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 > 正文

陈少白 可能时间紧迫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2-01 11:58:20 分类:娱乐 浏览:140


14年后再刷《十月围城》,被14年这个时间震惊到了。

二刷仍然是热泪盈眶、心潮澎湃的。

“十月围城”这个名字听起来像是宏大叙事,但其实是写一群小人物的故事。

电影的英文Bodyguards and Assassins,意思是保镖与刺客,揭示了电影内容。

故事开场,杨衢云给学生们讲解“三民主义”后被当街暗杀。

这个小片段给整部电影定下了基调,也算是一个象征。

接下来就是正文:孙中山即将抵达香港,准备跟十三省的代表开会商议起义之事。

清政府派阎孝国到香港暗杀孙中山,报社社长陈少白组织人马保护孙中山。

陈少白找的是戏班,班主方天原来是清政府的将军,逃到香港的。

这位前将军是一个太大、太明显的靶子,戏班首先被阎孝国带队团灭,戏班班主之女方红在一开始就被打昏藏起来,躲过一劫。

阎孝国抓走了陈少白,原来陈少白是他的老师。

阎孝国痛恨洋人,他对陈少白说洋人并不是真心想帮中国,陈少白等人很难成功。

阎孝国说自己不是“鹰犬”,他要报国。

他也是爱国的,只不过他跟陈少白采取了不一样的方法。

从历史来看,“保皇”“革命”确实都是为救国图强,只有方式方法的不同。

遗憾的是,这两派无法共存,阎孝国对革命派只有杀招。

阎孝国杀了刘郁白,看到了李玉堂,其实应该能猜出来车里不是真正的孙文了,但他还是追了上去。

陈少白大喊“重光快跑”,“他不是孙文”,阎孝国嘴里一直叨叨“已报国恩”,残忍杀害了车中人。

阎孝国这个行为可以有很多种解读:

①他魔怔了,只记得要杀了车里的“反贼”;

②他是卧底,不管车里是不是孙文,他都当成孙文杀,帮助真正的孙文逃跑;

③他自视甚高,觉得陈少白故意迷惑他。

阎孝国是大反派,但他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坏人,他爱国的信念很坚定,执行力很强,武力值也很强。

相比之下,陈少白就是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他的强项在笔力不在武力,他还晕血。

陈少白是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兴中会成员,与孙中山、尤列、杨鹤龄被清政府并列为“四大寇”。

电影中他和孙中山一样,更多地像是工具人。

这个角色最出彩的表演有两处:

①抽签抽中李重光假扮孙中山,陈少白很纠结。

他的信念是为革命可以牺牲一切,可是李重光又是绝不可以牺牲的。

因为李重光的父亲李玉堂给革命提供了大批资金,李重光是李玉堂唯一的儿子,还是老来子。

于公,他还需要李玉堂继续赞助,于私,他和李玉堂也是多年好友。

但他最终被李重光说服,公义战胜了私义。

②陈少白接替阿四,拉着车逃跑,此时安保团队都死得差不多了。

陈少白的伤口在不断流血,但他仍然撑着,这需要极强的忍耐力。

阎孝国站在他面前时,他既镇定又害怕。

慌乱中,他松了手,车一直往后滚动,他一路追,眼镜掉了,深度近视的他捡起了枪,连开几枪才打中阎孝国。

这时候李重光已经被阎孝国用竹竿捅死。

李玉堂最终赶到,他又要面对李玉堂。

李玉堂的原型是清末广东的实业家李煜堂。

电影中的人设有点像孟尝君,他礼贤下士,平时对很多小人物有恩惠,这些人甘愿为他奔走。

李玉堂是教科书所说的“软弱的资产阶级”的典型。

他对革命的支持是出钱不出力,而且他只是自己出钱,不允许他儿子出力。

说白了这是一种赌博下注的思维,他对清政府和香港的现状是有不满的,但是不敢明着表示出来,陈少白他们的革命是有很大风险的,也可能会有高回报。

他只投资,风险不那么大,但是一旦有成果,陈少白会回报他。

这么一分析,好像他投资革命就是做生意,当然也不是这么简单,他和陈少白的交情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李玉堂是商人,但他和陈少白的友情中,他一直在给予,陈少白搞革命,本就是逆潮流而行,不仅需要资金,更需要精神支持,李玉堂都给了。

