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玩乐 > 正文

货币与战争 之后也不再拥有过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2-01 14:40:15 分类:玩乐 浏览:121


1914年8月,一战爆发,现代中央银行的危机管理能力经受了第一次严峻考验。

一场大灾难充分展示了政治和金融合作一旦崩渍,就将导致一连串纷至沓来的严重后果。

一战时期的金融货币动荡及其危机管理,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参考标杆,是我们评价20世纪乃至今后所有金融货币协调工作的重要参考。

一战罹难人数高达千万。

罹难者还包括稳健的货币体系。

战争刚刚爆发,面对国际市场上疯狂的黄金购买,为保护本国黄金储备,法国、德国和英国立即停上了纸币与黄金的兑换。

40年前的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军队曾经抢占了法兰西银行位于法国东部的办公室,法兰西银行此次吸取教训,迅速将其黄金储备和有价证券转移到了德国军队鞭长莫及的边缘省份。

在德国军队迅速取得战争初期胜利的不祥预兆之下,法兰西银行紧随法国政府,将总部迁移到西南部的波尔多。

“欧洲国家接二连三效法三大巨头,纷纷抛弃金本位制。

一个新的货币放纵时代终于来临。

参战各国肆无忌惮地滥发纸币为战争融资,要么是大幅度增加流通中纸币,要么就是大规模增发短期和长期国债,而所有货币和债券既没有黄金担保,也没有税收保证。

因为主要参战国都期望未来战败国会为战争买单,所以停止战争就成为不切实际的妄想,通货膨胀就成为不可避免的结果。

1918年8月,德意志军队士气异乎寻常地突然崩溃,11月签署停战协定。

1919年签署的《凡尔赛和约》,将所有压力全部转移给了新成立的魏玛共和国。

《凡尔赛和约》迫使德国割让东部和西部的领土,对德国的工业和军事设置了大量的限制性条款,并决定对许多德国领导人进行战争罪指控。

胜利者们给柏林开具的战争赔款账单高达1320亿金马克。

46之后,魏玛政府竭尽全力以异常高昂的利率代价发行美元债券,以所筹集的美元资金分期偿还战争赔款。

1922年初,考虑到马上到期的赔款需要支付7亿5000万金马克,束手无策的德意志帝国银行主席鲁道夫·黑文斯坦,给英格兰银行行长蒙塔古·诺曼写了一封冗长的求援信,请求诺曼帮助他从伦敦市场贷款5.5亿金马克(约合3000万英镑)。

诺曼并不买账,“我已经与最有能力的资深银行家进行了商议并达成一致意见,我们无法向贵国提供这样的贷款。

”德国削减军备的姿态未能安抚对方,又不能按时偿还战争赔款,迫不得已之际。

流通中货币以天文数字扩张,结果就是1922~1923年间的恶性高速通货膨胀,老百姓普通交易的现金都要用手推车来运送。

国内动乱愈演愈烈,魏玛政府被迫逐渐放缓或推迟偿还战争赔款,偿还的数额已经微不足道,同时政府不得不将紧张的预算用于市政工程项目,以刺激深陷衰退深渊的德国经济,遏制政治混乱。

为了迫使德国偿清全部战争赔款,1923年1月,法国和比利时军队占领莱茵省,从而再一次刺激德国提出延期偿付战争赔款的要求,同时使得德国国内民众反抗战争赔款的抗议活动风起云涌。

在欧洲,战胜国法国拥有最多的黄金储备,是诚信货币秩序最狂热的捍卫者。

雷蒙·彭加菜是法国战葡兰成后总理兼外长,他被德国顽固不化、毫不妥协的态度激怒了。

1293年8月,他发表了一份措辞强硬的声明,厉声控告德国肆意妄为。

这份声明充满了各种添油加醋、火上浇油,以及简直令人难以置信的谩骂和指责。

只有在这个时候,法国才对它庞大的,且总是给自己制造麻烦的东边邻国拥有经济上和道义上完全、彻底的控制权,之前没有过,之后也不再拥有过。

彭加莱说:

为给延期还款寻找借口,德国人声称国内财政混乱,通货贬值,经济衰退。

然而,德国人却没有来取任何措施以恢复经济秩序。

在和平协议签署之后,德国依然奉行和挥霍的政策。

为满足各种开支需求,德国求助通货膨胀融资。

它没有成功地进行任何改革,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遏制其金融、经济和货币局势的不断恶化。

