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笔记 > 正文

道德经讲座 有了五的善德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30 14:09:16 分类:笔记 浏览:64


这位朋友一定是,求知若渴。

直接就上来就问有谁知道道德经的意思。

我敢说天下读书人都有这样的,疑问。

之前有一个问答。

叫,道德经的核心思想。

大家之所以这样问那还不都是想知道道德经到底说了什么?那道德经,是什么意思呢?他说了什么呢?容我慢慢说来。

连续关注我的道德经系列问答里边儿的问题,将它串联起来,就一定能读懂道德经说的什么。

不过在这里边为了题目的完整性,还是不厌其烦的,把这个题目回答清楚。

道德经是老子西出函谷关时与关令伊喜相逢时,被邀,著作出来的一篇,包含天地自然及人文社会学科类的智慧之作。

道德经讲述了,万事万物都。

遵循于道的规律在自然的发展运行,自然的生存消亡。

不管你愿不愿意,道都在那儿存在着,不管你守不守道,道都会从你身边碾压而过。

合道而行。

你将有德。

离道而行,你将伤痕累累。

因为道有自身的破坏力。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执大象,天下往。

往而不害,安平太。

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今天正好借这一篇。

回答昨天一个朋友留言的部分。

朋友说你这篇儿好像没有老子道德经它蕴含,天地。

包容宇宙。

那么正好回顾一下,我上一篇儿说的是,依据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建立起来的数字模型,我们阐述了逢三则止部分。

要用道德经中的无为来守道。

无为的方式就是损之又损。

无为的节点。

结果后来又有朋友留言。

他说:上士无争,下士好争。

上徳不德,下德执徳他说真正读懂了道德经,也就真正的做到“无争,不徳”我给他的回复:如果照字面意思,想读懂道德经,可能永远都不会实现。

为什么上士无争,下士好争呢?因为一二三四中只有三一个德。

所以,下士好争,因为少嘛。

上士无争。

四以上有,五七九。

三个得。

而且六八都是。

运通圆润之数,也在助德。

因此才无争。

因为多嘛。

同样的道理,同样的理解方法。

你若没有把持好,没有做到无为。

没有做到损之又损。

就连六和八都没有守好,你的上德五七九,一个都没得到。

那只能,勉勉强强。

做个三德了。

我认为个人修为之道是悟出来的。

我今天所讲也是经过生活检验的。

如果你还在执拗于文言文的道德经,字面如何解释?呵呵!哈哈!恐怕这一辈子也不会读懂道德经了。

更别说用好道德经。

做完上面的回答后。

有心的朋友,突然看见,字里行间里边多了一个上德下德。

那正好也就引申一下。

顺便把第一个朋友的问题也给讲清楚。

昨天讲的逢三则止。

就是下德,主要是为我们小民,大众讲的安身立命持家守业之德。

守过四以后。

就进入了上德,五七九部分,那么五德,七德,九德都是什么德呢?不急,我们下边慢慢说。

五德,就是修行之德,善人之德,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在守道的过程中,经历过四前面的繁荣,而后的快速衰败。

进入了一种,波折,反复笸测。

甚至于几近分崩离析。

就像一艘船在大海经历狂风骇浪。

最后勉强的,驶入了一个,相对安静的港湾。

此时的水,安详,清澈。

对照人生之德,就是经历过人生挫折,人生风浪,最后得到了。

一丝宁静和祥和。

心态,一下子坦然,豁然开朗。

五德是升华之德,是一个人修行中的人格历练。

他不是,更多的物质。

他,绝对是精神世界的一种升华。

因此也堪称,小民小众中的君子之德。

接下来讲七德。

七德乃,帝王之德。

创大业者,若要得天下。

守过二的有为,守过四的凶险,守过六的滑落。

有了三的物质小德,有了五的善德,终于五行就位。

君临天下。

看看历史当中哪个帝王不是如此这般。

昨天留言那位朋友,如果今天还来的话。

也一定能够明白我的苦衷。

为什么没有在昨天一口气把它写完。

因为上德非常人之德。

故此另当别论……

接下来将就是三从四德。

老子道德经中最高的德。

圣人之德,九德是也。

首先,解释一下为什么是三从四德。

这个也很简单。

你数一下就知道了。

经历过了,三五七之德后。

已经是三重了。

那么第四德中,当然是九德。

那为什么是圣人之德呢?因为之前有讲过。

九乃金之阳,统天下所有之气。

而道家气行天下。

万物以气统,万物以气行。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老子之所以能够成为圣人。

他不光懂得气机的运行变化规律。

还能将他应用于社会学方方面面中。

还提出了天道与人道的不同。

那么天道与人道有什么不同?其实就是气机运行的方向不同。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掌握了天道和人道的气机变化你将真正得道。

他不光是超乎凡人的智慧。

更是超乎凡人的一种能力作为,故此我们称老子为圣人。

圣人之德离我们很远。

我们只有仰德而望之。

而常人之德。

我们小民寡众还是能够做到而为之。

今天就讲到这里。

未尽之处,回头慢慢再续。

完。


标签:道德经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