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屋 > 正文

长安街 更别提骑马坐轿子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2-01 12:13:54 分类:书屋 浏览:129


前言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四万万中国同胞从此真正翻身做主。

然而,新中国虽然已经成立,但全国各个城市却百废待兴,百姓们迫切希望能过上好日子。

首都北京人民对此愿景则尤为更甚。

事有轻重缓急,城市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在这里居住办公,修缮北京一事就被提上日程。

天安门广场、东西长安街、王府井大街等等古迹早已破败不堪,急需对它们进行改造修建。

尤其是“中国第一街”长安街,它既要承担首都人民的出行,还得在重大节日时,担负承载游行车队的职能。

因此,长安街改造工程迫在眉睫。

至1959年,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前夕,长安街改造工程已初步竣工,街道宽度从之前的15米,一下拓宽至120米左右。

著名建筑家梁思成先生,对着改造好的长安街时,他却始终高兴不起来,屡次向领导表达“长安街不应该修这么宽”的论点。

毛泽东主席听说后,他微微一笑,手捻一支香烟,然后缓缓说了一句……

正是这句话,给北京,乃至全国各地城市恢复与建设工程定下基调。

那么,改造后且如此气派的长安街,为何入不了梁思成的法眼?毛主席说的哪句话,一下就定了乾坤呢?

图|1950年,卧病在床的梁思成与林徽因商量国徽图案

一、长安街的前世今生

如果去过北京旅游的同学,想必都看过雄壮巍峨的天安门广场。

当游客站在北京天安门金水桥,向东西远眺,有一条望不到边际笔直的街道,镶在北京内城东西轴线上,这就是举世闻名,被誉为“华夏第一街”的长安街。

在这条街上分布着众多党政机关、金融机构、名胜古迹。

长安街不仅地理位置重要,更代表着国家首都的光辉形象。

翻开史书,长安街的形成最早可追溯至公元1271年,这一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将都城命名为元大都。

大都城内南城墙的顺城街,就是如今长安街。

据考证,元朝时期的长安街东起内城东墙,西至京内城西墙,全长约6.7公里,宽度不超过20米。

元朝败亡后,安徽凤阳人朱元璋创建大明王朝。

公元1403年,建文帝朱允炆遭亲叔叔朱棣篡朝夺位,朱棣即日后的明成祖。

他夺取皇位后,把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于1420年建成紫禁城、皇城和明北京城的内城。

由于紫禁城扩大,内城的南墙根向南推移了3公里,原来的城墙就变成了一条较为宽阔的街道,这就是最早的长安街。

据专家考证,明朝北京内城的城墙一直向南扩展到今天的崇文门、前门、和平门一带。

天安门在明朝称为承天门,是皇城的大门,承天门左右各有一座门,左边的叫长安左门,右边的就是长安右门。

长安街位于长安左门和右门之间,取长治久安之意。

当年的百姓是不能走长安街的,就连大臣们只能受皇帝召见时,绕过这条御道,进入长安左门或右门,经金水桥才能进入紫禁城内。

公元1644年,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检上吊自缢,顺治帝福临入关。

图|明成祖朱棣

顺治八年(1652年),承天门经过一番重修改名为天安门,长安左门改为东长安门,西门改为西长安门。

无论怎样更改,长安街还是只有皇亲贵胄才能走的御道。

甭管你是几品官,除非经皇帝恩准,谁也不许直接过长安街,更别提骑马坐轿子,否则就犯有欺君之罪。

1912年,伴随着一阵划时代的枪声,辛亥革命正式爆发,清末帝溥仪逊位。

此时的长安街东起崇文门内大街,西至玄武门内大街,中间由于有广场的阻隔,使东西长安街不能贯通。

1913年,民国政府拆除了长安左门和右门边的红墙,天安门广场正式对外开放,东西长安街得以贯通,这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性事件。

1917年,长安街修成了柏油路面;1924年,民国政府在长安街上开通了有轨电车。

这时的长安街由西单至东单,长度约3.7公里。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寇全面发动侵华战争。

