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 > 正文

解体 相关的文章浩如烟海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29 10:58:12 分类:生活 浏览:70


在西方强大舆论武器的洗脑之下,曾经兴盛一时、足以和美国分庭抗礼的苏联正在被逐渐从世人的记忆中抹去。

比如不少年轻人甚至认为二战转折点是诺曼底登陆,而不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事实上,就连俄罗斯的很多年轻人对苏联的荣光也记忆模糊,甚至一些人对苏联在二战中的表现完全不了解。

似乎只有国人依然对苏联印象深刻,甚至不少网民还对“逝去的苏联”颇有些好感。

这种情况让不少人深感疑惑和不解,比如俄共领导人就曾经半调侃地说道,为什么只有中国朋友老是对“苏联解体”感到遗憾。

其实这种现象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其中既有国人对历史和过往的关注与总结,也有部分是受到两国之间“亦敌亦友”关系的影响。

苏联

是否真的对“苏联解体”感到遗憾

其实对绝大多数90后和00后来说,苏联更多是一个停留在历史课本中的名词,熟悉而陌生。

在这些人出生的时候,苏联这个曾经威风赫赫、不可一世的强大帝国就已经彻底解体,不复存在。

但如今的中文互联网不只由年轻人组成的,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也接触到了网络。

而这些人对苏联的记忆就深刻很多,态度上也颇为复杂。

这其中,有一部分人确实对苏联解体是抱有“遗憾”情绪的,这一点是有明确数据支持的。

环球舆情中心曾经在2011年做出过大范围的调查,其内容就是“苏联解体20年后,中国民众对此的感受”。

苏联解体

根据最后的调查数据显示,超过30%的人选择了“惋惜”的心情,是受访者中占比最高的;其次有28%的人选择了“心情复杂”,两者加起来占据了六成左右的受访者。

剩下接近四成的受访者中,11.6%的人选择了“完全无感”,表示自己对逝去的苏联并没有什么印象。

剩下的人分成了三种情绪,分别是“痛心”“高兴”和“庆幸”,这三种人的占比基本一致。

这些情绪的反应和接受调查者的年龄段自然是有很大关系的,选择“完全无感”的基本上是年轻人,他们对苏联确实没什么印象。

苏联解体

而选择“庆幸”的多以70后为主,这些人经历了中苏关系最恶劣的阶段;

相反,上了年纪的人对苏联感情是很复杂的,会表达对其解体的惋惜之情。

而能够和俄罗斯共产党人接触的,基本上都是上了年纪的人,这些人在和对方交流的时候,确实有不少会认为“苏联解体”很遗憾。

或许就是这样问的人多了,所以俄罗斯共产党第一副主席卡拉什尼科夫才会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提到文章开头的问题。

当然,卡拉什尼科夫还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中国人很怀念过去?

苏联解体

善于从历史中总结教训

其实后一个问题的答案,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前一个问题的,故而卡拉什尼科夫才会连续问出这两个问题。

其实在国人看来,这个问题反而有些很奇怪的。

华夏文明对于历史一向是非常重视的,不断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已经刻在了我们的民族DNA里,所以在大部分国人心中,怀念过去是很正常的。

但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放到全世界就未必是通行的。

比如俄罗斯人就是典型,他们对于历史的尊重远没有国人深入。

可以这么说,斯拉夫人本来就没有缅怀过去,总结历史的传统。

俄罗斯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在我国的图书网站上,历史类书籍一直都是热门,其中诞生了很多爆款,比如《明朝那些事儿》《万历十五年》等等。

而在俄罗斯人的书籍网购清单中,历史类的作品只占据了很小的一部分,而且几乎没有大卖作品。

这就是为什么苏联仅仅解体30年,俄罗斯的年轻人就已经在西方媒体的影响下逐渐忘记了曾经辉煌的过去。

这一点并不是信口开河,俄罗斯的国家电视台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内容是年轻人对二战历史以及苏联发展的了解程度。

而结果令人咋舌,很多俄罗斯年轻人对此几乎是一无所知的。

或许就是因为两个民族对历史和过去的看法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这才导致俄共官员无法理解一部分国人对苏联解体的遗憾。

苏联

其实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各项政策的制定都参考了苏联,比如“五年计划”“民族政策”等多方面的内容。

可以说,一段时间里我们确实是摸着苏联过河的。

而在苏联解体后,无论是官方的媒体还是民间各个领域的达人都对苏联骤然崩溃的原因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分析。

相关的文章浩如烟海,至今仍能找到很多有用的资料。

因为在国人看来,苏联和我们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总结它的得与失,对新中国的建设绝对是有很大裨益的。

