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 > 正文

袁家沟 这句话可真是一语成箴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2-01 14:36:48 分类:娱乐 浏览:52


“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自古以来中国就有风水宝地之说,往往这种宝地都不仅是山环水抱,还会诞生不少能人,袁家沟村就是这样一片有着传奇色彩的宝地。

单单说袁家沟村,好像是个名不经传的小地方,其实我们大都在诗文中听过它的壮丽。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沁园春雪》豪迈文笔描写的就是这一片壮阔之地。

袁家沟村位于陕西边界,紧邻着黄河,与山西隔岸相望,依山傍水属实称得上风水宝地,据说曾有位风水先生绕着袁家沟村的山头转了好多圈,最后激动地说出,“好!,这儿要出三斗三升菜籽官!”,这句话可真是一语成箴。

据统计,这个如今500多口人的山村里,先后走出4位省委书记,8位副省级,县级更是多达百余人。

难道就真是风水养人,让这不起眼的小地方培养出这么多优秀人才?可能不仅仅如此,当地人多把自己村子的辉煌归结于三个方面。

首先是来源于深厚历史传承,高洁的家风让他们自律自强;其次是因为红军对当地人的影响,使得他们觉悟颇高,甘心付出;最后是因为当地人很重视教育,“再苦不能苦教育”的理念在这里执行得很彻底。

袁家沟村古代有很多名人传记,记录比较清晰的是一件发生在明朝末年的事,那时的袁沟村白家人有一位叫做白行顺的御史,他为人忠诚,当明朝灭亡后他隐世归乡,警告自己的后人要效忠旧主,不能做清朝的官。

就是这种忠诚和执着的精神,一代一代的传承在袁家沟人的血脉中,所以现代的白家也仍是家教严格,为国效忠。

袁家沟人也十分注重文化的传承,他们有一本十分出名的族谱,是从明朝就传承下来的。

这种充满仪式感的记录,让这些人们感受到自己身上背负着祖先的期许,每一位能够被记录在族谱中的人也都懂得以身作则,因为他们会是被后辈效仿的优秀祖先。

正是袁家沟村这种浓厚的历史底蕴,让他们的村人大都品行正直。

袁家沟村地处陕西,也算是红军的摇篮,村中人觉悟大都觉悟很高。

在红军到来之后,村民们都十分钦佩这些作风严谨、品质高洁的军人们,因为红军的气质这和他们传承下来的理念相符——为国效力才是他们村人的行事准则。

在部队离开这里时,带走了很多革命青年,之前提过的四位书记之三就是在这时踏上了卫国之路。

其实不仅仅是个别人,在红军停留在袁家沟的二十多天中,整个袁家沟的人都做到了尽自己所能为红军做出贡献。

期间开过多次关键性会议,这其中大多都跟之后的革命方向有关,袁家沟的所有普通村民都自觉的以军人的要求来约束自己,一直处于高度戒备状态,没有一人泄露这些珍贵的信息。

在红军走后,留在村中的人仍在继续革命。

袁家沟人除了传承下来的高洁品质之外,还世代坚持着正确的教育理念,那就是一定要让孩子们有学上,教育是绝不能落后的。

“没有文化的人,出去也不会有好的发展”,这是全部村民都坚信的一句话,从清朝起村中的私塾就没有停办过,这种对于知识的信任和支持理念使他们村民文化素质很高。

开始的袁家沟有些贫穷,甚至村中没有一个私塾,但村民们绞尽脑汁地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离村有些距离的高杰村是有名的读书圣地,那里有很多出名的私塾,袁家沟人大都将自家孩子送去那里,因此自己村中的教育并没有落下,村民中文化气氛逐渐浓厚,不久之后不仅也拥有了自己的私塾,还拥有了一大批文化程度极高的新青年。

就是以上这三个方面使得袁家沟中走出了很多的杰出人才,这其中就包括白如冰、白栋材、白治民等人。

七十年代,长期接触革命的白如冰的经验和学识得到了认可,任职为山东省委书记。

其它三位同志也分别担任过江西、福建和云南的省委书记。

袁家沟也因此被外界称为“省委书记村”。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种说法的背后是一个家族的勤恳付出。

如果只是风水宝地,那也不过是一个徒有其表的精致景点,只有接连出世的人才,才能让一片土地拥有自己的灵魂。

无论是长期流淌在骨血里的忠诚,还是对于教育的超前理解,袁家沟人的睿智在当代也值得推崇。


标签:教育红军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