同年8月,北京沦陷。

为进一步侵略中华,日寇开辟西郊新市区及东郊工业区,把东西长安街作为东西交通的主要干线。

1940年,侵华日军为适应东西城郊工业发展和交通需要,在东西两端城墙开了两个门(北京人叫“豁”),东边的叫启明门后改称为建国门。

西边的就是长安门后改为复兴门。

说是城门,其实都只是宽度不到6米的小巷,整体通行依然不畅。

1949年初,傅作义将军和平投诚,北京彻底解放。

1949年5月,北京解放后第一个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游行活动,就是从东长安街到天安门。

据说,1949年5月1日清晨天公不作美,哗啦啦下起了大雨,却阻挡不了群众的热情。

因为东西长安街路面非常窄,游行队伍行进缓慢,持续时间超过了三个多小时。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人民政府决心改变北京城市交通状况。

图|民国时期的长安街,右边就是双塔寺

鉴于东西长安街交通流量日益增多,开始对这条道路进行改造。

改造大体分为三段,第一段是西单至南长街;第二段是东单至南池子;第三段是东长安街东单到南河沿段。

1952年,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拆除长安街东西三座门。

1954年到1955年,北京市政府决定结合北侧拆迁改建西长安街道路,把双塔寺给拆除了,这样道路就改成一幅路。

这一时期的东西长安街改造已经初见效果。

修建主路时考虑阅兵要走坦克,怕路面被坦克、装甲车碾坏,所以做成了沥青碎石路。

施工中为了赶工期,长安街主路路面修成了沥青混凝土路面。

后来证明沥青碎石路无法承担坦克、装甲车这些重型车辆的碾压,沥青混凝土路面非常坚固。

1959年,为迎接国庆十周年纪念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对天安门、东长安街进行大规模改建。

东长安街中央绿地、有轨电车被拆除,改建成宽50米至55米的单幅路。

直至20世纪80年代,北京市市政管理处开始对长安街进行三次大修,三次大修分别在1987年、1997年和1999年。

2000年开始修建复兴门到建国门路段的地铁,2005年通车。

迄今为止,东西长安街经过70多年来不断改建,早已经成为北京市最重要的一条交通干道,甚至是世界上最宽的城市道路之一。

二、长安街为何修得这么宽,其实是准备起降飞机!

前文简单提及过,长安街道路宽近120米,或许是整个世界上最宽的一条街道。

在北京这样一个寸土寸金的地方,为何长安街又要修得这么宽呢?

其实,这与当时的国家发展,以及领导人的考虑有直接联系。

建国初期至20世纪50年代末,长安街进行了数次大修大改。

1952年,为了国庆游行和疏导交通需要,拆除了长安左右门和门洞。

,又拆除了西长安牌楼。

1956年5月至11月,打通了长安街向西道路,修建西单至复兴门约35米宽的沥青路。

1959年,市政部门从东沿着建国门向西至复兴门,对长安街又进行了一番拓宽。

经过拓宽之后,长安街开始进入以两侧建筑物建设为主的发展阶段,单幅路的宽度超过了50米。

1959年建国十周年大庆之时,长安街两侧建设了人民大会堂、革命历史博物馆、电报大楼、北京火车站等12座建筑。

因为建国初期,中国国家主权刚刚建立,城市百废待兴,各项基础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

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思考任何事情时,都把安定社会、发展经济放在首位。

由于党中央、国务院等重要办公建筑全部坐落在长安街边,它和天安门广场从某种程度上就成为新中国的一处象征性地标建筑。

加之建国初期经济和政治条件,以及人们对城市发展建设与历史文化的保护认识不足,长安街两侧建设了许多大型建筑,导致原本的街道宽度过窄。

再加上大量政府部门都修建在长安街两侧,对交通停车问题带来诸多不便。

图|长安街上的有轨电车

有关部门对长安街的改造,主要集中在定位于长安街功能这个问题上,建设内容就是打通、拓宽道路,适应交通和游行集会的需要。

由于抗美援朝战争刚刚结束,在美帝国主义的推波助澜下,台湾海峡又起风波。

为了备战的需要,东西长安街红线宽度定为120米,道路断面为一整块板的形式,其主要目的就是在紧急时刻可以起降飞机。

三、修建改造长安街时,为何梁思成屡屡提出不同意见?

