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笔记 > 正文

营造法式著有《续山海经》十卷 画有九个小斗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2-01 14:39:02 分类:笔记 浏览:77


北宋是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在北宋都得到了发展,在建筑上诞生了闻名中外的重要典籍——《营造法式》。

纵观《营造法式》全书,纲目清晰,有条不素,它详细地记述了北宋官式建筑的创作规程、施工用料及劳动定额,系统地总结了熟练工匠的营造经验,尤其值得重视的是载有一套完整的“以材为祖”的建筑设计方法,具有较高的科学性。

它上继隋唐,下启明清,是我国古代一部最完善的建筑专著,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宋代建筑的艺臻极品——摩尼殿

一、《营造法式》的产生

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重建了统一的封建国家,社会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促使建筑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如著名的木工喻皓已著有“颇为精详”的建筑专书《木经》。

从保存至今众多的宋代木构建筑,以及喻皓根据开封地区多西北风,建造了一个塔身略向西北倾斜的开宝寺塔等等,都可看到北宋时期在木构建筑的结构体系和艺术造型等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另外,当时主管营建工程的将作监下设有一个庞大的建筑机构,属下有修内司、东西八作司、竹木务、窑务、丹粉所、帘箔坊等十多个部门。

其中东西八作司就有大木作,小木作,大炉作,小炉作,石作,砖作,泥作,窑子作等二十一个工种。

建筑业的专业化分工,使匠师们在继承以往的经验和技巧上,工艺更精巧了。

以门窗为例,唐代通常是采用木板拼成的板门和用直木条排列成的直棂窗。

到北宋,工匠们创造了许多可以自由开启的格子门窗,大大改善了建筑的采光与通风条件。

北宋前木构建筑的高度发展,以及建筑工匠多方面的经验积累和劳动技巧,都为编写《营造法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古代木工工作现场图

北宋中叶以后,大地主统治集团在宫殿、衙署、军营、庙宇、苑囿等营造方面挥霍无度的现象十分惊人。

“天下之费,莫大于土木之功”。

他们不惜工料,追求豪华装饰成为风气。

“朝寝丽若琼瑶”,佛寺佛塔遍布各地。

北宋皇室笃信道教,大建道教宫观,著名的玉清昭应宫,是突出的一例。

据记载,修建玉清昭应宫时“取材于陕、甘、湖、广、苏、浙、鲁、豫等地”,每天役使三、四万人,日以继夜地建造了七年,“其宏大瑰丽不可名似”。

这些工程“多内待传旨呼索,费无艺极”,其建造规模,建筑材料与劳动力缺乏定额指标,建筑管理上没有制度,官员贪污之风盛行。

主管工程的官吏时常夸大工程量,虚报冒领和求功邀赏。

例如宋仁宗时,开先殿的一个柱子损坏了,派去主持修理工程的官吏铺张浪费,中饱私囊,甚至把没有损坏的地方也拆毁重修,先后更换了十三根柱子,所费物料共达十一万七千多缗。

豪门权阀浩繁的营建工程以及贪官污吏的营私舞弊,极大地消耗了国库,使北宋政府的财政开支陷入危机。

面对这种情况,不得不考虑统一营建规范,推行标准设计,实行经济核算与检查,以保证设计、材料和施工的质量。

古代木匠盖房图

当时“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进行了著名的变法运动,他所推行的革新、进步的政治措施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了一定的影响。

王安石在变法之初提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于是他制定了以理财为先的一系列新法。

与此同时,“熙宁中敕令将作监编修”《营造法式》,目的是整顿建筑方面的混乱现象,制定严格的料例工限,以杜防贪污盗窃,把建筑工程这个需要大量投资的业,列入了“理财”的范围。

以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与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展开了长期的较量,熙宁年间,王安石曾两次被“罢相”。

适应变法要求而编制的《营造法式》不免受到干扰,没有能及时完成任务。

二十年后,在保守派执政的元祐六年才草率地拿出一本“徒为空文,难以行用”的本子,此书对当时建筑实践出现的贪污浪费,偷工减料等严重问题“关防无术”,因此失去了熙宁年间编写的原意。