最起码可以让我们避开苏联曾经走过的错误路径,更好地完成国家建设。

而认真分析和总结之后,就能发现曾经的苏联确实强大,一度也无愧其灯塔(这个称号是美国从苏联那里窃取过来的)之名。

正因如此,不少人才对苏联的解体感到遗憾。

苏联

中苏之间的复杂关系

当然,对于这种情况,国内的互联网上其实也有大量的反对声音,原因也很简单。

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在历史上曾经多次遭受俄国的盘剥,损失了大量领土;另一方面,中苏两国其实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交恶,双方还差点在边境爆发战争。

国内不少中年人对苏联的态度是比较厌恶的,因此他们对这个强国的“解体”不但不感到遗憾,反而还拍手叫好。

实事求是的说,对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中国来说,苏联的“崩殂”整体上来说是利大于弊的。

虽然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因此遭受巨大损伤,但也让我国免除了边境之忧。

苏联

毕竟我国和苏联有着漫长的边境线,双方在彻底交恶之后,我国不得不在东北地区派驻大量军队,这一度让我国的军人数量达到了恐怖的600多万。

如此庞大的军队也在很大程度上带来了不小的负担,让国内的经济发展受到影响。

而且在苏联的支持下,印度和越南还先后和我国发生了冲突,虽然很快就被人民解放军击溃,但也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从这个角度来看,一部分人厌恶苏联是完全没问题的,因为它确实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但人的心态就是很神奇的,当对手存在的时候,想起来的往往都是它给自己带来的伤害;而当曾经不可一世的对手覆灭之后,很多仇怨都因此消散,反而对方给予过的帮助会变得清晰可见。

苏联

很多国人对苏联的心态就是如此,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这些人也恨苏联恨到不行。

但是当这个不可一世的大国轰然倒塌之后,两国之间复杂的关系就重新“浮出水面”。

无论对苏联的看法如何,几乎所有国人都认可一点,那就是它曾经给我们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在新文化运动前,当所有人都处于迷茫时期的时候,“十月革命”的炮火送来了马列主义,让中国最优秀的一批只是分子看到了拯救国家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也因此成立。

十月革命

而新中国成立后,苏联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

比如朝鲜战争,苏联虽然没有下场,但却提供了大量的武器、弹药以及空中支援,是志愿军战胜联合国军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苏联对中国最大的帮助,就是在上世纪50年代指导我们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

当时苏联不仅给钱给技术,还派遣了大量优秀专家,手把手教国人如何去实现工业化。

对于这批受到苏联专家巨大帮助的人来说,他们对这个轰然倒塌的庞然大物不可能只有仇恨,而是复杂的情感。

而这种情感会随着时间的洗礼,褪去其灰色的部分,只剩下熠熠生辉的闪光点。

苏联

怀念为理想献身的光辉岁月

最后,卡拉什尼科夫之所以会觉得国人的情绪有问题,是因为他错误地将这种怀念理解成了中国人对前苏联的支持,甚至误以为很多国人希望苏联重新“复活”。

这个想法其实就大错特错了,即便是网络上调侃自己是“精苏分子”的人,那就是“死掉的”苏联才是最好的苏联。

正因为它已经解体了,才会有人表达遗憾和怀念。

可以这么说,大部分人对苏联的怀念,并不是针对某一个具体的领导人或者是某一个政治实体。

他们怀念的其实是那一段人类为了理想和建设美好未来而献身的光辉岁月。

苏联

虽然后来的苏联走上了“修正主义”和“帝国主义”的错误路线,但它在刚刚建立的时候,确实给一潭死水的世界带来了勃勃的生机。

那个年轻的苏联身上彰显了人类最文明和尊严的一面,正是它的存在让每个人相信人民可以当家做主,共产主义一定会到来。

或许苏联的历史是西方谚语“屠龙者终成恶龙”的一次直观展示,但它曾经“举刀屠龙”的英勇事迹永远不会被历史遗忘。

苏联

结语

如此看来,卡拉什尼科夫的疑惑本质上还是因为中俄两国人对历史、文化等内容上有着截然相反的态度。

事实上,卡拉什尼科夫从始至终都没有搞懂国人对“苏联解体”的遗憾到底是什么。

这份遗憾并非针对那个强大的苏联帝国,而是怀念那段人类为理想为奋斗的岁月。

参考资料

《卡拉什尼科夫谈苏联解体25周年》——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20世纪50年代苏联对华军事援助研究》——陈彦平


标签:苏联解体历史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