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笔记 > 正文

飞豹战机大量引入先进技术 因为德国不卖飞机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2-01 14:42:03 分类:笔记 浏览:123


每一件兵器都有着大国博弈、技术更迭甚至利益冲突在后面,所以每一件兵器都值得将它的故事变成音像文件去诉说给每一个喜欢军事,希望从历史中寻找未来的读者。

所以我们今天还是讲一个故事,一个家有女儿初长成的故事。

故事得从轰5开始。

轰5于上世纪60年代研制并且服役,以当时的眼光来看还不算很落后,但这种轰炸机丝毫没有什么现代化可言,几乎可以认为是二战轰炸机的喷气版本,在苏联那边1948年就首飞。

当然我国还有另一种轰炸机,这就是轰6,但这两者在当时都是很传统的轰炸机,在新式武器防空导弹的面前生存力相当低。

轰6咱们之前介绍过,感兴趣的可以回去看看。

在同一时期,美国的发展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

在F105开辟了新路线之后,美国一鼓作气研制了如今看起来还风韵犹存的F111,并且于1967年就开始服役。

F111首创了真正意义上的专用战斗轰炸机,可变后掠翼赋予其出色的高空和低空飞行能力,而且具备超音速飞行能力,起降性能大为改善,为了进行低空突防还有地形跟踪能力。

毫不夸张的说,F111是专用战斗轰炸机的标杆之作。

在F111的启发之下,苏联在1974年服役了稍小一点但是重量堪比坦克的苏24,欧洲则在1980年服役了短小精悍的狂风战机。

在这些飞机里面,F111因为海军空军意见不合而变成空军独享,苏24最初就是相对正宗的战斗轰炸机,而狂风还要兼顾对空作战,ADV版本实际表现并不算优秀。

这倒也说明一个问题,当时相对纯粹的战斗轰炸机最忌讳的就是多用途,不像如今飞行平台完善之后的双发重型战机可以做到真正的全方位兼顾,但这都是后话了,在那个年代,研制专用战斗轰炸机是一条捷径。

当时我国还有一种性能不错的对地攻击型飞机,这就是5爷强5。

强5虽然改进型众多,也被寄予厚望。

但是这种在米格19基础上改来的专治攻击机却有着先天不足的问题,被称作是空中迫击炮,而战斗轰炸机可是空中加榴炮,两者相辅相成,高低搭配。

我们之前在介绍美国A字家族攻击机的时候,已经可以发现部分体型较大的攻击机实际上就是轻型轰炸机,也比较接近于战斗轰炸机。

所以,我国需要的是一种能够取代轰5,航程足够远并且载弹量还要远超过轰5的国产F111。

听起来似乎很难是吧!不过回一下我们讲过的歼10战斗机,纯粹的战斗轰炸机其实要比先进的战斗机级别稍低,各项技术难度也更低,而且对飞行性能的要求也更低,总的来说是获取的难度并非最高。

早在1974年,我国已经打算开始研制新战机,1977年正式立项。

立项之后我国很快感觉到了压力,因为飞豹的难度甚至比后来问世的歼10还要高。

那个时候,国外先进飞机相继服役,超军旗用一枚飞鱼让谢菲尔德再次沉没,而地面防空火力相当完善,战斗轰炸机也开始进入优秀双发重战改成真正全能战机的时代。

飞豹似乎要变成一种还未问世就已经大幅度落后的飞机,这可怎么办呢?不仅如此,资金的缺乏使得飞豹战机的重要程度大为下降,多次面临下马。

在刚开始研制的时候,601第一个提出方案,不过“沈飞”味道浓郁。

还记不记得歼10节目里出现的那架米格23,就是它!601打算把当时已经首飞的歼8按照米格23的布局进行改进,这可不就是后来的歼8Ⅱ么!这个歼8的兄弟,最厉害的就是高空高速飞行能力,最高速度1.75马赫,最大载弹量4.5吨。

