把剑。

文种这时才后悔没听范蠡的话,只能自杀。

范蠡定居齐国后,自称朱公,在当时的陶(今山东省定陶县)以经商为业。

因为住在陶地,人称陶朱公。

他平时经营鱼、牧生产,但主要通过买贱卖贵、囤积居奇等方法很快成为天下首富。

他为富且仁,三次散尽家财,又三次重新发家。

因为他善于致富又乐于施财济众,所以被世人奉为“文财神”,也被后人尊为商人的老祖宗。

范蠡不但是个经商能手,据说还十分善于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曾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了若干生意经和思想,这些思想至今对经济建设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比如他主张用“平籴”、“平粜”的办法来调节市场,即在谷贱时由官府收购,谷贵时平价售出。

只有这样,才能稳定物价,繁荣市场。

他提出洪水期要准备天旱商品,天旱时筹划防涝物资(水则资本,旱则资舟),也就是经商时要做到有备无患。

他还提出“积蓄之理”的经商原则,即经营的物品要完好,商品不要长期积压,容易腐烂的物品不要囤积居奇等等。

他总结民间养鱼经验,并结合自己的养鱼实践,写下了《养鱼经》,向百姓推广“凿池养鱼”之法。

鲁国有个名叫猗顿的穷读书人向他求教生财之道,根据他的建议大养牛羊,后来也成了富翁,与范蠡并称“陶朱”、“猗顿”之富,闻名天下。

范蠡一直活到73岁,在古代算是比较长寿了。

后人把他定居的地方称作定陶,定陶县名也是由此而来。

司马迁在《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的后半部的字里行间中,对范蠡表达了由衷的赞叹。

武侠小说大师金庸也曾说过,中国历史上他最羡慕的人物就是范蠡。


标签:经商后人不要物品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