梁思成,出生于1901年,广东新会人,他是中国近现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梁启超先生的儿子,妻子林徽因亦是中国近现代最为有名的一位才女。

1931年至1946年,梁思成开始广泛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建筑。

1946年10月系,梁思成受聘为清华大学建筑工程学教授兼系主任。

1948年末,随着解放战争的进展,国民党败局已定。

诸如梁思成、林徽因这些个名人大家何去何从,成了摆在他们眼前的一个难题。

国民党反动派和其他境外势力不止一次给梁思成夫妇写信,说:“北京保不住了,去台湾不保险,梁先生可以把全家都接到美国,如果想去英国、澳洲都可以。

梁思成先生斩钉截铁地回答:“共产党都是中国人,都要盖房子,我要为新中国的建设出力。

话虽如此,几十万解放军包围了国民党军队控制下的北京,让梁思成先生整日忧心忡忡。

他担心的不是自己会不会遭到战火波及,而是担心城内这些古建筑会不会因为遭到战争的波及,全部损毁殆尽,那将是全人类的一大损失!

就在此时,张奚若老先生带着两名解放军代表,趁着夜色到清华园梁思成的住所。

几人刚一见面,解放军代表就摊开了一张军用地图,请梁思成先生在地图上标出重要的古建筑,画出禁止炮击的地区,他们带回去给野战军的领导进行定夺。

一贯视古建筑为生命的梁思成,当时十分惊诧。

他原本认为共产党军队如同国民党一样,根本不爱护管理这些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

当解放军准备进攻北京时,部队领导却派专人向梁思成请教北京哪些古建筑值得保护,一下就拉近了梁思成与共产党和解放军的距离。

他暗下决心:一定要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最大力量。

1949年5月,北京早已解放三个多月,梁思成被任命为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

刚一上任,他就四处写信邀请国内建筑专家来北京筹建国家建筑设计机构。

给同学的一封信中,梁思成激动地说:“中国这次真的革命成功了,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是光明而伟大的,把腐败的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状况拯救出来,前途是光明的。

现在北京已经安定下来,已经开展建设工作,北京是新中国的首都,以后需要大量建筑师。

图|伏案写作的梁思成

1949年5月22日,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在北海公园成立,梁思成很快就制定了一份《城市的体型及其计划》。

这份计划的本意是吸取西方工业化国家的发展经验,把工业区全部挪到市郊。

1949年9月,梁思成致信当时的北平市市长聂荣臻元帅。

他希望聂荣臻市长能同意北京工业区全部移至市郊,即建设一个新的北京,把老的北京城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的方案。

1950年2月,梁思成与中国著名规划学家陈占祥,共同向北京市政府递交了他们草拟的《关于中国人民政府行政中心位置的建议》,即著名的“梁陈方案”。

梁思成、陈占祥建议:从长远发展考虑,北京的行政中心应该放在京城西郊,把拥有众多文化遗址的旧城完整保存下来。

当时的梁思成先生非常焦急,因为他看到20世纪50年代初,北京内城新建十多所高等院校与大量校舍。

还有多座工厂分别在老城的西北部和京城东郊开始建造,导致城内外交通大量增加,机动车辆急剧增多。

老城墙、城楼、马路中央牌楼,成为妨碍城市发展的障碍,是必须拆除的目标。

鉴于此,梁思成、陈占祥不同意有关部门拆除这些古建筑。

他们说明:这些城墙、城楼、牌楼都是北京古都具有代表性的标志,每座建筑至少都有大几百年的历史,与北京故宫、三海都是古都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拓宽改造长安街,修建到景山前街西段时,建筑部门遇上了困难。

因为景山前街西段必须经过中海与北海之间的金鳌玉桥。

为了畅通这段主干道,有关部门主张拆除团城。

在讨论会上,梁思成详细说明了团城的价值,有关部门完全可以在团城西面建筑新的桥梁,拓宽路面解决问题。

不过,梁思成的建议还是没有得到批准。

会议结束后,梁思成直接找到周总理,详细阐述自己的意见。

周总理没有怠慢,亲赴现场,采纳了梁思成的意见,在团城西南新建大桥,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东西长安街为何要在团城这里拐了一个弯。

