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屋 > 正文

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 ”该监管执法人员说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30 10:59:28 分类:书屋 浏览:96


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外部环境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战略承压和风险集中显露的新形势,全国疫情防控压力仍持续存在,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困难挑战明显增多。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

统筹做好经济发展、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成为摆在应急人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安全监管执法工作如何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

安全生产不稳定因素增多

今年以来,疫情在我国多地多点散发,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影响链条长,给安全生产带来更加难以预见的各类风险,安全监管面临更大挑战。

“辖区有一家做订制家具的企业,受疫情影响,安全员及许多关键岗位的技术工人不能到岗,安全工作就如‘盲人骑瞎马’。

”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应急管理局监管执法人员朱凯坦言,受疫情影响,一些企业原料进不来、产品出不去,生产经营节奏被打乱,生产断断续续,设备忽停忽开,风险防范压力增大,关键岗位人员缺失,给安全生产埋下隐忧。

经营不畅、效益下滑,导致一些企业盲目抢生产,甚至受利益诱惑,不惜违法违规。

5月18日,山西省吕梁市一化肥公司发生一起导热油锅炉爆炸事故,造成3人遇难、2人受伤。

据山西省安委办发布的事故通报,该起事故就是因企业负责人不顾禁令,顶风非法组织人员擅自恢复生产引发的。

而同时,一些保供企业持续加班加点。

在被誉为“医疗耗材之都”的河南省长垣市,当地200多家医疗器械和医用卫生材料生产上下游企业,因多地疫情反复,生产任务越来越重,安全生产压力与日俱增。

6月1日起,上海全面有序复工复产复市,并取消企业复工复产审批审核。

这对安全监管而言挑战巨大。

上海市松江区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李洪欢表示,企业生产经营“重启”后,风险主要体现在四方面:从“人”的因素看,重新回归岗位后,员工易出现心态不稳、精力不集中等问题,误操作、违规违章等现象易发;从“机”的因素看,机械设备易因维保不及时、技改未到位而“带病”运行、超期服役,埋下事故隐患;从“环”的因素看,一些企业来不及对作业场所跟进开展风险监测,或对之前存在的风险隐患因各种原因始终未做整改,增大了环境风险;从“管”的因素看,部分企业赶进度、抢生产,存在重生产轻安全、重业务轻安全等现象。

疫情也在悄然改变企业的用工模式,劳务派遣、外包作业等普遍存在,让安全教育培训难以落实落地。

“在我们辖区,目前监管的重点是为制造业企业提供服务的物流运输、装修等领域企业。

总体而言,制造业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相对较高,但出于压缩成本的考虑,其大量外包项目从业人员的安全素养往往参差不齐,存在专业岗位人员不专业等问题。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应急管理局副局长谷林说。

“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

当前,为遏制疫情传播,许多地方都采取了相应的防控措施。

而一些企业借机“层层加码”,许多安全监管执法人员坦言,在开展工作时遇到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窘境。

何为“门难进”?一名基层监管执法人员告诉记者,在当地,因疫情防控需要,进入企业检查执法需要经过多道流程。

然而,个别企业以疫情防控需要为由,有意设置障碍,有的企业甚至大门紧锁、无人应答,极大影响了执法检查效率。

“以前正常检查5家企业的时间,现在只能检查2家至3家。

”该监管执法人员说。

何为“脸难看”?部分基层监管执法人员表示,受停工停产影响,有的企业负责人对安全生产执法检查产生抵触心理,有的甚至直言要求放松监管。

何为“事难办”?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二级主任科员刘祚海坦言,这一方面体现在执法检查上,部分企业以减产停工尚未完全恢复为由,对监管执法人员发现的隐患和问题久拖不改;另一方面体现在处罚追责上,受疫情封控、管控等影响,有时执法文书送达不及时,出现案件延期等现象。

对监管执法人员而言,如何保证自身的安全、减少“非战斗性减员”,也是面临的一大现实问题。

不久前,浙江省台州市应急管理局行政执法队就遇到这样的问题:监管执法人员到下辖的天台县某企业开展执法,2天后,该地发生疫情,前去检查的人员需“7天居家隔离+7天健康监测”,让本就不宽裕的人手更加捉襟见肘。

