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屋 > 正文

陈振亮 眼见司令部危急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29 11:01:56 分类:书屋 浏览:73


[新闻页-台海网]

台海网1月10日讯 据福州新闻网报道 9日上午,福州上空飘着小雨。

在南门兜的大榕树下,雨水像泪珠滴落,似是在向革命老英雄陈振亮道别。

这棵古榕是陈振亮数十年前从福清移种来的。

1939年,年仅9岁的他加入闽中游击队,曾任闽中游击队大队长、政委。

1949年8月16日,他插上了解放福清县城的第一面红旗。

2023年1月7日8时许,福建省司法厅原厅长陈振亮因病在福州逝世,享年92岁。

陈振亮

出生于英雄之家

9岁成为最小的交通员

在福清海口镇斗垣村,有个“三代好汉,满门英烈”的英雄之家——福清海口镇斗垣村陈家,他们一家三代32人参加抗日游击队。

1930年,陈振亮出生于斗垣村陈家。

自1930年开始,陈家就成了共产党最坚实的交通站之一,中共闽中地委与福州市委的领导人常住在他家。

陈振亮祖父母自己吃地瓜渣、地瓜叶,将地瓜和仅有的一点点白米全部留给“组织上的人”。

陈振亮父亲是当地小学校长,1931年“九·一八”之后成为福清海口抗日救亡活动骨干,后遭敌人毒打身亡。

陈振亮母亲夏淑琼,1931年入党,她动员了100多个青年农民参加福清抗日游击队,并先后把自己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都送进了革命队伍。

陈振芳、陈振先、陈振亮三兄弟也被称为“斗垣三杰”。

在家里八兄妹中,陈振亮排行最小。

从小耳濡目染母亲“革命老妈妈”夏淑琼的革命工作,他幼小的心灵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1939年,年仅9岁的陈振亮成为闽中游击队中一名年纪最小的交通员。

他将字条卷成细条藏在竹竿里,传递情报,成为母亲的小助手。

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他逐渐成长为一位英勇的游击队战士。

陈振亮

福清解放时

他插上第一面红旗

1946年,经闽中游击队司令黄国璋、政委林汝楠的介绍,陈振亮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此后,陈振亮带领闽中游击队,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包围中,多次以少胜多,成功击退国民党反动派、营救革命同志、镇压特务汉奸。

陈振亮

,国民党福建保安团纠集福清、莆田、仙游等县交通警察、自卫队等共3000多人,分四路围攻闽中游击支队司令部所在地大洋。

眼见司令部危急,陈振亮率领8名游击队员,扛2挺机枪,凭借地形熟悉,在敌人包围圈外进行袭击,在先行到达的解放军29军侦察营和莆田、永泰游击队配合下,敌人如惊弓之鸟,进入大洋仅呆一个晚上,第二天上午大肆焚掠一番后仓皇撤离。

1949年8月16日,陈振亮带领游击队员配合解放军攻打福清县城,将第一面红旗插在警察局和县政府的楼上,宣布福清县城解放了。

陈振亮

补种南门兜大榕树

积极推进我省司法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陈振亮成为福清第一任公安局长,他而后先后在平潭县委宣传部、闽侯地青委、福州市团校、福清县委、福州市郊委、福州市鼓楼区委、福建建阳地委、福建省司法厅等工作岗位担任领导,并作出了重要贡献。

1972年,陈振亮在福州市鼓楼区工作期间,福州的市政绿化建设还很不完善,路上“光秃秃”的,烟尘很大。

心系群众的他从福清东张调来了大量樟、榕、白玉兰等树苗,种植在鼓屏路、八一七路、五一路等主干道两旁,完善了福州主城区绿化。

当时福州南门兜的大榕树,文革期间被破“四旧”给毁了,陈振亮专门从福清东张移来了一棵百年古榕补种了回去。

直到今天这棵榕树依然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已经变成了榕城的“一张名片”。

任福建省司法厅厅长期间,陈振亮在不断完善提高各项设施建设,积极开拓司法行政工作新局面的同时,他还着力加强了民主与法制的建设,特别是执业律师、人民调解和监狱工作在他任内都取得了巨大发展,其个人也因此荣获司法部一级荣誉勋章。

20世纪90年代,退居二线的他主持完成了一篇《开发福州港深水港区调研报告》,获得了福建省经济研究中心研究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为福州江阴和松下两港的建设奠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3年底,陈振亮被确诊为肝癌。

在挫折与病魔面前,他始终没有忘记老区的同志和一起奋战过的战友们。

手术康复期间,他自学电脑、笔耕不辍,撰写并出版了《红旗不倒》《伟大的母亲》《六十年札记》等反映当时老区革命工作情况的书籍,为老区的同志们做了不少实事。

陈老虽然离开了,但他热爱祖国、心怀人民、英勇奋斗、坚忍不拔的精神依旧激励着后人。

陈老,一路走好!


标签:福州游击队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