戏班被灭门、陈少白失踪,李玉堂满腔激愤,不再像以前一样居于幕后,他接手了陈少白负责的安保工作,组成了一个车夫、乞丐、小贩等底层人物为主的安保团队。

相对来说,陈少白对李玉堂的付出好像没那么多,电影里能看出来的就是陈少白帮他教李重光,可是李重光跟着陈少白搞革命,是李玉堂坚决反对的。

这么分析陈、李二人谁付出多少,当然是我小心眼,两位伟大的人物肯定不会这么计较。

我只是想说,从我这个俗人的角度来看,觉得李玉堂很了不起。

他一直在单方面给予,并不是没有怨言,但陈少白说要钱,他还是马上给。

陈少白失踪前,嫌他“带坏”了李重光,一发现他失踪,他又义无反顾接下了陈少白的工作。

友情只是李玉堂为人的一面,从这一面可以想象他别的方面,所以他组建安保团队时能一呼百应。

陈少白也很了不起,在晚清那样的乱局中,他不顾自己,致力于救国救民,这是圣人的境界。

李玉堂在家里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大家长,电影用吃饭的情节就表现出来了。

李家一大家子人,妻妾N人,女儿N人,都先围坐在饭桌上,李玉堂一走近,大家都站起来打招呼,李玉堂落座,大家再坐下。

这是体现大户人家规矩的一个小细节。

但是主家这边一桌,仆人旁边一桌,三三两两坐着、蹲着或站着吃饭,就是一个大bug了。

通常是主家吃完饭,饭菜撤下去,仆人吃剩下的饭菜。

李玉堂右手边坐着月茹,说明月茹会照顾人,比较受宠,左手边是李重光的座位。

两次吃饭的场景,李玉堂坐下的时候,李重光的座位都空着。

这体现了李重光在家里的地位和李玉堂对他的溺爱。

李重光死时才17岁,他是李玉堂唯一的儿子。

他没有成长为一个纨绔子弟或败家子,已经很难得,更难得的是,他认真读书,没有一点不良习气。

他会教车夫识字,对国家有满腔热情。

按陈少白和李玉堂的关系,李重光本可以不参与抽签,但他抽了,还抽中“大奖”,他说服了陈少白按计划执行。

屋外刘郁白和刺客们在打斗,他在屋里手一直抖,但他信念仍然坚定。

在李玉堂看来,这个唯一的儿子,唯一的缺点可能就是跟着陈少白闹革命了。

李重光金句:

全中国都卷进去了,我还能置身事外么?

你说你闭起眼睛看到的都是阿纯,我闭起眼睛看到的却是这个国家的明天。

原来我活了十七年,就是在等这一个小时啊。

李玉堂到处找人,只说请他们帮忙,并不提孙中山,一开始这些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为一个革命领袖牺牲自己的生命。

李玉堂可能出于保密的需要,可能时间紧迫,他说了真相还得一个个做思想工作,会比较费时间、费精力,也可能说了实话会把人吓跑。

这个情节引发了很多争议,有人攻击革命党忽悠别人卖命,说革命采取鬼祟的手段骗人,也有人说香港导演不懂革命者的情怀和境界。

李玉堂不说清楚真相确实不对,但那些攻击有点太过了。

李玉堂找的这些贩夫走卒都是“小人物”,但他们的人格都是伟大的,他们都有一副侠义心肠,他们是电影的主角。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各自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车夫阿四,“四”明显是一个排行,他没有名字。