寓服务于监管执法中

当前,我国已全面进入汛期,影响安全生产的不利因素随之增多。

对于各地应急管理人员而言,要更加清醒看到当前复杂环境下统筹发展和安全遇到的压力和挑战,认真履行好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政治责任。

“越是发展节奏加快、经济调整加剧的时期,越是重特大事故易发多发的时期;越是稳经济促发展的关键时期,越要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王宏伟认为,应急人应当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强化底线思维、极限思维防控重大安全风险,不断细化完善各项措施,在服务发展中守牢安全底线、总结事故教训、严防重蹈覆辙、抓准问题提升安全水平。

面对压力挑战,多地应急管理部门因地制宜,向前延伸主动防范,向下延伸提供支持,寓服务于监管执法中,让企业能够真正理解、支持并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在上海市闵行区浦江镇,企业复工复产进入高峰期。

该镇要求各村(社区)及时了解企业复工复产需求,掌握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疑难杂症”,必要时引入专家力量提供支撑,有针对性地开展“一对一”帮扶。

“我们在开展指导帮扶时,坚决做到严守安全底线,利用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措施的有利契机,一手做好宣传教育,一手加大执法力度,严防企业加班加点、超能力生产等催生风险隐患。

”该镇安全生产监察管理所所长王轶旻说。

针对保供企业加速生产带来的安全风险,河南省新乡市应急管理局派出专家帮扶组,协助解决基层专业监管力量不足问题。

同时,市县两级共同组建安全生产专家技术服务队,随时为企业解决各类安全生产问题。

“针对灵活用工人员管理,我们一方面以严格执法倒逼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对所有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另一方面,调动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和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机构等资源,为企业提供安全生产诊断、技术改造咨询等服务。

”谷林说。

不断创新方法手段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各地应急管理部门及时调整、创新监管执法手段,收到较好效果。

上海市闵行区应急管理局副局长顾琼表示,该局依托正在建设的闵行区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监测系统,远程监督重点危化品企业关键场所、重要部位运营情况,督促企业及时处理预警信息,疫情严重期间累计实施线上巡检415家次。

针对执法处罚案件难以及时有效处理的情况,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应急管理局创新采用“线上笔录”方式,开展线上远程办案。

不久前,该局尝试对一名在苏州无法返锡的商户经营者进行“不见面”线上调查询问,为规范完成执法调查工作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

中国政法大学应急管理法律与政策研究基地主任林鸿潮认为,线上检查、远程执法虽能替代一部分线下工作,但其有先天性短板,不能过度依赖,应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

多地应急管理部门着力探索创新方法手段。

前不久,江苏省南京市应急管理局监管执法人员开展线上巡查时,发现溧水区某新材料有限公司可能存在未如实申报使用的危化品、超量存放甲类危化品等违法违规行为,便第一时间到现场突击检查,及时查实了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并进一步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履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等重点事项进行了靶向执法,打出了一记线上线下相配合的“组合拳”。

多地应急管理部门以正在开展的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调动员工参与监督企业和主要负责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一方面,线上线下齐发力,多种形式宣传安全知识,鼓励员工及时举报身边隐患;另一方面,开展事故警示教育,严防同类问题反复出现。

近日,江西省宜春市安委办就将该市去年以来发生的8起重点行业领域典型生产安全事故制作成警示教育片,发放至全市各单位和高危企业,以身边事故警示身边人。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监管执法工作,考验着我们的智慧和担当,必须灵活调整工作方式方法。

”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法律研究所副所长代海军说,除借助信息化手段外,各地应急管理部门还应加强与行业监管部门的协同联动,推进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多方合力集中攻坚,消除制约安全生产的突出矛盾。

面对形态更加多样、变化更加不定的风险隐患,王宏伟建议,各地应急管理部门应当更加注重分析总结,搞懂弄清当前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是什么、监管部门在哪个环节失守了等关键性问题,对症下药,调动各方积极性,以更加精准、有效的监管服务,共同解决好所面对的复杂问题。

●作者:本报记者虞政 (本报记者徐文标、李斌、聂欣,王谦对本文亦有贡献)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2022年6月24日二版 原标题《监管执法如何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 责任编辑:刘强

●编辑:董臣


标签:企业执法安全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