德国人无所作为、顽固不化。

今天,马克永无休止地急剧贬值,生活成本不断飙升,经济和金融之混乱已经严重到如此程度,以至于任何一天里,德国都完全有可能陷入最可怕的灾难之中。

彭加莱所言与德意志帝国银行的悲观预测——对纸币的“巨大需求”将导致“新一轮严重的通货膨胀”——相符。

印钞机一天就印制出600000亿马克新钞票。

德国的流通货币量,从1921年的1200亿马克,激增到1923年9月的497000000万亿马克。

1922年,应英国和法国的要求,德国通过所谓《自治法案》,让德意志帝国银行在形式上独立于帝国政府,但这对平息货币的持续动荡没有产生任何效果。

1923年,官方公布的消费价格指数上升了近20亿倍。

1923年底,帝国马克终于走出悲惨深渊。

德国进行货币改革,引入新货币,即地产抵押马克,地产抵押马克兑换1万亿旧马克,并实行盯住美元政策。

这生动形象地诠释了凯恩斯的著名论断:“要颠覆现存社会基础,再没有比颠覆其货币更微妙、更可靠的办法了。

然而,德国的痛苦并没有因此结束。

之后,德累斯顿银行前首席统计学家,后来以“希特勒的魔术师”闻名于世的亚尔马·沙赫特,接掌了德意志帝国银行,并且实施了一项马克稳定计划。

“经过几年努力,魏玛共和国似乎已经踏上救赎之路。

然而,一场崭新的、必将更加彻底地摧毁欧洲秩序的大风暴却正在迅速酝酿之中。

黄金联盟

二战爆发之前的数年里,国际政治和经济的云谲波诡和骚动不安,让原本平静的名国中央银行波涛起伏。

20世纪20年代,一战前的金本位制成员国逐步恢复金本位制。

领头的是英国,1925年率先恢复金本位制,不过只苟延残嘴到20世纪30年代初期。

法国和德国坚定固守以黄金为基石的货币体系。

1929年10月,华尔街股市崩盘引发金融市场混乱的两年里,一连串事件相继发生。

1930年,德意志帝国银行行长沙赫特辞职,以抗议(凡尔赛和约)强加给德国的沉重赔款负担。

1931年9月,面对英镑币值高估所造成的巨大经济困境,英国抛弃金本位制。

此举备受德意志帝国银行和法兰西银行批评,因为英镑贬值引发了一轮货币贬值,削弱了法国和德国出口产业的竞争力。

1933年1月,阿道夫·希特勒当选德国总理。

1933年3月,为元首希特勒夺取权力不遗余力,立下汗马功劳的沙赫特,重新执掌德意志帝国银行。

在1933年6~7月伦敦的国际货币稳定会议上,沙赫特坚定地维护金本位制。

当美国政府公开反对回归金本位制之后,法国、意大利、瑞士、比利时、芬兰和波兰政府却建立金本位制国家集团,正式承诺黄金为各国货币体系之基石。

法兰西银行行长克莱门特·莫内给沙赫特写信,“我认为,面对当前如此混乱之局势,再也没有比全力维护金本位制国家之货币稳定更为重要的事情了,从您那里,我得到肯定的信息,贵国政府与敝国政府对于货币问题的立场完全一致,这真的是无限珍贵。

1936年,随着利昂·布卢姆总理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人民阵线上台掌权,法兰西银行对法郎黄金平价的坚定捍卫,以及备受推崇的法兰西银行私营性质,轰然崩溃。

德国公然挑战《凡尔赛和约》,将军队开进莱茵兰地区,触发了新一轮对法郎的投机性攻击。

究竟是采取英美路线,降低法郎的黄金平价,还是采纳德国式的外汇管制,布卢姆政府深感头痛。

布卢姆政府最终与德国分道扬镳,抛弃了“坚挺法郎”政策。

1936年9月,法、美、英三国签署三国货币协议,决定实行货币贬值。

法国政府采取了进一步的措施以限制中央银行的权力。

民间传说中,法兰西银行的私人股东是所谓的“200个大家族”,他们是高卢资本主义的典型代表。

人民阵线政府大幅度削减了私人股东的权力,终结了中央银行的自主权。

在莱茵河的另一边,希特勒政府于1937年完全控制了德意志帝国银行。

沙赫特欢迎政府的决定,认为它消灭了“《凡尔赛和约》的最后痕迹”,提供了“维护货币稳定的最可靠的保证”。


标签:德国货币银行政府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