古代木工卯榫图

元祐八年(1093年),哲宗亲政,恢复了王安石的新法。

于是绍圣四年(1097年)又敕令将作监李诫重新编修《营造法式》。

李诫按照变法理财的要求,抓住“法式系营造制度、工限等,关防功料,最为要切”,并采用了沈括当年编修《军器法式》时汇集工匠经验的办法,三年内编成了《营造法式》,元符三年(1100年)成书。

它统一了建筑规格,明确了设计施工的制度,制定了估工估料的定额,利于土木建筑方面的管理和改革。

崇宁二年(1103年)李诫又向皇帝上书,要求将《营造法式》用小字偻版,颁发各地执行。

北宋灭亡后,此书也随之散失。

直到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年)在江南发现绍圣旧本,由平江府(今苏州市)王唤重新刊行,才得以保存下来。

宋代建筑学家李诫浮雕图

二、《营造法式》的编修者——李诫

李诫(?~1110年),字明仲,郑州管城(今河南新郑)人,出身于一个中等官吏家庭。

他“博学多艺能”,《续同姓名录》二卷,《琵琶录》三卷,《六博经》三卷,《古篆说文》十卷,可惜都已经失传。

庆幸的是,他的最重要的著作——《营造法式》留存至今,为我们提供了研究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文献。

李诫的身世,史籍上记载很少,仅从墓志铭中了解到,李诫最初做过曹州济阳县(今山东曹县北)的县尉。

元祐七年(1092年),他被调到都城汴梁(今开封)将作监任职,由主簿、丞、少监,一直升到正监,前后达十三年。

李诫在将作监任职期间,主持修建了五十邸,龙德宫、朱雀门、九成殿、太庙和钦慈太后佛寺等工程。

当绍圣四年(1097年)十ー月,李诫奉旨“重别编修”《营造法式》时,他已在将作监工作了六、七年,正任将作监少监。

《营造法式》房屋构造剖面图

长期来,李诫精心钻研了营造的法则,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比较全面地掌握了建筑营造的客观规律。

“堂构之方与绳墨之运,皆已了然于心”,他指出“元祐营造法式袛有料状,别无变造用材制度”,同时“工料太宽”,出现了“关防无术”的严重问题,从而根据“理财为方今先急”的精神,进行了新编修。

在编修过程中,李诫“考究经史群书”,从各门类书中取得了丰富的资料,进行了一番梳理工作。

此外,他又根据历来相传的工程经验和久经行用的法则,同诸作工匠“详悉讲究规矩”,把它们系统化、理论化。

《营造法式》全书三千五百五十五条中,就有三千二百七十二条“系自来工作相传,并是经久可以行用之法”。

总结了历代工匠的宝贵经验。

李诫还根据各项造作需要参考的画图,绘制出图样,全书编制得非常周密而切于实用。

《营造法式》成了当时的建筑工程法令。

《营造法式》工程样图

三、对《营造法式》的分析与评价

《营造法式》全书三十四卷,卷前有序目,包括新修营造法 式序,箚子、看样、目录等。

书中主要内容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序”、“箚子”和“看样”,这三部分扼要说明了交代任务的经过和编书的指导思想。

在“看样”中尤为详细地说明若干规定和数据,如屋顶坡度的曲线和画法,计算材料所用的各种几何形的比例,定垂直和水平的方法。

这里还对用工作了原则性的规定。

“功分三等,第为精粗之差”,他按照工种的难易,手艺之高低,把功分为上、中、下等。

在计算劳动定额时,“役辨四时,用度长短之晷”,也就是根据一年四季日照时间的长短来规定服役时间,将夏季定为长工,春秋定为中工,冬季定为短工,工值以中工为标准,长短工各增减10%。