只可惜,团城是保住了,前门外大街、东四、西四,长安街上的牌楼几乎被拆除一空,令梁思成非常难受。

不久之后,梁思成陷入了关于“北京城墙存废问题”的漩涡中。

梁思成仍然认为:北京市的城墙不但不应该拆除,应该保护整理,与护城河作为一个整体计划。

城墙不仅是一段古建筑,还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更是北京人民同甘共苦的象征。

1952年年底,北京外城城墙因妨碍交通被陆续拆除。

1955年之后,东西长安街已经初步竣工,包括双塔寺、牌楼,还有一系列古建筑都被拆除。

梁思成此时反思检讨自己,说犯了毛主席经常提到的“矫枉过正”的错误。

四、梁思成不同意拆除北京古建筑,毛主席又是如何拍板决定的呢?

梁思成、陈占祥、林徽因等人之所以不同意拆除老城墙、牌楼等一系列古建筑,目的非常纯粹,就是想维护这些老祖宗留下的遗产。

图|正在拓宽改造的长安街

按照梁思成、陈占祥提出的方案,北京内城全部保留下来,任何一段城墙都不能拆除。

机关、工厂、学校全部挪到东西城郊,等于建立了一座新的北京城。

为此,梁思成给出的说法是:“解放军当时发起平津战役时,宁可流血牺牲都要保护古建筑。

现在当家做主人,也不能去拆除北京城。

没有解放之前,北京内城住了40多万人,当时交通似乎没有那么拥挤。

说穿了,梁思成认为解放前北京城是什么样,解放后也得是什么样。

从长远角度考虑,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想要发展,不进行大修大改那是完全不行的。

解放前北京内城40万人民的生活质量如何,梁思成未必不清楚。

解放后大家都翻身做主,难道还像过去一样,吃水都得从城外去买,基建设施一塌糊涂,遇上刮风下大雨,下水管道全部堵塞污水反流吗?

每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中心任务。

建国之初,党中央主要考虑尽量快速恢复生产,提高经济,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群众的生活。

当时老百姓的就业、复员军人安置问题都摆在政府面前。

1950年,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用手指着广场以南,兴奋地对时任北京市市长彭真说:“将来从天安门上望过去,四面八方都是烟囱。

召开省市领导会议时,毛主席一再叮嘱他们:“只有发展成生产城市,才能解决大面积就业,提高市民生活水平,增加政府财政解决一系列问题。

从这两段话不难发现,毛主席关于城市建设的想法,与梁思成有极大差别。

梁思成想把北京老城全部保护下来,建成文化旅游之城,却没有实际考虑到几十万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毛主席站在实用的角度,选择大力发展城市工业,提高经济与人民生活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拆除一些古建筑那是在所难免的。

我们可以假设,当时毛主席、周总理同意了梁思成、陈占祥提出的古城保护方案,其结果无非就是国家大动干戈,在北京东西两个城郊修建大量工厂、学校、政府办公机构。

还得拿出一大笔财政,用来维持北京内城四五十万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维护这些古城墙、牌楼等古建筑的日常修缮工作。

这些钱从何而来?北京财政包括整个中央财政能否承受得住?

这么大个北京内城放着不用,固执地保留其“原汁原味”,这难道不是一种铺张浪费吗?

就算咱们解放军和人民政府不去破坏,倘若有一天战争真的来到,这些古建筑能否经受住反动派的两颗炮弹?

图|毛主席出席开国大典

到那个时候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与其这样,倒不如在旧北京城的基础上推陈出新。

结语

毛主席最爱中国历史,每到一处必要浏览当地的名胜古迹,他老人家绝对不会故意拆除这些古建筑的。

梁思成和林徽因都是著名的学术派和理论家,与毛主席看问题的方法肯定不同,其结论就差了十万八千里。

只能这么说,毛主席是站在人民的立场,凡事为人民着想。

梁思成、陈占祥提出的关于北京建设方案,不适应当时环境。

正如毛主席常说的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按照当年梁思成设想,北京不是工厂林立,到处冒着黑烟,应该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

现如今,由于咱们国家经济已经腾飞,类似于“梁陈方案”的北京新建设管理办法,早已写进了北京市总体规划。

在前门的大马路上,一系列仿古建筑建立起来,几段明代老城墙准备复建。

此情此景,相信足以告慰梁思成、林徽因的在天之灵。


标签:长安街北京建筑拆除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