很显然这个方案无异于让鸭子对抗猎豹,就是个会飞的晚餐罢了。

南昌飞机就很赶时髦了,还是那架米格23,咱也搞一架流行的可变后掠翼飞机,再配上国产的涡扇6,简直就是国产的米格27。

虽然说强6也有自己的创新之处,但是还是在米格23的基础上研制的新飞机,有原准机可以减少难度,但也面临着吃不透技术无法进行下一步的大问题。

果然,强6面临的技术问题太多,我国压根没有研制可变后掠翼的能力,涡扇6进展也不算理想,等于说强6前途缥缈。

不仅如此,单发设计的强6在总体性能上并不出色,它更接近战斗机而不是战斗轰炸机,甚至作为攻击机都不算多合格。

而我军高瞻远瞩的认为可变后掠翼早已是末日黄花,对于战术飞机来说并非是先进的设计。

当然军方没有否认它实在是太帅了,只是好看不能能当饭吃。

就这样,603所的平实设计后来居上,也就是后来的飞豹战机。

1982年,飞豹项目全面开始,并且再次成为重点型号。

在这之前,总设计师陈一坚多次去国外进行洽谈,希望能够引进外国先进技术。

虽然当时我国和西方的关系已经大为缓解,但是国外的诚意还是不足,人家自八国联军时代就是奔着利益来的,如今物质丰富文化繁杂,咱可不能脑后还有隐形的辫子啊!

80年代的时候,飞豹最大的敌人有两个,一个是资金,穷,另一个是外国飞机有机会进入国内。

当时的美国想出售的飞机那可多了去了,原则上空军的战术飞机是随便买的。

这话听起来好像是兄弟我家地多你随便种,但收租这话可是含糊不清的。

美国当时拉拢我国可从来不是善人之举,毕竟拉拢我国对抗苏联和如今拉拢日韩针对我们那是异曲同工的,再者,承包商他也有钱赚啊!真要说有帮助,那还不是咱们是最大镁粉,见啥都想学见啥都想搞到手!美国人的飞机价格太贵,我们这个所谓的朋友也就是生意的朋友罢了,甚至还打算出口所谓的F16/79。

还是那句话,天灾人祸的时候以低于正常价卖给你食物的那是雪中送炭,要是贵了,说趁火打劫也不过分吧。

当然除了美国,法德英也想出口飞机,五常里头三个都要卖飞机,这待遇差一点就比上印度了。

法国那自然是幻影2000,英国直接卖狂风IDS,可想而知,当时飞豹和歼10都没问世,我国当然看上了这俩,兴趣相当浓厚。

不过呢,法国飞机高贵得很,价格实在谈不拢,英国狮子大开口,买飞机可以,但是强制装潢加原厂质子膜,保险买我们的,保养用我们的,还得额外买我们的理财产品。

我国代表一听这话,难怪太阳落了,活该吧你!

这里面就德国的表现最容易让人接受,因为德国不卖飞机,卖想法。

德国表示可以联合研发新战斗轰炸机,加上手头有成熟的狂风,可以说是一拍即合。

不过严谨的德国人除了在中国埋着数不清的油布包以及工程师和公知,合同上也是锱铢必较,核心技术不给,另外我要13亿美元银行本票。

13亿在当年算下来相当于21亿人民币,全部的国防研发资金也就两三倍,一个战斗轰炸机要这个价,真当中国还是遍地白银呐!

这要是南亚大国,那买也就买了。

陈一坚表示,我连自己的枪杆子都说不了上句,拿着钱去下跪,对不起,跪不下去!再说了,我还没那么多闲钱结众国欢心,但是我有信心用这些钱造好迟早对准你们的巨炮!陈一坚总师决定自行研制为主,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为辅,大门敞开但是窗户也不会关着。

不过刚开始没多久就出现了问题,信心、口号还都不是第一位的,第一位是要耐得住寂寞。

首先,军队的要求很高。

我国军队要求高是人尽皆知的,空军表示我看那个土豚就不错,可变后掠翼,并列座舱,舱盖翻起来一看三分命中率就很好,两名飞行员也好沟通,反正两个人也打不了麻将。

低空飞行的工作量相当大,空军认为两名飞行员互相配合能够提升任务效率。

但是海军可不高兴了,我们大海一望无际,串列座位足够,还给你们减少研制难度,最为关键的是,我要国产飞鱼!很明显,空军的难度更高,地形跟踪雷达以及全套设备难度也不低。