另外,李诫还定出“木议刚柔而理无不顺”,按照木质的软硬定出加工定额的差度;“土评远迩而力易以供”,按照取土的远近定出土方定额的多少。

这些原则规定,都为功限的制订,提供 了依据。

宋代建筑风格图一

第二,“总释”、“总例”二卷,引经据典地注释各种建筑物和构件的名称,力求统一。

另外,在“总例”中对营建的某些规定和数据加以说明,如计算木料的方圆几何关系和计算人工的功限标准等。

第三,各作制度十三卷。

分别叙述了壕寨、石、大木、小木、雕、旋、锯、竹、瓦、泥、彩画、砖、窑十三个工种的标准作法。

工种的排列,基本上是按施工程序而相互衔接,相互配合来考虑的。

从土方工程、基础工程、承重结构体系到装修工程、墙体、屋盖等方面都依次讲到了。

在各作制度中,既有一般作法,又有特殊作法以适应不同情况与不同要求。

宋代建筑风格图二

各作制度是《法式》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书中占有很大的篇幅。

是工程质量方面“关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研究古建筑最有价值的部分,尤其值得重视的,它完整地总结了建筑工匠熟练运用的模数制,规定“凡构屋之制,皆以材为祖”,这就是说:设计和建筑房屋,都要以这幢建筑中所用斗栱的“材”为依据。

材就是的断面,高十五分、宽十分。

为什么要搞这么一套“材分制度”呢?主要是因为我国古代木构建筑需要加工的构件很多,式样又很特殊,再加上建筑规模和用材大小的变化,如果分别规定这些构件的绝对尺寸和具体做法,就显得特别繁琐,难以记忆。

因此,古代工匠以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一套材分概念,一般工匠只要依靠世代相传的口诀,记住各种构件的“分”数,就能参加施工制作。

工匠们还可以按照施工现场统一的材分比尺直接放线,免去了大量的数字换算,能减少差错和提高工效。

这种方法一直沿用到清代,与现代建筑中的模数制原理基本上是符合的。

宋代建筑风格图三

在各作制度中还有运用自然科学法则的经验。

如规定柱子都向建筑的中心倾斜1—0.8%(侧脚),边上的柱子比中间的柱子略高(升起)。

因为古代木构建筑节点用榫卯结合,这样使构架产生一个受压的内应力,从而增强了构架的稳定性,使柱、梁、枋、斗棋的结合更为紧密。

第四,功限、料例十三卷。

李诫为了达到对建筑经济“关防”这一目的,对十三种制度的各工种的劳动定额和用料定额都订得非常细致。

例如制作斗栱,斗八藻井,重台勾栏的木工算上等工;能安椽子、做乌头门的木工算中等工;能做草架,板门的木工算下等工,对各等工匠提出不同的技术要求。

这和序中“功分三等”相呼应。

在料例部分,李诫提出不许大材小用,明确规定料场中特等大材只能整料用作第1-3等材大殿的梁柱,不许随便截断使用。

在制造斜的或尖的物体时,可以“倒交斜解削”,互为大小头,使两者都够长;规定许多尺寸时,带有灵活性。

“随其大小而加减之”,以便充分利用不同规格的天然木料、天然石料。

宋代建筑风格图四

第五,各种工程的图样共六卷。

工程图样是工程技术的语言。

《营造法式》从测量工具到建筑各部分的施工大样,都用平面图、剖面图或立面图表示。

如石作中的柱础,望柱,大木作中的各种构件、斗栱,各种殿堂的地盘侧样,还有小木作中极细腻而丰富的门窗、勾栏,雕木作的一些雕饰和各样彩画图集,它们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尚和工艺水平,是非常珍贵的实录。

图样本身表明哪些是关键,哪里容易出错。

它们针对不同情况,选用最有效的表达方式。

如在《营造法式》卷三十内有一张立体图,画有九个小斗,其中有的料斗是仰着画,有的侧着画,有的反着画,有的翻过来画,以显示各种料的特殊形状和开槽。

卯榫的不同位置,画图不搞千篇一律,而是善于抓住要害,重点表明,到今天都有启发作用。

宋代建筑风格图五

四、结语:

综上所述,《营造法式》的内容之完备,系统之严密在古代文献中是罕见的。

作为古代建筑家李诫,能把古代工匠分散的、不系统的、又很容易失散的经验收集起来,经过分析比较,归纳整理,找出其内在规律,用文字和图形把它们记录下来,使之得以保存和流传,这是他的历史功绩。

李诚在编写中“考究经史群书”并由“人匠逐一讲说”,使《营造法式》集先代工匠智慧和技巧中精华之大成。

八百年前,《营造法式》就能从建筑设计到施工全面地、科学地进行分析论述,成为我国文化史上的一份珍贵史料,在世界上大放异彩。


标签:建筑营造工程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