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笔记 > 正文

随喜功德但是别人布施 来自于妒忌心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29 09:19:10 分类:笔记 浏览:144


佛教文化中有四大菩萨,其中普贤菩萨有十大修行愿望,第五大愿便是“随喜功德”。

所谓随喜,就是随缘随顺他人的善行、功德和成就,心生欢喜,称赞颂扬。

当下一念,随喜法界众生功德,则称为随喜功德。

许多人学佛,心中充满慈悲,想多做善事,积累功德。

大家都想行善,而善事又有限,譬如扶老人过马路,总不能许多人一起扶。

但是佛门当中,充满了方便善巧,佛经当中有言:“须弥山乃至三千大千世界,都能够衡量出大小,而诚心随喜的功德则无法衡量。

有人可能会心生疑惑,别人做善事,自己仅仅是随喜,怎么就能获得如此殊胜的功德?在小编看来,随喜是众生最深厚的善根和正念,它能对治诸多烦恼。

其一,对治妒心。

我们很多的烦恼,来自于妒忌心,当他人的名闻利养,甚至脸蛋、身材、家境,只要优于自身,我们都容易心生嫉妒,更不用说别人做善事,或者成功成名的时候。

嫉妒心,像无形的大网笼罩在我们身上,当感觉压抑不快时,可能正是妒火悄然升起的缘故。

《法华经》中佛说,众生随喜是对治嫉妒的殊胜法门,嫉妒障碍清净,随喜他人,帮助他人成就功德,自己的智慧会愈来愈高,福德也愈来愈厚。

其二,破除我执。

随喜可以破除我执,为何这样说呢?佛弟子行善不求回报已属难能可贵,但比不求回报更高的境界,就是随喜他人。

不求回报还是在求诸己,随喜则能完全打开自己的心胸。

唯有把自己与十法界众生视为一体,才会发自真心地去随喜赞叹他人的功德。

之所以见到他人行善、成功,内心产生嫉妒,主要是因为观念中有人我之别,在他人与自己之间,始终有一条鸿沟。

如果对所有善行都能心生欢喜,嫉妒就没有活动机会了。

其三,修集资粮。

随喜他人的善行和功德,在佛家文化看来,所得功德与他人是一样的,所以随喜也是修集福德资粮的捷径。

前文我们说过,世间善事有限,而每个人的精力也有限,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

譬如有人很富有,他耗费万钱以布施,尽管我的家境不殷实,我内心欢喜,以清净心赞叹他人的功德,如果有能力,帮助他人圆满功德,那我也会获得同样的布施功德。

随喜法门,就是这样的殊胜。

我们随喜他人,就像一滴微不足道的水滴,但是磅礴的大海,正是由无数滴水珠汇成。

一滴水的力量有限,可大海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

所以众生有一点一滴的善根,都要发清净心,欢喜心去随喜、赞叹,而不能有嫉妒心和其他的恶念。

把自己随喜的功德,融入磅礴的功德大海之中。

那么,做功德的人,被别人随喜,自己的功德会不会减少呢?当然不会,佛经中举例说,被别人随喜功德,如同香满屋堂。

做善事的人,所散发出的芬芳气质,会给周围人带去芳香,他人会赞美你、回馈你,但是芬芳并不会因为被别人嗅到而减少。

其次,做善事的人,如同火炬般普照四方,善行能够普照世间。

愿意接受别人的随喜,作为世间众生的人格榜样,就如同火炬照亮他人,自己的光明不会减少分毫。

佛说行善被他人随喜,如月映千江,尽管天空中的月亮只有一个,但河海、湖泊何止千万,甚至盆碗杯盏,都能倒映出月亮。

千江有水千江月,随处映现的清净明月,仍旧高挂在天际!

更多佛经解读、佛门典故,请关注莲荷居士。


标签:功德他人


最新推荐

关灯