最终,陈总师打算先研制难度更低的海军版,到时候技术赶上来了,空军版的研制难度就会低上很多。

大家是否记得歼10节目中讲到的宋文骢总师对我国飞机研发作出的跨越式贡献,在研制飞豹的时候,飞豹可是前人,得给后人种树。

虽说西方之旅没有什么物质上的收获,但是却打开了一扇大门,苏系飞机咱很熟悉,但是已经出现近20年的技术断层。

咱们和西方各国打了不少交道,西方那一套咱们也比较熟悉,确实很好用,那不妨咱们弃苏学美,当一个头号镁粉如何?

科研人员真的是看着堆积如山的资料疯狂吸收精华,要是按着60年代苏联的老一套标准,那指定是无法设计出目标飞机的,所以,直接学习西方。

在先进思路的指引下,飞豹设计团队毅然采用了美军飞机设计规范。

这一转变让中国战机设计搭上了快车,而且飞豹的最终性能其实并不在苏24之下,让人刮目相看。

不过属于飞豹的波折还远远没有结束,军方给出的是超音速飞行,载弹量相当大,航程相当远,扔完炸弹还能进行空战!这是歼16给托了个梦吗?还是照着F15E喃喃自语?飞机想要实现优秀的性能,除了气动和发动机以及电子设备之外,还有一个隐藏的因素,那就是减重,宁少10马力不多一公斤,但是飞豹在设计的时候一直存在超重的问题。

要知道,每节省500千克重量,就能多挂几颗炸弹或者多装半吨油,这可比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实在的多。

那么科研人员是怎么解决超重问题的呢?这就是计算!

研制飞豹的603所当时的计算机都很落后,难以承担这么重的任务,后来603所拿到了性能相当好的655计算机,加快了飞豹的设计速度。

655计算机也叫图强6计算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计算机。

不过和大家想的不一样,它可是那种一屋子都是它本体的计算机。

图强6每秒能够运算100万次,总共生产了15台,对我国的科研中工作帮助巨大!

1986年的时候,国家年度科技十大成就有一项是7760CAD/CAMM 计算机辅助飞机设计制造以及管理系统,就是飞豹总师陈一坚带头研制的,这专家才是真的专家。

这里面的7760指的是来自德国的7760计算机,科研团队编写了140万行代码,正是这一套系统的成熟才有效保证了飞豹战机的顺利诞生。

不仅如此,603还在1988年引进了IBM4381,所以别看那时候的人穷,思想可不穷,心里富有多了。

不过还是得继续说几句,如果我们能够长足发展自己的相关软件和技术标准,或许我们就不会在设计和工程行业离不开国外软件。

加入世贸之后,我国的软件行业被彻底击垮,在一片祥和之下没有几个人知道自主自强的重要性,这外国货可太好用了,完全没有料到日后的重重壁垒。

不过,这还是后话了。

在80年代开始研制飞豹的时候,可以说是开天辟地,因为之前的飞机大多有可参考的原型机或者现成的技术,比如歼8。

但是飞豹可是完全从无到有的,压根没有实际参考的对象,那几个可变后掠翼的飞机值得学习的方面其实也没有太多。

由于整个过程不断引入新技术,飞豹放弃了机械操纵系统,使用了早期三代机的典型设计,三轴飞控系统,代号KF-1。

而在这个时候,又一个大佬浮出水面,这就是和杨伟总师上下铺睡觉的唐长红总师。

唐总师在对外合作期间参与了MPC-75项目,也就是中德合作的商用飞机项目。

其实在网络不发达的年代,我国航空和汽车领域有很多自力更生和创新求荣的壮举,内容不但多而且相当有意思,有机会的话可以讲一讲,但还是以主线为中心。

使用了全新的设计规范,按理说花的钱是不少的,不信你们可以看看LCA。

但是飞豹只花了一亿美元,我们不止一次说过,80年代中国人的能力和毅力是美国人都赞叹的。

(下期是技术解析,不见不散)


标签:飞机我国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