他的外貌特点:刀疤眼、半只耳、光脚,暗示他生活的不易,但他是快乐的。

他处在社会最底层,干的是力气活。

每天拉着老板到处跑,快到照相馆时打铃,铃响,心上人阿纯回头看一眼,他就觉得很满足了。

看到老板到处找人,他主动提出加入。

然后请老板给他提亲,老板答应,他笑得灿烂。

工作之余,他跟着少爷学认字。

对他最重要的人,就这么几个:阿纯、老板、少爷。

他的世界,如此简单。

他的死,只是为保护少爷,他的本意并不是保护孙中山。

暴风雨前,阿四和阿纯约会,阿纯问他知不知道要保护的人是谁,他说不知道,让阿纯给他念了一段孙中山的文章。

不必强调阿四不知道真正的任务有生命危险,他看到少爷冒充孙中山,其实就明白了。

他对老板、少爷都能有这份忠诚,更不要说对国家了。

他已经在学认字了,他会慢慢觉醒。

只不过,他在觉醒之前已经为革命事业付出了生命。

乞丐刘郁白本是扬州的富家公子,喜欢上父亲的女人,父亲被气死,心上人自杀。

刘郁白败光家产,沦为乞丐,终日抽鸦片。

李玉堂每次路过,会给他一块大洋。

李玉堂组建安保团队,赎回了刘郁白的传家宝乌金铁扇,请他加入。

刘郁白答应,一是因为生无可恋,二是报答李玉堂。

他在孙中山母亲家门口以一当百,坚守了15分钟。

他临死前,想的是心上人。

方红是戏班唯一的生存者,她主动找上李玉堂,跟李玉堂借钱葬父,要求加入,她有为父报仇的意愿,大概也有继承父亲遗志的意思。

但是在这之前,陈少白请方天保护孙中山,方红极力反对,方天说干完这票就回老家,她说你总是骗我。

方天死后手中还紧紧握住一个小手指,方红大战时发现一个刺客手缺了个手指,猜到他是凶手,跟这个刺客缠斗时走进了火药房,在火药爆炸前用身体抵住门,跟刺客们同归于尽。

临死前喊的是“女儿不孝”,意思是不能带父亲回老家,还有父亲让她活下来,她却选择赴死。

方红才16岁。

卖臭豆腐的小贩王复明,本是少林弟子,流落至香港。

他身长九尺,天生神力,是一个内心很柔软善良的铁汉。

他喜欢养花花草草,梦想着衣锦还乡。

李玉堂儿子要上洋学堂,给穷人发米,王复明领了好几包,他记住了李玉堂的恩情。

他算是被李玉堂骗去的,可是大战时他仍全力以赴。

这样一个铁塔一般的汉子,在大战时被一群小孩扎透了全身,用最后一点力气推倒牌坊,暂时挡住了刺客们的路。

临死前告诉阿四他叫王复明。

赌徒沈重阳,正经职业是巡警。

阎孝国灭戏班前,他说到时候警察都会隐身。

做了这点事,得到一点酬劳,马上拿去赌。

巡街时他到处白吃白喝。

他的妻子月茹做了李玉堂的小妾,李玉堂大宴宾客时他爬墙进去偷看月茹,被月茹训斥,让他不要再来打扰。

等月茹明白李玉堂所做之事有风险,又去找沈重阳,说李玉堂的女儿其实是他的女儿,她说以后会告诉女儿真相,沈重阳答应去保护李玉堂。

看到有人怀疑李玉堂这么有钱,居然要一个嫁过人的女人做妾,觉得不合情理。

不得不感叹,百年后的人思想比李玉堂陈腐得多。

古人讲究纳妾纳色,不是纳贞。

(这句必须赞!看到那些牌坊精、嫡庶党就生气,比古人还腐朽的他们,可对得起那些前赴后继的先烈们?)

不管李玉堂是否知道女儿生父真相,李玉堂给沈重阳养了几年女儿都是事实,而且李玉堂活着,沈重阳的女儿才会有更好的生活,我想这是沈重阳答应去保护李玉堂的原因之一,也是月茹请前夫保护现任丈夫的原因之一。

这个故事不合理的地方在于,赌徒还有人性?月茹为什么会带球跑,不就是要考虑孩子将来吗?跟着赌徒有将来?电影表达的是底层人的侠义,只能理解为,赌徒也还是人,有七情六欲。

他偷偷去看月茹,是对她有情。

他知道小女孩是自己女儿,一路狂奔,追着黄包车去看女儿,又爬上屋顶偷偷看女儿,最后要以肉身挡奔马时,手里攥着的是女儿的洋娃娃。

陈少白、李重光是目标很明确的革命者,也做好了为革命牺牲一切的准备。

陈少白说“我们这一代要牺牲,是为换来重光那一代的幸福”,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就是这么想的,不能因为结果是李重光死了,就否定陈少白的境界。

一个李重光死了,还有无数年轻人,今天我们有14亿人,这都是陈少白、李重光等革命志士换来的。

阿四等人并不知道他们是为了革命牺牲了生命,但他们为革命做出的贡献是不可否认的,每个人牺牲时,电影都记录下了他们的姓名、籍贯、年龄。

如果非要说李玉堂骗了他们,当他们发现刺客来袭时,完全可以自己溜走,但没有,他们甚至没有一句指责。

他们为了私义可以牺牲至此,更不用说为公义了。

他们不是冤大头,他们不是炮灰,他们不是目的不纯,他们是革命烈士!

电影是有理想化的一面,把人性设想得太美好。

警司史密夫亦正亦邪,在明哲保身的前提下,也愿意做点好事。

他参加李玉堂家的宴会,戏班被灭门时隐身,带人砸了陈少白的报社,跟李玉堂当众吵架,大战时护送了陈少白等人一程。

整部电影里没几个坏人,为什么还死了这么多人?

如果沈重阳就是个没人性的赌徒,如果史密夫就彻头彻尾倒向洋人,袖手旁观,如果安保团队有叛徒,岂不是要死伤更多?

真正的革命历史,本来就是血淋淋的。

作者:转蓬飘飘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透过表象寻找历史真相,以史为论,诉说个人见解,谢绝脱离人文环境的过度解读和阴谋论。

更新佛系,关注需谨慎。

还有,欢迎批评指正,毕竟俺只是业余玩家。

猴格有话说:当年看影片时热泪盈眶,如今通过影评回想剧情,依旧忍不住哽咽,小人物的值得是什么呢?其实不过是简单的念想罢了。

致敬那些倒在革命路上的阿四们!


标签:革命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